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汉派喜剧

来源 :文艺新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_info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4年陈佩斯和朱时茂排演第一部小品《吃面条》伊始,到央视春晚播出“赵氏小品”至疯火, 喜剧小品一时间席卷整个中国大地。各地的“爆笑”小品、方言喜剧等,迅速而蓬勃地兴起、盛行,并大获其利。这是因为在社会巨变的环境下,人们在名利场中追逐,少有开怀大笑,失去了许多快乐,因而出现一种对快乐生活的需求,使“笑的艺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场。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艺术生产单位之间也展开了一场创作、宣传与演出的角逐,并不断地变化,“汉派喜剧”即在其中。
  幽默不简单
   幽默感、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种软实力。有一篇报道说,美国“9·11”事件中,消防员从90多层救出一男子逃生,但楼层太高,两人跑得筋疲力尽,生命危在旦夕。这时,男子边跑边递给消防队员一张名片:“亲爱的,如果我们逃不出去,到了天堂,一定要保持联系。”这种由个性透出的幽默,比唱“伤心的歌”有趣。但是,作为商演的艺术趣味就不止讲几个段子这么简单了,对于从业者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含——地域特色。
   武汉方言,“女声要听陈伯华,男声要听何祚欢”,说是这两个人的方音悦耳耐听,无人可望其项背。在此“笑”的角逐中,武汉两支专业文艺团体成为主力军——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原武汉话剧院)、武汉说唱团,前者在运用话剧的台词和表演技术上,无论表现慷慨激昂或脉脉温情的情景,功力亦然。而在呈现意蕴上更是淋漓尽致,虽然说武汉方言并不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强项。过去人们私下调侃武汉话剧院的名称:1.武汉话的剧院,2.武汉的话剧院。讽刺其方言语法、用字、读音“不是那个事”。可不同的是,当下的话剧演员却能做到方音地道,展现出武汉方言的魅力。后者与话剧演员不同,说唱团讲武汉话是优长,他们在发挥曲艺本身的“贯口”、“包袱”,相声的“说学逗唱”等技巧上,无不挥洒自如,能够将时尚生活尽显于艺术舞台。使人们在笑声中,缓解紧绷的神经,释放快节奏的工作压力。
   喜剧作品往往是创作者历经并过滤了人生的诸多不美好,呈现给自己与别人一个由内而外的微笑和一份化腐朽为神奇的幽默,人们亦可从中获得生活的勇气和智慧以及认知上的深刻认识。日益加剧的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城镇化趋向,使得各地的方言土语正被有意无意地大量稀释、挤压乃至替代、淘汰。普通话的推广普及与使用有利于交流的顺畅和交往的绩效,但却不利于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和建立在方言基础之上的相关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同时,方言也是地域文化的基础和历史的“文脉”,将它作为“汉派喜剧”生成和依托、发展及这场时尚文艺PK中的重要标识, 能够显示出从业者的睿智。
  “方言小品剧”
   当喜剧小品风行正“火”的时候,敏锐的业内人士也发现了它的缺陷,即零散、缺乏扩展与提升的空间,不宜市场推广等。于是,欲将之整合成大剧的愿望遂成,但也并不完全认同隶属“喜剧”类型。于是,武汉的“笑星们”予之取了个新名称:“方言小品剧”。
   2003年,武汉话剧院首开“方言小品剧”,演出《搭白算数》。在当时低迷的舞台剧演出市场环境下,仅此一部戏的年场次已逾百场,直至第二年热度不衰。其中,在沌口体育馆演出时,单场观众人次即达9500人。到2005年,武汉说唱团推出由李冰改编的夏雨田遗作《活着就要活快活》,第一次在武汉地区提出“方言贺岁喜剧”概念,从此一发不可收。2006年推出的《杠上开花》,由于作品一反“主题先行”舞台剧常态,以地域民俗的面目关注当代人的现实生活,现场演出效果突出,加上前三年《搭白算数》《活着就要活快活》的“明星效应”、“好口碑”等铺垫和该剧着力于传播推广的宣传攻略,因而出现了不分社会阶层的“一票难求”的火爆现象。该剧还被合肥市曲艺团、贵州电视台及贵州地方工作室、宜昌歌舞剧团等三地文艺团体移植改编演出,以及拍摄成方言电视连续剧播出,虽有不尽人意之处,却在造势上起到了一定作用。武汉说唱团后来又连续生产并上演了《信了你的邪》《一碗都是我的》《一枪拍案惊奇》《海底捞月》《非诚勿扰》等剧,武汉创研中心、武汉楚剧团及何祚欢工作室联合演出《黄鹤楼上看帆船》,  武汉人民艺术剧院也演出了方言贺岁喜剧《你吓我》《步步惊心》《信不信由你》等剧目。
   武汉“方言小品剧”既没有走陈白尘《升官图》的传统路子,也没有走标新立异的讽刺喜剧路子,但它有话剧的人物、情节、动作,有故事的发生到发展到高潮的节奏和韵律,还有曲艺的俏皮语言和方音逗和捧的哏。从快乐的掌声中诞生出了曲艺界的“岔巴子”田克兢、“嘎巴子”陆鸣、“栽麦子”李道南、“味口”许勇、“半吊子”张瑞田等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汉皋大名鼎鼎的“方言小品剧”明星。老“话家”何祚欢也参加了《黄鹤楼上看帆船》的演出。还有话剧演员周锦堂、李铁、尹北琛和郑志方等,在话剧和小品舞台上塑造了不少经典的小人物形象,成为汉派喜剧中坚力量。1954年出生、在央视露脸的话剧演员周锦堂,其龅牙之“周摆平”、《都市茶座》之“王发泡”、《招聘》之“臭干子老板”教人印象深刻。他说:“目前江城的笑星也就只20多号人……平时在一起演出、创作非常多,只要在一起就一定要弄出一点火花来。让观众高高兴兴走进剧场,快快乐乐回家……”
   “方言小品剧”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居高临下地“教化”,也没有刻意地粉饰太平,它演绎凡人的寻常小事,也就不存在“过时”的迂腐,因而受到“荷包还算暖和”的观众追捧。这一方面说明新的艺术从兴起到繁盛需要城市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力量来推动,使艺术获得良好的成长。另一方面说明艺术的繁荣又能够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让城市精神得到相应的升华,艺术与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
  “笑”过之后
   赖声川说:“哈哈大笑倒不一定是剧场要做的事。其实我的戏一直都很严肃,只是面貌轻松……大众飘向娱乐是因为没有好的严肃戏剧。”这话有他的道理,譬如有人评价“为看《一九四二》特意攒过一些眼泪,结果没用上。”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说:“文艺目前两个局面让人特别担忧,一个是最近十年来,文艺的各个领域不出人才……一个有13亿人口的民族,有这么大文化需求的民族,很多领域都看不到好作品。”不出作品、不出人,有人指责是滥奖、滥吹和没办法了就“创新”等问题是文艺界近年来常见的问题,其实哪一部花大钱制作的戏不是出自“著名”大家之手呢?哪一个要命的“决策”又与被安置而来的干部无关呢?赖声川、冯骥才们谈的是艺术,都对,需要时间去调整,但民众生活不会停下来等你。因此,无论催人泪下或亦庄亦谐的正剧也好,“哈哈大笑”的“小品剧”也罢,虽然一味追求市场回报存在负面效应,可空谈思想没有真正的票房的戏未必就是好作品。    “小品剧”悄然于近年改称为“汉派喜剧”。那么,究竟能“笑”多久呢?我们可以参照最近一项暑期电影调查来看:
   “喜剧片和科幻片是用户最希望在暑期看到的两类电影,它们的比例分别为30.4%和23.1%,占所有影片种类的50%以上。故事情节是促使用户走进影院观影的最主要因素。演员和熟人推荐同样能够让他们走进影院,二者的比例分别为27.2%和26.5%。用户口碑和前期宣传是第三类刺激因素,它们的影响力稍弱于前者。特效场面和媒体评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影片带来观众,但它们的比例均不到20%,分别为15.9%和14.5%。导演、制作成本以及是否获奖对影片的促进作用十分微弱,三者比例仅为5.3%、2.8%和2.2%”(腾讯网)。
   可见喜剧还是观众最想看的类型之一,“名角”的吸引力是“著名”编、导的5倍。早在2013年,被评为“三俗”的《泰囧》,无论观影人次还是周票房都打破了纪录,在上映第21天即突破十亿票房大关,超过3D版《泰坦尼克号》成为年度票房冠军, 这已经说明了问题。
   “汉派喜剧”张嘴就来的连串俏皮话、歇后语、谐谑语、隐晦语、缩脚语,加上表情语言、体态语言的配合,显性而夸张的滑稽,隐性而独特的幽默,或预料之中,或始料不及,总能吸引观众享受并陶醉其中,从而获得快感,开怀大笑。
   笑是表层审美征兆,幽默则是一种文化底蕴。奠定“汉派喜剧”格调的作家,是在笑声中燃烧生命的夏雨田。他是个快活人,病重时也不失幽默本性,戏称自己身上插满的输液管为“网络化”。他说:“别看我歪歪倒倒,却歪而不倒,身歪作品不能歪,人倒笑声不能倒。”正因为这种幽默的人生态度,他才能笔走龙蛇,创作出500多万字的诙谐作品。到“洪湖水浪打浪,一浪把我打到春节晚会的舞台上”的周锦堂,以内心的喜爱和十足的信心,才引得大家“在一起的默契感”。“讲小道理,或没道理”的表现形式,“方言”的确立,“贺岁”的时间定位,“汉派喜剧”类型归属,看上去似乎只是称谓上的变化,其实是将这种喜悦式的文艺服务,从单一的艺术形式提升到了城市文化高度。
   对于“汉派喜剧”现象的成因,笔者也赞成赖声川“没有好的严肃戏剧”的判断。严肃戏剧不是该不该奋起直追的问题,而是“果子”摘完了,到了该种地的时候的问题。
  (作者单位: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我对外研版教材的第一感受就是课文内容新、多,词汇量大。高中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和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高中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在现今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无论是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情况问卷调查还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测试,“阅读理
期刊
以下是我和一名学生的聊天记录:  小魏 19:04:55:是的,老师今天比赛去了。明天讲新课,你可以预习一下《求小数的近似数》那一节  幻ヤ|詼の天| 19:05:07 哦  幻ヤ|詼の天| 19:05:51 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  小魏 19:07:06:明天上周一的课,老师正常上课,你们的王老师回来了么  幻ヤ|詼の天| 19:07:20:没  小魏 19:08:03:哦,明天老师就去上课了,
期刊
音乐意境 “即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在于音乐的表现中。” 这是我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海修林所说的一句话。小学音乐课堂内,如果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音乐课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达此目的,我对小学音乐课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  1.用谜语导入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应抓住教材中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上课时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预习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这个“必须切实”的方法,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我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先学百家,融汇一家,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建立了“控制自学”课堂教学模式。“控制自学教学模式”是在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改革基本理论的要求,是正确反映学校课堂教学中“
期刊
摘要:局直子弟校正尝试着进行导学案的研究和实验。老师们摸索出适合本校实情,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发展联系的导学案。分为“预习篇”“探索篇”“提高篇”。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检测评估,拓展延伸。  关键词:导学案 预习篇 探究篇 提高篇  “导学案”是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经验,在教案的基础上编制学习方案。它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是在先学后教
期刊
1995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与香港合作拍摄的影片《大话西游》,在问世20年之后再次火爆登上全国院线上映,这一现象引起不少人的注意。本人作为当年《大话西游》拍摄组大陆方的副导演,更是格外关注。这不仅是因为我们曾经为此片的诞生投入了六个多月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什么原因能让该片有如此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带着这个疑问,我再次梳理这部作品,发现这部电影能够引起中国当代青年学子们热衷的原因,不仅是该片所具有
期刊
说起课题研究,我一直感觉它离自己的距离很遥远。总感觉是那些专业学者和专家的事情,它讳莫如深,抑或“威严无比”。总之,“对于课题研究,如高山仰止,我,一介普通教师,没有高深的理论素养,担任着形形色色、忙碌的教学、管理任务,我怎能做课题研究?”这是我参与课题研究以前一直以来的想法。就在上个学期我校开展了写字教学课题研究,我有幸被纳入学校课题组成员,通过聆听区里专家和我校校长等专业人士的讲座和我校开题报
期刊
汉派小品,顾名思义,其所指应为富有武汉地域特色的小品流派和类型。汉派小品主要由武汉本土创作团队进行创作,运用武汉方言,或带有武汉方言腔调的普通话进行表演,其内容、人物、语言设置等多方面都带有武汉地域文化特性。汉派小品与北方小品相对,是属南方小品的一个部分。   一般意义上的城市文化,包括一个城市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市民的其他能力和习惯 [1]。所谓武汉地域文化特性,是指武汉城
期刊
什么是学习型的教师呢?简单地说,学习型教师就是具备不断学习、持续发展和勇于创造能力的教师。从广义上说,学习型教师是指将自我实现作为人生的最大需求,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主动地寻找小西点机会,能把学习和工作系统的、持续的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发展,在学习中创造,并把自身的学习看作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的教师。学习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等同于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维度加以
期刊
作者简介:   罗小凤,笔名罗雨,1980年出生,湖南武冈人,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百余篇论文发表于《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南方文坛》《文艺争鸣》等;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数百篇(首)作品发表于《诗刊》《诗选刊》《文艺报》等各种报刊;作品入选各种权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