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及确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策略被推上了日程。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的校园法治教育也因此被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首先阐述了校园法治教育的时代背景和意义,以此明确校园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后,就如何开展校园法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新时代;校园法治教育;创新思路
一、校园法治教育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围绕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并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的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即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总目标、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明确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明确了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了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战略、明确了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可以看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非常重要的“八个明确”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显然,教育法治是加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必须举措。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动教育改革,构建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学生依法受教、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教育治理的新格局,建立具有现代化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教育法治的新体系。
二、校园法治教育的意义
(一)校园法治教育是国家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发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要将必要的法律常识纳入不同阶段学生学业评价范畴,在中考、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将法治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
可以看到,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背景下,中小学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利于推进社会文明发展,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障。
(二)校园法治教育是增强师生法律意识、预防犯罪的有效途径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在刑事犯罪案例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不绝于耳。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而加强校园法治教育无疑是增强学生法律意识、预防犯罪的有效途径。因为,只有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才能填补其心中的法律“空白”,让其知法、懂法,从而敬法、守法,减少犯罪事件的发生。
三、校园法治教育的创新思路
法治教育是指通过对公民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法治思想教育和宣传,使公民树立依法治国意识,并以法律的规定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用法治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结合法治教育的含义,笔者对校园法治教育的思路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校园法治教育制度,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监督小组
要全面、切实地推进校园法治教育,笔者认为,首先应制定完善的校园法治教育制度,明确法治教育的指导思想、行动基础、实施方案等。同时,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监督小组。管理部门在充分了解国家关于法治教育的方针政策的情况下,统筹规划学校每一年、每一期的法治教育活动。监督小组,除了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法治教育的实施情况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责,那就是——提供法律援助,解决校园纠纷,维护师生权益。每当师生感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或遇到一些不知是否触犯法律的事件时,就可向监督小组咨询、请求援助。
(二)大力宣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
1. 建设校园法律文化,让法律知识弥漫校园
如在文化长廊中专门设立法律文化墙,用以宣传知法、守法的重要性;如组织学生每月或每两周出一期关于法律知識的黑板报,每期更换一个主题,让学生逐渐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如在学生进出的要道如校门口、楼道等放置法治宣传展板,让学生耳濡目染地学习法律知识。
2. 每周一节法治课,学习基础法律知识
在结合学生现有的法律知识水平以及学校实际情况等的基础上,编写关于法律知识的校本课程,充分普及《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人犯罪法》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当然,内容也可包括珍爱生命、遵守规则、保护环境等方面。然后,每周安排一节正式的课来学习该课程的内容,让学生正式、正规地了解法律知识,接受法治教育。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词深入浅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空洞乏味的填鸭式教学。课后,还可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小测验,以保证学习的效果。
3. 开设法治教育专题讲座,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学校可邀请司法部门的同志或资深律师或知名法治教育教师等,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为学生开展相应的法律知识专题讲座,丰富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并提升其应用能力。
(三)加强日常渗透,强化法律知识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为更好地强化法律知识的学习,除了道德与法治课外,还可在其他学科如语文、历史等课中渗透法律知识。如在“贞观之治”的学习中,可让学生认识到贞观太平盛世的原因之一就是以法治国(唐太宗实行了简法轻刑,颁布并实施了《贞观律》)。同时,也要加强日常法律知识渗透。如:当有学生不想做作业,不想学习时,可引导大家思考这是否属于违法行为(受教育权既是学生的权利,也是学生的义务);当有学生考试作弊时,也可引导学生从法律层面来看待考试作弊问题,看是否触犯了相关的法律或行为规范等。
(四)开展各式活动,内化法律知识
学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一种法律观念和法律信仰,从而转化为守法、用法、护法的行为。要让学生更好地内化法律知识,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生活,走进社会,了解如何用法,学习如何用法。为此,可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体会法律知识的应用。如参观少管所,采访一些曾经接受过法律制裁但改过自新的人,让学生深刻体会知法、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举办法律沙龙,让学生就“非法疫苗、家庭暴力、中国式过马路、环境保护”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价值观;如让学生自编自导一些法治教育节目,将其对法律法规的一些认识以话剧、小品或故事汇等形式展现出来;再如,建立模拟法庭,让学生利用法律知识模拟审讯一些案件,解决一些纠纷,充分体会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法治教育已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國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要结合时代背景,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切切实实地开展校园法治教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措施,保证校园法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注意的是,虽然校园法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但作为学生学法、用法的关键引路人——教师,也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深刻了解《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牢固掌握基本的法律原则和必要的法律规范,提高引导学生学法、用法的意识和水平,做到依法办事,依法执教,为学生的学法、知法、守法起到表率作用。
参考文献
[1]颜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矫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2]张扬.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内涵及意义[J].理论观察,2015(07).
【关键词】新时代;校园法治教育;创新思路
一、校园法治教育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围绕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并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的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即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总目标、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明确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明确了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了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战略、明确了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可以看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非常重要的“八个明确”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显然,教育法治是加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必须举措。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动教育改革,构建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学生依法受教、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教育治理的新格局,建立具有现代化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教育法治的新体系。
二、校园法治教育的意义
(一)校园法治教育是国家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发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要将必要的法律常识纳入不同阶段学生学业评价范畴,在中考、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将法治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
可以看到,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背景下,中小学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利于推进社会文明发展,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障。
(二)校园法治教育是增强师生法律意识、预防犯罪的有效途径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在刑事犯罪案例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不绝于耳。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而加强校园法治教育无疑是增强学生法律意识、预防犯罪的有效途径。因为,只有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才能填补其心中的法律“空白”,让其知法、懂法,从而敬法、守法,减少犯罪事件的发生。
三、校园法治教育的创新思路
法治教育是指通过对公民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法治思想教育和宣传,使公民树立依法治国意识,并以法律的规定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用法治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结合法治教育的含义,笔者对校园法治教育的思路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校园法治教育制度,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监督小组
要全面、切实地推进校园法治教育,笔者认为,首先应制定完善的校园法治教育制度,明确法治教育的指导思想、行动基础、实施方案等。同时,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监督小组。管理部门在充分了解国家关于法治教育的方针政策的情况下,统筹规划学校每一年、每一期的法治教育活动。监督小组,除了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法治教育的实施情况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责,那就是——提供法律援助,解决校园纠纷,维护师生权益。每当师生感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或遇到一些不知是否触犯法律的事件时,就可向监督小组咨询、请求援助。
(二)大力宣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
1. 建设校园法律文化,让法律知识弥漫校园
如在文化长廊中专门设立法律文化墙,用以宣传知法、守法的重要性;如组织学生每月或每两周出一期关于法律知識的黑板报,每期更换一个主题,让学生逐渐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如在学生进出的要道如校门口、楼道等放置法治宣传展板,让学生耳濡目染地学习法律知识。
2. 每周一节法治课,学习基础法律知识
在结合学生现有的法律知识水平以及学校实际情况等的基础上,编写关于法律知识的校本课程,充分普及《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人犯罪法》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当然,内容也可包括珍爱生命、遵守规则、保护环境等方面。然后,每周安排一节正式的课来学习该课程的内容,让学生正式、正规地了解法律知识,接受法治教育。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词深入浅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空洞乏味的填鸭式教学。课后,还可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小测验,以保证学习的效果。
3. 开设法治教育专题讲座,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学校可邀请司法部门的同志或资深律师或知名法治教育教师等,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为学生开展相应的法律知识专题讲座,丰富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并提升其应用能力。
(三)加强日常渗透,强化法律知识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为更好地强化法律知识的学习,除了道德与法治课外,还可在其他学科如语文、历史等课中渗透法律知识。如在“贞观之治”的学习中,可让学生认识到贞观太平盛世的原因之一就是以法治国(唐太宗实行了简法轻刑,颁布并实施了《贞观律》)。同时,也要加强日常法律知识渗透。如:当有学生不想做作业,不想学习时,可引导大家思考这是否属于违法行为(受教育权既是学生的权利,也是学生的义务);当有学生考试作弊时,也可引导学生从法律层面来看待考试作弊问题,看是否触犯了相关的法律或行为规范等。
(四)开展各式活动,内化法律知识
学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一种法律观念和法律信仰,从而转化为守法、用法、护法的行为。要让学生更好地内化法律知识,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生活,走进社会,了解如何用法,学习如何用法。为此,可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体会法律知识的应用。如参观少管所,采访一些曾经接受过法律制裁但改过自新的人,让学生深刻体会知法、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举办法律沙龙,让学生就“非法疫苗、家庭暴力、中国式过马路、环境保护”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价值观;如让学生自编自导一些法治教育节目,将其对法律法规的一些认识以话剧、小品或故事汇等形式展现出来;再如,建立模拟法庭,让学生利用法律知识模拟审讯一些案件,解决一些纠纷,充分体会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法治教育已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國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要结合时代背景,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切切实实地开展校园法治教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措施,保证校园法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注意的是,虽然校园法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但作为学生学法、用法的关键引路人——教师,也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深刻了解《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牢固掌握基本的法律原则和必要的法律规范,提高引导学生学法、用法的意识和水平,做到依法办事,依法执教,为学生的学法、知法、守法起到表率作用。
参考文献
[1]颜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矫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2]张扬.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内涵及意义[J].理论观察,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