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卫·科波菲尔》?

来源 :大学·课外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angji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第八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具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大卫的出生为源,将朋友、家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汇聚成一条溪流,随着大卫的成长,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反映了狄更斯正义、人道和博爱的生活理想。因其主题的丰富性和写作的独创性,狄更斯称这部作品是“非常复杂的真相与创新的交织体”。
  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书中如实地描摹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广阔画面,充满了真实的生活气息。例如大卫与母亲、继父、女仆裴果提的相处,浓缩了当时英国家庭的实际状况;而大卫在学堂、工厂、律所的生活,也贴切地呈现了当时社会的许多侧面。在现实主义的手法之外,狄更斯还营造了浪漫主义的氛围,使整个故事情节生动、人物鲜明,极具感染力。而现实主义手法与浪漫主义氛围的有机结合,也将书中错综复杂、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自然地连为一体。
  读狄更斯的作品,我们可知他是一位幽默大师,从小说的字里行间常常可以读到他的妙语连珠和夸张、漫画式的人物勾勒。这是因为狄更斯非常注重小说的戏剧性,他曾说:“每一个好演员都直接对着好作家表演,而每一个小说作家,尽管他可能不采用戏剧形式,但实际上他是为舞台而创作的。”因此,书中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有其鲜明的性格,令人过目难忘。如姨奶奶贝西虽脾气古怪,但又像一位仙女教母般充满着智慧;房东米考伯爱慕虚荣、不切实际,其言语常让人感到滑稽可笑,但“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也使他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典型。
  自《大卫·科波菲尔》面世以后,许多作家都对这部作品做了高度评价。托尔斯泰就曾经指出:“假如你将世界一般文学予以筛选,狄更斯的作品将被保留;而筛选狄更斯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将被存传。”夏洛蒂·勃朗特也曾谈道:“这本书在某些方面非常令人钦佩。它和《简·爱》一样有亲和力,而且狄更斯具有独特的优势,他拥有关于人和事物的丰富见解。”《名利场》的作者萨克雷则认为这部作品“清新而极简”。毛姆还把此书列为“世界最伟大的十本小说”之一。
  《大卫·科波菲尔》甚至还对许多作家的创作有着启发与影响。如卡夫卡在其1917年的一篇日記中写道,其小说《美国》(《美国》是此书早期出版时的名字,后译为《失踪者》)的第一章正是受了《大卫·科波菲尔》的启发;托尔斯泰受大卫与朵拉的爱情故事的影响,在《战争与和平》中安排安德烈公爵与丽莎结婚;而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在创作《尤利西斯》时也受到了《大卫·科波菲尔》的影响;陀思妥耶夫斯基则在狱中读完了狄更斯的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和《大卫·科波菲尔》,这两部作品对他影响巨大,可以说,狄更斯的早期作品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就是学习模板,后者甚至将之汇集到自己的作品中。
  作为一部宏大的社会小说与成长小说(也称“启蒙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在多个层面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在当时还推动了英国社会对童工问题、教育问题的改革,而书中的道德观念、精神激励,对当下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其他文献
阅读提示  这段文本主要讲述了克利斯朵夫遭遇人生中第一次欺凌的经历。虽然彼时的他还是个腼腆的孩子,但面对阶级压迫时不畏强权、维护自我尊严的表现,已经预示了这位“平民英雄”未来不寻常的人生之路。  选段精批  那天,母亲替他穿了最干净的衣服,那是人家布施的旧衣衫,由鲁意莎很巧妙很耐性地改过了的。依着她的吩咐,他到她工作的人家去接她。他一想要自个儿进去,不免有点儿胆小。一个当差在门洞下面闲荡,拦住了孩
期刊
此印为铜铸,印纽形式为高鼻纽,印的背后有楷书体的刻款,从右上起顺读为“中书省之印”,为少见的唐代官印遗物。此印所属的中书省始设于魏晋,沿至隋唐,在三省六部制中与门下省、尚书省并为中央最高机构,主要职能为执掌机要、起草诏命等,以中书令为长官,直接服务于皇帝。  在隋唐时期,新出现了一种造印方法:以铜片叠成文字后,再与印面凹槽焊成整体。其成印后的字口较深。此件“中书省之印”即是以此种方法制成,并且这一
期刊
作家档案  冯骥才(1942— ),中国当代作家、社会活动家  出生地:天津  代表作:中篇小说《啊!》《神鞭》《三寸金莲》,散文集《珍珠鸟》等  走近冯骥才  主要作品  冯骥才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标志性人物。冯骥才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尤以写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冯骥才致力于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并发表大量
期刊
一、音乐小说:音乐家主人公和交响乐曲式结构  罗曼·罗兰曾写信告诉友人:“我要写一部音樂小说。”这部音乐小说指的正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纵览这部作品,无论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篇章结构的布局,还是在语言节奏的把控以及氛围的营造等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音乐性。  从人物原型来看,克利斯朵夫身上有着贝多芬的影子。贝多芬除了是音乐大师,还被萧伯纳称为“反抗性的化身”。而罗曼·罗兰也将其坚毅勇猛的性格,以及
期刊
川端康成于1899年6月14日生于日本大阪,毕业于东京大学。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受佛教禅宗影响,他的作品富有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展现了日本物哀思想与悲剧审美。《雪国》中透露的淡淡哀伤更是表现出了唯美主义的虚无之美。  以外乡人岛村的视角描写雪国  据川端康成在《我在美丽的日本》中所讲,日本雪乡越后就是雪国所在地
期刊
不欺暗室: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形容光明磊落。  “不欺暗室”出自唐代骆宾王的《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我们知道作者骆宾王是唐代大诗人,他出身寒微,少有才名,七岁就能作诗,一首《咏鹅》千古流传,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为“初唐四杰”。  但骆宾王的一生却十分坎坷。唐高宗仪凤三年(678),身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为上疏言事得罪了武则天,不久就被人陷害入狱。在狱中,诗
期刊
《上阳台帖》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天宝三年(744)创作的纸本草书书法作品,是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主要内容为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观时,为感怀道士司马承祯所作的一首四言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全卷书法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法度不拘一格,一如李白豪放、俊逸的诗风。  /文化视点/  草书  草书起源于汉代,是人们为书写简便
期刊
用现实主义的笔法记录历史的伤痕  1942年,冯骥才出生于天津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家境的富裕使冯骥才的童年不用品尝生活的艰辛,而能投入地体味周围的一切,悠然自得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这期间有两位女性对冯骥才未来的人生道路影响重大。首先是他的母亲,一位温和大方、素有修养的女子,她赋予了冯骥才敏感的心灵和最初的艺术熏陶;另一位则是冯骥才童年时期的姆妈,她带了冯骥才足足八年,深谙乡土风俗和一些民间故事,使
期刊
关于写作  为什么热衷于书写天津?  冯骥才:天津这地方自有特别之处,寻常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者,往往就是乡土异士和市井奇人。他们不崇尚精英,偏爱活在身边的那些非凡的凡人。這些人物的身上也就融入此地百姓集体的好恶,地域性格因之深藏其中。地域性格乃最深刻的地域文化,我对将它挖掘和呈现出来十分着迷。这是我续写《俗世奇人》的另一个缘故。一准会有人问我还会再写下去吗?写作人都是性情中人,最靠不住的是写
期刊
01伤痕  有“伤痕作家”之称的冯骥才无疑是经历过生活苦难的人。他自幼得益于家庭的书香浸染而才华横溢,却因“出身不好”被心心念及的中央美术学院拒之门外。青年时代在一家书画社做古画临摹工作时,又因“文化大革命”而眼见古画、临本、篆章等珍贵资料被当成“四旧”毁于一旦。那段时间,他处于随时可能有人破门而入的恐惧中,处于工人、产品推销员等身份转换的颠簸里,但正是这段坎坷的经历,这段特殊的历史,把冯骥才推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