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中,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根据其形成原因,提供学困生的转化方案无疑是最有效的。只有真正找出原因,针对学困生不同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深度学习目标,并鼓励学困生进行深度研究、自主学习,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平衡发展,推动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进步。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深度学习;教学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出现的原因
其一,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数学是一门前后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很多数学问题的解答都不仅设计一个知识点,而且与前面的很多定理、公式、概念都密切相关,如果学生对其中一个环节的知识不理解,就会影响其继续解题。很多高中数学学困生在运算、推理、画图、解析过程中频频失误,都是因为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理解不透,进而在方法选择上出现了问题。
其二,学习方法不恰当。进入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知识体系明显变得更加复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只会选择大部分重难点知识进行集中解析,而更多的知识细节需要学生们在课下来逐步学习和自主掌握。尤其是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新知识起很重要的奠基作用。但是很多数学学困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课堂听课的过程中,他们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尽管课堂上做了大量笔记,但对知识的系统脉络没有厘清,所以对知识的理解也不是非常透彻,这就影响了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在课后也没有进行及时的复习,只是机械地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一些习题任务,对于做错的题也不找原因。这种本末倒置的学习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深度学习的教学引导策略
1、引导查缺补漏
启发学困生学会思考,首先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让学困生学会对基础知识、基本题型进行有效的思考,虽然这个过程比较烦琐,但是对学困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必须要及时复习整理,这样才能够掌握得更加扎实。尤其是对于学困生而言,已经做过的习题、考过的试卷都要随时整理和总结。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他们已经能够通过错题追踪,初步掌握自身的薄弱环节所在。对于数学学困生,教师不要让他们一味地题型训练,而是回归课本,对于其中的一些基本的概念、性质、公式、定理等展开深入学习。在初步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错题再去对这些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对学习产生新的感悟。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深入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这一类问题做到一通百通。这也是高中阶段教师要拿出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开展一轮复习的关键所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困生重点抓基础知识,让学生们能够明白自身薄弱环节所在并有針对性地逐个击破。
2、设计合适目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对知识体系的构建有深入的了解,并针对课堂内容,进行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知识内容梳理,建立出具有拓展性和深入性的知识网,开展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要针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能力、水平等外在因素,制定合理的深度学习目标,突出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最后,要注重对高阶思维的培养。高中数学,字符、定理等都属于基础性知识,而推导和概念就属于深入知识,深入知识的学习,需要高阶思维做铺垫,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进步。
例如,在学习“椭圆的简单集合性质”这一节内容时。由于在前面的章节中,已学习过有关圆形的形状特征了,圆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而椭圆关于X轴、Y轴对称,也关于中心对称,学生对这部分的基础知识已有了初步了解,加之在学习幂函数时积累的集合经验,我们知道椭圆的标准公式为+=1,可以利用相关性质推导出这一公式。
3、构建问题意境
在课程的中间过程,教师要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问题的解答,以此来确保学生正常的听课状态,避免学生出现走神的情况,同时也更加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课程的结尾,教师要以问题式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实现深入的思考,从而体现出深度学习的价值。
例如,在进行人教A版必修三的教学时,本书只要涉及一些算法统计概率的内容,这些问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需要教师利用问题的情景来激发学生深入的思考。首先对于第一章算法初步,教师可以利用割圆术带领学生走进本书的学习,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割圆术吗?”、“你又知道最初的算法是怎么样的吗?”,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到学习过程中,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让学生从深层次上学习文章的内容,这样也就实现了深度学习的目标。而对于第二章统计的教学时,教师就要利用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实现自身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教师还要注重利用问题情景变抽象为形象,这样学生就能够从自己的思维上加深对于本章的学习,从而拥有较好的学习氛围,也能够将较难的知识利用问题的意境进行深层次的学习。而对于第三章概率的教学时,教师怎样注重利用问题的情景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让学生在课后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自己的反思实现深度学习,在更深层次内实现自身框架的构建,学生也能够在自己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对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结语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故而对其学习状态的改善也并非朝夕可达,因此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引导必须层层着手,从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多个方面进行深度学习引导,使学生循序增强学习自信心,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被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也就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明旭.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29):34.
[2] 张丽琴. 高中数学深度学习的理解与实践思考[J]. 数学教学通讯,2018(21):54-55.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深度学习;教学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出现的原因
其一,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数学是一门前后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很多数学问题的解答都不仅设计一个知识点,而且与前面的很多定理、公式、概念都密切相关,如果学生对其中一个环节的知识不理解,就会影响其继续解题。很多高中数学学困生在运算、推理、画图、解析过程中频频失误,都是因为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理解不透,进而在方法选择上出现了问题。
其二,学习方法不恰当。进入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知识体系明显变得更加复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只会选择大部分重难点知识进行集中解析,而更多的知识细节需要学生们在课下来逐步学习和自主掌握。尤其是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新知识起很重要的奠基作用。但是很多数学学困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课堂听课的过程中,他们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尽管课堂上做了大量笔记,但对知识的系统脉络没有厘清,所以对知识的理解也不是非常透彻,这就影响了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在课后也没有进行及时的复习,只是机械地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一些习题任务,对于做错的题也不找原因。这种本末倒置的学习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深度学习的教学引导策略
1、引导查缺补漏
启发学困生学会思考,首先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让学困生学会对基础知识、基本题型进行有效的思考,虽然这个过程比较烦琐,但是对学困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必须要及时复习整理,这样才能够掌握得更加扎实。尤其是对于学困生而言,已经做过的习题、考过的试卷都要随时整理和总结。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他们已经能够通过错题追踪,初步掌握自身的薄弱环节所在。对于数学学困生,教师不要让他们一味地题型训练,而是回归课本,对于其中的一些基本的概念、性质、公式、定理等展开深入学习。在初步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错题再去对这些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对学习产生新的感悟。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深入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这一类问题做到一通百通。这也是高中阶段教师要拿出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开展一轮复习的关键所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困生重点抓基础知识,让学生们能够明白自身薄弱环节所在并有針对性地逐个击破。
2、设计合适目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对知识体系的构建有深入的了解,并针对课堂内容,进行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知识内容梳理,建立出具有拓展性和深入性的知识网,开展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要针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能力、水平等外在因素,制定合理的深度学习目标,突出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最后,要注重对高阶思维的培养。高中数学,字符、定理等都属于基础性知识,而推导和概念就属于深入知识,深入知识的学习,需要高阶思维做铺垫,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进步。
例如,在学习“椭圆的简单集合性质”这一节内容时。由于在前面的章节中,已学习过有关圆形的形状特征了,圆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而椭圆关于X轴、Y轴对称,也关于中心对称,学生对这部分的基础知识已有了初步了解,加之在学习幂函数时积累的集合经验,我们知道椭圆的标准公式为+=1,可以利用相关性质推导出这一公式。
3、构建问题意境
在课程的中间过程,教师要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问题的解答,以此来确保学生正常的听课状态,避免学生出现走神的情况,同时也更加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课程的结尾,教师要以问题式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实现深入的思考,从而体现出深度学习的价值。
例如,在进行人教A版必修三的教学时,本书只要涉及一些算法统计概率的内容,这些问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需要教师利用问题的情景来激发学生深入的思考。首先对于第一章算法初步,教师可以利用割圆术带领学生走进本书的学习,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割圆术吗?”、“你又知道最初的算法是怎么样的吗?”,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到学习过程中,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让学生从深层次上学习文章的内容,这样也就实现了深度学习的目标。而对于第二章统计的教学时,教师就要利用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实现自身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教师还要注重利用问题情景变抽象为形象,这样学生就能够从自己的思维上加深对于本章的学习,从而拥有较好的学习氛围,也能够将较难的知识利用问题的意境进行深层次的学习。而对于第三章概率的教学时,教师怎样注重利用问题的情景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让学生在课后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自己的反思实现深度学习,在更深层次内实现自身框架的构建,学生也能够在自己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对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结语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故而对其学习状态的改善也并非朝夕可达,因此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引导必须层层着手,从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多个方面进行深度学习引导,使学生循序增强学习自信心,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被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也就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明旭.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29):34.
[2] 张丽琴. 高中数学深度学习的理解与实践思考[J]. 数学教学通讯,2018(2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