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元”之花在语文园地里盛开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oryanz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同是读《红楼梦》,年少时也许会觉得薛宝钗比林黛玉更加聪明能干,长大后才会喜欢那个多愁善感而才情俱佳的林妹妹,中年时你会觉得百般滋味齐涌心头,而老年时品出的则是辛酸与幻灭。这表明,人的年龄不同,人生体验不同,社会阅历不同,对同一文本的解读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说,同样的作品作用于不同的读者,或同一读者处在不同的生活氛围之中时,所引发的生活感受,所产生的思维流程,所引起的心灵震撼,所激发的联想和启迪等都是不一样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进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自觉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阅读理解。
  一要走进生活,感受体验式解读。对语文教材的多元解读,是语文区别于数理化等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因为读者的年龄、学识、经历、情感等各不相同,才有了对教材的多元解读,才有了每个读者独特的心灵体验。有些文本,比如优美的写景散文、神奇的童话故事、还有关于家庭生活、童年生活等方面的一些文章,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大胆放手,放飞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
  二要延伸文本,开展诗意化解读。
  语文教学的多义性,引发了语文教学的多元性。唯其多元,语文课堂才显得五彩缤纷而又独树一帜。语文教师应当考虑的是如何将学生的多元解读与诗意阐释结合起来,引导他们用充满灵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要结合争议,倡导批判性解读。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那么,怎么面对争议呢?是一定要教给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呢?还是大胆地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呢?从新课改的角度看,结论不言而喻。如《斑羚飞度》,有人认为此文从思想到艺术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教学中我们不妨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理解其正面的、积极的因素的同时,也对其负面的、消极的方面做一些适当的思考,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课文描写的“飞度”简直是一种绝技。这种绝技需要斑羚们起跑、起跳时间选择得要高度精确,跳跃幅度控制得要高度准确,跳跃技巧掌握得要高度娴熟,对接时机衔接得要高度吻合。更为重要的,是斑羚群体要有一种团结协作,为群体利益牺牲自己的精神,而且彼此要对其它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心领神会,而彼此之间又要配合默契,不能有半点马虎。很明显,本文作者的主观意图是要赞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的这种精神。但是,在客观上,这个故事(这篇课文)却有了一种与作者的主观意图完全相左的副作用:斑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故事描述的实际上是一次疯狂追杀珍稀野生动物的事实,这是不折不扣的犯罪行为,而作者笔触中又偏偏丝毫没有对这种行为的谴责。
  需要指出的是,中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对社会的认知还停留在比较浅近的层次上,加之人生体验不够深刻,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可能会牵强附会、浅尝輒止,对文本产生错误的理解。面对此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做好文本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坚持既要尊重多元解读,又要做到“多元有界”的主张,因势利导,纠正他们不正确或是不全面的看法,引导他们对文本进行正确的理解。否则,学生得出的只能是诸如“朱自清的父亲不懂交通规则”“朱自清有女人化人格”等不伦不类的观点。如果教师以为只要引发学生“多元解读”,只要有学生“别样的声音”,就万事大吉了,这是对“多元解读”的误解,是盲目追赶教学理论的时髦而出现的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
  总起来看,多元解读是真实的阅读,是孕育学生创造性品质的阅读,是人们在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开展多元解读,能让孩子们与作者和文本展开对话,形成思想的碰撞,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有利于其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符合新课改的方向和要求。教师一定要做好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媒介,把“多元解读”的种子植根在语文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促其长出茂盛的枝叶,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其他文献
为全面考核评估《甘肃省两基迎国检实施方案》、《甘肃省两基迎国检目标责任书》和全省两基迎国检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为国家督导检查奠定良好的基础,整体提升全省两基水平,推进全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省上开展了对全省两基迎国检工作督查评估活动。根据省“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这次督查评估由省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从省“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全省各市(州)、各县(市、区)
期刊
一直以来很喜欢纳兰容若,喜欢他笔下的语淡情深;当《长相思》作为小学课文放在案头时,彷徨之情便油然而生。如何让学生读懂“清代第一词人”的伤感,区别同为思乡名篇的迥异风格?诗词高低之分,全在意境,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以意境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风格,自有名句。”而怎样让学生悟出意境,诵读浅吟的过程中,有了如下设想:  一、以读为见,体会作者触景生情  整首词共36个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
期刊
中考语文的命题走向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呈良态发展趋势,研究命题趋势,并非于教学中投机取巧,其实,它的真正意义在于牵引教师于教学中提纲挈领、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运作, 堤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   一、基础知识考查方面。   1.应用化。知识的来源不仅在书本,更多的还来自于他人和社会实践,任何一种理论知识只有放到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语文知识也一样,也会有一个反复记忆、反复运用、反复验证的过程,
期刊
教育科研能力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够准确地选定研究对象,熟练运用合适的方法与手段,有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科学、规范地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教师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  一、倡导终身学习,培养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自觉性  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自觉性,说到底,就是教
期刊
综合性教学是从横向综合多学科知识间联系的一种教学活动,较之分科教学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分科教学使得学生仅仅关注所进行学科的知识,而忽略其它,这也是偏科现象产生的根源性因素。综合性教学则能使学生的接受对象达到一致,各学科对学生的要求、影响一致,促使学生顺利;全面发展。  要想做好综合性教学,牵涉到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思想的端正、教学计划的的修订、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思路的调整、课程体系
期刊
素质教育注重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倡导学生自我学习。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法就是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较好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探求的动力,把任务作业变为享受作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较好的解决了学生课堂被动接受的方式,可以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现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对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法的一些认识。  一、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法的基本步骤  1.
期刊
集体备课是解决课程理念,课堂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实践之间科学、合理、高效接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工具,集体备课应该贯穿在传统的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的过程中,是对这一过程的优化,其目的就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集体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智慧、理解教材探索教法、拓展思路,从而达到课堂的有效和高效,在这个过程中,参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了发展,学生的学业成长、学习方式也得到了发展。  一、集体备课的过程 
期刊
一、感情投入,打下坚实的基础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周围的环境陌生又好奇,学习的兴趣还不浓,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学习态度经常随教师的情感变化而变化。对教学工作好,态度亲切,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学生就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利用多种机会培养与学生的感情。如:利用家访的机会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情况,真诚地与家长、学生交流和沟通,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信任我,
期刊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吸收多学科的教学经验,以灵活的方式激活语文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的学习能力。我尝试着将美术的有关内容引入课堂,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功能,调动多器官参与,开发大脑潜能。  一、语文教学中与美术整合的作用  语文课堂中引用美术,就是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类型的课文,配以绘画的形式展现文字的内容、以及借助图像、促进大脑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再加工成文字的过
期刊
有幸在《人民教育》看到陈大伟老师的文章,探讨教师应该如何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看后眼前一亮,心也为之所动。经过反复思考讨论后,我校把教研活动中的听课评课改为观课议课。通过几年的实践,这种听课形式一改往日形式化、不讲真话、评课没有针对性,只下结论,作评判的现象,消除了教师在评课时的顾虑,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更具实效性。   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究竟怎样进行观课议课?在观课议课活动中要注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