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和城乡间的收入差距继续呈现缩小之势,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2012年12月18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发布《201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其中的子报告《2012-2013年中国收入分配问题与改革重点》(下称《报告》)得出以上结论。
《报告》采取了大岛指数来反映城镇和农村的收入差距。具体而言,这一指数计算的是收入最高的10%居民的平均收入与收入最低的10%居民的平均收入之比。
数据显示,2002-2005年间城镇大岛指数不断增加,但从2005年后总体呈下降趋势。至2011年基本下降到2003年的水平。《报告》预测,如果宏观经济运行稳定,那么在2013年城镇大岛指数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恶化。2002年,农村大岛指数为6.88,到2011年已上升至8.39。《报告》认为这表明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正在急剧加深。
对比城乡,其收入差距则有所改善。《报告》指出,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和农民工工资上涨诸因素推动下,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开始下降,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报告》预测,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可能要高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进一步缩小。
报告显示,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东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地区。如2005年,东部地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中部地区相比,差额是4566.36元;到了2011年,二者的差距就扩大到了8082.88元。在农村,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亦在不断扩大。《报告》指出,这必将进一步扩大全国收入差距。
这一结论与此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出具的报告结论较为接近。该调查从全国28个省市区的2585个县级单位中,抽取了80个县级单位,调查组最终分布在全国320个社区,每个社区平均抽取25户,可信度相对较高。
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 .61,城镇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 .56,农村家庭为0 .60。根据地区划分,我国东部地区基尼系数为0.59,中部地区为0 .57,西部地区为0 .55。
据统计,前三季度,农民收入增速比城镇居民高2.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3年呈缩小态势。农民增收呈现多轮驱动良好格局,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政策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农民增收呈现出“多轮驱动”的良好格局。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了677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跑赢了GDP的增速,预计全年农民收入仍将延续多年较快增长的好势头,实现“九连快”。
但这份报告认为,数据显示出中国无论是从全国、城镇还是农村来看,贫富差距都过大,东、中、西部的数据显示,收入差距与其市场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解读该数字时认为,中国基尼系数高达0.61%,“这是罕见的”,远远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准。甘犁特别强调,高基尼系数是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非中国所特有的,它其实也反映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从各国经验来看,基尼系数均随经济发展呈现“先上涨,后下跌”的趋势。
这份报告数据还显示,今年7月,中国城镇失业率为8.05%,较2011年7月高出0 .5个百分点。今年9月份,美国的失业率为7.8%。在2011年7月较完整的数据中,中国城镇整体失业率为8.0%,其中,男性失业率为8.1%,女性失业率为7.8%。以城镇劳动力人口为34624万人(国家统计局2010年数据)推断,失业人数超过2770万人。
从地区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失业率分别为6.9%、8.3%和14.1%,西部地区的失业率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受到高度关注的农民工群体,其整体失业率仅为3.4%,大大低于城镇户籍劳动者11.2%的失业率。
报告发现,21-25岁的城镇劳动者中,大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失业率为16.4%,远高于其他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
同时,16-25岁的农村居民,43.6%已外出,40%正进行农业生产,可供外出的劳动力仅有16.4%。报告据此预测,农村后续劳动力的供给有限,“民工荒”现象将持续存在。
根据报告披露的具体数据,东部家庭年收入73228元,中、西部分别为25408元和26567元,前者约为后两者的2.7倍。城乡差距则为2.5倍,城镇家庭年收入71515元,农村家庭为28392元。
报告分析称,东西部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工资性收入和工商业收入,城乡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生产性收入差距,而养老、退休金收入的差距占城乡收入差距的27.3%,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报告》采取了大岛指数来反映城镇和农村的收入差距。具体而言,这一指数计算的是收入最高的10%居民的平均收入与收入最低的10%居民的平均收入之比。
数据显示,2002-2005年间城镇大岛指数不断增加,但从2005年后总体呈下降趋势。至2011年基本下降到2003年的水平。《报告》预测,如果宏观经济运行稳定,那么在2013年城镇大岛指数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恶化。2002年,农村大岛指数为6.88,到2011年已上升至8.39。《报告》认为这表明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正在急剧加深。
对比城乡,其收入差距则有所改善。《报告》指出,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和农民工工资上涨诸因素推动下,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开始下降,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报告》预测,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可能要高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进一步缩小。
报告显示,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东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地区。如2005年,东部地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中部地区相比,差额是4566.36元;到了2011年,二者的差距就扩大到了8082.88元。在农村,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亦在不断扩大。《报告》指出,这必将进一步扩大全国收入差距。
这一结论与此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出具的报告结论较为接近。该调查从全国28个省市区的2585个县级单位中,抽取了80个县级单位,调查组最终分布在全国320个社区,每个社区平均抽取25户,可信度相对较高。
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 .61,城镇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 .56,农村家庭为0 .60。根据地区划分,我国东部地区基尼系数为0.59,中部地区为0 .57,西部地区为0 .55。
据统计,前三季度,农民收入增速比城镇居民高2.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3年呈缩小态势。农民增收呈现多轮驱动良好格局,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政策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农民增收呈现出“多轮驱动”的良好格局。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了677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跑赢了GDP的增速,预计全年农民收入仍将延续多年较快增长的好势头,实现“九连快”。
但这份报告认为,数据显示出中国无论是从全国、城镇还是农村来看,贫富差距都过大,东、中、西部的数据显示,收入差距与其市场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解读该数字时认为,中国基尼系数高达0.61%,“这是罕见的”,远远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准。甘犁特别强调,高基尼系数是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非中国所特有的,它其实也反映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从各国经验来看,基尼系数均随经济发展呈现“先上涨,后下跌”的趋势。
这份报告数据还显示,今年7月,中国城镇失业率为8.05%,较2011年7月高出0 .5个百分点。今年9月份,美国的失业率为7.8%。在2011年7月较完整的数据中,中国城镇整体失业率为8.0%,其中,男性失业率为8.1%,女性失业率为7.8%。以城镇劳动力人口为34624万人(国家统计局2010年数据)推断,失业人数超过2770万人。
从地区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失业率分别为6.9%、8.3%和14.1%,西部地区的失业率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受到高度关注的农民工群体,其整体失业率仅为3.4%,大大低于城镇户籍劳动者11.2%的失业率。
报告发现,21-25岁的城镇劳动者中,大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失业率为16.4%,远高于其他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
同时,16-25岁的农村居民,43.6%已外出,40%正进行农业生产,可供外出的劳动力仅有16.4%。报告据此预测,农村后续劳动力的供给有限,“民工荒”现象将持续存在。
根据报告披露的具体数据,东部家庭年收入73228元,中、西部分别为25408元和26567元,前者约为后两者的2.7倍。城乡差距则为2.5倍,城镇家庭年收入71515元,农村家庭为28392元。
报告分析称,东西部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工资性收入和工商业收入,城乡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生产性收入差距,而养老、退休金收入的差距占城乡收入差距的27.3%,也是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