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q1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我省2006年~2011年中考作文变化,可以发现作文命题呈现如下特点与趋势:命题形式以命题、半命题为主,淡化话题作文。题目中大多隐含写作主体——“我”,命题隐含着哲理。题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注重学生的体验,都重视考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有“话”可说。
  再由中考阅卷作文失误点反观,笔者发现中分作文一般具有如下特点:1.题目要醒目;2.开头要精彩;3.形式要新颖;4.段落要出彩;5.材料要新鲜;6.结构要完整;7.立意要新颖;8.语言要个性;9.结尾要点题;10.书写要工整。
  中考作文有四种类型: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命題作文。其中前三种类型,最终都要转化成命题作文。那么我们的考生在考场中作文如何“速”成呢?
  一、吹尽黄沙始见金——审题准确
  1.命题作文审题要问“为什么”“怎么样”
  如:2007年《我们的心近了》,我们的心为什么近了?这样一问,行文就有了重点,也不会偏题了。我们的心怎么样了?“近了”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要表现出“不近”(不理解、不认识、反感等)到近--理解、认识、好感的变化过程。
  2.作文的补题或拟题
  题好一半文,半命题作文补题,既要注意拟题的文学性也要审清题旨。
  如:2010“不会变的是_____”,如补写“那一缕清香”,“那一片绿叶”,就富有诗意。
  半命题作文的拟题,应是“虚”“实”结合的,方能亮丽。
  再如,2006年安徽省中考作文以“挫折”为话题,大多考生的拟题都带“挫折”,如“面对挫折”“战胜挫折”等,阅卷教师不免会产生审美疲劳,而有一满分作文的标题——“拂去心灵的云翳”,却让阅卷教师眼睛为之一亮。这个拟题,既扣合话题,有极具文学色彩,得高分当是自然了。
  材料作文则要读懂材料意思,紧扣“主旨词”拟题,拟题也要注重文学性。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当幼鹰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便把巢穴里松软的铺垫全部扔出去,这样,幼鹰们就被树枝上的会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而此时,鹰妈妈就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这些幼鹰开始坠向谷底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保住了,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二、立意标新二月花——选材独特
  选材要“严”,要独特。这一点对于一篇优秀作文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2007年《我们的心近了》,写变化、写过程,是此文的写作重点,通过几件事、几个场面的叙述、描写,在对比之中突出变化,在变化之中展现过程。该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呢?
  1.别人不说的事。这要求我们能够贴近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新的变化。过去的“不以为然”,今天的“耳目一新”,都是我们“近了”的看点。
  2.别人常说的事。这就应该巧选观察角度,从不同的方向发现生活中的新的意义,告诉读者你的新发现与新认识。
  比如:我与动物、我与植物、我与阳光的心近了。
  2008年《我在______中获得快乐》,此题要求写自己的经历、见闻、感悟、认识,这也就在选材方面给了限制。热点话题能吸引人的眼球,但要选择得当,要知道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当年许多考生在选材上盲目追求热点,写汶川地震,在文中花大量的笔墨描写汶川地震的惨烈,然后结尾部分写自己捐款,在捐款中得到快乐,殊不知弄成了本末倒置,“痛苦”多而“快乐”少,这导致了“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的嫌疑。
  当年进入一、二类优秀作文的大部分都是写“阅读”、“倾听”方面内容的。而写“帮助别人、活动、做实验”的,进入一、二类作文的共同特点是:写出了自己真切的经历、感受,叙事一波三折。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构思精巧
  再短的文章都有精巧的构思。如:七年级上册的《蝉》,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由烦——病蝉小,叫得响——等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宽恕。
  而我们的学生考场作文常常是看过题目后,不怎么思考,就“下笔如有神”,这很大可能是:平铺直叙;语言不精练……故建议精心构思,草拟开头。
  构思精“巧”,材料上要安排好详略;记叙顺序上,可以打破时空,重新嫁接,考虑倒叙。比如初中教材中的《背影》、《风筝》就是很好的范例。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扣“古今中外”,安排好事例、名言以及叙、议关系。
  实例解析:题目:一枝一叶一世界
  1.记叙散文
  构思:并列结构
  从一枝一叶看出妈妈的爱心;
  从一枝一叶看出妈妈的宽容;
  从一枝一叶看出妈妈的责任心……
  2.抒情散文
  构思:递进结构
  一枝一叶是什么;
  一枝一叶如何才能成为大世界;
  我愿成为一枝一叶。
  3.议论文
  构思:并列结构
  从一枝一叶看出包容的气度;
  从一枝一叶看出科学的淡泊;
  从一枝一叶看出孝心的传递……
  四、点题妙笔可生花——兼顾首尾
  一个好开头,会给疲倦状态的阅卷老师一股扑面的清风。
  开头要简洁、入题快、点题。文章开头简洁,入题加快,要有味有新意,力求文约意半,引人入胜。近年中考优秀作文的开头,虽写法各异,却都简洁明快,富于吸引力;或开门见山,点明题旨;或提出问题,引人深思;或迂回逗趣,渲染铺垫,“凤头”往往能让阅卷老师在情感上萌生一种悦纳心理,从而进一步加深好感,激发阅读兴趣。
  精练有力的“豹尾”,足可使阅卷老师“驻足”、“回眸”不已。
  结尾不能仅仅停留在开头,要扣题,要意味深长,深化主题等。或巧用修辞,文采斐然;或化用名言,深化主旨;或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或启迪人心,抒写激情。
  总之,要“有意味”。
  示例:
  (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选自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
  在文章恰当的地方,恰当地点题,不但在结构上收拢全文、收束文脉,更重要的是,让读者(阅卷老师)能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文章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当然也可以用象征式、比喻式、联想式的点题,。
  五、万绿丛中一点红——要有精彩的段落
  从考场作文来看,一篇文章要想出彩,笔者认为,要有一两个出彩的段落,或以叙事引人,或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切不能每一段平均用墨。
  如《紫藤萝瀑布》第10段——“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如果没有此段,全文势必黯然的枯萎。
  再如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的第六段,描写细腻,感人至深,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方法。
  这从另一个角度看,即是行文做到详略有致,重点突出。
  如果我们的考生在中考作文中能努力做到以上几点,那么自然就会“先声夺人”,就会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为中考获取高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中学新区)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是以“语文”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带领学生在别人或者自己的言语实践(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中,逐步归纳、总结、接受语言规则,再用习得的规则,指导自己的言语实践,使自己更善于正确接受外部信息和妥善表达自我。当然,某一社会的语言规则都是系统的,庞大的,学生对于语言规则的归纳、总结、接受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整个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  而所谓语言学是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形成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的总和。新课程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然而,同一班级的高中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参差不齐,若按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对待所有学生,必然不能发挥学生的才能和特长,这就要求注重实际,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要想达到这一目的,良
新课程实施以来,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师生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等教学理念已经成为大多数教师的教学主导思想。越来越多的教师自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逐渐形成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然而,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实施环节。
【内容摘要】多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有的孩子的某种智能表现非常突出,呈显性状态,而大多数孩子的很多潜在的智能有待于我们教师和他自己去认识、挖掘、开发。这就为目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课题。  【关键词】专题学习协同学习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同时具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
【内容摘要】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里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习较为困难,为了能使他们学好拼音,在教学中一定要调动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教学中可采用形象教学法、顺口溜教学法、绘画法,故事法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励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随机把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形象抽象符号形象教学法顺口溜教学法绘画法故事导入法  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
【内容摘要】一个好的作文题目能够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激发写作兴趣,从而顺利地完成作文。所以命题很关键,我认为,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语文 作文教学 命题艺术  去年,我接手了两个初一班,第一次作文,考虑到学生们刚升入中学,于是我选定了一个很常见的题目《我尊敬的一个人》,然而,等到收作文时,竟然有一部分同学没做完,就是收上来的作文,我在批阅中发现,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作为数学教学第一线的工作者,要切实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领悟其中的精神:学生的健康发展才是最终目的,才是教育改革的趋势所在。如何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语文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可以说,没有生活就没有语文。那么,学生语文学得怎么样,直接取决于学生的人生阅历怎样,生活积累怎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方面的生活积累现状怎样,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现代学生的生活积累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语文学习。原因是什么?  首先因为这是个视频、音频充斥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满耳听的都是好听的音乐,满眼都是好看的图片,学生再也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读那些
【内容摘要】教师一手包办的传统作文批改方法成了困扰高中作文教学的顽症,成了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的心头之痛。引导高中生自改互改作文,是诊治传统作文教学顽症的一剂良药,是减轻语文教师工作负担的需要,是实施作文教学改革、提升作文教学质量的需要,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生 自改和互改作文 理论思考  “前世杀了猪,今生来教书;前世杀了人,今生教语文;前
当前,新课程改革逐步进入深化、推广和反思阶段,在课程中、在学科教学中、在课堂的每个环节中,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成为新课程发展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师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以便有效地组织教学,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及积极的组织策略以实现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显著发展,已成为新课程环境下课堂教学的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