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微积分教学改革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sn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培养非数学专业学生微积分知识的应用能力,我们提出以“启发应用意识,培养应用能力”为宗旨,包含教材、课堂教学、课程考核、课件制作等内容的综合课程建设方案。其中教材编写基本思路为:在强调直观的基础上,改善对数学原理的叙述,以逼近技术形式改造多处微积分理论表述方式,并在强调思想性与综合性的基础上模块式地融入数学建模内容。教学内容的改革中还包含习题、教学法的改变等。文章还对改革内容进行了具体介绍。
  关键词 微积分 课程建设 逼近技术 数学建模
  【中图分类号】O172-4
  一、 课程建设出发点:非数学专业学生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
  “学数学就是为了用数学”这个说法,对非数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似乎天经地义。然而目前的现状是,许多已经毕业的工科学生,不知道学了微积分有什么用,当然更谈不上怎样用。笔者教学生涯的大部分时间,均为改变此现状而参与微积分课程的教学改革【1,2】,虽勉为其力,而成效不大,其中体会可说是五味杂陈。如今的感觉,一方面是教学改革的困难,另一方面,对非数学专业学生,上述问题的核心在于“用微积分”,即能够以微积分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即使不涉及学数学较深层次上对人的一般理性思维的影响(即数学的所谓“素质教育”作用),“用微积分”的内涵也丰富而深刻。使学生通过微积分学习达到这个目标,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课题也是系统性的、巨大而困难的。
  就微积分强调应用的改革来说,近年来科技进步带来的一些事件,已使环境大大改善了: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和相关课程的开设,影响了许多学生,使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重视程度大为改观,使他们数学应用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但是,检讨微积分课程本身,我们并不乐观。微积分应用的意识和相关的技术,都没有在现有课程本身得到足够的强调、系统的训练。把问题推给数学建模(通常是小学时的选修课程加小面积的培训),既不能解决面上的问题,在微积分应用本身所达到的深度也很不够。
  基于以上看法,我们多年来持续在微积分课程内就以上目标进行改革。改革的入手,笼统地说,就从回答“微积分有什么用?”和“怎样用?”开始。事实上,微积分的产生过程,就是相关应用问题解答的过程,所以,这些问题并不难回答,然而在现有微积分教材中虽然不乏各种应用例题,却找不到针对其主要内容的 “明确答案”。当然,有人认为微积分教材不见得需要给出这些答案,许多数学课程都不提供此类答案,为什么对微积分就要这样要求呢。但基于下列原因,笔者不敢苟同。
  其一,微积分不能等同于初等数学。初等数学的应用简单而直接,所以没人认为初等数学无用。其二,微积分不能等同于其它数学课程。工科开设的概率统计类、线性代数类课程(以及其它工程数学类课程),应用指向明确;而数理类专业“较深的”数学课程,大部分应用也较为“专门”。其三,只需稍稍涉猎数学史,就可以知道微积分本身的应用远非直截了当。微积分中关键问题的解决,酝酿了两千年时间,成为人类思维最光辉的成果。作为一个工科专业的学生,当然不可能也无须全盘接受这些成果,然而涉及应用的关键理论如果也搞不明白,应用就成了空话。就以“微元法”为例,其在建立积分、微分方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要理解它,则需对微分、极限等概念有足够的理解,否则就可能出错甚至完全不能建立相关的表达式。而微分、极限等概念的思想是相当深刻的。简言之,微积分属于那种“不懂就不会用”的学问,要想使学生学会“用微积分”,对一些重要基本概念的理解是绕不过去的,而且,空洞地了解微积分有哪些用途,也是没有用的。
  那么是否可以说,不知道微积分有什么用的学生,原因是没有学懂微积分?或者反过来说,学懂微积分,就会用微积分呢?
  就此简单得出结论当然不行。问题的核心在于什么叫“学懂微积分”。从使用微积分的角度出发,会做“别人出的题目”,例如求出某个表达式的极限、微分、积分等,即使笔头考试获得不错的成绩,也不足以认为已经学懂了微积分,因为这样的学生未必会“用微积分”,这正是我们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也是其困难所在。
  二、 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可操作性
  许多同仁可能都和笔者有类似的看法,那就是:真正的教育改革其实是很困难的事情。一般来说,发现某个教育弊端是容易的。进一步,克服这些弊端的途径、方法,做一番调查研究,也不难设想。教育改革的根本困难在于,我们常常需要改变一种已经形成规范的事情。例如本文提出的教育改革,需要改变的是现今国内的微积分教育现状。我国大学非数学专业的微积分,即“高等数学”,就是在数十年中,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在“樊映川体系”的大旗下,千锤百炼形成的教育规范。想改变这类体系,困难可想而知。就笔者几十年的教学经历而言,所见过的成功(实质性的)的教学改革,可谓是寥若晨星。而且这些“成功”的改革成果,能形成教学规范,长远在教学中存在下去的,又是凤毛麟角。那么核心的问题出在哪里?
  对于教育改革来说,一方面,一项改革的创意,是否胜过旧的规范,可能未必有那么明确,另一方面,创意变成完整的教学系统,好比“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需要艰辛的工作。以笔者多年参与教学改革的经验(以教训居多),从设计改革方案开始,就把“可操作性”作为最重要的因素考虑,并争取做到最好,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
  首先,一项改革创意提升为改革的主题,需要反复斟酌:是否反映了时代和相关领域的进步和迫切需求?提法是否明确响亮,有说服力和号召性?等等。一个好的改革主题,有利于得到广泛的支持,也会成为一个好的开端,同时一个好的改革主题不是孤立存在的,支撑这个主题的理由、措施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进一步,当改革主题进入实施阶段时,就要通过反复思考、论证等工作,确定实施的措施,每一项都要考虑到在教学中如何具体实现,而且如何形成教学中的、具体而容易执行的规范。可以说,形不成规范的教学改革是没有生命力的,而规范本身的生命力则决定于其可操作性,所以良好的可操作性是一项教育改革成功的前提。   三、课程建设主要内容
  基于以上理由,我们在反复锤炼的基础上,提出以“启发应用意识,培养应用能力”为宗旨,包含教材、课堂教学、课程考核、课件制作甚至网上课堂等内容的综合课程建设方案。从教材方面说,首先,微积分理论内容本身有改造的必要。这一改造不是指向现有微积分教材的数学理论内容取舍(从我们近年来所涉猎的国内外非数学专业微积分教材来看,国内教材的理论内容取舍是合理的),而是更多地指向内容的编排系统,例如其理论侧重安排、概念提法、算法强调甚至习题安排和要求。其理由是,微积分之所以有用,主要源于其中包含了众多的“计算技术”,尤其是近似计算技术。例如微分和积分本身就是重要的计算技术。而从计算技术的角度讲解微分和积分,当然需要很大改变。进一步,众所周知,微积分中的众多计算技术,其根源都在于“逼近”思想。例如微分作为线性逼近,无穷级数作为函数逼近等等。事实上,微积分理论的基础——极限概念,就是逼近概念的基础,而把逼近这个更加具体、更加可操作的概念作为微积分应用的基础加以强调,并以此统领微积分中众多的应用算法,并辅以相应的训练,则有希望使这些算法成为具体的应用技术而易于把握。为此,我们在教材编写中一方面改变相关概念的提法,改造相关理论的叙述方式,另一方面,还要改造和添加针对逼近技术的习题和教学要求。
  在上述理论改造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我们需要在微积分理论的适当部分,“模块式”地嵌入几部分数学建模内容,为此还需要调整和改造部分数学理论内容。例如,《高等数学》教材中已包含了不少数学应用的例题和习题,但这些“应用题”穿插于数学理论的间隙中,是作为理解数学理论的例证的,学生难以从中学到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数学建模有其不同于数学理论的规律和法则,例如就微积分应用而言,导数对应于某一量的变化率;利用微元法可以建立积分求某些总量,也可以建立微分方程求某些未知函数,但这些应用都有待在教材和实际教学中有足够的强调和训练。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将相关内容重新整合到数学建模内容中,不但并不勉强,而且有希望收到双重功效:既保证了数学理论内容的循序渐进和系统性,也有利于从浅入深,而且集中透彻地介绍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而后者更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同时还有利于安排从易到难的数学建模实践训练。必须指出,“数学建模”的核心是“建”,其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不通过教师引导安排一定量的实践训练,不可能达到需要的教学效果。所以与教材改革相对应的教学实践的改革,必须包含一定量的实践教学活动。
  但是,如果教材中硬性嵌入几处数学建模内容,则可能导致失败。其原因是:国内的微积分教材体系,是从数学分析内容中简化而来的,一方面,“推理有余而说理不足”,被删减的艰深理论并未被浅显的说明补足。好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已使这方面大大改观了,不少新版教材在这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认为,这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因为有关的“说理”需要特别强调微积分的应用,而这会导致说理的指向和重点完全不同。
  简言之,我们把传统的微积分课程作两方面的改造:一方面,对微积分的数学理论部分,改变其“纯数学”的样貌,以“逼近”作为理论与应用之间的桥梁,并安排足够的相关训练。另一方面,把相关的数学建模内容整合为模块,“分块”嵌入适当理论部分,以便分别保证数学理论和建模方法的教学目标,并便于安排相关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以上的改革内容不仅要体现在教材中,而且伴随着教学重点、教学方式的明显改变。进一步,为了强调新的教学内容和重点,也要改变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目前,我们正以优质课程建设的名义进行上述改革,希望同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 贾晓峰,工程高校《微积分与数学建模》课程改革思路与实践,工科数学,1998年第三期,70-72。
  [2] 贾晓峰主编,微积分与数学模型(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2008年(第二版)。
其他文献
民族高等院校在开展对外交流合作过程中有其独具的优势,如独特、浓郁、多元的民族文化氛围,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等;但是民族高等院校也有它不可回避的瓶颈,宏观层面如民族高等院校
运用粉质仪分析七种面粉的特性,选择出适合制作淮安茶馓的面粉品种。通过实验发现,茶馓配方中加水量、水温、加盐量、静置时间、油炸温度、油炸时间对茶馓品质的影响最大;通过单
摘要:随着新世纪到来,汽车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其相关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育事业也随之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目前总体教学现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不切合实际教学要求,严重影响了学生未来定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找到合适的课程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时代性意义。本文从现存问题出发,结合笔者教学实践深入探讨,提出了相应教学方法策略。  关键词:现代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4;U463.
介绍秦沈客运专线24 m无碴轨道双线箱梁现场预制施工中的一次性整体灌筑大体积混凝土和500t以上箱梁横移等关键施工工艺.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趣味性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尝试,它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乐学好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探索实践,在愉快中锻炼动手动脑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236-02  趣味性教学实质在于让
介绍小模板整体拼装衬砌台车在东秦岭双线铁路隧道中的应用.
为了得到相变温度低且性能优越的智能窗光学材料,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计算了不同结构的VO_2纳米周期点阵相变前后的光学特性,优选出最佳的VO_2纳米周期点阵结构.采用直流
期刊
石墨烯量子点是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尺寸一般小于10nm,因其具有生物相容性及光电特性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成像、传感、电极和光催化等领域,表面丰富的官能团和规整的晶核结构使其在复合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石墨烯量子点的生产效率较低、提纯过程复杂,限制了在复合材料宏量制备方面的应用。本论文高效制得石墨烯量子点,讨论其光学及传感特性,将其与羧基丁腈橡胶乳液混合,原位加氢制得复合氢化丁腈胶乳并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