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雕塑的特性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1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雕塑材料的特性
  
  不同门类的艺术,由于采用不同的材料,如绘画所用的纸张和颜料;音乐中使用的各种乐器,建筑中运用砖瓦、水泥等建筑材料,其结果是大不相同的。也可以说,艺术家的创作想象力,往往受到材料的限制。至于艺术家选择哪一种材料,决定于他所表现的内容及心理活动和创作欲望。艺术家的心理主动性,使他感到有一种艺术表现的需求,决定着他要采取哪一种艺术形式。
   大部分雕塑是用泥、石、木、金属或其它有体量的材料所构成的。这种材料是从自然界物质中选择出来的,是在不同艺术作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雕塑材料的特性,决定了它只服务于视觉和触觉,因为雕塑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自然界中的大山,也不同于同样有着体量的高楼大厦。雕塑作品中各个单独的形体,代表它自身的标志,而当它成为具有一定含义的雕塑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时,它才成为独立的、有造型价值的东西。雕塑材料有自己的特点,它是现实的反映,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类生活的反映。雕塑的产生像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一样,作用于人的意识和情感。作为一种附属的因素进入了人类生活的领域。
  
  二、雕塑中“内容”与“形式”的特性
  
  雕塑作品,内容与形式之间事实上并没有什么显著的界限,它们之间的有机的统一,构成作品整体的严密性和连贯性。不同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相同的内容也可以表现在不同的形式中,或在相似的形式中包含着不同的内容。
  这里我们所指的“内容”,是和主题有所区别的。虽然内容和主题之间不能划一道严格的界限,然而它们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雕塑作品中主题是通过内容体现的,而内容则是通过特定的形式体现的。例如近年来许多室外大型雕塑都采用“腾飞”、“向上”为内容,但是它们所表现的主题互不相同,所采用的表现形式也大不相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和多那太罗的《大卫》内容大致相同,但两位雕塑家所体现的主题、选择的构图、抓的瞬间、塑造方法和表现形式,的确大相径庭,以致改变着雕塑的具体“内容”。
  雕塑同其它艺术一样,在反映现实的方式上也存在着间接和直接的问题。雕塑体裁上的区别,例如圆雕和浮雕作品中,也要求利用不同的空间、不同的起伏、不同的透视因素、不同的构图等,来表现不同的内容和主题。如果我们对雕塑中“内容”和“形式”的概念真正有了正确的理解,那么,今后创作出的雕塑作品,必定会在整体的发展上有大的进步。并且不止在雕塑的内容、主题上,而且在雕塑作品的构思和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雕塑风格的原则改变了,新的风格使主题能得以突出。人对雕塑的态度和关系改变了,雕塑不再只是神的奴仆,而是人的自我表现,雕塑家在创作理念和主题性构思上发生了变化。
  
  三、雕塑在自然环境中的特性
  
  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把自身所处的环境不断加以改造,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感情色彩越来越多地注入到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新的美的环境艺术作品,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在追求物质生活享受以外,去寻找、发现、创造新的精神享受,建立一种高雅和谐的情调,调节心理平衡,使精神得到升华。雕塑作品凭借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深邃的主题内涵和占据三维空间的力度,直接对自然环境产生新的构成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雕塑具有时间上的不动性,因而它能为我们展示出空间性。雕塑作品中每个形体的变化,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占有一定的空间。而整体的一件雕塑作品,它所占据的空间或展览厅的那部分空间是完全实实在在的空间,与听音乐或读一部小说时,听者、读者所想像的空间是完全不同的。不同的环境空间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大自然的千变万化,自有它美不胜收的四季美景。不论是绿油油的草坪,还是石板铺成的广场上,只要有造型别致、形体比例适度的雕塑作品,这个空间中的人为环境因素在空间的协调、相互联系上,就远远超过单独的自然环境因素,尤其在人文与自然环境之间严密的逻辑性、秩序性和有机性上。雕塑家在设计雕塑作品时,充分利用和体现雕塑的特性,把握环境与雕塑的整体美,运用雕塑作品独特的形式美和材料美,并不仅仅满足自然环境中的美观与整洁,而去寻求更多的艺术美和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雕塑是单纯感性的物质,按照它所占空间的形式来塑造形象。雕塑不像建筑那样把与精神对立的无机物质改造成为由精神创造的环境,而改造成的形式所要达到的目的都不是这些形式本身而是外在的;雕塑则把精神本身(这种自觉的目的性和独立自足性)表现于在本质上适宜于表现精神个性的物体形象,而且使精神和物体这两方面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于观赏者的眼前。所以雕塑的形象,摆脱了建筑所担负的一种单纯外在的自然和环境而服务于精神的任务,凭它本身而独立于艺术之林。不过尽管有这种区别,雕塑作品毕竟还是和它的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一座雕像,尤其是一块大型浮雕在创作时不能不考虑到它所要摆放的地点。雕塑家不应先把雕刻作品完全做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放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考虑到外在空间形式和方位,更应该经常联系到建筑的空间。室内架上雕塑作品纵然有时离开这种较宽广的环境而独立摆放,也还要有一个基座来标示方位和基础。
  
  四、欣赏雕塑艺术的特性
  
  每个人对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都有不同的欣赏方式。欣赏雕塑作品时,我们必须学会放弃色彩因素,而去关注三维空间、体积、空间方位等因素;欣赏绘画作品时,只能间接地通过色彩关系、透视学和观者本人注入画面上去的想像等因素;而欣赏小说与欣赏诗歌时也不一样。欣赏小说时我们期待着情节的发展,以及对特定人物、矛盾冲突的描写,而这一切在欣赏诗歌时是不必要的。当我们欣赏音乐时,只能在不同的声音材料中,提取出不同于自然界噪音的乐音,而不会去注意视觉上的体积、空间中的色彩和造型上的线条。例如人们在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米开朗基罗的《摩西》、罗丹的《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或巴尔扎克、大仲马的某一篇小说时所产生的心理现象,总体是不同的。当然这些大师所面临的欣赏者的领会能力是不完全相同的,但他们确信,观看者欣赏他们的作品时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同大师们自己的心理活动是接近的;大师们便是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去对待现实,去表现他们对现实的认识。为了这样的目的,雕塑家所运用的是他那个历史时期中典型的、人们都能共同理解的石、木、金属的形体结构、形象体量和空间方位;音乐家、作家也是一样,只不过其材料不是石、木、金属的体量形象,而是声音结构或文字语言而已。
  雕塑作品的特性,赋予了雕塑作品在时间中持续不变的另一特性。不过应该指出,对不是在时间中延续的、本身在时间中是持续不变的雕塑作品的欣赏,也需要一个时间的延续过程。观看一件雕塑作品的过程本身不仅需要一段时间,而且这个时间过程又包含着不同的部分:先是看见这件雕塑的不同高低起伏的部分,又将注意力集中到塑造手法上,接着进入对其整体影像效果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理解。然而这种雕塑作品的本身却是在时间中持续不变的,我们接触它一分钟也好,一个小时也好,它仍是它自身。因此,对雕塑作品的欣赏所具有的时间性,至少不能决定这类艺术作品本身也同音乐、文学、戏剧作品一样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正是由于雕塑这一特性,人们常常把带有“不动性”的雕塑,比喻成凝固的舞蹈。
  观赏雕塑者的修养,决定了对雕塑的认识,缺乏修养的人对雕塑不会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就存在着许多看上去是正确的但实际上是错误的对雕塑的解释。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具有高智商但缺乏正确欣赏雕塑作品时所必须的那种特殊素养的人们身上。
   雕塑为最高贵的感官-眼睛-服务。从雕塑中产生了协调的结构比例和凹凸的形体,犹如音乐中的旋律与和声,让听觉大为愉快,使听众如醉如痴;但雕塑造型中的协调之美,效果却更为巨大。严谨的、和谐的形体,映入人们的眼帘,如同乐音入耳一般迅速,使视觉忽然一亮,为之愉悦。
  弄清雕塑艺术的特性,是我们搞造型艺术的必修之课。
  
   陈佶生,男,山东省兖州市人,1955年生于济南。1973年考入济南工艺美术学校雕塑专业。1977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雕塑进修班。1980考入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1984年获艺术学学士学位。
   1984年至今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任教。现任美术系雕塑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山东省城市雕塑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获全国城雕委颁发《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雕塑作品曾参加全国、全军及省级美展多次获奖,并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多次发表。曾参加了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泥塑·工艺雕塑》的编写,2001年7月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术设计备考丛书》中主编了《素描备考》。





《手指系列之二》锻铜

《今儿个真高兴》铸铜





《顺其自然》综合材料

《鱼跃龙门》不锈钢,铜,大理石

其他文献
李讲和他的衡水华日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在圈子里有不小的名气,以加工铸造超大体量雕塑作品而闻名,与国内知名的艺术家合作,在北京、邯鄣、秦皇岛、朔州、鞍山、大连、青岛、淄博、杭州、上海、西安、成都、长沙、重庆、乌鲁木齐等名城树立了不少的城雕佳作。
期刊
“陶土在案上,更多的时间是用手来与它对话、交流,在陶土面前,我好象感觉到是它在借用我的手来展示自己。”从古到今,人们对陶土的敬仰始终如一,从来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尤其在高科技时代的今天,人们更加热衷于用陶这种原始、最直接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念。
期刊
提起著名雕塑家陶艺家姚永康,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的“新陶艺”——世纪娃系列,更多的人只知道他是学院派陶艺家的代表,但对他的陶艺创作的批评阐释和理论研究,在学术界并未深入展开,针对艺术批评对当代陶艺创作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漠不关心的现状,本文试图从一个理论者的姿态来看待姚永康民族风格的发展,描述姚永康作品面貌的变化过程和这从中形成的艺术状态以及文化选择,希望能利于我们思考陶艺的未来。
期刊
柳 博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装饰工程部设计师;  北京圣腾博艺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1991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金属雕塑专业。 图1:《银色畅想》 图2:《红色的梦》
期刊
The fourth edition of "Sculpture World" (Pre-published) published the signature of Hua Ling's article "Copy, imitate, study and use for reference-prize-winning sculpture: Consideration caused by "Thum
期刊
Landscape faci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environment. It depends on the total schem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Meanwhile, It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environment.   Landscape facility affect
期刊
With the longitudinal and deep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largely swarming into of western culture, plaza sculpture, image sculpture, street sculpture, garden sculpture, rack sculpture,
期刊
垚乡,本名李军。人诚实朴厚,是陕西雕塑院的专业雕塑家。他的作品如他的人朴质无华,但却孜孜不倦地不断在作品中追求具有西部气息的“青春风格”。   近年来垚乡不断参与了其他地方的雕塑邀请展,有了一些较大型的作品,他还是那样,不对纤细、柔弱的东西表示关注,而始终坚守着西部人的豪壮,仿佛是在唱秦腔!垚乡的个人风格还有待于再在磨练中形成,但基本格调却是明白显露了出来。我们期待他的作品!(陈云岗撰文) 
期刊
In China, there is no more ordinary image than lion. Either in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of China or in the east and the west of China; either in towns or in countrysides, either in royal imperial palac
期刊
The national exhibition of fine arts held every five years is a national class comprehensive fine-arts exhibition. The 10th National Exhibition of Fine Arts is to be held just at time of the 55th ce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