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为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教育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建一种积极的课堂环境,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安全感、树立自信心和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入手。
【关键词】自主主动性学习心态自信心趣味性
“课堂上有谁自主”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我们今天有效教学探讨的话题。我们知道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自主的学习者,培养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并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所以我们的课堂就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以学生为中心来研究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为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教育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建一种积极的课堂环境,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安全感、树立自信心和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入手。
一、 营造心理安全感,还学生于主动
有些学生上课时特别害怕老师提问,尤其是自己不会的问题,紧张得不敢抬头,手心也会直冒汗,导致老师讲的内容什么也没听进去。试想,如果一个人长期在这种焦虑的状态下学习,能获得好的成绩吗?不能,在这种状态下学习,还会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健康。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已有的经验上进一步总结、提炼、升华,立足于课堂内外的时间,尤其是进行常规的课堂教学时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并把心理辅导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堂建立成一个充满和谐、充满温暖的集体,让学生拥有积极、乐观、进取、安全的学习心态。拥有了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思维,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六年级《图形的面积》复习课,这节课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以及探索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并建构知识网络。这是一节比较枯燥的课,教师课前可以让学生提前回去整理这部分的知识,便于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新课开始由学校照片引入,感受学校的美,激发学生爱校爱学习的情感;再引出操场的面积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学生在这种求知欲望的驱动下拥有了积极、乐观、进取、安全的学习心态。在教学过程教师尽量让学生去说、想、做,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温暖、彼此接纳的课堂学习氛围。有了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让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包办,而是更多地给予提示,让学生自主地发现规律,自主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自主学习成功的乐趣。在这种具有安全感的课堂中,教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正确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主动去建构知识,提高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培养学习自信心,还学生于主动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只有学生自认为能胜任学习,那么他就能够学好,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丧失勇气,放弃进取的努力。所以,在学生获得安全感的前提下,尤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有些学生的基础比较差但又很努力,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大张旗鼓地表扬,更要给予他们切实的额外帮助。有些学生对于教师给予额外帮助的态度有些敏感,如果我们看上去很不耐烦,他们就会感到难堪,甚至可能放弃努力。教学中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单纯地表扬其考试成绩要重要得多。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错误,我们都给予及时反馈,不是用简单的否定或粗暴的方式解决,而是给予学生建设性解释和意见,使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比如,我们可以帮助引导学生设定一个近期目标,并付诸有效的行动实现这个目标,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可以在期中或期末考试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并定出超越的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在达到自己的目标后产生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又如,数学复习课教学一般很难上,有的复习课上成练习课,就是做练习;有的复习课上成“补差”课,只是“错题集锦”,学生都感到枯燥无味。《图形的面积复习课》可以设计有梯度的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既对基础知识进行深化,又使学生在练习中灵活运用,提高能力,在提升题中将转化的思想进一步渗透。可以通过“回忆整理—构建网络—实际应用”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清旧知、练习巩固并拓展提升,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这样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中,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合作的愉快,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知识的学习成为了训练学生的能力。
所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单纯地表扬其考试成绩要重要得多。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错误,老师们都应该给予及时的反馈,不是用简单的否定或粗暴的方式解决,而是给予学生建设性解释和意见,使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在数学课堂中,加强生生、师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表现自己,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补充,
相互帮助,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加强交流,增强整体意识,在整体意识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充分表现自我,使自身的信心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也使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 增加学习趣味性,还学生于主动
(一) 生活化教学点燃学生求知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要教会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认识理解周围的事物及环境,又要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去加强学生对有关知识的认识,使学生的学习得以注入生活的气息,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价值比单纯强调它的重要性有效得多。 教材上的数学知识对学生是抽象的、未知的,我们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课堂上有效地开展“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变未知为已知,促使数学知识内化。
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儿童认知心理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知识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皮亚杰认为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从概括水平来看,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比较突出,本质抽象水平还不太高:从掌握概念的方式来看,采用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来掌握概念的方式,比主要以间接经验为基础来掌握概念的方式要多些。因此,采用“生活化教学”应符合儿童认知心理特点,按照“感知—表象—抽象—具体化”的原则设计教学过程。例如教学“平行线”这一概念就可以采用这一方法。(1) 寻找能与“平行线”这一概念相结合的实例——铁轨、门框轮廓线(即知觉与感觉);(2) 从中发现“平行线”这一本质属性(两直线间距离相等、两直线没有交点);(3) 突出“平行线”的本质属性,叙述出“平行线”的定义(即有表象过渡到概念);(4) 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确对边相等(即形成概念)。
(二) 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构建和谐课堂,彰显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建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的老师能坚守学生的立场,尽力满足学生情感和动机的需要使教学方式多样化,让课堂更富于趣味性。尽量避免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传统模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快乐地学习,化被动为主动,通过亲身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观察思考,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例如《图形的面积》复习课上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小学阶段学过的六种平面图形,在大脑记忆库中再现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然后分层次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及推导,根据推导过程中的关系,认识到最基本的图形是“长方形”,体验转化思想,对数学规律进行概括,再引导合作交流,让同学们在小组合作中利用学具把六种平面图形重新排列,将头脑中的网络图呈现在纸上,安排这样活动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在比一比、排一排、议一议中,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晰。在想、摆、答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这样的课堂,每个学生都有了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为学生创造了条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了成功的可能,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学会审题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中,学生审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帮助,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比教会孩子知识具有更长远的意义。于是,我们数学老师应该从低年级就开始让孩子们明白如何分清每一题的分界,让孩子们自己试着读题,用手指指着题目一字一字地读,避免他们在读题时漏字、添字,有时可以响亮地齐读,有时可以嘴巴一动一动地默读,最后再说清题目的意思。读题时,我们必须要求学生用画波浪线、点重点号、画圈等作记号,标出其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句,养成边读边画的好习惯,从而巧妙突破题目的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自主学的能力。
质疑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考能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于是,老师们要求学生在审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在审题时会抓住关键点,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得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培养,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也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叶圣陶说过:“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是的,我们只有坚守学生的立场,做到“教是为了不教”,努力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的教育场,才能达到让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自主主动性学习心态自信心趣味性
“课堂上有谁自主”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我们今天有效教学探讨的话题。我们知道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自主的学习者,培养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并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所以我们的课堂就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以学生为中心来研究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为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教育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建一种积极的课堂环境,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安全感、树立自信心和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入手。
一、 营造心理安全感,还学生于主动
有些学生上课时特别害怕老师提问,尤其是自己不会的问题,紧张得不敢抬头,手心也会直冒汗,导致老师讲的内容什么也没听进去。试想,如果一个人长期在这种焦虑的状态下学习,能获得好的成绩吗?不能,在这种状态下学习,还会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健康。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已有的经验上进一步总结、提炼、升华,立足于课堂内外的时间,尤其是进行常规的课堂教学时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并把心理辅导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堂建立成一个充满和谐、充满温暖的集体,让学生拥有积极、乐观、进取、安全的学习心态。拥有了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思维,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六年级《图形的面积》复习课,这节课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以及探索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并建构知识网络。这是一节比较枯燥的课,教师课前可以让学生提前回去整理这部分的知识,便于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新课开始由学校照片引入,感受学校的美,激发学生爱校爱学习的情感;再引出操场的面积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学生在这种求知欲望的驱动下拥有了积极、乐观、进取、安全的学习心态。在教学过程教师尽量让学生去说、想、做,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温暖、彼此接纳的课堂学习氛围。有了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让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包办,而是更多地给予提示,让学生自主地发现规律,自主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自主学习成功的乐趣。在这种具有安全感的课堂中,教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正确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主动去建构知识,提高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培养学习自信心,还学生于主动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只有学生自认为能胜任学习,那么他就能够学好,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丧失勇气,放弃进取的努力。所以,在学生获得安全感的前提下,尤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有些学生的基础比较差但又很努力,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大张旗鼓地表扬,更要给予他们切实的额外帮助。有些学生对于教师给予额外帮助的态度有些敏感,如果我们看上去很不耐烦,他们就会感到难堪,甚至可能放弃努力。教学中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单纯地表扬其考试成绩要重要得多。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错误,我们都给予及时反馈,不是用简单的否定或粗暴的方式解决,而是给予学生建设性解释和意见,使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比如,我们可以帮助引导学生设定一个近期目标,并付诸有效的行动实现这个目标,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可以在期中或期末考试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并定出超越的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在达到自己的目标后产生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又如,数学复习课教学一般很难上,有的复习课上成练习课,就是做练习;有的复习课上成“补差”课,只是“错题集锦”,学生都感到枯燥无味。《图形的面积复习课》可以设计有梯度的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既对基础知识进行深化,又使学生在练习中灵活运用,提高能力,在提升题中将转化的思想进一步渗透。可以通过“回忆整理—构建网络—实际应用”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清旧知、练习巩固并拓展提升,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这样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中,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合作的愉快,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知识的学习成为了训练学生的能力。
所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单纯地表扬其考试成绩要重要得多。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错误,老师们都应该给予及时的反馈,不是用简单的否定或粗暴的方式解决,而是给予学生建设性解释和意见,使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在数学课堂中,加强生生、师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表现自己,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补充,
相互帮助,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加强交流,增强整体意识,在整体意识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充分表现自我,使自身的信心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也使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 增加学习趣味性,还学生于主动
(一) 生活化教学点燃学生求知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要教会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认识理解周围的事物及环境,又要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去加强学生对有关知识的认识,使学生的学习得以注入生活的气息,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价值比单纯强调它的重要性有效得多。 教材上的数学知识对学生是抽象的、未知的,我们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课堂上有效地开展“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变未知为已知,促使数学知识内化。
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儿童认知心理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知识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皮亚杰认为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从概括水平来看,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比较突出,本质抽象水平还不太高:从掌握概念的方式来看,采用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来掌握概念的方式,比主要以间接经验为基础来掌握概念的方式要多些。因此,采用“生活化教学”应符合儿童认知心理特点,按照“感知—表象—抽象—具体化”的原则设计教学过程。例如教学“平行线”这一概念就可以采用这一方法。(1) 寻找能与“平行线”这一概念相结合的实例——铁轨、门框轮廓线(即知觉与感觉);(2) 从中发现“平行线”这一本质属性(两直线间距离相等、两直线没有交点);(3) 突出“平行线”的本质属性,叙述出“平行线”的定义(即有表象过渡到概念);(4) 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确对边相等(即形成概念)。
(二) 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构建和谐课堂,彰显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建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的老师能坚守学生的立场,尽力满足学生情感和动机的需要使教学方式多样化,让课堂更富于趣味性。尽量避免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传统模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快乐地学习,化被动为主动,通过亲身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观察思考,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例如《图形的面积》复习课上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小学阶段学过的六种平面图形,在大脑记忆库中再现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然后分层次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及推导,根据推导过程中的关系,认识到最基本的图形是“长方形”,体验转化思想,对数学规律进行概括,再引导合作交流,让同学们在小组合作中利用学具把六种平面图形重新排列,将头脑中的网络图呈现在纸上,安排这样活动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在比一比、排一排、议一议中,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晰。在想、摆、答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这样的课堂,每个学生都有了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为学生创造了条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了成功的可能,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学会审题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中,学生审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帮助,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比教会孩子知识具有更长远的意义。于是,我们数学老师应该从低年级就开始让孩子们明白如何分清每一题的分界,让孩子们自己试着读题,用手指指着题目一字一字地读,避免他们在读题时漏字、添字,有时可以响亮地齐读,有时可以嘴巴一动一动地默读,最后再说清题目的意思。读题时,我们必须要求学生用画波浪线、点重点号、画圈等作记号,标出其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句,养成边读边画的好习惯,从而巧妙突破题目的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自主学的能力。
质疑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考能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于是,老师们要求学生在审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在审题时会抓住关键点,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得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培养,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也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叶圣陶说过:“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是的,我们只有坚守学生的立场,做到“教是为了不教”,努力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的教育场,才能达到让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