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总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战略部署。把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向前进,千头万绪,其中最紧要的就是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改革规律、发挥好党的核心领导作用。
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的方向决定改革的成败,决定社会主义中国的命运;改革的方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根本问题。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这是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论断。他再三指出,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这些论述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改革的方向问题上,是十分清醒、明确和坚定的。
改革的方向、立场、原则决定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有什么样的方向、立场、原则,就有什么样的措施和方法。因此,坚持改革的方向、立场、原则,与改革本身并不矛盾,不能因为我们强调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立场、原则,就说中国的改革是有选择性的,有些方面的改革是滞后的,甚至说成不改革。
针对关于改革开放一些错误理解和一些人开出的各种改革药方,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我们要洞若观火,要有主张、有定力,不能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摇旗呐喊、制造舆论、混淆视听,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是不改革。对此,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不能笼统地说中国改革在某个方面滞后;在某些方面、某个时期,快一点、慢一点是有的,但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历来是全面改革;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失误,一旦出现就无可挽回、无法弥补,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这一点,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保持头脑清醒。
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内在规律
方向确定后,就是方法的选择问题了。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问题,他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分析处理全面深化改革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学哲学、用哲学,是党的一个好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分别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进行系统学习,凸显了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和要求,要防止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生搬硬套,要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又不能以整体代替局部,既不能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办事,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这既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最可靠的方法。改革只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以人民为本,始终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和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也只有这样,改革才能克服各种思想障碍和利益藩篱的束缚,才能在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否则,再科学的改革方案、再美好的改革措施,也都将难以推行。
全面、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同时,改革开放也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特别是经过30多年改革,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现阶段改革必然涉及深层的社会关系和利益矛盾,牵动既有利益格局变化,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如果不能全面、统筹推进改革,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甚至相互抵触,全面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把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改革有机衔接起来,把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有机衔接起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3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国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我国的基本国情依然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我们党的中心工作,发展仍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因此,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提供强大牵引,才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只有紧紧扭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为其他各方面改革提供强大推动,带动其他各个方面改革相应推进。此外,从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来讲,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迈得最大,但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经济领域还存在不少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以及对其他领域改革的影响和牵动作用,还有很大释放和挖掘的空间。这些都表明,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是丝毫不能动摇的。
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重大关系。这六个关系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六个关系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经验、深入把握改革开放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十分珍贵。把握和处理好这六个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结合具体问题和具体情况,辨证施治,掌握好火候和分寸,避免走向极端,互相配合,发挥每一项举措的最大功效,形成改革合力。
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领导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也在党。领导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一个新的考验,对做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说,要围绕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着重做好如下几点:一是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完善党内制度体系特别是民主集中制,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二是搞培训、提素质,选干部、配班子,育人才、聚贤能,抓基层、打基础,转作风、树形象,倡廉洁、惩腐败,都要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来定任务、添措施、建机制,都要用保证和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成效来检验。三是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学习和调研,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能力、动员组织能力、驾驭复杂矛盾能力。四是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真正使改革方案设计好、制定好、落实好。
我国改革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改革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时代特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每推进一步,都必然涉及深层社会关系和利益矛盾,牵动既有利益格局。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矛盾之多、难度之大,可以想见。
怎么办?这就要求全党同志和各级领导干部在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前提下,敢于担当,拿出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跳出条条框框限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长远和当前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坚决克服地方和部门利益掣肘。习近平同志指出: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只要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要大胆试、大胆闯,就要坚决破、坚决改。
当然,政治勇气和智慧绝不单单是勇往直前、猛冲猛打那么简单。“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坚持胆子要大的同时,步子一定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既要敢于突破,又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从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从户籍制度改革到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到党的纪检制度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的一系列关键性改革方案已经开始陆续推进,2014年成为名副其实的改革元年。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如何攻坚克难、披坚执锐,进一步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既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考验和挑战,也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待和希望。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谋划和整体安排,我们一定能够“蹄疾而步稳”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从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支撑。
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的方向决定改革的成败,决定社会主义中国的命运;改革的方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根本问题。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这是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论断。他再三指出,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这些论述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改革的方向问题上,是十分清醒、明确和坚定的。
改革的方向、立场、原则决定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有什么样的方向、立场、原则,就有什么样的措施和方法。因此,坚持改革的方向、立场、原则,与改革本身并不矛盾,不能因为我们强调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立场、原则,就说中国的改革是有选择性的,有些方面的改革是滞后的,甚至说成不改革。
针对关于改革开放一些错误理解和一些人开出的各种改革药方,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我们要洞若观火,要有主张、有定力,不能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摇旗呐喊、制造舆论、混淆视听,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是不改革。对此,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不能笼统地说中国改革在某个方面滞后;在某些方面、某个时期,快一点、慢一点是有的,但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历来是全面改革;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失误,一旦出现就无可挽回、无法弥补,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这一点,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保持头脑清醒。
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内在规律
方向确定后,就是方法的选择问题了。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问题,他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分析处理全面深化改革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学哲学、用哲学,是党的一个好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分别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进行系统学习,凸显了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和要求,要防止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生搬硬套,要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又不能以整体代替局部,既不能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办事,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这既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最可靠的方法。改革只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以人民为本,始终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和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也只有这样,改革才能克服各种思想障碍和利益藩篱的束缚,才能在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否则,再科学的改革方案、再美好的改革措施,也都将难以推行。
全面、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同时,改革开放也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特别是经过30多年改革,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现阶段改革必然涉及深层的社会关系和利益矛盾,牵动既有利益格局变化,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如果不能全面、统筹推进改革,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甚至相互抵触,全面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把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改革有机衔接起来,把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有机衔接起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3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国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我国的基本国情依然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我们党的中心工作,发展仍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因此,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提供强大牵引,才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只有紧紧扭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为其他各方面改革提供强大推动,带动其他各个方面改革相应推进。此外,从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来讲,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迈得最大,但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经济领域还存在不少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以及对其他领域改革的影响和牵动作用,还有很大释放和挖掘的空间。这些都表明,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是丝毫不能动摇的。
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重大关系。这六个关系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六个关系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经验、深入把握改革开放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十分珍贵。把握和处理好这六个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结合具体问题和具体情况,辨证施治,掌握好火候和分寸,避免走向极端,互相配合,发挥每一项举措的最大功效,形成改革合力。
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领导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也在党。领导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一个新的考验,对做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说,要围绕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着重做好如下几点:一是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完善党内制度体系特别是民主集中制,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二是搞培训、提素质,选干部、配班子,育人才、聚贤能,抓基层、打基础,转作风、树形象,倡廉洁、惩腐败,都要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来定任务、添措施、建机制,都要用保证和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成效来检验。三是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学习和调研,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能力、动员组织能力、驾驭复杂矛盾能力。四是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真正使改革方案设计好、制定好、落实好。
我国改革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改革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时代特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每推进一步,都必然涉及深层社会关系和利益矛盾,牵动既有利益格局。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矛盾之多、难度之大,可以想见。
怎么办?这就要求全党同志和各级领导干部在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前提下,敢于担当,拿出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跳出条条框框限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长远和当前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坚决克服地方和部门利益掣肘。习近平同志指出: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只要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要大胆试、大胆闯,就要坚决破、坚决改。
当然,政治勇气和智慧绝不单单是勇往直前、猛冲猛打那么简单。“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坚持胆子要大的同时,步子一定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既要敢于突破,又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从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从户籍制度改革到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到党的纪检制度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的一系列关键性改革方案已经开始陆续推进,2014年成为名副其实的改革元年。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如何攻坚克难、披坚执锐,进一步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既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考验和挑战,也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待和希望。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谋划和整体安排,我们一定能够“蹄疾而步稳”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从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