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阅读是学习之母,是语文之根。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素养的主渠道。但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不少教师虽然在课堂阅读教学上摒弃了旧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实施以“三维”目标为核心的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却陷入了首席失语、虚假对话、盲目拓展等误区,使现代文课堂阅读教学始终走不出低效化的樊篱。可以说,阅读教学几乎霸占了语文课堂。可结果如何呢?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因此,我们必需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如下几个方面作适当探究。
一、激發学生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究某些事物或进行某些活动的倾向,学生学习任何事情的最佳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兴趣不仅是学生认识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它能促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并且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其求知欲一般不会减弱或消失,而求知欲的满足,反过来又会丰富学习兴趣,产生与更高的认识水平相适应的新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可见,只有适合教学对象的心理需要的教学,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才是有效的。因此,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必须先让学生在展示预习中的收获、感受与困惑,由此展开教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阅读教学亦是如此。所以语文教师要精心设置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语文阅读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生动的气氛。
二、促进教学方式改变
1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有所为有所不为。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强调个性化多元化解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这绝不意味着忽视或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缺席或作用的弱化必使课文阅读教学衍变成“放羊式”阅读。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以学生实际为本,精心设计活动。善于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提高是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活动中,立足文本,让学生有思想的收获,精神的享受。当然,设计教学活动还包括营造激励性的教学环境。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课堂讨论活动,既体现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理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是教师最乐于采用的活动形式。但它的设计、调控也是最难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科学的讨论方法,达到实效的讨论目的。切忌为讨论而讨论的作秀式讨论,撒手不管,或蜻蜓点水,刚一展开立即结束的浅薄式讨论。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活跃课堂气氛的调剂品,而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核心。
2选择有效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应教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深刻指出:“不好的教师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能力为宗旨,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阅读教学主要要素——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有多重对话:师本、生本、师生、生生。生本对话的深层次推进离不开教师的艺术介入,生生对话的有效展开更离不开教师的艺术引导。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的对话能否促进动态的生成最能显示教师的调控艺术。另外,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他们未必就能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罗里罗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 参与和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当讲则讲,当问则问,当导则导,当练则练。立足于“高效、实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之前,我们要扪心自问让学生哪些方面有所提高,采用何种教学形式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多元化评价学生
新课程要求我们:“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思维过程、参与度、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表现等。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起来,就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励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总之,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既要全面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也要全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中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并且还要正确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有兴趣学语文,也要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更要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使語文阅读教学真正做到有效。
阅读是学习之母,是语文之根。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素养的主渠道。但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不少教师虽然在课堂阅读教学上摒弃了旧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实施以“三维”目标为核心的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却陷入了首席失语、虚假对话、盲目拓展等误区,使现代文课堂阅读教学始终走不出低效化的樊篱。可以说,阅读教学几乎霸占了语文课堂。可结果如何呢?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因此,我们必需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如下几个方面作适当探究。
一、激發学生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究某些事物或进行某些活动的倾向,学生学习任何事情的最佳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兴趣不仅是学生认识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它能促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并且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其求知欲一般不会减弱或消失,而求知欲的满足,反过来又会丰富学习兴趣,产生与更高的认识水平相适应的新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可见,只有适合教学对象的心理需要的教学,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才是有效的。因此,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必须先让学生在展示预习中的收获、感受与困惑,由此展开教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阅读教学亦是如此。所以语文教师要精心设置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语文阅读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生动的气氛。
二、促进教学方式改变
1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有所为有所不为。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强调个性化多元化解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这绝不意味着忽视或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缺席或作用的弱化必使课文阅读教学衍变成“放羊式”阅读。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以学生实际为本,精心设计活动。善于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提高是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活动中,立足文本,让学生有思想的收获,精神的享受。当然,设计教学活动还包括营造激励性的教学环境。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课堂讨论活动,既体现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理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是教师最乐于采用的活动形式。但它的设计、调控也是最难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科学的讨论方法,达到实效的讨论目的。切忌为讨论而讨论的作秀式讨论,撒手不管,或蜻蜓点水,刚一展开立即结束的浅薄式讨论。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活跃课堂气氛的调剂品,而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核心。
2选择有效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应教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深刻指出:“不好的教师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能力为宗旨,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阅读教学主要要素——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有多重对话:师本、生本、师生、生生。生本对话的深层次推进离不开教师的艺术介入,生生对话的有效展开更离不开教师的艺术引导。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的对话能否促进动态的生成最能显示教师的调控艺术。另外,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他们未必就能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罗里罗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 参与和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当讲则讲,当问则问,当导则导,当练则练。立足于“高效、实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之前,我们要扪心自问让学生哪些方面有所提高,采用何种教学形式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多元化评价学生
新课程要求我们:“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思维过程、参与度、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表现等。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起来,就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励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总之,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既要全面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也要全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中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并且还要正确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有兴趣学语文,也要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更要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使語文阅读教学真正做到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