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样作为表达设计意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一种媒介和工具,被称为“工程语言”。凡从事工程技术的人员,都必须具有绘制和阅读图样的能力。《机械制图》是研究、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和文字、数字一样,是人类借以表达、构思、分析和交流思想的基本工具之一,在工程技术上应用尤为广泛。因此,机械制图课程是当前我国工科类,特别是机械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制图课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正投影法图示物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有利用计算机熟练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因此,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必须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机械制图能力,在计算机绘图课程的内容体系上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一、创新教学手段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智能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笔者近两年尝试采用“问题解决”教学,使学生掌握坚实的基本知识,提升其思考技能,发展其研究能力,加强其沟通技术,强化其合作的社会技能,促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改变单纯以标准的智商测试和学科成绩考试为主的评价观。“问题解决”教学强调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水平(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并突出了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表达、倾听、个性、团队精神)在职校教学中的特殊作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逐步学会探索知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学会协作、学会学习。
二、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践条件还不完善的今天,学生接受知识的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课堂里。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的把握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制图这门课,题目类型千变万化,不可能将所有的题目一一给学生讲解,主要是教授学生解题的方法。这就要求选择的例题和习题具有一定代表性,即所谓的“精讲精练”。精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用精练的语言,准确地揭示教学内容,精确把握课堂环节,注重课堂上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讲课时,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集中时间,在集中时间讲解重要内容。精练,就是做到在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时间,让学生做练习;选择各个层次、各个类型的题目,让学生有目的地练习;不仅照顾到各层次学生在接受能力上的差异,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便于学生在学习时的融会贯通。这样,一张一弛,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在10~20分钟,超过这段时间,即为学生的分散时间。所以,教师要抓好一节课的45分钟时间,既讲清楚重点、难点,又让学生练习典型例题,进一步突出重点内容,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教学改革实践
目前,许多《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教材大都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图案填充等。编写教材时基于多种专业的适用性,往往是用户手册或操作手册的翻版,很难找到一本自始至终围绕《机械制图》的内容编写教材。
针对原有教学模式和教学现状,如何去提高《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是《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遵循以“看图为主,绘图为辅,以绘促看,看图与绘图相结合”的原则,尤其强调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能力培养,使学生能正确地阅读和绘制机械零件图和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在教学中改革教学内容,学生必须掌握投影作图的原理与方法;点、线、面的投影和特殊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基本体三视图及表面上找点;相贯线、组合体的画图等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并强化组合体、标准件、装配体的教学训练。在讲授组合体的教学过程中把二维与三维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发展和建立空间想象的能力。
《计算机绘图》课程应更加侧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正确地引导和灵活地讲授的基础上,尽量留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的空间。可以引入“合作式”“任务式”教学的模式,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拟定绘图任务,如发现问题,则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并最终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这个过程看似把教师放在了一个辅助的位置,实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能够更加因材、因人、因问题施教,在把握整个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并要根据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不同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和引导。这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下的教学模式,才更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思考能力,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绘图的功能和重要性,从而培养出更有实际操作能力、更有创造性和团队意识、更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总之,《计算机绘图》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而目前我国将其作为专业课的高校和高职学校所具备的教学水平和达到的教学效果依然良莠不齐,因此,针对其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和改革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计算机绘图》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实施提供微薄的借鉴。
(作者单位:吉林森林王木业有限公司)
一、创新教学手段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智能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笔者近两年尝试采用“问题解决”教学,使学生掌握坚实的基本知识,提升其思考技能,发展其研究能力,加强其沟通技术,强化其合作的社会技能,促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改变单纯以标准的智商测试和学科成绩考试为主的评价观。“问题解决”教学强调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水平(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并突出了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表达、倾听、个性、团队精神)在职校教学中的特殊作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逐步学会探索知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学会协作、学会学习。
二、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践条件还不完善的今天,学生接受知识的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课堂里。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的把握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制图这门课,题目类型千变万化,不可能将所有的题目一一给学生讲解,主要是教授学生解题的方法。这就要求选择的例题和习题具有一定代表性,即所谓的“精讲精练”。精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用精练的语言,准确地揭示教学内容,精确把握课堂环节,注重课堂上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讲课时,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集中时间,在集中时间讲解重要内容。精练,就是做到在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时间,让学生做练习;选择各个层次、各个类型的题目,让学生有目的地练习;不仅照顾到各层次学生在接受能力上的差异,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便于学生在学习时的融会贯通。这样,一张一弛,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在10~20分钟,超过这段时间,即为学生的分散时间。所以,教师要抓好一节课的45分钟时间,既讲清楚重点、难点,又让学生练习典型例题,进一步突出重点内容,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教学改革实践
目前,许多《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教材大都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图案填充等。编写教材时基于多种专业的适用性,往往是用户手册或操作手册的翻版,很难找到一本自始至终围绕《机械制图》的内容编写教材。
针对原有教学模式和教学现状,如何去提高《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是《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遵循以“看图为主,绘图为辅,以绘促看,看图与绘图相结合”的原则,尤其强调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能力培养,使学生能正确地阅读和绘制机械零件图和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在教学中改革教学内容,学生必须掌握投影作图的原理与方法;点、线、面的投影和特殊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基本体三视图及表面上找点;相贯线、组合体的画图等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并强化组合体、标准件、装配体的教学训练。在讲授组合体的教学过程中把二维与三维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发展和建立空间想象的能力。
《计算机绘图》课程应更加侧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正确地引导和灵活地讲授的基础上,尽量留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的空间。可以引入“合作式”“任务式”教学的模式,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拟定绘图任务,如发现问题,则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并最终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这个过程看似把教师放在了一个辅助的位置,实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能够更加因材、因人、因问题施教,在把握整个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并要根据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不同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和引导。这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下的教学模式,才更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思考能力,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绘图的功能和重要性,从而培养出更有实际操作能力、更有创造性和团队意识、更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总之,《计算机绘图》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而目前我国将其作为专业课的高校和高职学校所具备的教学水平和达到的教学效果依然良莠不齐,因此,针对其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和改革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计算机绘图》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实施提供微薄的借鉴。
(作者单位:吉林森林王木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