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肿瘤性疾病致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chens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非肿瘤性疾病导致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

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非肿瘤性疾病导致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IgG4相关性胆管炎(IAC)、2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21例反复发作性化脓性胆管炎(RPC)、2例Mirizzi综合征、4例沟槽状胰腺炎(GP)、20例Lemmel综合征。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MRCP检查。由2位影像学诊断医师分别阅片,意见不统一时由第3位高年资医师再次阅片得出最终结果。观察指标:(1)影像学检查情况及影像学特征。(2)治疗及随访情况。完善患者实验室及其他相关检查,确诊后行相应治疗。患者治疗后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时间为6个月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1月。

结果

(1)影像学检查情况及影像学特征:62例患者中,21例行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检查,7例行MRI平扫联合增强扫描检查,4例行MRCP检查,15例行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及MRCP检查,1例行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及MRI平扫联合增强扫描检查,3例行MRI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及MRCP检查,11例行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及MRI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及MRCP检查。13例IAC患者影像学表现:MRI检查示胆管壁弥漫对称性增厚并延迟强化,胆管管腔狭窄而多无闭塞,胆总管远端多见。13例IAC患者中9例合并IgG4相关胰腺炎,7例合并双肾病变。2例PSC患者影像学表现:MRI检查示胆管壁多发局限性增厚并持续性强化,肝硬化表现。MRCP检查示肝内外胆管多灶性狭窄及扩张呈串珠样和(或)枯树枝样改变,肝内胆管边缘分支减少。21例RPC患者影像学表现:MRI、MRCP及CT检查示胆管壁增厚并延迟强化;肝内一二级胆管节段性扩张,远端胆管突然变窄,肝内胆管分支减少,而肝外胆管多为扩张,少数呈狭窄样改变;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积气;肝脏实质萎缩并胆管扩张,多见于肝左叶或右后叶;继发肝脓肿、胆管癌。2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影像学表现:MRI检查示胆囊颈与肝总管连接处结石致肝总管狭窄,结石近端肝内外胆管扩张而远端胆管内径正常,胆囊胆管瘘形成,不规则胆囊壁增厚及周围炎症。4例GP患者影像学表现:MRI检查示十二指肠环及胰头区内无明确形态肿物,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十二指肠壁内及胰头区囊肿形成。增强检查示胆总管壁增厚,呈渐进性狭窄,胰管正常或轻度扩张,十二指肠壁增厚并不同程度管腔狭窄。20例Lemmel综合征患者影像学表现:MRI检查示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囊袋样结构,囊壁较薄,内含液体。MRCP检查示胆总管及其以上肝内外胆管扩张。(2)治疗及随访情况:62例患者中,2例IAC、1例PSC、7例RPC、2例Mirizzi综合征、3例GP、15例Lemmel综合征患者行相应外科手术治疗;其余32例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接受相应内科治疗。62例患者中6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7个月。随访期间,2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明确诊断且术后恢复尚可,2例患者术后明确诊断后失访,32例内科治疗患者病情稳定。

结论

非肿瘤性疾病可导致梗阻性黄疸,其误诊率较高,特定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泪膜表面张力是泪膜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能,它能让泪液均匀地涂布于眼球表面并形成一个稳定的膜性结构。泪膜脂质层主要由睑板腺分泌的脂质构成,睑脂中具有表面活性的脂质成分如磷脂质、游离脂肪酸、o-酰基-ω-羟基脂肪酸等,可在泪膜的非极性脂质层与极性水液层之间形成稳定单分子膜层的两性界面,表面活性分子的性质和活性是维持界面张力的关键因素,降低泪膜表面张力而增加泪膜稳定性,从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国际眼科纵览,
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 ECP)是微创青光眼手术之一,可在内窥镜直视下观察到睫状突,能精确控制激光能量和部位,是治疗顽固性青光眼的新选择。因可控性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特点主要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绝对期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的治疗。近年,对于早、中期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行ECP联合白内障治疗,术后眼压控制较好,明显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黄斑劈裂是高度近视常见的黄斑病变之一。玻璃体后皮质和内界膜的切线和前后方向牵引、视网膜血管牵拉、巩膜扩张被认为是重要发病因素。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玻璃体手术或联合内界膜剥除术、黄斑扣带术。治疗时机及治疗手段虽有共识但存在争议。(国际眼科纵览,2017, 41: 73-78)
复发性翼状胬肉是翼状胬肉原发病灶切除后再次生长,是翼状胬肉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现代药物治疗学,激光、射线等物理治疗的进展及翼状胬肉显微手术方式及用品的改良,对于复发性翼状胬肉,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了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和物理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再复发率依然较高,减少术后再复发是眼科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国际眼科纵览,2017, 41: 115-121)
随着年龄增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会出现非病理性丢失、轴突变薄,其中RGC的改变为树突减少,而数量保持稳定;青光眼也会出现弥漫性和局部性RGC凋亡及轴突丢失。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可以间接反映RGC及其轴突的改变,可鉴别年龄相关性和青光眼性RGC改变。在20~50岁年龄相关性改变对OCT
先天性泪囊突出是由于鼻泪管远端(Hasner瓣膜)和近端(Rosenmuller瓣膜)的同时堵塞引起泪囊继发性扩张而形成,典型临床表现为泪囊区皮下青紫色肿物,其与儿童常见先天性泪囊炎有很大区别。此病有自愈倾向,保守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易引发严重的感染、呼吸窘迫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近来研究倾向于先行保守治疗,无效后再行手术治疗。(国际眼科纵览,2017, 41: 140-144)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是视网膜重建的非特异性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一部分。它发生在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外层缺血,光感受器细胞逐渐死亡(主要是凋亡),神经元丢失并刺激胶质细胞(主要是Müller细胞)肥大,视网膜也开始重建及保护余下的神经元,但这一系列反应如果过度,胶质组织就会代替神经元,视网膜也会受到牵拉而缩短,发生早期的PVR
选择准确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是儿童白内障手术的关键,儿童人工晶状体屈光力的计算存在较大的预测误差,这是由测量误差和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误差造成的,所以恰当地选择各类测量仪器和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很重要。Holladay 2公式对短眼轴患儿计算人工晶状体数值更准确。应用该公式时,需要测量7个参数,即角膜白到白直径、晶状体厚度、眼轴长、角膜屈光力、术前前房深度、术前屈光状态及年龄。该公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工晶
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与发展涉及多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生长因子的受体均为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在新生血管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的表达需要与其靶细胞受体结合并激活受体酪氨酸激酶,引起其结构改变从而产生酶催化效应,引起生物学效应,促进新生血管形成。通过寻找选择性的酪氨酸酶抑制剂,来阻断或调控由于这些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产生的疾病,是抗新生血管药物的
微小RNA(miRNA)是指一种小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其异常表达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NA在AMD的炎性反应、氧化应激损伤、淀粉样蛋白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等病变过程中贯穿始终。这些发现可能为AMD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可能性。(国际眼科纵览,2017, 41: 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