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中国当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aowei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师道尊严”和拘束、严肃的课堂教学氛围,导致学生没有问题或有问题不敢提问,因此消除传统观念的影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迫在眉睫。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些心得:
  1营造自由氛围,使学生愿问
  低年级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秩序,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大。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为此,我在教《翠鸟》时,安排了一个师生比赛背书的环节。我提出先背,由于准备充分,我背得很流利、感情也充沛,但有几处故意丢了字词。背完,我微笑着看着大家有什么反应。孩子们面面相觑,终于有只小手举起来,我赶紧叫他。他轻轻地说:“老师,你少了一个‘非常’。”我诚恳地接受批评,并大声表扬他上课听得仔细。这下教室里热闹了,我“丢的”几个词陆续从他们嘴里找了回来。这节课课堂气氛空前活跃,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获得了一种巨大的快乐。
  2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通过何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如原型创设,就是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多媒体创设,多媒体教学手段能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多渠道地对学生展示所学内容,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思维活跃,问题的火花也会由此而迸发。
  2.1 创设悬念式的情境,使学生“奇”中问。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是靠后天培养的。笔者经常听到教师说,学生不爱提问题,或者没有提问题的习惯。这是因为,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很少创设问题情境,几乎没有给学生任何提问的机会,课堂上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久而久之,儿童天生的好问本能,就这样被我们教师一点点扼杀了。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上《苹果落地》一课时,有意识地问学生:“如果你手中拿着一样东西,你一松手,它会怎样?”“当然会掉地上!”学生都不容质疑地说道。我继而又让学生拿起一本书试试,并说:“让它往天上飞行吗?”学生先是面面相觑,而后拼命摇头。“那就请你去读读课文《苹果落地》,相信你会有更多疑问的。” 果然不出所料,“苹果落地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既然地球有吸引力,为什么白云在空中飘来飘去不会掉下来呢?”“雪花为什么在空中飘,而雨却直接往下落呢?”……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在讨论重力与浮力的关系了。这既培养了学生提问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同时也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情感,可谓“一举两得”。
  2.2 创设冲突式的情境,使学生“悱”中问。要使学生爱问,教师必须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矛盾因素,创设一种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我们在听一位高段的老师执教《鸟的天堂》时,在学生已明白鸟的天堂是指一棵大榕树后,出示两个句子:(1)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2)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议论后,纷纷质疑:课文中榕树只有一棵,怎么说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呢?成片生长的许多树木才可称为“树林”,而“鸟的天堂”只有一棵榕树,独木不成林,怎么可以把一棵树叫做“树林”呢?不难看出,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就是从课文中的“矛盾”处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发现问题的浓厚兴趣,主动提出问题。通过听这堂课,我们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低段语文教学中,果然也非常的有效,学生在课文的矛盾处能产生许多疑惑,能提出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法国文学家法朗士说:“教学的全部艺术,就是唤起年轻心灵天然好奇心的艺术,它的目的是为了让这种好奇心得到满足。”教师的责任正是要不断满足并提升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2.3 创设操作式情境,使学生“动”中问。实践动手操作是小学生获取感性知识,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诱发问题意识的重要载体。而问题产生了,答案也就不远了。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坦率、真诚地面对学生,信任多于批评,鼓励多于指责,允许学生犯错误,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要轻易地全盘否定学生的意见,多与学生交流、对话。当发现自己有错误时,要主动向学生承认、改正,让学生认识到老师也会有错误,老师也会主动纠正错误,从而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轻装上阵”,毫无顾忌地去思考、去学习。
  
其他文献
为了更好地跟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满足我国加入WTO后对既有某一专业知识早有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适应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我们在2002级部分班级中进行了实用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教学研究,力求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方面摸索一条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路子。
期刊
近一个时期,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已将工作重心由高度重视规模发展,转移到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高校的质量问题已成为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然而,如何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似乎各高校各有抓手。有的狠抓考研率的提高,有的则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与学位证书挂钩,有的大力推行教考分离,甚至实行跨校统考等,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本科教学。特别是,近些年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数量快速增加,不少高校对教
期刊
中国经济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与此同时,经济学从内容到方法上也正历经蜕变。宏微观经济学(即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数学(本科)或数理经济学(研究生)、经济博弈论已成为或正成为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基础课,后三门可统称为经济学分析方法。本人多年来讲授本科阶段的计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数理经济学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经济博弈论,下面谈谈教学体会。
期刊
“精品”无标准,更无止境,精晶课程建设提出了六个“一流”的要求,除了高起点、高质量建设精品课程外,其更深层次的涵义就是要求要保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性,要不断进取,不断追求,不断创新,成为持久的精品。本人认为要打造并维持这样的“精品”,其核心问题就是要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着力体现一个“活”字。
期刊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科特点决定了我们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推动教学法改革的必要性。本文结合我们近年来探索性的围绕学生案例学习的全过程展开的,案例教学准备及案例库建设、组织案例教学、实施案例教学取得的成效、案例教学效果评估汇总如下。
期刊
从总量看,2000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已达到350叨亿人民币,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约为5%,成为世界第四大生产国,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上升到38.2%。  中国制造崛起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生产能力迅速扩张。初步估计,我国已有上百种制造产品(涉及家电制造业、通讯设备、纺织、医药、机械设备、化工等十多个行业)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
期刊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一些研究型大学在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尝试着对两所美国常春藤盟校——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的哲学思想、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作一粗浅的介绍和剖析,藉以提出一些对建立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供参考的建议和思路。
期刊
环境工程专业在水处理方面的主要课程包括“给水处理”、“污水与废水处理”、“特种水处理”以及单独设课的“水处理实验技术”课程等。水处理类课程教学方法与内容改革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实践教学方面,即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开设废水处理综合性实验,对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和今后从事生产实际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的时候,联合国环境发展署执行主任KlausToepfer先生曾意味深长地阐述了在新世纪中,我们应该牢记的一个意识:“无论我们在地理位置、文化和经济上相隔多远,我们是紧密联系的。”他强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容易看到我们与其他人群是如何紧密联系的。但我们拥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全球环境。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全球环境是如何将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我们所采取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影响地球
期刊
校园体育文化的宗旨主要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并在此宗旨指导下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为促进校园的整体和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校园体育文化处于被遗忘和忽视的地位,往往被其他文化夺去灿烂的光彩。其实,作为一种具有特质的文化,校园体育文化不仅可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