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危机的全球观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osu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注:当我们遥望大洋彼岸争论是隔岸观火,还是赤膊相救时,殊不知这场灾难的根源也有我们的份儿。我们更应该思考:该如何自我完善,成为一个强大而平衡的经济体。
  
  2008美国金融危机势将进一步向全球扩散,并将进一步深化为冲击到实体经济的全球经济危机。
  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观察。一个是微观角度,即它发源于美国房屋市场的泡沫加上衍生性金融商品在几乎无规范之下的无限操作,酿成了金融风暴,重挫了股市,瘫痪了银行及金融体系,接着,冲击了生产、投资、就业等实体经济,然后,再回过头去重创金融市场……这是一般熟悉的分析方式。
  另一个角度则是宏观的,也是本文的观察角度。
  
  美国的超额消费
  
  从宏观面剖析,当前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形成,是长久以来全球巨大结构失衡下的必然结果。
  这个巨大的全球结构失衡,由两个部分,其实也就是两个巨大国家各自的失衡所共同组成。一个是美国,它的巨大失衡是全国性的“超额消费”;另一个是中国,它的巨大失衡是全国性的“超额储蓄”。两者合二为一,同时又分别是一体的两面。
  先谈美国。美国好消费,而且是入不敷出、透支型的消费,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因此,一般美国家庭的储蓄几乎为零。与此同时,美国的透支还不仅限于每个人对自己未来收入的透支,更多地还表现在美国作为一个国家,对全球其他国家进行的透支。具体的数字是,美国人口3亿多,占全球60多亿总人口的5%,但美国却消费了全球25%的资源。美国能做到这样,除了有它优势的软实力与硬实力之外,更关键的是它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铸币权”,“透”过印钞票,“支”用他人的宝贵资源。美国此等透支行为导致的巨大失衡,清楚地反映在它连续长达40年的巨大贸易逆差之上。“贸易逆差”,经济学上的解读与说法就是“超额消费”。
  
  中国的超额储蓄
  
  另一方面,以中国作为美国的贸易伙伴,对美国享有贸易上的巨大顺差,以庞大的资源与商品对美国出口,换取美国印钞机印出来的美元,积累成为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贸易顺差”,经济学上的解读与说法就是“超额储蓄”。超额储蓄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的总产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出现“过剩”,并且以“净出口”的方式流出。
  那么,为什么有效需求(或一般所了解的“内需”)会有所不足呢?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第一,也是一种“透支”,例如:是对环境、对生态、对弱势者(如:劳工、农民)权益的透支。由于这些透支,使到中国的生产成本较之国际竞争对手便宜很多,从而体现在中国出口产品的强劲竞争优势之上,也体现在巨大的贸易顺差之上。另一个角度,造成中国出现巨大“超额储蓄”的消费不足,并非表示中国广大群众没有消费意愿或没有消费能力,而是虽有消费意愿又有消费能力却消费(购买)不到,举例:谁不想有干净的空气、洁净的水、安全的食品、良好的社会治安及完善的医疗与教育体系?但往往人们有钱却未必能如愿获得。这些准公共产品不足的现象,正是造成中国既有巨大“超额储蓄”,又同时有巨大“贸易顺差”的结构性原因。它当然就是巨大的结构性失衡。
  
  注定痛苦的未来30年
  
  中国的巨大结构失衡跟美国的巨大结构失衡,恰恰都聚集体现在“一体两面”的中美贸易巨大失衡之上。两方面的不正常,又进一步反映在美国的巨大负债,及作为全球最大债务人的身份之上;及反映在中国的巨大外汇储备,同时作为全球最大债权人的身份之上。
  这个全球巨大结构失衡的调整,势必是21世纪上半叶的艰巨工程,而其过程,肯定是相当冗长,并且免不了痛苦的。管理
  (本文作者系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
  责任编辑:杨 光
其他文献
不得不承认,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幸免,哪怕是一向以精益管理著称的日本。  破产公司数目激增,市场订单数量骤减,即便是实力强壮的大企业也深陷旋涡——丰田公司正式证实2008财年出现近七十年以来首次亏损,净亏3500亿日元;日本电气(NEC)公司决定裁员两万人;夏普公司则预测,到今年3月为止的2008年财年,公司将坠入“赤字海洋”……  在百年一遇的危机下,日本经济以两位数衰退,其两大
期刊
在全程跟踪考察大午集团董事会“大选”的过程中,《中外管理》和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专门从事家族企业研究的裴蓉教授一起,与孙大午对家族企业的“治理与传承”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裴蓉向《中外管理》谈道:孙大午之所以借助“民主选举”的形式,是与他“整体传承”的思想一脉相通的。也就是说,孙大午考虑的不是仅仅将财产所有权传承给下一代,或者把现有的社会资源、关系资源转交给继任者,然后让现有的管理层和企业去接受
期刊
“泰罗的‘科学管理’是我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  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抛弃“泰罗”,  将是中国企业更大的悲哀!    中国的百年尴尬    您可知道,“泰罗制”这个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构件,在中国的引进,甚至比欧洲还要早?  将近一个世纪前,秉持实业救国的“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先驱”穆藕初先生就敏锐地意识到泰罗制的巨大价值,甚至历尽辛苦在美国找到“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当面求教,且“反复讨论,获益良多”。  
期刊
基业长青是企业的终极梦想。在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推出的《2008:中国常青企业文化研究》的咨询报告中,特别将常青企业分为国企和民企两类来进行对比分析。  这是基于《2007年中国常青企业文化研究》报告从企业文化的分类与特征介绍入手,将企业进行了整体特征划分,提出了象文化、鹰文化、狼文化、羚羊文化等四种文化类型。在此分类的基础上,2008年再考察了民企与国企的组织关注重点是内部还是外部、组织工作
期刊
“我解雇了一个家庭……”    那件事发生在将近11年以前,但约翰吉本斯仍然记忆犹新。那天,他不得不通知120个老员工,由于受到了海外低成本工厂的压力,以及经济发展缓慢的影响,他们都将永远失去在罗德岛服装首饰厂的工作。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新英格兰珠宝工业是由一个紧密联系的、封闭的工人社区构成,所以来自同一家庭的几代人都在同一工厂工作。”工厂的人力资源总监吉本斯说,“所以,在这一天,我解雇的是来
期刊
汽车业,似乎成了全球经济危机中的“冤大头”。从美国“汽车之城”的萧条,到以高盈利率著称的日本丰田的首亏,一系列老牌汽车品牌在全球漫长的战线上,面临全线萎缩。  而许多中国车企对这场“混乱”中的机会正充满了期待:内需市场的支持,成本方面的“传统优势”,老牌车企的“跛脚”,以及电动汽车产业兴起带来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机会……当巴菲特出手投资中国汽车业时,给人们带来的想象空间可想而知。  但是,“定
期刊
民间资本是中国特有的概念,目前依然没有统一的定义。根据《浙江统计年鉴》的规定,将民间资本定义为非政府拥有的资本。这一概念,曾经将民间资本与地下钱庄划上了等号,多年不见阳光。  然而经历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之后,活跃经济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成了主流的声音,民间资本也借机扬眉吐气。央行接连出台相关规定,鼓励和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难题。一时间,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之一的浙江,
期刊
漫谈“欲望管理”之二    “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这恐怕是每个管理者心向往之的。但这样的状态需要给精神一个支点。    “什么是深?”    笔者早年曾经遇到一位老师,一次在课堂上提出个奇怪的问题:“什么是深?”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就这个提问,读者朋友们也可以暂时放下杂志,做一番有益的思考。  当时很多同学试探着回答,比如“深就如同一口井”之类,但老师频频摇头。当时笔者脑
期刊
研究王永庆和台塑集团已5年有余,不久前我还曾见到王永庆董事长,当时他的身体还很硬朗。甫然听到噩耗,一时真是无法接受……尽管事过多日,但心中悲恸仍无法抹去。他在凌晨睡梦中去世,亦可谓仙逝;又因为他以92岁高龄,长途跋涉飞往美国,考察金融危机将给世界石化工业带来的影响……所以最终留给后人一个圆满的总结:生死两勤劳!    制度!  在王永庆眼里,他的台塑王国根本就是一组制度。  他一向要求他的管理层务
期刊
两大危机的相同点何在?  当今,不管是在饭桌上,还是朋友集会,甚至街头巷尾,无不谈论“金融海啸”与“奶粉危机”。这两件事已经成为社会舆论中心的中心议题,也许“奶粉危机”与“金融海啸”在规模与影响上是不能相比的,但这两大事件爆发之后,人们都不得不思考:这两件事的底蕴惊人地相似。  如果我们对它们背后的动因认识不清,就无法杜绝以后祸害重演。  首先我们要理清二者相似之处:  第一,它们的出现如同泰坦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