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伪满洲国专题
伪满“建国精神”与“国防”关系刍议陈秀武季泓旭(1;3)
“协和会”与伪满洲国的殖民体征王紫薇(1;9)
古丁研究的几个难点摭议刘旸尚一鸥(1;13)
大内隆雄的“满洲文学”实践单援朝(1;21)
后藤新平与东北殖民卫生统制体系李娜(1;29)
伪满后期高等学校读书会的活动钟放(2;75)
伪满兴业银行与日伪对东北的资金控制孙汉杰付丽颖(2;80)
“境外昭和文学”的困顿与《满洲评论》祝力新(2;86)
杂志《北窗》的“北方志向”吴佩军(3;44)
吉冈安直与伪满建国神庙彭超(3;52)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的“满洲建国”理论
——以《满洲评论》为中心吕媛媛(3;57)
政治·经济
中俄蒙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王明昊(1;37)
世贸格局的演变与中国劳动要素报酬张欣李秀敏(1;44)
美苏体育外交初探温显娟(1;82)
领土“棱镜”与日本对外政策的行动逻辑江振鹏(1;90)
中亚地区面临的“伊斯兰国”威胁分析廖成梅杨航(4;73)
历史
拜占庭帝国在罗斯基督教化过程中的作用孙广杰(1;49)
日军操纵的新民劳工协会的活动王强(1;55)
第二次“吉田书简”与佐藤内阁的对华政策杨宇翔(1;59)
近世日本商人的生活哲学李卓(2;3)
“大日本”情结的内在思想理路徐静波(2;9)
赖山阳广岛屏居时的治学与著述张冬阳(2;16)
日本漂流民与俄罗斯早期的对日交涉程浩(2;25)
近代日本对越南的史地研究
——以《安南史研究》为中心瞿亮毕世鸿(2;32)
日本占领时期对上海租界的“改造”徐青(2;39)
难以终结“战后”的日本田庆立宋志艳(2;46)
巨文岛事件与东北亚国际格局的演变赵欣(2;53)
民主德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几个问题王涌(2;59)
论日俄1855年缔结《日俄友好条约》李凡(3;3)
近代日本天皇制下的佛教改革
——田中智学与日莲主义运动(1880-1904)梁明霞(3;9)
日俄战争与横滨正金银行刘凤华(3;17)
论权藤成卿的自然自治主义郭冬梅(3;22)
日伪新民会厚生工作的实质王强(3;28)
日本战俘和“日本八路”的延安记忆张焕香(3;33)
驳日本右翼文人的“近邻诸国条款”否定论王玉强(3;39)
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间历史问题的现状与课题
——通过“融和、共生、相互合作”克服过去与展望未来纐纈厚(4;3)
从“道德·法制”优先性之争合观中日复仇论
——以徐元庆复仇案、赤穗浪士复仇案为比较中心张磊(4;17)
军队家庭主义与明治时期日军的精神教育李庆辉(4;24)
20世纪初日本东亚同文书院对华北调查的个案研究
——以《支那省别全志》直隶卷为中心李军(4;30)
币原外交与“满洲政局稳定化”刘咏华(4;37)
马礼逊的《英华字典》编纂与19世纪初在华新教传教士的文化活动付晓刘建辉(4;42)
希腊化与犹太传统的对话模式
——以马加比起义历史动因为例张琳(4;48)
现代民族国家视角下埃及自由主义时代的政治建构王恋恋(4;55)
中国恢复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美国因素新探(1949-1971)耿昕李晔(4;63)
美国越战退伍军人的橙剂问题与政府的解决之策王丽(4;68)
语言·文学·文化
原爆文学开拓者原民喜的创作李军陈悦(1;65)
谷崎润一郎女性人物刻画的几个特点张能泉(1;71)
从《约伯记》到《卡拉马佐夫兄弟》王丽欣(1;77)
大正时期日本作家访华游记中的江南形象冯裕智孙立春(2;65)
《封神演义》亚洲传播研究
——以韩国、日本、新加坡为例温婷婷张恩普(2;70)
日本文学中的歌、神歌、和歌、连歌关联考徐凤(3;61)
《庄子》在日本中世禅林的流传与接受吴春燕(3;67)
村上春树小说中的“故事”构造
——以《小镇及其不确定的墙壁》与《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为例徐蕾(3;73)
罗约翰朝鲜文圣经翻译考陈艳敏(3;80)
菲利普·罗斯的犹太传承研究
——以纪实作品《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为例田晓宁(3;86)
川端康成的战争感知
——以《生命之树》为中心商雨虹(4;79)
中外语言国际推广教育的政策比较董学峰彭爽(4;84)
稻盛哲学
稻盛哲学与我的经营史宫田谕(1;92)
“思善事、为善行”与稻盛哲学永谷武久(2;92)
稻盛经营哲学的实践吉田盛范(3;92)
哲学领悟改变经营井上胜贵(4;89)
伪满“建国精神”与“国防”关系刍议陈秀武季泓旭(1;3)
“协和会”与伪满洲国的殖民体征王紫薇(1;9)
古丁研究的几个难点摭议刘旸尚一鸥(1;13)
大内隆雄的“满洲文学”实践单援朝(1;21)
后藤新平与东北殖民卫生统制体系李娜(1;29)
伪满后期高等学校读书会的活动钟放(2;75)
伪满兴业银行与日伪对东北的资金控制孙汉杰付丽颖(2;80)
“境外昭和文学”的困顿与《满洲评论》祝力新(2;86)
杂志《北窗》的“北方志向”吴佩军(3;44)
吉冈安直与伪满建国神庙彭超(3;52)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的“满洲建国”理论
——以《满洲评论》为中心吕媛媛(3;57)
政治·经济
中俄蒙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王明昊(1;37)
世贸格局的演变与中国劳动要素报酬张欣李秀敏(1;44)
美苏体育外交初探温显娟(1;82)
领土“棱镜”与日本对外政策的行动逻辑江振鹏(1;90)
中亚地区面临的“伊斯兰国”威胁分析廖成梅杨航(4;73)
历史
拜占庭帝国在罗斯基督教化过程中的作用孙广杰(1;49)
日军操纵的新民劳工协会的活动王强(1;55)
第二次“吉田书简”与佐藤内阁的对华政策杨宇翔(1;59)
近世日本商人的生活哲学李卓(2;3)
“大日本”情结的内在思想理路徐静波(2;9)
赖山阳广岛屏居时的治学与著述张冬阳(2;16)
日本漂流民与俄罗斯早期的对日交涉程浩(2;25)
近代日本对越南的史地研究
——以《安南史研究》为中心瞿亮毕世鸿(2;32)
日本占领时期对上海租界的“改造”徐青(2;39)
难以终结“战后”的日本田庆立宋志艳(2;46)
巨文岛事件与东北亚国际格局的演变赵欣(2;53)
民主德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几个问题王涌(2;59)
论日俄1855年缔结《日俄友好条约》李凡(3;3)
近代日本天皇制下的佛教改革
——田中智学与日莲主义运动(1880-1904)梁明霞(3;9)
日俄战争与横滨正金银行刘凤华(3;17)
论权藤成卿的自然自治主义郭冬梅(3;22)
日伪新民会厚生工作的实质王强(3;28)
日本战俘和“日本八路”的延安记忆张焕香(3;33)
驳日本右翼文人的“近邻诸国条款”否定论王玉强(3;39)
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间历史问题的现状与课题
——通过“融和、共生、相互合作”克服过去与展望未来纐纈厚(4;3)
从“道德·法制”优先性之争合观中日复仇论
——以徐元庆复仇案、赤穗浪士复仇案为比较中心张磊(4;17)
军队家庭主义与明治时期日军的精神教育李庆辉(4;24)
20世纪初日本东亚同文书院对华北调查的个案研究
——以《支那省别全志》直隶卷为中心李军(4;30)
币原外交与“满洲政局稳定化”刘咏华(4;37)
马礼逊的《英华字典》编纂与19世纪初在华新教传教士的文化活动付晓刘建辉(4;42)
希腊化与犹太传统的对话模式
——以马加比起义历史动因为例张琳(4;48)
现代民族国家视角下埃及自由主义时代的政治建构王恋恋(4;55)
中国恢复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美国因素新探(1949-1971)耿昕李晔(4;63)
美国越战退伍军人的橙剂问题与政府的解决之策王丽(4;68)
语言·文学·文化
原爆文学开拓者原民喜的创作李军陈悦(1;65)
谷崎润一郎女性人物刻画的几个特点张能泉(1;71)
从《约伯记》到《卡拉马佐夫兄弟》王丽欣(1;77)
大正时期日本作家访华游记中的江南形象冯裕智孙立春(2;65)
《封神演义》亚洲传播研究
——以韩国、日本、新加坡为例温婷婷张恩普(2;70)
日本文学中的歌、神歌、和歌、连歌关联考徐凤(3;61)
《庄子》在日本中世禅林的流传与接受吴春燕(3;67)
村上春树小说中的“故事”构造
——以《小镇及其不确定的墙壁》与《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为例徐蕾(3;73)
罗约翰朝鲜文圣经翻译考陈艳敏(3;80)
菲利普·罗斯的犹太传承研究
——以纪实作品《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为例田晓宁(3;86)
川端康成的战争感知
——以《生命之树》为中心商雨虹(4;79)
中外语言国际推广教育的政策比较董学峰彭爽(4;84)
稻盛哲学
稻盛哲学与我的经营史宫田谕(1;92)
“思善事、为善行”与稻盛哲学永谷武久(2;92)
稻盛经营哲学的实践吉田盛范(3;92)
哲学领悟改变经营井上胜贵(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