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呼唤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核心学科的成绩之争使我们的教师变得焦躁不安,失去了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耐心和爱心。而当今的学生个性张扬,在拥有家庭之爱的同时,更渴望师爱,教师爱心的缺失使他们失去了自尊、自信,失去了向前的动力。本文从教师拥有爱心的几个方面谈新形势下教师爱心的培养:要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要真正地关爱学生;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小心地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就必须把职业当作事业去做。
【关键词】爱心童心平等自尊
那天,一个要好的同事悄悄告诉我,她在某校上小学的儿子居然被数学老师踢青了小腿,我听了,心里真不是滋味。
是什么使我们的教师会下如此之狠手把学生的腿踢青?是当前愈炒愈烈的核心学科成绩的排名之争导致的层层重压使我们的教师失却了耐心而变得焦躁狂乱?还是我们的教师缺少做好教师的基本条件——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我想,追求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无可厚非,但这样的追求应该是建立在师生关系十分和谐的情况下、学生对学习持有浓厚兴趣的基础上的追求,这样才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而要做到这一切,我们就不能丢掉做教师的基本条件,也是最宝贵的东西——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一、 拥有爱心之一:童心未泯
读过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人可能会奇怪地发现,这本书的扉页上有一幅“斗鸡图”:那位咧着嘴、咬紧牙正在使劲儿同他的学生“斗鸡”的孩子王便是李镇西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李镇西老师多么富有童心。可是那位数学老师却拒绝了这份难得的童心,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身体,更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应该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究知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败的关键之一,拥有童心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一) 儿童般的情怀
大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曾这样深情地写到:“我决心使我的孩子们在一天中没有一分钟不从我的面部和我的嘴唇知道我的心是他们的,他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他们的欢笑就是我的欢笑。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欢笑,一同哭泣”的教师无疑会让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李镇西、于永正这样的优秀老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
李镇西、于永正等老师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们首先是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否则,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一切教育都无济于事。
(二) 儿童般的兴趣
尽可能保持一些和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这绝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是教育的需要: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教师带他们去郊游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们的愿望,而更多的是出于教师自己的兴趣时,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教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是会对教师产生油然而生的亲切之情——这正是教育的起点。我常常读学生们借给我的书,的确,我和他们有了许多共同语言,他们真的把我当作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我们每一节语文课都是那么的轻松、愉悦、高效,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也在预料之中了。教育的确是一件幸福的事。
(三) 儿童般的思维
我们常常说要多理解学生,但有时学生的言行,站在教师的角度看是很难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下,就很容易理解了。这不是说要把教师的思维降低到学生的水平,而是说如果我们学会点“儿童思维”,将更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学生,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并教育学生。
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的、美好的动机去做事,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寻求心理满足。但是,他们毕竟是孩子,考虑事情欠周到,常常把好事做成了坏事,这是很自然的。只有学会“儿童思维”,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
二、 拥有爱心之二:真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人学。”而作为人学的教育当然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情感。素质教育,更是充满了感情的教育。离开了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李镇西老师说过:“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激情、麻木不仁的人,能够同时又是一位真正的教育者。”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这是当好教师的基本条件。对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对教师来说,爱学生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而一颗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
“亲其师,信其道”,再小的学生也懂教师的爱,这种爱是一颗闪光的钻石,它的光辉可以为他们树立一面不断前进的旗帜,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为他们点亮一盏明灯。
教师的真爱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强大推动力。我送走毕业班后,每次接的新班语文成绩和学习习惯以及行为习惯都不容乐观,但让教师和领导敬佩的是一年后学生们无论在习惯上还是在学习成绩上都有了明显进步,其中的原因除精心做好教学“五认真”之外,我还有一个秘密武器——能捕获学生的心,让他们喜欢我,喜欢我上的语文课。每天午饭后的十分钟是我们师生最向往的,一开始是我邀请后进生去学校风景区散步。这些饱受前任教师冷落、批评的孩子哪得此荣幸?他们小心地跟在我后面,大气不敢出。我搀着他们的小手,看吐绿的杨柳,赏泛青的草坪,观荡漾的湖水,唱动听的童谣,颂赞美春天的古诗……孩子们不再拘谨。第二天、第三天,他们主动来到餐桌边等我吃完饭邀请我带他们去散步,我欣然同意。我发现这些后进生想象力也很丰富,谈吐也不差,我们一起背古诗、谈心……不知不觉间,后进生变了,他们爱上了语文课,课堂上他们勇敢地举起了小手,作业也能完成了,尽管错误很多,但考试及格了。其中进步最大的要数王家豪了,这是一个失去母爱而懂得感恩的好孩子,教师点点滴滴的爱都被他记在心中,化为他努力学习的动力,这学期他的语文成绩全部及格,已向70分邁进了。 這些孩子之所以会进步,是因为我没有大声呵斥他们,更没有严厉惩罚他们,我真心地爱着他们,春风化雨般地教育着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没有放弃他们,老师还在爱着他们,的确,教师的爱是沙漠中的绿洲,能给他们带来股股清泉,带给他们更多的激励。可那位数学老师的狠命一踢,踢掉了对学生的爱,踢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试想,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能对他教的学科感兴趣吗?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任教班级的学科成绩比平行班低很多。当今新形势下,独生子女偏多,他们习惯了家长的爱,更渴望教师的爱,他们个性张扬,由于成长的环境、个体自身等原因形成了差距,教师的爱只有更浓、更深,才能创造教育的奇迹。
三、 拥有爱心之三:平等待生
长期以来,所谓的“师道尊严”使不少教师习惯于挺直腰板、板起面孔,把自己看成了传教士,而学生在道义上则成了信徒。蹲下身来,不仅是一种姿态,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感受平等。上课前,教师真诚地鞠躬回答学生:“同学们好”,这是师生尊严上的平等;学生被喊到办公室,教师搬来板凳请他坐下,这也是一种平等;校外师生相逢,教师主动招呼学生,这更是一种平等……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有一次在路上看到他班上的学生,自己悄悄地躲了起来,跟学生来了个捉迷藏,其乐融融的师生情让学生终生难忘,让我很是感动。一个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居然放下所谓的架子,与学生一同嬉戏,这是何等的平等?这样的平等蕴含着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意,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我们的学生怎能不感受到这点呢?怎能不喜欢这位老师进而喜欢他(她)所教的学科呢?
可那位数学老师的狠命一踢,踢掉了什么?他踢掉了师生之间人格的平等。在他看来,我是居高临下的教师,哪容得下你这样来看轻我?但他不知道,追求师生之间情感的撞击、心灵的沟通,需要保持师生人格的平等。
四、 拥有爱心之四:呵护自尊
“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我们的学生虽小,但也有自尊心,也需要别人的尊重。教育不同于工业生产,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我们是塑造他们灵魂的工程师,呵护学生的自尊是对学生爱的表现,也是我们的责任。
某些学校的某些个别学生因为不遵守纪律被教师留在偌大的操场或赶出教室,让他饱受全校师生好奇、轻视的目光,他的自尊何存?是谁毁了他的尊严?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教师!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都会小心地呵护学生的自尊心。我校一名德才兼备的教师在处理班级物品失窃这样的事件时,先教育了全体学生,让学生能明辨是非,最后对私拿班级物品的那个学生寄予希望,这样做既让他知道了错,又给了他改错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老师的浓浓爱心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呵护。后来,丢失的物品又悄悄地回到了班上。
要在新形势下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我们就不能仅仅把自己从事的职业视为教书,而应当把它作为自己终生追求的崇高事业。如果仅仅停留在“工作是为了生活”的认识层面,教师就难以充满激情和渴望地面对工作、投入工作,就会享受不到从事教育工作的幸福。
【关键词】爱心童心平等自尊
那天,一个要好的同事悄悄告诉我,她在某校上小学的儿子居然被数学老师踢青了小腿,我听了,心里真不是滋味。
是什么使我们的教师会下如此之狠手把学生的腿踢青?是当前愈炒愈烈的核心学科成绩的排名之争导致的层层重压使我们的教师失却了耐心而变得焦躁狂乱?还是我们的教师缺少做好教师的基本条件——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我想,追求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无可厚非,但这样的追求应该是建立在师生关系十分和谐的情况下、学生对学习持有浓厚兴趣的基础上的追求,这样才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而要做到这一切,我们就不能丢掉做教师的基本条件,也是最宝贵的东西——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一、 拥有爱心之一:童心未泯
读过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人可能会奇怪地发现,这本书的扉页上有一幅“斗鸡图”:那位咧着嘴、咬紧牙正在使劲儿同他的学生“斗鸡”的孩子王便是李镇西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李镇西老师多么富有童心。可是那位数学老师却拒绝了这份难得的童心,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身体,更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应该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究知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败的关键之一,拥有童心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一) 儿童般的情怀
大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曾这样深情地写到:“我决心使我的孩子们在一天中没有一分钟不从我的面部和我的嘴唇知道我的心是他们的,他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他们的欢笑就是我的欢笑。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欢笑,一同哭泣”的教师无疑会让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李镇西、于永正这样的优秀老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
李镇西、于永正等老师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们首先是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否则,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一切教育都无济于事。
(二) 儿童般的兴趣
尽可能保持一些和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这绝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是教育的需要: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教师带他们去郊游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们的愿望,而更多的是出于教师自己的兴趣时,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教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是会对教师产生油然而生的亲切之情——这正是教育的起点。我常常读学生们借给我的书,的确,我和他们有了许多共同语言,他们真的把我当作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我们每一节语文课都是那么的轻松、愉悦、高效,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也在预料之中了。教育的确是一件幸福的事。
(三) 儿童般的思维
我们常常说要多理解学生,但有时学生的言行,站在教师的角度看是很难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下,就很容易理解了。这不是说要把教师的思维降低到学生的水平,而是说如果我们学会点“儿童思维”,将更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学生,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并教育学生。
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的、美好的动机去做事,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寻求心理满足。但是,他们毕竟是孩子,考虑事情欠周到,常常把好事做成了坏事,这是很自然的。只有学会“儿童思维”,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
二、 拥有爱心之二:真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人学。”而作为人学的教育当然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情感。素质教育,更是充满了感情的教育。离开了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李镇西老师说过:“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激情、麻木不仁的人,能够同时又是一位真正的教育者。”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这是当好教师的基本条件。对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对教师来说,爱学生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而一颗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
“亲其师,信其道”,再小的学生也懂教师的爱,这种爱是一颗闪光的钻石,它的光辉可以为他们树立一面不断前进的旗帜,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为他们点亮一盏明灯。
教师的真爱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强大推动力。我送走毕业班后,每次接的新班语文成绩和学习习惯以及行为习惯都不容乐观,但让教师和领导敬佩的是一年后学生们无论在习惯上还是在学习成绩上都有了明显进步,其中的原因除精心做好教学“五认真”之外,我还有一个秘密武器——能捕获学生的心,让他们喜欢我,喜欢我上的语文课。每天午饭后的十分钟是我们师生最向往的,一开始是我邀请后进生去学校风景区散步。这些饱受前任教师冷落、批评的孩子哪得此荣幸?他们小心地跟在我后面,大气不敢出。我搀着他们的小手,看吐绿的杨柳,赏泛青的草坪,观荡漾的湖水,唱动听的童谣,颂赞美春天的古诗……孩子们不再拘谨。第二天、第三天,他们主动来到餐桌边等我吃完饭邀请我带他们去散步,我欣然同意。我发现这些后进生想象力也很丰富,谈吐也不差,我们一起背古诗、谈心……不知不觉间,后进生变了,他们爱上了语文课,课堂上他们勇敢地举起了小手,作业也能完成了,尽管错误很多,但考试及格了。其中进步最大的要数王家豪了,这是一个失去母爱而懂得感恩的好孩子,教师点点滴滴的爱都被他记在心中,化为他努力学习的动力,这学期他的语文成绩全部及格,已向70分邁进了。 這些孩子之所以会进步,是因为我没有大声呵斥他们,更没有严厉惩罚他们,我真心地爱着他们,春风化雨般地教育着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没有放弃他们,老师还在爱着他们,的确,教师的爱是沙漠中的绿洲,能给他们带来股股清泉,带给他们更多的激励。可那位数学老师的狠命一踢,踢掉了对学生的爱,踢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试想,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能对他教的学科感兴趣吗?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任教班级的学科成绩比平行班低很多。当今新形势下,独生子女偏多,他们习惯了家长的爱,更渴望教师的爱,他们个性张扬,由于成长的环境、个体自身等原因形成了差距,教师的爱只有更浓、更深,才能创造教育的奇迹。
三、 拥有爱心之三:平等待生
长期以来,所谓的“师道尊严”使不少教师习惯于挺直腰板、板起面孔,把自己看成了传教士,而学生在道义上则成了信徒。蹲下身来,不仅是一种姿态,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感受平等。上课前,教师真诚地鞠躬回答学生:“同学们好”,这是师生尊严上的平等;学生被喊到办公室,教师搬来板凳请他坐下,这也是一种平等;校外师生相逢,教师主动招呼学生,这更是一种平等……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有一次在路上看到他班上的学生,自己悄悄地躲了起来,跟学生来了个捉迷藏,其乐融融的师生情让学生终生难忘,让我很是感动。一个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居然放下所谓的架子,与学生一同嬉戏,这是何等的平等?这样的平等蕴含着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意,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我们的学生怎能不感受到这点呢?怎能不喜欢这位老师进而喜欢他(她)所教的学科呢?
可那位数学老师的狠命一踢,踢掉了什么?他踢掉了师生之间人格的平等。在他看来,我是居高临下的教师,哪容得下你这样来看轻我?但他不知道,追求师生之间情感的撞击、心灵的沟通,需要保持师生人格的平等。
四、 拥有爱心之四:呵护自尊
“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我们的学生虽小,但也有自尊心,也需要别人的尊重。教育不同于工业生产,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我们是塑造他们灵魂的工程师,呵护学生的自尊是对学生爱的表现,也是我们的责任。
某些学校的某些个别学生因为不遵守纪律被教师留在偌大的操场或赶出教室,让他饱受全校师生好奇、轻视的目光,他的自尊何存?是谁毁了他的尊严?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教师!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都会小心地呵护学生的自尊心。我校一名德才兼备的教师在处理班级物品失窃这样的事件时,先教育了全体学生,让学生能明辨是非,最后对私拿班级物品的那个学生寄予希望,这样做既让他知道了错,又给了他改错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老师的浓浓爱心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呵护。后来,丢失的物品又悄悄地回到了班上。
要在新形势下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我们就不能仅仅把自己从事的职业视为教书,而应当把它作为自己终生追求的崇高事业。如果仅仅停留在“工作是为了生活”的认识层面,教师就难以充满激情和渴望地面对工作、投入工作,就会享受不到从事教育工作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