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贫困女大学生帮扶体系的构建

来源 :学术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贫困大学生已成为当今高校的一大突出问题,亟待有效解决。贫困女大学生作为贫困生中的一部分,有其特殊性,她们通常表现得更为脆弱、封闭,并且缺少勤工助学的公平机会,她们的贫困可从社会环境、家庭经济、教育体制以及个人方面去溯其根源。为了实现我国“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工作目标,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本人应形成合力,建立起一套有针对性、长效的扶持体系,帮助她们顺利完成学业、发展成才。
  关键词:贫困;女大学生;帮扶体系
  中图分类号:G46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07)01-0141-04
  
  随着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学费的增长,贫困学生的存在及其相应产生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引起了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当中,贫困女大学生的处境更为艰难,贫困对她们的生活、学习、心理产生了较大的负面作用,影响了她们的健康发展,全社会必须给予更多的重视、研究和扶持,帮助她们顺利成长、成才。
  
  一、贫困大学生概况
  
  高校贫困生,是指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生活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因高校所在地不同,各地区的高校贫困生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
  截止2005年8月,全国本专科在校生总数为1561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有405万人,贫困生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6%,这当中还不包括民办学校、独立学院、高校分校及高职高专,全部院校估计贫困生总数超过500万人,而中西部的贫困生则超过30%。
  《2006年云南特困优秀高考学生调查》的数据统计显示,在调查的200名优秀高考大学生中,超过三成的优秀特困大学生辍学两次以上,近五成家庭负债超过5000元以上,近半数家庭连1000元的学费均无法筹集……〔1〕。2005~2006学年度,云南省有普通高校51所,公办高校在校生22.53万人,其中贫困生6.7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0%左右;像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林业学院、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的贫困生高达40~50%左右,这其中有一半的贫困学生为女大学生。
  
  二、贫困女大学生的产生及存在的问题
  
  贫困女大学生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社会环境、家庭状况、城乡差异、教育体制等等因素都可能发生直接影响,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学费高昂。自从高校实行缴费上学以后,大学的学费逐年增加。2006年中国大学年平均消费5000元左右,加上吃、住、书籍等费用,一年总的消费开支大约需要1.1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国贫困高考生家庭平均收入4750元,而同期全国农村平均家庭总收入13215.3元,由此看见,来自农村的学生交不起学费、生活困难是必然的现象。
  二是家庭贫困。从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源来看,主要是来自农村、城市下岗人口等收入增长缓慢的家庭。根据《2006年云南特困优秀高考学生调查》的数据统计:在调查的特困生中,家庭年收入2000元及以下的接近40%〔1〕。贫困女生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家境贫寒,生活和学习得不到经济保障。
  三是性别歧视。女大学生较之男生而言,由于传统的性别观念的制约,社会上对女性存在一定偏见,认为女大学生怕吃苦、依赖性强、缺少创新精神等,给女大学生提供的岗位较之男生要少,致使贫困女大学生在社会中获得的勤工助学的机会较少。
  四是兼职风险。女大学生在外搞兼职、打工,一般主要是家教、销售、广告宣传等,这当中与家长、客户、公众直接接触较多,会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制约女大学生在外打工。一方面是社会中还存在一些道德素质败坏的男性,可能会对贫困女学生进行诱惑、骚扰;另一方面就是女大学生主要利用周末、晚上外出打工,社会治安问题也会影响女生的外出。
  经济上的贫困不仅影响到女大学生的生活问题,更重要的是还会对她们的心理造成伤害,使她们成为物质和精神上的“双困生”。贫困女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生活拮据。贫困女大学生带着梦想走进大学以后,城市校园的生活开支往往让她们措手不及、难以应对。许多女学生只有精打细算、艰难渡日。据了解,云南省贫困女大学生每月的开支平均在200元以下,部分女生每天只吃素不吃肉、或吃快餐解决温饱,必要的化装品、服装对她们来说也是奢侈品,基本不敢购买。
  2.学习压力大。贫困女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家境贫寒,一般都缺少现代的学习媒体和工具,如录音机、电脑等,普遍存在英语、计算机基础较差的现象。进入大学以后,与其他同学的学习成绩很快出现一定差距(个别优秀贫困生除外),造成她们严重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最终变成恶性循环,即压力越大,学习效果越差。据一项统计的数据表明,有42%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压力很大〔2〕。
  3.心理压抑。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压抑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羞愧自卑。贫困女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极大反差往往让她们变得更为脆弱、缺乏自信,尤其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据有关调查的数据,有60%的大学生因贫困而感到羞愧,有22.5%的贫困生自卑感较强〔3〕。二是内向封闭。女大学生一般自我意识较强,生活的贫困常常使她们将心灵之门关闭,把自己关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导致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严重不协调。三是消极悲观。调查数据还表明:有20%的贫困生对社会持消极观点〔3〕。贫困女大学生在与周围同学的比较中,会在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认为社会是不公平的,对个人的遭遇形成错误的归因,也导致了对社会的消极认识。
  
  三、贫困女大学生帮扶体系的构建
  
  贫困女大学生的处境,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得到了一定的支持。但是,要真正长期做好此项工作,应建立一套完整的长效支持体系,为此,云南省教育厅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筹资、学校负责的”的帮困、帮学、育人体系。我们认为,仅有外部的支持是不够的,还应发挥贫困生的内力,即“学生自强”,从而进一步完善扶持体系,充分发挥各种机构和角色的职能与作用。
  
  (一)国家倾斜支持
  政府应坚持“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其在贫困女大学生支持中的主导作用,不能让任何一个女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女性人才关心、扶持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像云南这样一个地处西部边疆的省份而言,女大学生的贫困现象表现更为突出,国家和政府加大对贫困女大学生的扶持力度尤其重要。政府具体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加大资助力度。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并对西部高校倾斜;拨出专款设立贫困生资助专项基金,增加对贫困大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的比例,不能因缴费上学而忽视贫困生的存在问题。
  2.建立和规范对贫困女大学生的扶持倾斜政策。可要求贫困女大学生所在的地方政府给予一定奖励和资助,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中明确女大学生应占的比例等等。
  3.建立“政府代偿”机制。政府每年划出一定的资金作“代偿款”,对未还清贷款的贫困女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地区工作的,予以代还一部分贷款或减免贷款,对激励贫困女大学生拼搏成才无疑会有很大作用的〔4〕。
  4.进一步落实“奖、贷、助、减、补、绿色通道”等措施。各级政府应努力与高校、银行等机构协调沟通,将政策全面落实,帮助每一个贫困女大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二)社会积极参与
  我国正在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人才是未来建设和谐社会的栋梁。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讲,就是要让男女大学生都能在大学里平等、和谐、健康地接受教育、获得全面发展、顺利成才。社会力量是资助贫困大学生的重要渠道,社会有义务支持教育事业,给予贫困女大学生更多一点关爱。但是目前我国在引领社会助学、倡导社会捐资助学的政策上力度不够,社会力量助学的社会风尚尚未形成,因此,调动社会上各种机构、各界人士的力量,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积极参与对贫困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资助是当前的一大任务。
  1.在全社会制造舆论,提倡支持贫困女大学生,创造扶持贫困学生的社会氛围,对提供资助的单位、企业和个人予以宣传、表彰等。例如红河卷烟厂设立的“红河助学金”、台商林荣德设立的“冠军助学”等就应该在社会上大力宣传。
  2.发挥各级妇联、妇女协会、共青团等各种组织的职能作用,筹集资金建立贫困女大学生基金,与高校合作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为贫困女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人生与成功等讲座等。像云南省妇联、省儿童基金会近年来对贫困女大学生积极支持,先后在全省的8所院校设立“百名优秀贫困女大学生奖学金”,自2002年以来,共投入奖金200万元,奖励了2000名优秀贫困女大学生〔5〕。
  3.开辟社会捐资助学渠道。全社会应发动各界机构和人士,多方筹集资金,建立相应的贫困女大学生资助基金;政府应对捐资助学的企业在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为贫困女大学生设立勤工俭学的岗位等。
  4.营造性别公平的社会环境,使贫困女大学生能在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去兼职、打工。
  
  (三)高校切实帮扶
  高等院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园地,同时大学生又是高校的一个主体部分,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贫困女大学生往往因经济问题而困扰,但却不愿意求助,往往影响了她们正常的学习和健康。因此,高校应加强对贫困女大学生的关心和了解,尽力帮助他们减轻各种来自经济上的负担及所产生的心理负担,建立起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扶持体系。
  1.重视和研究贫困女大学生的帮扶工作。贫困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既存在着共同点,但也存在因性别、社会因素所造成的不同特点,比如说,贫困女大学生往往更内向、敏感、更不愿求助等等。高校应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开展对贫困生的扶持工作,应在充分摸清了解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加大对贫困女大学生的“勤、奖”力度。高校应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同时结合地方特点和学校的优势,制定针对贫困女大学生的扶贫救助措施,积极实施“缓、补、减、免、保”等措施,努力为贫困女大学生开辟勤工俭学的路子;“与其资助一座金矿山,不如资助一根金手指”〔6〕(P3),高校还应对她们进行技能培训,使其有一技之长,通过劳动获得经济来源。我们在对云南省447名女大学生“对于贫困生,你认为什么是最佳的助学方式?”的问卷调查显示, 有53.62%的女同学选择了“勤工俭学”,20.59%选择“奖学金”,5.38%选择“银行贷款”,10.21%选择了“设立扶贫基金或其它”,数据充分说明云南省的女大学生更为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学习成绩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加大对贫困生“勤、奖”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3.加强对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不仅要在物质上对贫困女大学生积极支持,还应在精神上、心理上帮助她们克服心理障碍,缓解她们的心理压力,帮助她们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
  
  (四)学生自立自强
  贫困女大学生是否能顺利完成学业、拼搏成才,关键还在于自己。贫困女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应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对自我的成长负责,调整心态,培养独立创新精神,勇敢地接受生活中的挑战,有效地使自己度过难关、发奋成才。
  1.自省。贫困女大学生首先在思想上,正确认识贫困和逆境,把贫困视为对自己的磨练和考验,是人生的财富,不因贫困而自卑、羞愧;对自己的处境进行客观分析,不要总与“有钱人”去比较,而应以乐观坦然的心态处世,学会悦纳自我;此外,应加强对人生价值和事业追求的思考,明确奋斗目标。
  2.自觉。贫困女大学生应克服封闭、内向等弱点,更不能有“等、靠、要”的消极落后思想,自觉培养自信自强的品格。为此,应积极主动与学校、同学、朋友联系沟通,尽量参加各种学校和社会的公益和娱乐活动,有意识地融入学校、社会生活中,使自己既调整了心态,锻炼了自己,优化个性,又能广交朋友,为寻求勤工助学的机会创造条件。
  3.自立自强。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帮扶是贫困女大学生解决困难的重要力量,是外力。贫困女大学生要想克服困难、学有所成,关键还得靠自己。为此,贫困女大学生应做到: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创新精神去勤工助学,除打扫校园卫生、做家教、推销工作以外,还可以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考虑,做到学以致用。如学农的学生可与农科站、畜牧局联合搞研究开发等等,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找到克服困境的方法。
  总之,贫困女大学生问题是一个系统的社会问题,贫困女大学生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全方位地实施这项工作,使政府、社会力量、学校和学生形成合力,才能实现“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2006年云南特困优秀高考学生调查.云南日报[N].2006-09-14.
  〔2〕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状况调查报告[R].http:\blog.bokee.com.
  〔3〕中国农村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调查报告[R].http:\blog.hexun.com.2006-09-15.
  〔4〕林北平.帮助贫困大学生承受生命之重[N].中国教育报.2006-11-20.
  〔5〕百名优秀贫困女大学生受资助[N].春城晚报.2006-12-28.
  〔6〕杨周复主编.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袁国友〕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加入WTO五年的保护期承诺结束后,国内外金融竞争更加剧烈。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遵循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风险防范机制。  关键词:金融风险;风险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7)05-0050-04    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基本格局的形成,导致
期刊
摘要:《民族地区家族政治研究》一书,以民族地区家庭势力的政治影响作为研究选题,以民族地区的村落家庭为主要分析对象、基于对民族地区村落文化转型和民族政治发展的关注,探索了不同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与当下的家庭政治行为的差异。  关键词:民族地区;家族政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C9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8)04-0137-03    20余年前,我在中共中央党校理论
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摘要:“9·11”事件后,在恐怖主义和反恐战争的推动下,大国关系经历了深刻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也呈现出诸多特点,特别是美国成为这次大国关系调整的关键因素。对这些特点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当前大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9·11”事件;大国关系;调整;特点  中图分类号:D8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08
期刊
摘要:1980年以后,云南近代经济史研究很快跟上了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趋势,新、旧课题多头并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实证研究不足、一些论题的研究尚处于浅层次的分析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云南;近代;经济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章编号:1006-723X(2007)05-0034-04    云南近代经济史研究可以追溯至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由国民政
期刊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一个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祥和安宁、友爱诚信的社会环境。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基督教要求信徒不但要以“十诫”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要懂得“感恩”,能“博爱”、“行善”,要求人与人、人与社会要和谐相处。基督教在信教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中对于构建人际关系、规范行为方式、调节身心平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国部分地区的苗族接受基督教信仰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基督教信仰使信教群众在社会组织
期刊
摘要:中国的“道”与西方的“逻各斯”是理解中西思想的核心概念,它们之间的差异也导致中西解释学在基本方向上的不同。解释学发源于希腊宗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神学。在西方解释学中总是通向对外在性的目标,对外在对象的理解。西方解释学是以逻各斯为中心。相比较而言,中国的道具有内在性。中国思想的解释更重视个人通过体验的领悟,对经典的解释需要一种追体验的功夫。这也说明对中国思想的哲学体系化的阐释架构往往远离其自身。
期刊
摘要:通说认为,“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作为犯罪既遂标准具有其优越性:它以刑法分则既遂模式论为依托,因而包容各种不同类型犯罪的既遂情形。但通说却存在不能克服的矛盾:它无力解决危险犯既遂后行为人主动消除危险状态行为的问题;各种具体犯罪标准的争论也表明通说并未解决犯罪既遂标准问题;通说还面临其他质疑,这些都使通说陷入尴尬。将犯罪结果理解为犯罪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人或物的存在状态的改变,并将“犯罪结果发生说
期刊
摘要:非洲一体化是非洲的区域性球权发展的集中体现。非洲一体化发展相对滞后的一 个重要原因在于成员国的国家主权伸张对区域性球权的制约。非洲国家之所以固守国家主权 而难以开展实质性的区域合作,主要旨在通过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培育以完成现代民族国 家的构建,规避一体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区域性球权对自身利益的相对损害。近年来,非盟 在 决策机制、集体安全治理、经济与社会一体化等方面尝试了许多制度创新,但一
期刊
摘要:作者2005年在马来西亚对二十八位华商和经理人进行了深入访谈,获得了不少口述的个人生 活史资料。在近三十位受访人中,他们曾经或现在工作的单位五花八门,他们的经商或从业 经 历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痛苦。影响他们成功是相当复杂多样的:有的成功可能是 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某个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有的成功是偶然因素促成的,而不 一定是某种必然因素影响的结果。本文大致地分析和总结出了八点
期刊
摘要:50多年来,永仁县谢腊村彝族婚姻家庭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婚嫁打破了传统血缘、民族和地域的界限,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多元化婚姻模式的传承,为现代谢腊彝族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了良好基础,“养儿防老”观念日趋淡薄。谢腊彝族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和直系扩大家庭为主,婚姻礼俗中的当事人、父母、媒人的角色发生了转换,青年男女在婚姻中获得了自主权,家庭关系呈民主化趋势,妇女的家庭地位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