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村:饮水保卫战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yley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2月11日一早,和力天像往常一样到七河村委会上班,人在办公室,他的心里却一直惦记着上午即将在家门口召开的村民大会。
  会场就在仁和村十字路口,可是通知10点半开始的村民大会,11点了,村民还稀稀拉拉未到齐。
  老和的妻子已经感冒好几天了,还在输着液。她尽可能地将扎着点滴的左手压低,右手的树杈上高高挂着吊瓶,走进会场后,她找了面墙壁停了下来,在村民的帮助下,吊瓶被挂在她身后的土墙上,得以喘口气的她靠着墙壁慢慢地坐了下来。
  已经有半年时间,家里的水管白天见不到一滴水,只有晚上十一二点其他村民家用水少了才会淅淅沥沥来一阵水。每天晚上12点起床接水,成了她这个家庭主妇雷打不动的习惯。
  相比较身体的难受,她更在意的是即将召开的村民大会,会议的主题与她、与每个村民休戚相关。她希望今天的大会能尽快定下上山引水的时间。
  沉默的动员会
  仁和村位于丽江市南30公里处,机场高速顺村而过。
  村里现有180户人家,900余口人。整个村庄没有一家企业、工厂,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就靠每人的一亩三分地。
  “没干旱前,我们这里山青水秀的,后山上十几眼山泉就能解决我们吃水、灌溉。”随着云南大旱的持续,山泉水在慢慢减少、枯竭,不要说灌溉,现在仁和村的吃水都成了问题。
  村里现有的水源已经无法供应全村的饮水需求,像老和家一样白天见不到水的人家有几十户,随着干旱的加剧,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11点30分,村委会主任马荣春摁灭手里的烟头,站起身,宣布村民大会开始。
  “这次说的还是水的事儿,我们已经上山测量了水源的情况,现在山上还有两眼泉水的水量比较好,从山上引管道下来差不多7公里,水务局也同意帮我们出管道,现在每家每户村民都要出人工上山挖沟填埋管道,我们今天就商议下这个工怎么出。”
  老马的声音像洒进水里的盐巴,一丝微澜以后就没了后续。本就安静的会场,显得愈发安静。妇女们忙着手里的鞋垫、十字绣,老人们聚在一起吧嗒吧嗒抽着纸烟。
  吊瓶中的液体已经下去了一半,看会议还是没有任何进展,老和妻子疲惫地闭上眼睛,无力地抿了抿干得起皮的嘴唇,想说什么犹豫了一下还是闭上了嘴巴。这不是村里第一次为水开会了,每次讨论到要出工出力的时候几乎都是这样的场景。“谁都不想当出头的,怕吃亏,怕得罪人。”
  “千个人有千个想法,你说干,不情愿出工的或者家里没劳力的人就会觉得你瞎积极;你说不干,没水用的人能恨死你,还是啥都别说了,要干,我家就我出工,孩子爹上班回不来。”
  记者和一位老人攀谈,询问他的想法,老人不无局促地说到:“事是好事,可也得孩子回来和他们商量一下。”他补充道,“现在当家作主的是儿子。”
  一旁的一名妇女说:“要是开工,我和我老伴儿可以上工,孩子没时间走不开。”记者询问她的岁数,她说五十六了,老伴五十八。
  和大多数农村一样,仁和村里大多是老人、妇女、孩子,年轻人多在外打工。
  “你要说发点什么,不到半个小时东西就能领完,要是让干点什么,且等着吧。”让老马记忆犹深的是上次发放急救包,“我去乡里开了会,说每户发一个急救包,我还没回村,家里就有人等着领东西了。”急救包里,几片创可贴,纱布,手电筒,一包压缩饼干,一瓶水,“也就10块钱吧。”
  “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外面闯荡,要是有什么政策啊,要发什么东西啊,他们知道的比我们早,可是要出个工啊什么的,他们又离得比谁都远。”老马无奈地说。
  村民大会磕磕绊绊地在12点半结束,此时还有20%的农户家里没有来人。
  纠结的村委会主任
  马春荣至今还记得他初任村委会主任的情景。
  三年前,马春荣当选村委会主任的时候他正在七河乡上班,一个月管吃管住一两千的收入,稳定安逸。
  接到村里的电话,说村民选举他当村主任,他的第一反应是拒绝,但村、乡层层领导打电话给他做工作。当时最支持他当村长的妻子段开慧现在又成了最反对的人。
  “村集体账户上一分钱没得,还欠人家15套桌椅的钱。”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马春荣接任了村主任的职务。彼时,村里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小麦、水稻,亩产不过千把块钱,是周边最贫穷的村庄。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乡里正在村里推广烟草种植。因为不熟悉烟草种植的技术,也不知道它的收益如何,村民大多只观望不执行。马春荣带头在家里的田地种植烟草。
  不同于传统农作物,烟草所需人工要更多,从种植到采摘,每一步都少不了人力操劳。相比较一年只需要几次灌溉的玉米、小麦,烟草所需要的水分也多很多,灌溉是以前的几十倍。但在经济收益是傳统农作物的五六倍的情况下,村民还是很快接受了烟草的大面积种植,现在村里近一半的土地里种上了烟草。
  缺水和经济利益的抗衡,使得水在这个西南小村庄愈发珍贵。
  为了解决农村的用水难题,丽江市政府前后先后修建沟渠从拉市海、团山水库、文闭海引水进村灌溉。
  从观音峡的分水口到村里,有45个渠口,每到村庄放水的日子,一定要派村民去分水口守着。
  “约定俗成的规矩,你不去人,水就被别的村引走了。”因为水产生的争执,不仅仅发生在村与村之间,原本和谐的仁和村,因为水也变得矛盾重重。
  仁和村的村民主要分布为三大块,山脚下有个22户的独庄,以前这个独庄的村民几乎靠山泉水就可以解决自己用水、灌溉的所有问题。
  自从建立了村水库、自来水入户,原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源被统一规划并到村水库,因为地势较高,这22户成了最缺水的人家。
  “有些村民就不愿意啦,觉得泉眼在他们跟前理应归他们所有。”这次听说又要铺管引水,山脚下一眼并不大的泉水,被近水楼台的22户村民抢占,水泥台围着的泉水标志此处已有人占领。   此举引来大多数村民的不满。
  “村主任不好干呐。”一边前行,马春荣一边摇头。“等干到二月份换届,说啥我也不干了。”
  这句话是记者和老马接触这几天,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当了这个村主任,马春荣没少得罪人。“刚上任一年吧,那次上面统一修建水泥灌溉渠道,一扩建,多少会占一点耕地,提前村民开会都说好的,临到跟前有户村民怎么也不同意从他家地里扩建。”
  争执半天没个结论,马春荣上前给了对方一拳,“事儿解决了,人也得罪了。”挨打的是妻子段开慧娘家的一个哥哥。
  妻子的不满越来越加剧。
  当上这个村主任后,以前同进共出的老公几乎不着家,家里的大事小情都压在自己的肩上,一天到晚和丈夫打不上照面的段开慧嚷嚷他的声音越来越大。
  周五自家杀年猪时,老马好歹还在家张罗,周六一早就又上山了,记者在老马家看到,条案、板凳还乱七八糟摆在院子里,待客的水杯来不及洗还堆在一起。
  太阳还未出山,马荣春就带着几个村民上山测量水源了。
  “忙,太忙。这几天就要把测量的数据报上去,如果真的开工,还要开动员大会,乘着农闲,这些事情都要做了,不然开春更没法干活了。”
  无法停息的抗争
  太平子山就位于村庄东边,从山脚下可以看到山的顶端云雾缠绕。
  这座山具体多高,老马他们都不知道,只说现在找到的四眼泉水,除一眼小点的在山脚下,其余三眼都在半山腰和山顶。
  初起上山的路还算平坦,路过第一眼小泉水时,水泥浇灌围起的台子簇新可见。
  作为一个纳西族、白族、汉族、彝族、藏族、傈僳族聚集的村庄,水是村民之间矛盾的关键。
  因为水,这个三年没有派出所找上门的村庄,发生了两次恶性事件。
  “去年村里从山上引水的管道就被人为砍断过。”等山下的村民发现无水可用,他们顺着水源找去时,水已流得半山坡都是,管道上是清晰的砍刀痕迹。
  “这样的事,发生了两次,都没抓着现行。”
  为了避免再发生类似的情况,此次引水下山,村委会决定从源头到取水点挖70公分深的沟用来填埋管道。
  “加上山上的两眼泉水,差不多七八公里吧。”
  沟壑林立、杂草丛生的太平子山,要想挖沟并不是一件轻松事儿。
  “现在早过了那个村长一吹哨子,全村人集体出工的年代了,要想集体做点什么,提前就要动员加开会,村民都知道事是好事,可就是习惯看下别人家怎么做的,怕自己吃亏嘛。”
  越往山上走,路越难行。
  好点的地方有牲畜踏出的“之”字小道,有的地方没路,人只能在半人高的野草中前倾着身子往上爬,遇到苍耳、松针挡路,只能先用树枝扫平它们再前行。坡陡的地方有六七十度,向上看不到头,向下看不到底。
  这样的路,老马他们走了无数次,有些泉眼上次去看时还潺潺冒水,再去时已经干枯。
  现在的几眼泉水,除了半山腰的那眼水还蛮大,山上的两眼泉水都不太旺。这也是现在村民和水务站交涉的焦点。
  村民希望能从水源地铺设管道引水下山,水务站的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山上的水都引流在山下再统一铺设管道是最实际的做法,因为谁也不知道山上的泉水什么时候会干枯。
  “村民的考虑是直接从水源地引水,干净卫生,这点我们能理解,可是我们见过太多测量时还有水,施工一半泉水已经枯了的例子,山上这两眼泉都不太旺,谁知道它什么时候就干了。”
  和水务站的交涉还在进行,老马说现在的关键点是做通村民的工作,一旦开建,就不能因为这样那样的私人问题,踩了苗了、占了地了等等,去和水务站争吵。
  “09年的时候,农业局的下来给村里建水泥浇灌渠道,就有村民说运材料的马压了地里的苗了,非让人家赔偿,最后人家把项目挪到另外一个村子去做了。”
  “这次开会也是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得罪农业局了,不能再得罪水务局了,要是都不管,我们可就真成自然的孤儿了。”老马不无担忧地说道。
  适者生存的法则之外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攀爬,赶到村里现在的水源地时已经下午三点半,几块水泥板搭建的简易蓄水池是村里用水的主要源头。这个蓄水池是2005年修建的。在这之前,村民的饮水主要靠打地下水。
  王润还记得当年修村水库的情形。“当时建这个村水库的时候,村民也是现在这个态度,不积极不主动,可真要做起来,大家还是该出工出工,该出力出力。”两三个月的时间,水库修好,自来水入户,改变了此前几百年肩扛手提人工运水的状况。
  在此之前,村里的太阳能热水器屈指可数,现在村中有一半家庭的屋顶竖起了各种品牌、各种型号的热水器。
  “大家都知道有水的方便,也都经历着没水的难处,你说要真修起来,大家会不出力吗?”
  老马和王润用力抬开水泥板,蓄水池的水只有五分之一。
  “这个管道刚铺建的时候,50管水是满的,现在只有50管的三分之一了,这也是村里为什么着急要继续从山上引水的原因。”
  “没有谁比一个农民更了解水对土地的重要性。”
  “当一天村主任我就要负一天责不是,该做什么的时候做什么,哪怕我明年真不做这个村主任了,今年冬天这个水也得引下来。”
  老马说明年不准备当村主任了,他要在家多陪陪老婆。“家里种的40多亩地都是老婆在照看,这三年来,都操心村里的事了,家里的活我真没做什么。”
  下山的途中,老马他们特意绕路到山上试种的核桃林看了看,这块占地二十亩的核桃林,是村集体试种田。
  “烤烟太吸地力,用水又多,种植它也不是长久之计,村里打算下一步在山上栽种核桃树。”
  光秃秃的核桃树苗,稀稀拉拉栽种在一面斜坡上,才在试种期的核桃树还没有成熟规范的培育和栽培,它的耐旱成了村民首选它的主要原因。
  正打量著核桃树苗的老马接到村民的电话,一个来不了会场的村民特意打来电话询问开会的情况,问出工的时间。
  挖渠、铺管、引水……这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
其他文献
自2010年建成至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田家庄乡王庄营村的农家书屋已有藏书6000余册,接待读者8000余人次,辐射王庄营周边十几个村庄。和全国其他农家书屋不同的是,王庄营农家书屋里有一份村民自办的小报——《新风》。拿起《新风》简单浏览,大至国家惠农政策,小至村里近期工作安排,还有顺应农时的农业技术,一应俱全,难得是,《新风》还登录了不少村民原创的文章。  书屋管理员陈妙昌今年78岁,作为王庄营
期刊
2012年,“美丽中国”成了一个万众瞩目的新词。美丽中国,不是钢筋水泥的丛林,更不是万顷良田上冒着的工业黑烟,而是瓦蓝的天,清澈的水,茂盛的树,香甜的谷,欢腾的鱼,雀跃的鸟。我们生活在一个农业的国度里,广袤的乡村繁衍我们的根,美丽中国的起点就是美丽乡村。  2012年的乡土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各省市纷纷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并付诸具体的实施。浙江安吉县率先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
期刊
1月7日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把户籍制度改革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标志着1.59亿外出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已经提上了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相关政府部门正在起草一份有关农民工发展的文件,其核心内容即为农民工市民化。该文件几易其稿,目前已基本起草完毕,待国务院农民工联席会议讨论之后即可上报。  据称,为了起草这份文件,国务院从2011年春节后就安排进行了中国农民工发展
期刊
山东高密,又称凤城,据当地人称曾有凤凰到此,这一说法无从考证。在“高密东北乡”的文学世界中,莫言塑造了诸多性格各异的女性,从《红高粱》的奇女子戴凤莲,到《丰乳肥臀》的上官鲁氏,再到《檀香刑》中的孙眉,这些于苦难土地上开出的艳丽花朵,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遐想空间。  11月,正是收获的季节,平安庄家家户户的农房旁边堆满了一人多高的一筐筐玉米棒,门口晒着成片剥好的玉米粒。当一拨又一拨访客扛着摄像机、照相
期刊
2008年开始试点、2009年全面启动,尽管起步较晚,但河北省围绕建设、管理、使用三大环节,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于2012年圆满完成任务,实现49408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并逐步建成“供书、管书、用书”的长效机制。  《农家书屋》:农家书屋是一项惠民工程,河北省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运营机制?  李晓明:去年以来,我们在加快建设农家书屋的同时,把工作重心逐步转向“管”、“用”和建立
期刊
新年伊始,由南方某知名媒体新年特刊“被改”一事而引发的讨论非常热闹。事件发端于该媒体享有盛誉的“新年献辞”2013年稿件及其“送审”过程。据能够看到的消息,稿子本身说的是“中国梦”的话题,且核心主题说的是“宪政梦”,按发刊程序,重要稿件必须报审,也就在审改过程中的若干改动引起了内部不满,于是有人将这个过程通过微博披露了出来,从而沸沸扬扬的讨论全面展开。  随着时间的推移,此事已经开始“沉淀”,我们
期刊
“我可能做不到更好了,但还是要像朱光潜说的那句话:此时,此地,此身。就是此时我能做到的事,绝不推诿到下一时刻;此地我能做到的事,绝不想着换另外一个境地我再做;此身我能做的事,我绝不妄想于他人来替代。”这是柴静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她写这本书所希望做到的。  柴静200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先后在“时空连线”、“新闻调查”、“24小时”、“面对面”等栏目担任主持人与记者。这本书就是记录她在央视这十年所见的
期刊
孔融是东汉末年北海太守,字文举,鲁国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子,泰山都尉孔宙之子,自幼聪明,人人敬仰。《三字经》上所载“融四岁,能让梨”就是指孔融。  孔融十六岁时,权势熏天的大宦官侯览追捕张俭。张俭逃亡到孔融哥哥孔褒门下,不巧孔褒外出不在家,孔融就把张俭藏了起来。后来事情泄露,孔褒、孔融二人都被抓捕入狱。孔融说:“窝藏张俭是我的事,哥哥不在家,应当坐罪的是我!”而孔褒说:“张俭是投奔我的,与弟弟无关
期刊
工业革命以来两个多世纪,人类文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类文明发展将得到更大地飞跃。机器人作为一大亮点,已经走出了信息研究,进入了人类生活,从最初的简单对话、肢体动作,到可以代替人们独立完成一系列的工作,尤其是重复性的工作,不仅减轻了人们的工作负担,也缓解了重复、高强度工作对人们心理造成的痛苦。美国亚马逊公司投入巨资用于机器人技术研发,旨在让机器人技术发挥更大、更有意义的作用。
期刊
2013年1月,英国、瑞典、法国部分牛肉制品中发现了马肉,不久后,爱尔兰、荷兰、罗马尼亚等多个欧洲国家也相继卷入丑闻,引发消费者反感。事实上马肉并不危险,意大利美食家喜欢火腿,其中就有马肉火腿,中国人一年半要吃掉马肉一百吨。然而,贴上“牛肉”标签的却是马肉制品,不仅是一种商业欺诈,更为食品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上世纪一种致命的疯牛病爆发,90年代英国农民必须在奶牛护照上清楚地显示,它们从何而来、到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