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s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合作——探究”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探索一种以主动参与、经历过程、协同合作、发展个性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模式。
  一、探究从领悟自主开始
  1.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注意力、感知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2.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兴趣昂然的情况下,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3,运用目标激励,激发自主学习动机。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认同目标,自主选择目标,逐步过渡到自我设计学习目标,确立自己的知识技能目标,诱发“我要学”、“我要发展”的内在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获得教学的成功。这就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领悟了“自主”,确立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
  二、营造探究中的合作
  1.营造合作氛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良好的合作氛围,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精神上受到鼓舞,思维会更加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尤其是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2.培养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小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3.创建合作小组。原有的实验小组都是由座位前后的四人组成,座位的编排往往是以学生的高矮搭配而成。这样的编排对开展小组活动虽然方便,但不利于不同特征、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此,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我们注意了结构的合理性,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爱好特长进行分组。这样做不但有利学生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另外,还要注意组内分工的合理性。小组合作学习往往需要分工,只有合作小组内分工明确,才会使课堂“活而有序”。并且组内的角色需要互换,一学期下来,让每位学生都在尝试着不同的角色,从中锻炼他们的能力。
  4.培养合作技能。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出现不知道怎样合作,或不善于合作。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首先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了解对方的观点,这样才能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不善于表达,不知道怎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有些学生则是不敢表达,顾虑自己的发言是不是正确,会不会受到同学的笑话。我们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克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把自己想说的内容告诉大家。其次,在合作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
  三、体验探究的过程
  1.探究从问题开始。“科学始于问题”。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问题开始经历过程。当然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的是学生所碰到的大多数问题是人类实践中已经解决的问题,但对学生而言它们仍然是新的问题。一个人的知识生长过程是人类知识生长过程的缩影,学生的学习也从问题开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极好途径。引发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课堂教学中,“从问题开始”的具体方法是各种教学手段与发问主体的多种组合。“问题”为学生经历自行探究的过程打下了基础。
  2.带着问题,大胆假设。“假设”作为科学认识过程序中的基本环节,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假设就为问题的解决搭起了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作出假设。纵然孩子们提出的假设可能不够合理与深刻,但是这毕竟是孩子基于他们已有的认识与经验而对未知所做出的推测;同时,这也是从问题此岸过渡到答案彼岸的桥梁。即使孩子走了弯路,这种体验与经历也是难能可贵的,它促使孩子反思出错的原因,而探究学习中最主要的价值正在于其对孩子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
  3.让学生自己设计、操作实验,体验探究的过程。我们认为,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尊重实践的科学品质。我们放手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不在于要他们得出“科学的结果”,而在于让他们明了主观的假设最终是要由实践来检验的,从而培养他们尊重实践的科学品质。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其次,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要尽可能典型、丰富;最后,还要保证学生实验探究的活动时间,使探究活动深入有效。
  (责任编校:合欢)
其他文献
湖南卫视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热播,除了为湖南卫视赚取了喜人眼球的收视率和广告费,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重建亲子关系、转变教育方式的讨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亲子活动是幼儿教育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既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和智力的发展,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以及对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为幼儿完美人格的
期刊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通过评价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激励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生活和生成性问题,尊重学生的多元选择,实施以鼓励性为主的评价策略。本文从评价的主体、方法、内容、过程、目标、结果等多方面阐述开展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践体会。  一、评价主体多元性  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
期刊
“华兴小学把国防教育的旗帜插在了老百姓的心里,把精神扎在了孩子的心中。”参加第八届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年会的代表们观摩了华兴小学后如是评价。  成都市华兴小学作为一所紧邻南三环,位处八一太平园家私城的城郊小学,于2007年5月成功创建为武侯区首所小学“少年军校”以来,秉承“含英咀华,修已达能”的办学理念,以培养“知事理、明自我、健体魄、强精神”的现代小公民为己任,以培育学生“五自”(生活自理、学习自
期刊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多种教三育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体验、建构、发展的媒介。随着不同主题的生成和更换,区角活动也要顺应主题的变化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也意识到区角活动是推动主题活动发展的动力和酶质;但在调整和发展区角活动内容和情境时,教师往往会应接不暇、疲于奔命的撤除、增加、更换。怎样使区域活动的材料更有教育价值、更有生命力。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有了以下一点体会。  一、让区域活动成为主题背景下主题延
期刊
[策划人语]  四川文化源远流长,亘古不息;四川教育独竖一帜,不断发展。改革开放、气象万千,催生四川教育迈向新的高度;实干圆梦、气贯长虹,提升四川教育特有的实践追求。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肩负伟大的历史使命,与许许多多的中小学校长、老师—道,在实践的砥砺和探索中生长着教育实践智慧,升华着四川教育的品质与品格,谱写着恢弘的历史诗篇。  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在党和国家教育大政方针的引领下,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
期刊
同课异构、课改论坛、校长沙龙……在务实奋进的氛围里,校长和教师们交流讨论的热情高涨,一次次意见交锋,一次次魅力绽放,每一条真知灼见都凝聚着一线教育工作者们的智慧和心血,在这个深秋的时节里奏响川派教育最强音……  四川省第二届初中课博会暨高效课堂学术报告会于11月6—8日在遂宁安居育才中学隆重召开。  一年一度的四川省初中课博会,是全省各地市州初中校长和相关专家,以及一线教师们就关系国家民族未来发展
期刊
“川”,四川也。“四川”一名源于“川峡四路”。一因境内有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四条大江,古语中,“江”便是“川”,由此得名四川;二因境内有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古人日:“万夫有川,川上有路”。由此得名四川。  “派”,即是“系统分支”、“别水之流”。“派”,气派也、九派也。风度气派自成一家,体系归属同中有异。九派为同宗,气派各不一;仰看是气派,俯看是九派。  四川的文化源远流长,如川江
期刊
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得扎实又轻松是每个老师的愿望。但在现实中,“扎实”与“轻松”很难同时做到,我们不能期待一个整天玩耍的孩子有扎实的数学功底。作为一名高中数学一线教师,对高效课堂的强烈渴望促使笔者不断地思考与探索。在笔者心目中,高效的课堂应该能兼顾基本知识的落实和数学能力的提升,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  为什么我讲得那么好,他们还要走神?为什么我讲过了,他们还不会?  我刚入职时
期刊
一、课堂上让学生有话讲,有事主动找老师求助  学生被动学习乃至厌学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他们眼里知识是枯燥乏味的、是灰色的,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善于发掘蕴含于知识本身的情感,并善于艺术性的赋予知识以情感。有了情感,知识就有了生命,学生就会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价值,对于自己感到有魅力和价值的东西,学生怎能不孜孜以求?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都重要。带着沉重的心理惶恐感,学生怎么能自
期刊
2011年,新版生物《课标》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概念教学”。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能力要求,但是近年来高考试卷分析表明:基本概念不清是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概念教学是强化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被同行较多地关注,受益匪浅,但是也发现某些问题,笔者从理解概念本质的角度对其补充,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