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来源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o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算不上是一个书家,只是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但书法却是我藏在心底的一种惦念。笔墨相随、书卷相伴,是书法润泽了我的一生,是书法让我这个出身卑微的农家子弟收获了一生的快乐和自信。
  对于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农村的我,于书法其实真是先天不足,我的中小学阶段正值“十年浩劫”,就连接受规规矩矩的写字训练也没有可能。直至考上师范学校,对自己写的字也是汗颜无地。正是师范学校对学生“三个一”(一手好文章、一口普通话、一笔好字)的要求,才让我打开了欣赏书法、学习书法的一扇窗。但那时只能算是练字吧,目标也只是把字写得漂亮一点、规范一点,对于书法的理解非常浅薄。后来当了中学语文老师,尽管经常练字,但也只是在有意无意之间。真正开始系统学习书法还是在四十岁以后,加入了县、市书协,有了一帮喜欢书法的良师益友,正是这些热爱书法的师友引领我登堂入室,一窥书法的奥秘。
  对于学习书法,尽管我没有深入研究,却也有不少感受。
  我认为学习书法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习经典”,老老实实临帖,“板凳要坐十年冷”。我以前练习书法,费了不少时日,为何成效不大?究其原因是写得多,临得少,急于求成,没有静心临帖。
  为书之道,贵在登堂入室,不落野俗。回归经典,返本溯源则是唯一途径,不二法门。经典是指那些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不论是走二王(广义范围的墨迹)路线,还是摩崖路线、碑刻路线,抑或是其他路线,风格的不同是个人的喜好问题,相同的是对这些经典的感受。近年来,我潜心学习二王书风,认认真真地临习了《圣教序》及其他手札、墨迹,二王那种“不激不厉,温文尔雅”,符合中国传统的“中和之美”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了我,也陶冶了我。穿行于二王那些或隐显、藏露,或疾涩、衄(nǜ)挫的点画之间,让我懂得了书法之规矩方圆;研文吮墨,魏晋文人那种平和冲淡、超然脱俗、不拘形迹、随遇而安、一任自然的通达与超脱,对于处在红尘滚滚的今天的我们何尝不也是一种解脱与释放?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和谐。学书法,能够使人细心、静心,集中意志,能把人带到一个大气和谐、心胸开阔的精神世界。学习书法不只是生活之余的闲致雅趣,更有平凡生活的锦上添花。书法的一笔一画蕴含着人生的智慧,对书法的热爱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内心世界。练习书法可以让人耐得寂寞,处繁华而不惊,置落寞而不忧,懂得平凡也是人生的最好姿态,使生命充满感恩与平和。
  书法是用眼和心欣赏解读的心灵舞蹈,是活跃在纸上的自由精灵,是生活中一道营养丰富的精神鸡汤。一代又一代,它滋养着我们的心灵,抚慰着我们焦躁的灵魂,使我们在充满无奈和挣扎的现实中,能让灵魂诗意地悠然栖居。让我们在书法欣赏和创作中找到心灵的归宿,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得到心灵滋养和高级的文化享受。
  书法——生命的润泽!
其他文献
我们学习书法,研究法帖,常常只留意笔墨,而多忽略内容的至情至味,细想颇为遗憾。今天,让我们从我国古代名家论佳肴美酒的法帖中,挑选几味,带领大家一同缘情循“味”,品赏几件“舌尖”上的书法经典之作——  《奉橘帖》  作者:王羲之 东晋  释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大意:奉送上橘子三百个。由于还未到霜降,没能多采摘。  《送梨帖》  作者:王献之 东晋  释文:今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
期刊
泰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自古被中华民族尊崇,有“稳如泰山”之喻和“泰山安则天下安”之说。作为五岳之首,泰山雄伟高大、气势磅礴、风光旖旎,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泰山上有历史遗留的大量人文景观,蕴藏着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几千年来的帝王封禅祭祀,道教佛教的传播,文人墨客黎民百姓的朝拜,使泰山不仅有雄伟壮丽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成为一座具有美学、科学和富含历史文化价值
期刊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纸的发明是书籍出版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由于纸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带来了纸质书籍从形式到内容、数量上的飞跃。  从东汉起,纸开始用于书写。现存最古老的整部纸本书籍,要算三国魏甘露元年(256年)抄写在“六合纸”上的《譬喻经》。唐代用“白经笺”“硬黄纸”来抄写佛经等书籍。宋代则有专供抄写佛经的“金栗笺”。最早的纸质印刷品是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一卷雕版印刷精美的《金刚经》,经
期刊
(中国台湾)杨唤  ——快上学去吧!  小书包发急地看着那越升越高的太阳。  ——快上学去吧!  老闹钟也扯着嗓子大声地嚷。  懒洋洋地看着天花板,  小弟弟装做生病不起床。  蒙上头,正想再睡,  忽听得他们在开会:  眼睛说:很好,我要关起窗子永远地休息!  耳朵说:不错!我要锁起门来整年地睡!  鼻子说:很好!我高兴放长假!  脚说:我也永远不想再走路!  手说:那我也永远不想再工作!  小
期刊
隶,在金文中像一只手牢牢地抓住了动物的尾巴,意思就是抓捕野兽。后来加上了表示行进的“ ”,造出了“逮”,表示追捕罪犯。部首慢慢演变,逐渐写成了“ ”。现在的字义还可引申为到达、及至、等到。如:力所不逮(dài)。  诞:言字旁,形状好似张大嘴说话,表示说大话。“延”字表示延伸扩大。本义就是说大话,说虚妄不实的话。后逐渐衍生出:①宝宝出生的意思,如诞生;②生日,如寿诞、华诞、圣诞节。
期刊
当我们在欣赏一件书法作品的时候,往往会有以下三种情况:  1.乍一看很好,但经不起细看。  原因:字的章法好,但点画不精到。  2.初看效果不怎么样,但近看细看还不错。  原因:章法一般,但点画精到。  3.初看效果不错,走近看、仔细看、长久看……确实是一件好作品,而且越看越有味,内涵很丰富。  原因:气息好,章法好,点画也精到。  什么叫章法?  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第一要素就是看章法,其次才是结
期刊
我们是一对双胞胎,上二年级时,我们参加了书法培训班。踏进奚讯达老师的雏凤阁,墙上那一幅幅刚劲有力的毛笔字就吸引了我们。我们一边欣赏,一边暗暗赞叹。从简单的笔画——点、横、竖入手,我们开始习字。老师觉得我们的信手涂鸦别有一番味道,便鼓励我们从颜体入手,临摹《勤礼碑》。为了写好字,我们经常一整天呆在房间里练习。不开心的时候,只要一提笔,心境就豁然开朗,写到入迷时,犹如打坐入定一般。对我们来说,每一个笔
期刊
什么是碑?什么是帖?  碑,原来是指竖在地上的石头。起初碑是没有文字的,后来刻了文字,才是书法艺术中所称的“碑”。将歌功颂德、立传、纪事的文字,钩摹在石上,成“空心字”,或是直接用红色颜料写在石上,然后再经镌刻而立于某纪念处的称“碑”。古代碑石上的字为书法名家、高手所书,字迹可供后人取法。将碑石上的字用薄纸、焦墨捶拓下来再经装裱的称为“拓本”,通常也称为“碑”。  “帖”原是指书法家的墨迹真笔。为
期刊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对喜爱的东西产生厌倦的时候,感情也随之变化,心中涌起千言万语的感慨。  这组字中的“事”,笔画特别简练,有一种简约之美,不仅缩短了长横,还简化了“口”,但是整体字形不变。这种简化不是随意而为,是对楷书字形的一种高度概括,这需要智慧和胆量。简约,就是“用最少的笔墨去表达”,是“少即多”的哲学思想的体现。  “之”字虽然没有省略笔画,但是简化了
期刊
①远古的时代,甲骨文“我”的字形好像一种有许多利齿的武器——即超级厉害的戉(yuè同“钺”),无人可敌的威猛战器。那时,“我”的意思是手持大戉,呐喊示威。  ②金文的“我”字稍稍发生了变化,利齿变少了,字形简化了。  ③④“我”本来的意思逐渐消失了,慢慢变成一种对自己的称呼。  “我”的形态,就好像一位昂着头呐喊的武士,一手挥舞着钺,钺被举得高高的,好似在向敌人宣战。所以“我”的字形左低右高,横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