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强化学生对物理观念的理解
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创造力无穷。有一次上课后,我把条件所限的困扰直接告诉同学,并希望他们能够积极思考,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当时,我并没有报很大的希望。第二天早上,有个学生跑来跟我说;“张老师,我能不能借用一下实验室的仪器测量一下水的密度啊?您昨天说的那个实验能不能用水来做?”他的话语让我茅塞顿开。我急忙给他所需要的一系列实验仪器,看着他在那里忙前忙后的实验,我知道下一次讲授密度这一概念,我再也不用遗憾了,而且用水做实验让学生们容易记住必须要记的水的密度值,也为后一节测量液体的密度奠定基础。后来在这一节内容教學中,我先用铝块实验完成大致猜想,再改用水进一步探究,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到了结论,而且印象深刻。以致于九年级讲授比热容的新课时,学生还记忆犹新,马上想到将比热容和密度对比理解物质概念。物理观念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用学生的奇思妙想,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的深入度和应用的灵活性,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指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侓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况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和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包括模型构建、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牛顿第一定律不仅是经典力学中的重要定律,也是初中学生要掌握的重要知识。在牛顿第一定律构建过程中,教师必须促使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的转变,在学生的头脑中引发认知冲突,使他们头脑中原有的观念与当前面临的现实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促使原结构知识的解体和新模型的构建,进行科学推理,在质疑创新中得到规律。
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在讲述“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和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这两种对立观点时,不少同学觉得很拗口又不好理解。教学中,有个平时沉默但很个性、时尚的女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我热情地鼓励她发言。她站起来,欲言又止,我再次用鼓励的眼神和语气对她说:“别着急!想清楚了。就慢慢说!”她鼓起勇气轻声说:“老师,可不可以理解为——运动是否要给力?”同学们都一愣,我还没来得及表扬她,课堂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给力”是当下流行语,借用“给力”这一新鲜的流行语,不仅时髦,而且恰如其分,也便于学生理解,一举三得。后来,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时,不少学生也灵活地借用流行语,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兴趣大涨,不停地用“给力”一词回答和解释问题,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效果大大超出我的意料。当下,是个性张扬的时代,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课堂上,学生借用流行语包括网络语言通俗地诠释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地亲近与热爱,这些奇思妙想的学习,强化了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以后的教学中,我尝试着用流行语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和记忆一些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构建模型记忆加深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如有些条件规律同学们总是不管不顾,于是我把它们叫“潜规则”,告诉同学们不要喜欢潜规则,学生们一下自己记住了再也乱用公式和规律了。
三、养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与能力
科学探究是指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以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每一位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乃至近乎“荒唐”的“奇思妙想”——因为这些超乎寻常的想法中,往往蕴含着智慧的火花和创新思维。教师重视尊重学生的突发奇想,能使学生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我在上《比热容》这一新课的教学中,先通过实验引人“比热容”这一概念,在介绍水的比热容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时,有学生提问:“老师,暖手宝中的液体是不是水?这种液体的比热容是大还是小?为什么它吸收相同的热量升温快,放出相同热量降温又慢?这不是和您讲的内容相矛盾的吗?”一霎时,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我,面对这位学生咄咄逼人的追问,我没有搪塞,坦率地承认自己也没有思考与关注,因而也无从下结论;接着,我话锋一转,建议他和有兴趣的学生在注重安全的情况下对暖手宝进行实验。后来,他利用周一大扫除时间,在实验室拆开暖手宝进行实验,第一次实验用酒精灯对两种液体加热,发现两种液体的比热容差不多,但不甘心的他又在暖手宝里面装上水做实验,发现水烧的非常慢,这下诱惑了他继续实验下去的兴趣。一次又一次,这位同学孜孜不倦地实验,还查资料想办法,后来他还对书本实验进行了改进,把烧杯换成了喝水杯子,杯子上面用了橡皮塞,橡皮塞打孔便于安装温度计。最后终于找到结果,当他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实验过程时,同学们听的聚精会神,仿佛和他一起经历了一场实验,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的普遍性和实践性决定了核心素养渗透的重要性,各种物理实验中都应该有计划地渗透核心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奇思妙想促使他们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
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创造力无穷。有一次上课后,我把条件所限的困扰直接告诉同学,并希望他们能够积极思考,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当时,我并没有报很大的希望。第二天早上,有个学生跑来跟我说;“张老师,我能不能借用一下实验室的仪器测量一下水的密度啊?您昨天说的那个实验能不能用水来做?”他的话语让我茅塞顿开。我急忙给他所需要的一系列实验仪器,看着他在那里忙前忙后的实验,我知道下一次讲授密度这一概念,我再也不用遗憾了,而且用水做实验让学生们容易记住必须要记的水的密度值,也为后一节测量液体的密度奠定基础。后来在这一节内容教學中,我先用铝块实验完成大致猜想,再改用水进一步探究,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到了结论,而且印象深刻。以致于九年级讲授比热容的新课时,学生还记忆犹新,马上想到将比热容和密度对比理解物质概念。物理观念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用学生的奇思妙想,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的深入度和应用的灵活性,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指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侓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况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和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包括模型构建、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牛顿第一定律不仅是经典力学中的重要定律,也是初中学生要掌握的重要知识。在牛顿第一定律构建过程中,教师必须促使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的转变,在学生的头脑中引发认知冲突,使他们头脑中原有的观念与当前面临的现实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促使原结构知识的解体和新模型的构建,进行科学推理,在质疑创新中得到规律。
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在讲述“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和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这两种对立观点时,不少同学觉得很拗口又不好理解。教学中,有个平时沉默但很个性、时尚的女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我热情地鼓励她发言。她站起来,欲言又止,我再次用鼓励的眼神和语气对她说:“别着急!想清楚了。就慢慢说!”她鼓起勇气轻声说:“老师,可不可以理解为——运动是否要给力?”同学们都一愣,我还没来得及表扬她,课堂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给力”是当下流行语,借用“给力”这一新鲜的流行语,不仅时髦,而且恰如其分,也便于学生理解,一举三得。后来,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时,不少学生也灵活地借用流行语,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兴趣大涨,不停地用“给力”一词回答和解释问题,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效果大大超出我的意料。当下,是个性张扬的时代,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课堂上,学生借用流行语包括网络语言通俗地诠释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地亲近与热爱,这些奇思妙想的学习,强化了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以后的教学中,我尝试着用流行语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和记忆一些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构建模型记忆加深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如有些条件规律同学们总是不管不顾,于是我把它们叫“潜规则”,告诉同学们不要喜欢潜规则,学生们一下自己记住了再也乱用公式和规律了。
三、养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与能力
科学探究是指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以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每一位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乃至近乎“荒唐”的“奇思妙想”——因为这些超乎寻常的想法中,往往蕴含着智慧的火花和创新思维。教师重视尊重学生的突发奇想,能使学生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我在上《比热容》这一新课的教学中,先通过实验引人“比热容”这一概念,在介绍水的比热容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时,有学生提问:“老师,暖手宝中的液体是不是水?这种液体的比热容是大还是小?为什么它吸收相同的热量升温快,放出相同热量降温又慢?这不是和您讲的内容相矛盾的吗?”一霎时,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我,面对这位学生咄咄逼人的追问,我没有搪塞,坦率地承认自己也没有思考与关注,因而也无从下结论;接着,我话锋一转,建议他和有兴趣的学生在注重安全的情况下对暖手宝进行实验。后来,他利用周一大扫除时间,在实验室拆开暖手宝进行实验,第一次实验用酒精灯对两种液体加热,发现两种液体的比热容差不多,但不甘心的他又在暖手宝里面装上水做实验,发现水烧的非常慢,这下诱惑了他继续实验下去的兴趣。一次又一次,这位同学孜孜不倦地实验,还查资料想办法,后来他还对书本实验进行了改进,把烧杯换成了喝水杯子,杯子上面用了橡皮塞,橡皮塞打孔便于安装温度计。最后终于找到结果,当他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实验过程时,同学们听的聚精会神,仿佛和他一起经历了一场实验,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的普遍性和实践性决定了核心素养渗透的重要性,各种物理实验中都应该有计划地渗透核心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奇思妙想促使他们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