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主要病害的田间识别特征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牡丹主要病害的田间识别特征,为各病害的防治提供基础。[方法]对我国近年来有关牡丹主要病害田间识别特征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提出了相关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结果]截至目前,共报道牡丹病害27种,其中田间识别特征描述较清楚的有23种,各牡丹病害在田间表现的症状不同。[结论]通过识别田间病害特征,能为准确有效地防治牡丹病害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牡丹;病害;症状;田间识别特征
  中图分类号 S436.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1-0326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field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diseases of peony,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various diseases. [Method] The literatures about the field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ony diseases were reviewed, and the problems of peony diseases which need to be solved were forecasted. [Result]
  Up to now, 27 kinds of peony diseases were reported totally. Among them, there are 23 which the field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clearly described, different peony diseases have different symptoms in the field. [Conclusion] By identif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ony diseases in the field, the study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to prevent peony diseases accurately and effectively.
  Key words Paeonia suffruticosa; Diseases; Symptoms; The field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隶属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芍药属(Paeonia),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素有“国色天香”之美誉,“百花之王”之美称。牡丹在我国栽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我国种植牡丹的历史已有1 600多年。牡丹花色丰富,花大,雍容华贵,单瓣或者重瓣,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牡丹根皮即丹皮有清血热、散瘀的功效,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牡丹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以及食用保健价值也日益凸显[1-3]。但与此同时,随着牡丹栽植面积的扩大和品种的丰富,牡丹的病害也日趋增多,严重影响牡丹的产量和质量。为进一步认识牡丹病害,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对牡丹病害的田间识别特征进行综述,并提出了相关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牡丹灰霉病(Botryti spaeoniae)
  牡丹灰霉病是牡丹的重要病害之一,在牡丹的生长季节均可发生。叶、茎、花等部位均可受害,但主要危害叶片,且下部叶片易感染。早春季节,牡丹幼嫩的花芽或叶芽受侵染后变黑干枯。叶部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多发生于叶尖和叶缘,呈褐色或紫褐色,具不规则的轮纹。茎上病斑褐色,呈软腐状;叶柄和茎部染病生水浸状暗绿色长条斑,后凹陷褐变软腐,造成病部以上倒折并腐烂。花蕾发病后,初期坏死,后期整个花蕾长满灰色霉层;花染病后花瓣变褐腐烂。在潮湿条件下,发病部位均可产生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并在病组织里形成黑色小菌核[4-12] 。
  2 牡丹红斑病(Cladosporium paeoniae)
  牡丹红斑病主要危害绿色茎和叶片,也能侵染叶柄、嫩叶和枝。病害在田间一般5月开始发生,7~8月雨量多,空气湿度大,为发病高峰期,9月病害停止发展,11月上旬后,病原菌进入越冬期。一般下部叶片最先感病,发病初期叶正、背面出现绿色针头状小点,以后扩展为直径3~12 mm的紫褐色近圆形的病斑,中央淡黄褐色,边缘暗紫褐色,30 d后可扩展成10~30 mm大小的病斑,有的病斑相连成片,大多数病斑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在病斑上呈现不整齐淡褐色轮状环纹和霉状物,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斑背面常生墨绿色或灰褐色霉层,似绒毛状。当病害侵染茎时,茎上出现紫褐色长圆形的病斑小点,稍隆起和凹陷,病斑扩展缓慢,后期病斑长径仅为3~5 mm;病斑中间开裂并下陷,严重时病斑相连成片,潮湿时病部也产生霉层,常导致嫩枝枯死。叶柄、叶脉感病后,症状与茎相同。萼片与花瓣上病斑开始均为褐色小点,严重时边缘枯焦[4-6,8,10-11,13-16] 。
  3 牡丹瘤点病(Tubercularia sp.)
  牡丹瘤点病是由康业斌等人于2007年首次报道的一种新病害。该病害在叶片、枝条、鳞芽上均可发生。叶片发病后多在边缘产生半圆形病斑,在中部产生的病斑圆形或近圆形,中央灰色,边缘深褐色,直径5~35 mm,后期病斑产生初为橘红色后呈褐色的瘤状小点,严重发生时可造成叶片枯焦,提前落叶。2年生以上的枝条各部位均可发病,距地表1 m左右的枝条发病尤多。初发病时,在树皮上出现灰褐色病斑,发病中后期病斑灰白色,组织松软,稍隆起,纵裂;并在树皮下产生初为白色,成熟后呈橘红色,后期变为褐色的瘤状小点,严重发病的枝条枯死。鳞芽上发病时,早春萌发迟缓或不萌发,严重时枯死,鳞片上也可以产生褐色瘤状小点[8,10,17]。   4 牡丹炭疽病(Gloeosprium sp.)
  牡丹炭疽病是我国牡丹常见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花梗、叶柄及嫩枝,幼嫩组织受害最重。6月发病植株叶正面出现轮状排列的褐色长圆形小斑点,略凹陷,中心灰白色,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病斑,其大小因牡丹品种而异,直径为4~25 mm,叶缘病斑的扩展多受主脉的抑制而呈半椭圆形,病斑多为红褐色;有些品种叶斑中央灰白色,边缘黄褐色,后期病斑中央开裂、有时呈穿孔状。7~8月病害明显,病斑上长出轮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湿度大时分生孢子盘内溢出红褐色黏孢子团,病斑后期开裂、穿孔。受害茎杆初期呈现浅红褐色、长圆形、略下陷的小斑,之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中央浅灰色,边缘浅红褐色,病茎扭曲,严重时会引起折断。幼茎受害后植株快速枯萎死亡。芽鳞和花瓣受害引起芽枯死和花冠畸形。通常以8、9月为发病高峰期,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出现粉红色发黏的孢子堆,后期病部出现黑色小点,严重时病叶下垂,植株折倒[5,7,10,15,18-19]。
  5 牡丹黑斑病(Alternarria sp.)
  牡丹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通常于8、9月发生。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柄上产生直径5~10 mm的近圆形病斑,灰黑色,有轮纹,中间略泛灰白色,叶上病斑扩展较慢。湿度大时,病部产生黑色霉层。弱株及下部叶易发病,湿气滞留或雨季利其扩散[7-8,10]。
  6 牡丹轮纹斑点病(Pestalotipsis paeoniae)
  牡丹轮纹斑点病主要危害牡丹叶片,初发病时叶片上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直径4~10 mm,数量多,淡褐色至灰白色,边缘褐色,老病斑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中央生灰黑色霉状物[8,10]。
  7 牡丹黄斑病(Phyllosticta commonsiy)
  牡丹黄斑病仅在牡丹叶片上表现症状,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浅黄褐色至黄褐色,边缘紫红色,直径3~5 mm,后期病斑上散生小黑点。多发生于5月上旬~7月上旬,夏季借雨水发病,并不断蔓延[7-10]。
  8 牡丹腔孢叶斑病(Discohainesia oenotherae)
  牡丹腔孢叶斑病在山东菏泽、济南、泰安等地都有发生,田间发病主要在8~9月。叶片和枝干均可发病,叶片发病后病斑圆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较清晰,直径10~35 mm,黄褐色至深褐色,常可见黄褐色至深褐色相间的同心轮纹;天气潮湿时,病部可见橙红色或红褐色的小颗粒,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团,老病斑有时破裂,但病叶一般不脱落。枝干发病时,形成中部灰白色、边缘黑褐色的不规则形病斑,病部可见稀疏的扁平状黑色子实体,病斑扩展绕茎一周时可致枝干干枯死亡。枝干上的病菌子实体多埋生寄主表皮下,极少有突破寄主表皮而外露者[20]。
  9 牡丹柱枝孢叶斑病(Cylindrocladium canadense)
  牡丹柱枝孢叶斑病于2012年首次在洛阳中国国花园发现并报道,是在牡丹上发现的又一新病害。该病初期病斑深褐色,单个圆形,水渍状边缘明显,后期病斑相连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叶片正面深褐色,背面浅褐色,高湿时叶片背面产生白色菌丝[21] 。
  10 牡丹白粉病(Erysiphe paeoniae)
  牡丹白粉病症状为先在叶面或茎杆上出现白色霉点,后向叶两面及叶柄上扩展,形成污白色粉层。常扩大接连成片,甚至覆盖整株叶片和茎杆,后期在白色粉层上散有许多黑色小点。严重时,病斑褪绿变黄,叶片易脱落,引起植株早衰或枯死[7-8,10-11]。
  11 牡丹锈病(Cronartium flaccidum)
  牡丹锈病在花期开始发病,叶片受害初无明显症状。症状主要出现在6月,此时牡丹叶片上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绿色病斑,背面有淡橙色至橙黄色颗粒状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铁锈状黄褐色孢子;受害后期在叶背灰褐色病斑上丛生深褐色的刺毛状冬孢子堆,使植株生长减弱,严重时叶片提前枯死[4,7,10,15]。
  12 牡丹病毒病
  牡丹病毒病因毒原不同,导致其症状也不同,有以下3种情况。
  12.1 由牡丹环斑病毒引起的牡丹环斑病 受害后,叶片产生深绿和浅绿相间的同心轮纹圆斑,有小坏死斑,发病植株较健株矮化。
  12.2 由烟草脆裂病毒引起的牡丹病毒病 叶片上出现淡黄色褪绿斑,病斑逐渐明显,一般在叶片上产生大小不一的环斑或轮斑,但有时也出现不规则形病斑,患病植株矮小。
  12.3 由牡丹曲叶病毒引起的牡丹病毒病 一般导致植株明显矮化,下部枝条细弱或扭曲,叶片黄化卷曲。另外,茎部也有病变表现[4,7,10]。
  13 牡丹溃疡病
  牡丹溃疡病由赵丹等于2012年首次报道,该病害主要危害牡丹茎和枝条。发病初期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椭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的紫褐色病斑,中间灰白色,凹陷呈溃疡状,高湿时病斑边缘形成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后期在病部皮层下形成许多针状小黑点,严重发生时病斑表皮开裂,甚至枝条枯死。轻度发病的植株鳞芽抽枝较慢,花蕾较小,开花迟缓,花朵小;重度发病的植株鳞芽萎缩,不能抽枝或抽枝后不能开花,甚至萎蔫青枯,造成单株枝条稀疏,整株枯死[22]。
  14 牡丹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
  牡丹白绢病病菌喜高温多湿,生长最适温度为30~35 ℃,高于40 ℃则停止发展。牡丹白绢病主要危害牡丹根颈部,染病植株的根茎部黑褐色,随温度、湿度的增大,菌丝由根茎处穿出土表,密布于根颈表而周围长出一层白色绢丝状物,菌丝体上产生圆形油菜籽状的菌核,初为白色,后期在病斑上形成褐色菌核,侵害植株,致使叶片发黄、脱落甚至整株枯死,在潮湿情况下病根非常容易从土中拔起[4,7,10,23-25]。
其他文献
摘要 通过对苏州市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的实地调查,结合资料查阅确定60种优良乡土树种,利用应用频率及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苏州市优良乡土树种应用种类偏少,大部分种类应用频率很小,均小于1%;层次评价表明:20种常绿乔木中,广玉兰、圆柏、龙柏的综合分值较高;20种落叶乔木中,国槐、黄连木、臭椿、朴树、白玉兰、刺槐的综合分值较高;20种灌木中,紫玉兰、南天竹、琼花、蜡梅的综合分值较高。综合评
期刊
摘要 以黑河市张地营子乡土壤为研究对象,先主要对当地土地利用背景下的土壤因素含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黑河市张地营子乡土壤中重金属汞和砷超标的原因是不合理使用农药造成,在此对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农药污染土壤的主要途径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农药污染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措施及农药污染防治对策。建议黑河市加强对当地农地的环境监测,坚决取缔销售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剧毒农药,净化农药市场,为建立一批农药减量控制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内生细菌TF28对番茄灰霉病的诱导抗性。[方法] 采用生化测定方法研究内生细菌TF28对番茄叶片6种防御酶活性和2种抗病信号分子含量的影响。[结果]内生细菌处理后番茄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脂氧合酶(LOX)、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明显增强,6种防御酶最大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7、2.5、1.6、1.5、2.7和4.1倍。水
期刊
摘要  雨水用于农业灌溉是目前国际上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也是解决农业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根本出路。通过分析不同地区雨水灌溉模式的方法和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出不同条件下的雨水利用模式,旨在为今后不同地区雨水利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雨水;灌溉;丘陵山区;平原;城市雨水  中图分类号 S27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1-03343-03  Ab
期刊
摘要 [目的]进一步研究卷烟热塌陷现象的产生原理,验证卷烟热塌陷现象与抽吸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的抽吸方式对卷烟进行热塌陷试验,分析了抽吸方式对热塌陷的影响,验证了在同等条件下,卷烟的热塌陷值与抽吸容量及抽吸间隔间的关系,同时讨论了能够影响卷烟热塌陷的几种可能性因素。[结果]试验表明,卷烟滤棒及烟支部分的热塌陷值均随着抽吸容量增加而增大;且卷烟的热塌陷值还会随着抽吸间隔的缩短而增大。[结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偏肿革裥菌Lgmnp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情况。[方法]根据白腐菌锰过氧化物酶(MnP)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RACE及染色体步移等方法,克隆偏肿革裥菌Lenzites gibbosa CB1的全长MnP1基因(GenBank登录号JQ327834 ),进行蛋白序列分析,并通过双酶切的方法获得重组质粒,将该重组质粒电转化至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进行异源表达。[结果]获得偏肿革裥
期刊
摘要  [目的]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麻山药进行干燥,以确定其冻干的技术指标和工艺参数。[方法]以麻山药为试验材料,以切片厚度、加热板温度、干燥室压力为响应因子,冻干能耗为响应值,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麻山药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条件。[结果]通过分析确定了各参数最佳水平,但考虑到生产的可操作性将各参数调整为物料厚度5.0~5.5 mm,加热板温度50 ℃,干燥室压力40 Pa,在此操作条
期刊
摘要 采用实地样方调查和实地走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研究中药材血人参植物在贵州的的野生资源状况。结果表明,贵州使用的血人参基源植物仅有1个种为豆科木蓝属植物茸毛木蓝(Indigofera stachyoides Lindl.);在贵州,野生血人参主要分布在贵州的六枝特区、盘县、水城、紫云、关岭和贵阳等25县(市),位于25°47′~26°28′N,104°49′~105°23′E的区域内,垂直分布
期刊
摘要 结合浦城县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基本特征、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政策思路、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系统关系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寻求达到生态、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林业生态体系;生态建设;对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718.55;G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1-03301-02  Abstract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NiL1(ClO4)2和NiL3(ClO4)2对多刺裸腹蚤的毒性。[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NiL1(ClO4)2和NiL3(ClO4)2处理多刺裸腹蚤,测定其半数致死量,并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 NiL3(ClO4)2和NiL1(ClO4)2对多刺裸腹蚤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8.625 和14.755 mg/L,说明NiL3(ClO4)2的毒性要大于NiL1(Cl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