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新锐--高臣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5454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臣,辽宁本溪市人,自幼好武,少年时即参习拳击、散打等格斗技术,18岁又自修大成拳,19岁赴京学艺,从而奠定了武功基础。
  为广博名家,高臣亦参习形意、八卦等内家拳法,又于津门拜识了大成拳传人李洪喜先生。经过切磋印证,才知自己相差甚远,以前所学仅为皮毛而已,遂虚心求教于李先生,后在中国佛学院泓道法师主持下,高臣正式拜入李洪喜先生门下,承其衣钵。数年习艺,高臣受到洪喜先生的喜爱和师爷张恩贵老人的赞赏,并多次得到老人的亲授。
  高臣为人质朴,性温和,貌如一介书生,近年又公开教学,并发表大成拳论文多篇,从而声名鹊起,但也引来参学、交流者,一窥究竟。有些人在造访试艺后,甘拜下风,有的人则拜在了高臣门下,重修所学……
  如四川绵阳李志军,已过不惑之年,曾随一大成拳名家习艺九年,当地罕逢对手,因慕高之名,不远千里造访。当他看到身高1.72米,体重130斤左右的高臣后,不禁露出了鄙夷和失落的神情。高臣不动声色,稍事探讨拳理后,李便迫不及待地要印证一下实作功夫。二人来到小花园,李志军以技击桩而抱,身形突然起动,向高臣撞来,同时技击桩刹那成炮拳直击,猝向高臣面部而来。但见高臣不闪不让,双手齐出,由下而上(因来者身高1.78米)一抖一顿,接点处正好是李志军的小臂中节,他的身体即向后向上失重飞出。高臣如影随形,在“抖顿”之一瞬,突然踩步而进,双掌已在李志军的胸口形成搨劲,李本来向后上方飞出的身体突然被拽了下来,跌坐于地面,好一阵才爬起来。经此一试,李志军遂折服并虚心求教。高臣则告之技击变化在于精神的含蓄,以及触点的变化,遂令其大悟。李志军现于四川颇负盛名,高臣也曾被力邀赴川进行了四十天的教学工作。
  山东莱西的张付杰,年已42岁,体重达190余斤,自幼习少林、通背等拳术,为当地之风云人物,经友人介绍慕名而来印证。高臣看到其重量级的身材是块习武的“好坯子”,十分爱惜。但如不一试,这位年长的当地“老大”恐怕也不信服年轻轻的高臣,于是高臣主动提出一试。但见张付杰疾步而上,前手骤然前抖下叼高臣之间架,后手臂则如皮鞭一样抽击而出。在交接猛攻中,只见高臣瞬间以左臂顺其力冷然横挂对方小臂内侧,借此力点一着,猝然反拧回崩,顺其大臂直进,直捣其右胸。张付杰不禁全身为之一震,立马蹲在地上,双手捂胸,冷汗直冒。很长时间,张付杰方缓过神来,说:“谢谢你这一拳,让我相信了大成拳的威力。更谢谢你此拳没打在脸上,否则我就没脸回去了。”从此,张付杰便拜在高臣门下进修大成拳。
  高臣艺成后,出手之快,力量之重,令人自然地联想到“出手不见手,拳打一愣神”之境。但高臣先生则认为这种快、重,绝不是肢体的速度,而是精神和内劲的作用。王芗斋先生所谓“神动似山飞,运力如海溢”,就是讲神意之动乃超速运动,给对手以大山压迫之感,从而大脑使其产生瞬间的空白。同时,内劲由形体爆发成外力,如巨浪拍石,“炸毁”对手。高臣之弟子夏振江初从沈阳来时与之对手,高先生一掌击其胸,夏振江闪无可闪,即以胸部顶住来掌,欲使之形成死点。然而高先生在掌与胸顶死的状态下,不仅没有抽手变化,却突然以惊炸力发出寸劲。可能当时由于精神过于兴奋,发力亦重,夏振江立时就倒地不起,后高臣为其服云南白药,经两个月调理才痊愈。事后高臣说:“那天不经意间打在肺门上,可能震伤了肺叶,以后下手可得注意分寸。”
  辽宁东港孙承山,现年23岁,身高1.77米,体重78公斤,习拳击、散打多年,来本溪参学,并提出一试。当其一记鞭腿抽击高臣肘部时(因大成拳间架中盘有空),只见高臣身形闪错,斜身而进,突然向下发力,正打在孙承山的来腿上,只听“呀”的一声大叫,孙承山已坐在地上,捂着大腿,痛不堪言。第二天再看其腿,上有两处黑紫淤血。据高臣介绍,这是炮拳中“龙折身”的打法,砸后应反崩而上的展放力,才是重击。但当时仅缩身下砸,已使其倒地,展放之力尚未发出。经此一试,孙承山即拜学大成拳。一次,他问高先生:“大成拳威力是猛,如果我先抓住你,怎么办?”高臣双手一伸,即让其抓住,问:“抓好没有?”答曰:“抓好了。”高臣身一抖,说:“松手。”只见孙承山双脚离地倒飞出去,“啪”地撞在墙上,由于墙的反震和其身汗潮,其背部沾满了白色墙皮。从此,他再也不去抓高臣的手腕了。高臣事后说,双手被抓,不必用力抵抗,只以顺力逆行的松紧变化破坏对方之力,然后借力打力,这种看似神奇的惊抖,实际上是利用弹簧的压缩反弹原理。
  高臣自得李洪喜恩师及张恩贵师爷的传授后,精益求精,尤其在大枪技法、单、双剑法上痛下苦功。旅居巴西的温州沈昌东来到本溪后,通过拳技交流,对高臣的功夫大加赞佩,二人又持械交流,沈昌东以杆(去掉枪头)劈进。高臣持杆崩抖其杆的同时,上步即刺,点中其胸部即收。数次交战,高臣总是比其快一拍,制敌在先。之后高臣又为其表演了枪法的变化。
  高臣认为,天津、保定的大成拳因为多年少有人知,故依旧保留了芗斋先生拳技的特色和原貌。近年,恩贵老人看到芗斋拳学竟已面目全非,愤慨异常,遂将传授大成拳真经为己任,希望在相互的交流中对传统武术,对大成拳有一个重新的定位!□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武术杂志上真有大谈剑仙派的,自称抄录了《剑仙宗谱--青城剑经内外篇》,并见识了剑仙之秘。从其发表的文章来看,这位自称见识过剑仙派的人物所叙说的青城剑仙之人之事,虽不及神话小说《封神榜》中的情节那么荒诞不经,也已盖过了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之情节,当使武窦初开的武迷、武痴怦然心动,以为遇上高人或大师了。只可惜,他编排的把戏实在不高明,算不得天衣无缝,甚至还漏洞百出。也许这位自称见识过剑仙的
期刊
在热武器取代冷兵器的今天,有人认为:功夫再好、手脚再快也比不上子弹。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绝对,有时,功夫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我的一位蔡姓表亲是位刑警,他曾参加过封闭式的功夫训练,主攻咏春拳散打。一次,闲说中,他感慨地对我说:“武术学而不用,也不能不学,身有功夫即使十年不用,可只要用上,就救命。”他说:“咏春拳真的救了我一命啊!”原来,数月前,他奉令在一公路设卡搜捕一疑犯。只要与疑犯所乘的车相似的
期刊
猛龙虽逝,雄风仍在。一代宗师李小龙,以他独特的截拳道笑傲于武林、影坛。截拳道,这辉煌的三个字,照亮了多少莘莘武学之子的心,鼓舞了多少功夫爱好者!在国外,李小龙生前的弟子和好友为推广发扬截拳道,创立了各式各样内容不同的武馆,端的是荦荦大端,名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在国内,大大小小的武馆都专门设有截拳道研修班,无一不号称"正宗",仿佛一个武馆没有大名鼎鼎的截拳道,武馆就少了点什么似的。一时间,勾漏手、
期刊
期刊
王中泉(1846~1919年),河北省沧县张旗屯村(今属南皮县)人。  王中泉幼时因家贫,十二岁即做雇工。清同治元年(1862年),经人推荐到罗疃黄士海家中做长工,黄士海家里里外外的杂活、地里的耕种农活都由王中泉一人包揽。王中泉性情温顺,孝敬黄士海如同孝敬亲生父母,将农活、各种杂活干得极令黄士海满意。  一日,武林界好友来探访,黄士海见王中泉早已将房间、庭院打扫干净,欣慰地将其唤到身旁说:“你想练
期刊
相信每位朋友都渴望练就一身超凡脱俗的武功,而每个人也都向往着前辈大师的惊世绝技,从而导致大批热血青年都在不厌其烦地苦练大师们的绝技,每个人也都为此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和汗水!但结果如何呢?结果很让人心痛,因为大多数武友的结局是惊人的一致:大师的成名绝技并没有在他们身上出现!于是他们的希望也随之破灭,或对大师,或对中华武术……
期刊
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冬夜,天空挂着几点寒星,微光穿过黑云。一间挂着"螳螂拳馆"牌子的小屋内,两个年轻人你来我往地练着螳螂门里的引手,他们就是日后名震北国的螳螂拳传人--杜锡宝、张国富。  突然,一股寒风夹着笑声从屋外飘来,两人急忙收住拳脚,循声望去,一个黑影在远处渐行渐近。  杜喜宝低着嗓门说道:"是有人在偷艺,走,过去教训教训他。"  只见一身穿棉袍、腰扎布带、背插两把宝剑的汉子背着星光站在
期刊
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打斗将成为残酷而又无情的现实,一招一式要求精简实用,讲求实效,一击必杀,克敌制胜。  自卫搏杀生理学认为:人的生理结构是固定的,生理功能是特定的,生理运动是有一定规律的,关节的活动幅度是一定的,各个器官的抗击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头、咽喉、裆部、脊椎神经、肋骨、膝关节等部位都是人体抗击打最薄弱的部位。面对歹徒不能心慈手软,在关键的时刻必须给敌人以重创,使其丧失斗志,无力抵抗。  
期刊
大成拳为王芗斋先生所创,后经几代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和训练体系,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大成拳这朵武林奇葩,其实战威力和注重精神力量培养的独特训练方式,充分展示了我国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魅力,直指我国实战拳学的精华核心。大成拳融健身、理趣、自卫于一体,习之愈深,愈感理趣横生、奥妙无穷。某前辈曾言,大成拳是武术中的大学,深感此言不虚也。下面就我数年来习练大成拳的几点粗浅体会与
期刊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必修科目,若想从太极拳中得到技击本领,则应先研究和剖析推手。  太极推手本不是技击,可能因为国家设立推手为竞赛项目,故很多朋友误认为推手是技击。笔者曾在一篇文章中明确提出对太极推手与“推手”的看法:推手比赛用拙力将对方推倒或将对方推出场外即获胜;而太极推手则要求参赛者严格按照太极松柔、阴阳变转、举动轻灵和用意不用力等太极拳之特性,若参赛一方用力,则被罚下场,这一规则不容讨论。太极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