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网络语言净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jia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论
  互联网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国人口基数大,自然也产生了相当多的网民,截止2015年6月,我国19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25.6%)约为全体网民数量的四分之一。调查显示,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的最小年龄逐年降低,低龄化趋势明显。可见,未成年网民的数量及比率都将持续增加。
  互联网虽优势明显,但也有不少问题。其中,网络环境恶化,网络语言良莠不齐等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第八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指出,逾九成未成年人在上网时遇到过种类多样的不良信息,其中粗俗语言占21.3%。未成年网民对于网络语言,包括粗俗用语,出于猎奇与跟风心理,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且运用到生活中。从生理与心理的角度来分析,未成年人大脑可塑性更强;同时,由于经验所限,对于网络用语的批判性使用不及成年网民成熟,更容易接受并且传播网络语言。另外,未成年网民作为中国网民整体的一大组成部分,又会将这些低俗用语在网络上通过自己的圈子使用、传播,造成网络环境的二次污染。
  为净化网络环境,各方都在努力探讨解决办法。其中,最根本的方法是提高网民素质。互联网只是渠道,网民的素质提高了,网络语言的素质才能提高,网络环境才能得到彻底净化。而网民中,未成年网民的比例甚大,且将来,这些未成年网民会成为中国网络的主体使用者,因此,未成年网民的教育至关重要。
  二、粗俗用语通过互联网对未成年网民的渗透
  (一)网络语言与低俗用语
  网络语言质量参差不齐。“给力”等积极向上的词汇,通过网络传播,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且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得以被归纳为正规语言;然而,与这些词汇相对应的,还有许多低俗用语。2015年6月,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會在北京召开净化网络语言主题座谈会,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了《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也带动了信息传播的速度,由此网络语言的产生与传播速度也大为加快。网络语言泛滥,低俗语言的出现无可避免。
  (二)未成年人为网络用语的一大使用群体
  网络语言以随意自由的产生特点,尤其容易被未成年人使用。埃里克·勒纳伯格于20世纪提出的关键期假设论从生物学角度论证了语言学习具有关键期:“青春期前,学习者因年龄小,生理和心理属发育期阶段,大脑的可塑性强,比较易学会地道的语言”。因此,更新速度快、形式多样的网络语言,更容易为未成年人接受、理解、使用和传播。城市与农村未成年人中,网络语言使用率分别达到86.2%和84%,其中,11.4%的城市未成年人经常使用网络语言,41.6%有时使用。而在农村,39.5%的人有时使用网络语言,可见网络语言在未成年人中极为普及。
  网络语言产生于网络,更会进入现实生活。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的网络用语主要来源于QQ等社交软件,而另一项调研指出,未成年人使用社交软件与之交流的对象大部分是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可见,未成年人获知网络用语的圈子与现实生活的圈子重叠,由此网络语言的线上获知与线下使用则互相影响。
  为显示自己跟上潮流,未成年人在生活中会下意识地模仿网络上的行为,包括模仿网络语言、游戏人物、网络流行歌曲等。
  在未成年人的模仿过程中,能否甄别内容,选择性模仿是问题的关键。大部分未成年人对于网络粗俗语言还是相当抵制的。然而值得深思的是,部分未成年人认为,粗俗语言的使用事不关己,不予理会;更有人认为这些粗俗语言是内心强烈感受的演化和外现,是表情达意的需要,不介意使用。 这种认识偏颇需要正视。
  (三)低俗语言对未成年人以及网络环境的影响
  在网络中获知的低俗语言一旦为未成年人所接受、使用,会影响到个人往后的语言表达水平以及素养,对生活和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此外,交互性是互联网的重大特性之一。网民可将自己的观点在网上发表,与他人交流讨论,由此网民的辐射范围得以增大。未成年人作为网民的一个重大组成部分,会进一步传播他们接纳的低俗语言,造成网络环境的二次污染。
  三、如何解决
  网络环境固然存在不文明之处,然而,相当部分未成年人对于网络低俗用语本身还是有自己的正确判断的。要解决问题,首先应该正视问题,不夸张,也不忽视。为了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从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提高未成年人自身修养。未成年人使用低俗语言,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意见,却没有使用更为理性、恰当的方式。一旦交流中出现分歧,矛盾激化,就可能口不择言,使用低俗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愤慨。所以,未成年人不仅要提高语言修养,更要提升心理素质,遇事能就事论事,而不沦陷到情绪的发泄中。另外,未成年人应端正价值观,自觉抵制低俗用语。
  第二,父母表率指引。研究表明,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场所主要是家庭。得益于手机等媒体的推广以及网络技术的提高,网络使用不再受限于电脑。睡前是最常使用网络的时刻。[9]由此,在家庭中,父母对未成年人的表率和指引相当关键。
  第三,社会的努力。整体网络环境的改善需要企业、政府的努力。研究指出,未成年人接触低俗用语的一大途径是视频、广告[10],其中多数为企业的广告和视频,由此,企业的态度是网络环境净化的关键。为规范企业网络语言使用,政府应立法监管。网络发展日新月异,法律的确立与更新存在很大挑战。但是,政府还是应该不懈探索,完善相关法例,这样才能真正让网络环境得到净化。
  四、结语
  未成年人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动力,网络能够在未成年人的学习、娱乐、交友等方面起到协调作用;为了让未成年人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净化网络语言十分重要。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未成年人,在网络上如果长期受到低俗语言的侵扰,则会对未成年人的语言习得产生不利影响;未成年人若不能批判性地分析使用网络语言,更可能会助长低俗语言的传播与使用,对网络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为防范此种情形,个人、家庭、社会都应当尽力规范网络语言。
其他文献
一、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以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以下优势:  1.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不灵活,学生兴趣不高。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选用生动的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创设新颖的情境,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不断冲击,营造轻松愉快、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时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变革。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我也倍感高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积极投入课程改革,通过优化教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  一、化抽象概念为直观,帮助学生识记、理解  《小学数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见,语文课程的本质是语言的学与用。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经典诗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本类型,具有丰富的语用价值,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深入挖掘经典古诗文的语用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
期刊
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一写作文就犯难,这种情况教师怎么办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从作文来说,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所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爱写、乐写,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  那么教师如何去做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爱写、乐写作文呢?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社会性、实践性和自身的魅力走入了校园、走近了孩子,在十多年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中,我们一直立足于校本特色,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从校级和年级两个层面开展,分研究性学习和校本综合实践活动两大板块,使学科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科技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它的开发与实施为师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期刊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了幼儿园教师及幼儿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对集体教育的有效补充,而且也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指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的选择、计划的活动”和“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有效的措施。区域活动承载着独具的教育价值,既把课内和课外的行为
期刊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中,所有学科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归纳为三项:即个人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其最终目标就是使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个人,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育教学中构建充实鲜活的生活化的课堂,让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实现数学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一、巧借三“使”,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
期刊
小学的合唱训练对于培养小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在合唱教学中开展科学的分声部训练,让合唱活动发挥其高效性和科学性,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完成音乐作品,更加深刻地表现音乐作品的主题,提高音乐合唱的表现力。以下是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各位同行分享。  一、训练节奏,指导听辨  小学生的节奏能力是合唱训练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训练内容。通过教师分声部的节奏训练来指导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就非常重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见,低学段是进行课外阅读的黄金时期。《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个渐进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段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对于低年级(1~2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喜欢阅读
期刊
近年以来,学生文本阅读和鉴赏能力低下的问题被广大教育者逐渐意识到,人们在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的同时,提倡文本细读的呼声越来越高,文本细读理论产生于欧美,最早应用于文学批评中,但在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有其特定的内涵,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直面文本,直面文本,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对文本的语言、结构、意义、主题以及词句中隐藏的信息等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地品读体味和深入挖掘,在这一过程中深入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