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1985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首要一步,也是新课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笔者认为应从增强学生问题意识、树立独立思考意识、提高教学中“问”的质量和鼓励学生讨论等四个方面进行培养。
  【关键词】问题意识 新课标 思维能力 学习积极性
  新课标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提高数学思维,就成为每一位教师需要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下面,本人就从四个方面谈谈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以及问题解决,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要精心营造一个民主、开发、合作的氛围。首先,要要求学生把教材上看不明白的,课堂上听不懂的,习题中不会的内容及时向老师或者同学求问。然后,让学生每节课提出一、两个问题,记在问题本上,不断的去尝试提出问题。最后,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用评判、怀疑的眼光去审视问题,勇于向课本提出不同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实际上,好问题不一定是深奥的问题,它甚至可以是一个很简单的学生熟悉的问题。如在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教学中,引入问题“高一(1)班第一排有8人,第一列有6人,问第一排和第一列一共多少人?”;又如在《充要条件》教学中,引入问题“‘习近平是中共中央总书记’是‘习近平是中共党员’的什么条件?”;又如在《余弦定理》教学中,引入问题“A离学校5 km,B离学校10 km,问A,B相距多少千米?”。这个题目是开放性的,条件可以添加,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大,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二、牢固树立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具有主动探索问题的好奇心,遇到问题尽量多想一想,不要急于问别人。如做作业时,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先看一看课本,翻一翻笔记,体会体会例题的做法,然后再做,不要盲目抄答案;对于讲了的方法,能不能举一反三;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能不能比较完整、系统的归纳总结本单元有哪些重要概念、定理或公式,有哪些典型的题目,有哪些重要的数学方法或数学思想,还可找一些题目自测一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思考,鼓励他们发现隐藏在题目中的问题,学会独立思考。当得不到结果时,教师应及时引导,让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回答,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形成了竞争机制,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
  三、提高教学中“问”的质量
  教师的提问要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应是学生“提问”的范例。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为学生自己的提问作示范。问题要恰到好处,需要学生通过思考或教师点拨解决问题。如果問题过于简单,学生不思则解,则达不到训练思维的能力;如果问题过于复杂,坡度太大,学生百思不得其所,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达不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当然,教师不要把话说尽,起到点拨作用就够了,以便给学生增加思考的机会。在开发学生的问题潜能过程中,不要仅限于“是不是”“对不对”“老师问下半句,学生答下半句”的模式。要教给学生问的思路、角度和方法。如针对新、旧知识点的连接处、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思维触角达不到或者隐藏在知识中的疑点处的提问,改造属性的提问,逆向思维的提问,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的提问等。如在讲《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时,从复习初中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如何用几何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总结出求点到直线的步骤及流程图(这也为今后学习算法中的流程图作了铺垫)。个别学生提问提不到点子上,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是难免的,这是教师应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善于引导,把他们的思路引到知识的中心上去。只要这样坚持下去,学生自然从敢问到善问,问问题的质量也就越来越高。特别是,当在学生解开疑问时,通过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己的能力展现,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鼓励学生的讨论
  在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概念、定理往往会得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引起学生间的讨论。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言的机会。在讨论中,集思广益、互相启迪,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讨论,问题要有讨论的价值,一般是开放性、学生容易困惑的问题可让学生讨论。如在讲解长方体展开图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只蚂蚁要从长方体对角线的一个顶点沿着表面爬到另一个顶点,问如何走可使路程最短”。经学生在讨论,沿表面有三种走法,要求最短线路,可根据长、宽、高的数据,分别算出所走路程,经比较就可得出结论。
其他文献
【摘 要】韩愈《师说》中“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一语道出如今初中政治课堂的教育现象。老师以中考为目的,以课本为辅助,教导学生学习政治,然而效果却越来越不好。学生就像韩愈先生说的那样,对政治是不解,甚至就是不懂。所以,初中生就没有学习政治的兴趣,觉得很枯燥,没有学习的欲望。初中政治的枯燥,老师的在教学上墨守成规
期刊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即以数学的角度看问题。从数学的角度以严谨的态度,严密的逻辑进行有条理的推理。从教学的角度看,就是主动探寻和抓住主要问题,调动全身的部位都参与进来。培育学生的抽象能力,以数学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本文主要阐述从核心素养的含义、改变教学方法、培育数学抽象能力、教学观念的革新,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有数学抽象能力的学生。  【关键词】数学教学 核心素养 抽象能力  柏拉
期刊
【摘 要】说到物理,我想对于大部分同学,尤其是学习理科的同学一定是头痛不已。确实,高中物理难度的不断增大,使我们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望而生畏。学生难学,老师难教。而且高中学业繁重,学习时间十分紧迫,对于各个科目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并且由于分数的差异,许多同学将时间用在数学身上,这就导致同学们花费在物理的时间更少。因此更加需要我们提高对物理的高效性学习的方法策略。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曾简单的向学生教授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高考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过去,高考的形式曾经处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态。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也让教育界迎来了一次改革热潮,传统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死板、枯燥、满堂灌的缺陷。而应对高考的考试要求,往往难免大搞题海战术的特点。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勇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活跃化学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认识到元素化合知识在化学教学
期刊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全方位了解学生也成为了教师的常态工作,但从全面研究学生的要求来看,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要教育好一名学生,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缺一不可,家庭的德育教育环境、智力背景如何?家长的人才观、育才观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又如何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只有通过家访,同家长的直接的交谈,才能有所了解;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真正做到家校教育的一体话。  然而,长
期刊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而且能够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之中深化对于问题的认识。本文在基于高中语文课堂实践中使用合作学习模式的经验,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如何在实践中有效进行教学组织,以期能够推动高中语文课堂上合作探究模式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 合作学习 教学组织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突出强调将学生作为教学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初中数学课本中定理、推论等语法的特点进行阐述,并结合初中数学课本中的定理与推论为实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从理论层面上支持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初中数学 定理 推论 语法特点 对策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與抽象性,特别是其定理、推论等语法特点十分突出,学习难度相对较大。有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初中数学课本中的定理、推论等在生活中并没有实际用处
期刊
【摘 要】在新時期背景下,合作学习模式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进程逐渐深入和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凸显出课程改革的效果以及满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的需要;高中信息技术作为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科目,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时代背景下高中生重要的学习内容。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教
期刊
【摘 要】语文是初中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科目,作为三大主科之首的语文,虽然在中考中占有很高的分值比例,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很低,甚至占用语文的学习时间去学习其他的科目,这也是导致最后中考时语文科目的分数不理想的重要原因,现阶段语文的中学教学主要任务,就是要提高中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语文 重视程度 学习生活  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常会出现一种情况,课前不预习
期刊
【摘 要】如何有效的把学习的效率提高,尤其对于初中物理来说,需要有一个好的引入,而这个引入又不能太枯燥直白。要能够贴切学生,这就是我们所要说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引入。科学源于生活,这样才给教学的高效性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生活 教学 效率  新课程標准的改革,物理的学习已经摆脱以往的理论枯燥型教学而是提出一个新型的教学理念,就是将物理融入生活,由生活走向物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是有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