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异性朋友一堆,可是找不到对象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pbv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老师:
  您好!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情况,女,37岁,未婚。现在外企工作,年薪十几万。长相普通,家境一般。
  我打小是个没主见的孩子,像个木偶一样听从父母的话(用妈妈的话说,是很乖很乖)。我的求学之路还算顺利,一路考到了本科。但在人情世故和情感处理上吃尽了苦头。
  先说人情世故吧。在我的眼里,基本是非黑即白,非白即黑的。不知道跟我小时候看的书有没有关系。我从小体质弱,不爱出去,就喜欢坐在家里看书,那些书都要人提高警惕云云,内容我到现在还模糊记得。后来我花了二十几年工夫观察琢磨学习别人的相处模式,道理都明白,可是依旧改不过来。厌恶一个人的时候就绝对不理他。
  然后说我的个性。父母都是要强的人,哥哥读书成绩不好,他们就把希望都放在我身上。读书、工作都是以男孩的标准来要求我。别人对我的评价都是有责任感、工作能力强。长期受父亲的熏陶,我的思维模式很男性化(前男友的评价),我的异性朋友一堆,我喜欢和他们聊职场斗争、炒股、国家形势什么的。而且我交异性朋友比喝凉水都容易。交同性朋友就不行了,觉得她们很肤浅。
  再说我的情感生活吧,四个字——一败涂地。我试着分析了一下:
  一、性格有点自闭。上高中和大学的时候非常胖,遭遇歧视,那时候每天都希望睡过去死掉算了。大学四年基本不和男生交往,但又非常渴望爱情,导致那时候的孤独感非常强烈。参加工作后体型倒是正常了,性格变得好了点,但一点也不活泼。最近10年因为比较有思想,较受异性朋友的欢迎,但仅止于做朋友,找对象就不行了。
  二、自身条件和择偶标准严重不匹配。长期以来我所接受的书面的及来自父母的、老师的教育是:外表不重要,内在才重要。工作好,婚姻和生活就好。这些话被我理解为:男人找女人和女人找男人一样不看外表,工作好、挣钱多就可以找到好对象。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讲打扮,只讲工作。但事实上,在婚姻市场上,这样的女人是不受男人欢迎的(顺便提一下,父母一直对我的衣着打扮的首要条件是少花钱,其他没意见)。
  三、不会和恋人相处。我从父母那里学不到和爱人相处的方法,他们在一起不是吵架就是各做各的。我只能从言情小说里去学。但是,小说里漂亮的或活泼的或思想简单的女人一开始虽不懂恋爱,但她们得到的练习机会多些,容易修成正果。而我辈姿色平庸的深沉型女性就很悲剧了,有限的恋爱次数只给提供了很有限的练习机会。若悟性再不够,很难有结果。
  我曾经强迫自己和我看不上,但脾气好、肯接受我的人交往,发现我要时时控制自己不对人家发火才行,于是只好主动放弃;也和我喜欢的人交往过,双方观点不一致的时候想强迫别人接受我的,结果人家觉得吃不消,离开了我;最近和一个我觉得比较强势、应该能镇得住我的人交往,结果人家镇我的时候我又极力反抗,并在对方的弱点上又鄙视对方,最后人家跑掉了。
  四、恋爱的起步年龄太晚。我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工作了5年,经济不景气,再加上年轻时总想闯闯,就于28岁的大龄从家乡跑到南方打工。在家的时候没静下心来找,因为一心想出来,出来以后倒是安心找了,可是已经把年龄优势变成了劣势。
  五、不会追求自己喜欢的人。有的女人很有办法,让自己喜欢的人主动追求自己。可我就不行,只会直白地表示。结果可能有的人会觉得这都怪我自己太笨。问题是这样的笨女人有很多啊,她们需要有人告诉她们怎么做。她们的失败也是社会的失败,不是吗?
  玫瑰
  玫瑰:
  你看的那些书,它摧毁的是中国人在文化上的幸福观和价值观。具体到每个家庭,人性的培养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功利主义和竞争的文化,情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成绩,个体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的意志。
  比如一个小姑娘,从小就在只有学习成绩好才能得到父母欢颜的环境中,她就必须要做一个取舍,那就是要不要放弃她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女性的存在?如果她想要有自己的快乐,是不是会因此导致失去了父母的欢心?一个饱满的孩子是不用担心得罪父母的,而一个精神饥饿的孩子是必须要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的,否则他活不下去。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可能会继续在家里的模式,她希望找到一个好老公,就像是考试要考个好成绩一样,因为好的标准意味着她可以拥有父母的欢心。但事实上,当她罗列好条件的时候,她不是在找一个感情,而是在集邮。
  长期生活在学习成绩中的孩子,是孤独的孩子,是情感极度饥渴的孩子,是“不会和人”相处的孩子,她们最擅长的是和自己相处,最擅长的是一个人解决问题,最擅长的是和“非人”在一起,因为她们必须要在没有温暖的环境下生活下去,她们最需要的是情感,最不能体验的也是情感,拥有情感就像是一个在做手术的人忽然没有了麻药劲儿,那会疼死人的。
  竞争文化的本质就是否认人性,否认人性是因为我们焦虑于生存,为了生存,我们可以牺牲一切可以牺牲的,包括我们的人性。但人心是肉长的,我们无论多么否认自己的需要,它依然会在每个缝隙里冒出头来,提醒我们它的存在,比如你的名字。
  你现在有很大的困惑,这是一件好事。当一个人有很大的困惑的时候,往往就是开始要离开父母的时候。最离不开父母的孩子,往往是父母从小给的爱最少的。这符合能量守恒原理,父母给的爱越有质量,孩子心智越健壮,也就越有信心面对这个世界;而那些没有享受高质量的爱的孩子,则希望用量来换质,肉吃一口就饱了,但粥喝多少碗,肚子还是空。从小父母的爱不够充分的孩子,长大以后会一直在精神深处留在父母的左右,因为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滋养,也就无法发展出作为女人的天分,她们内心更关心的是如何回到父母的怀抱里,而不是投入到一个男人的怀里。
  那些愿意冒险、可以承受的孩子,他们的自信来自父母在他们心中,而那些更需要安全的孩子,他们无法把父母装在心里,所以他们会停留在孩子的状态,等着父母来喂养。
  这就造成很多女孩虽然很有吸引力,但她们要么否认自己的魅力,要么糟蹋自己的吸引力,要么就会把自己变成一个“假小子”,让男人忽略她的性别。因为长大就意味着离开内心的父母,而她其实还根本没有被喂饱呢。而且她需要把自己的性别和情感阉割掉,这样才能和父母联系在一起,他们也无法真正相信这个世界有更好的幸福的来源。
  没有父母的祝福,我们就很难上路。
  很多时候我们否认自己的性别、魅力,是因为我们害怕失去父母的爱。而父母的爱就在那里,不离不弃。也许,你应该和父母好好地沟通一下,仔仔细细地体验一下,如果你感到一直被爱包围着,你成长转变的机会也就来了。
其他文献
在乡村生活过的朋友,一定对瓦不陌生。在我的家乡,有一句俗语:“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修房造屋是乡亲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之一,而屋顶上的瓦,则为他们隔开了风风雨雨,遮挡着夜深露重。毫不夸张地说,瓦就像乡亲们的冠戴,它的多少是一家人人气的象征! “上无片瓦遮天,下无立锥之地”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穷困潦倒、惨淡境况。可见,一方小小的瓦却承载着很多!  1976年,我才9岁,就开始真正地接触瓦、了解瓦了
期刊
一个秋日的下午,天上下着淅沥的小雨,我端坐于窗前,欣赏着窗外那被秋色染浓的景观,享受着难得的惬意和休闲,不经意一种感觉由然而生,思绪随着那细而密的雨扑面而来,那些囊括着童年喜怒哀乐的陈年往事在脑海中翻腾。虽已久远,此时此刻却如此明朗。  记得也是一个秋日的雨天,那雨下得叫人欢喜。那年的夏天异常炎热,及至初秋才迎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雨,虽是一场细而密的雨,但对干旱了一季的土地来说,不失为久旱逢甘霖,庄稼
期刊
黑夜里那粒豆大的灯火,摇曳着,  喘息着,昏暗而妩媚。  当初,他去她家求婚时选择在晚上。那时只有煤油灯,而且他选择了背靠油灯而坐。所以尽管有这一面之见,她也根本没能看清他长相如何。  就这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加上那一面,他们结婚了。那一年,她20岁,他24岁。婚后她才知道,媒人让他背靠煤油灯,怕她嫌弃他丑。  他们是互补型的:她虽然不识字,但开朗乐观,家里家外一把手。他肚子里有很多墨水,可惜让文
期刊
九九重阳,本是一个登高望远、  趋利避害的日子,  可是,那天对我们家来说,  却是星月暗淡、秋风萧瑟,  因为,婆婆走了。  在清冷寂静的夜半时,在儿女们的泪雨中,因30年后的第二次脑溢血,婆婆燃尽了最后的一丝生命,在昏迷中永远离开了我们。我这个随挚爱的婆婆生活了32年、唯一见证婆婆病前病后的长媳,回味她老人家待我如己出的朝朝暮暮,感到无法释然的心痛。  婆婆年逾80,前半生的艰辛,30年的大病
期刊
我刊开设政情微小说专栏。小说中的政场百态虽是个别现象,但足以启人深思有讽喻、警示之效用。投稿信箱:zhouxuan6018626@vip.sina.com  城市外环路改造招标会定在下周五在建设局的会议大厅举行。这可是一块大肥肉,好多建筑商早把目光盯在了建设局一把手邓局长身上。  私下听说邓局长为官清廉,油盐不进。想从他身上寻找突破口,难度比较大。大家就想方设法打听邓局长的个人喜好,然而得到的消息
期刊
喜欢恋爱的感觉,却不愿意负责任,这样的人目前比比皆是,对他们来说,“暧昧”简直是完美的交际利器,一方面能享受到化学反应带来的美妙感受,另一方面又能与暧昧对象保持朦胧的距离,一旦觉得没意思了,则不费吹灰之力地玩起失踪来,对方又只能憋着,不能说啥,因为一说就是错,“谁让你动感情了”?“谁说喜欢你了”?“我们只是朋友,你想多了吧” ……任凭哪句都能杀对方于无形,理直气壮,甚至自诩替天行道,给对方上了一堂
期刊
凛冽的风呼啸着,击打着窗户“吱吱”作响。走廊里,成义华紧张地走来走去,手搓得通红,不时地向紧闭的手术室的门那边张望。姐夫刘加宝呆坐在走廊的长椅上,抽着闷烟。  此时此刻,手术室外的那个红灯泡,显得格外刺眼。  里面,张春荣姐妹正在经受生死考验。  “嘎”一声,手术室的门开了,之前的安静瞬间被打破。紧接着,张春荣姐妹先后被推了出来。亲戚们慌忙围上前去,看到两个人虽然都还在麻醉中,但呼吸器起伏明显,大
期刊
有一位名人在博客上说:任何一种稳定关系都是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在感情中同理,也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如果还没有确定,就要通过吵架、离家出走等等手段来确定地位。  两个人明明相爱,往往最不惮以直接强硬的态度对待对方。大到经济大事、百年树人育儿方针,小到今天晚上吃馒头还是面条,都有可能发生激烈争吵,仿佛和自己最亲密的人针锋相对才显得格外有成就感,还是最在乎的人就彼此最挑剔?  我们为什么要吵架?  那么
期刊
连岳:  你好。我之前在学校里面有一个我比较喜欢的老师,这里的喜欢仅仅是从一个学生尊敬师长、钦佩老师才华的角度,没有其他想法和杂念,何况他比我大20岁。他不止一次明示暗示地说喜欢我。我的态度一直是装傻回避,他直接说出口,我就直接地拒绝,毕竟,他年纪那么大,而且有老婆孩子。我还是很鄙视他这样的行为的。  后来,他出了些麻烦,他在我面前流露出很多低落的情绪,诉说许多的痛苦。我从来没有看到他或者说一个平
期刊
经历了炎炎一夏的“煎熬”,这时人们也该“胃口大开”了,所以才有了“贴秋膘”一说。  说起贴秋膘,可说是一种古老的习俗了。从唐宋时起,便有取7~14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的方法来“贴秋膘”,据说可以秋季防痢疾。而清朝之后,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则需要用“贴秋膘”的办法来弥补亏掉的体重。  关于这个风俗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其一说,魏国司马昭发兵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