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五步课堂教学法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b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漫山遍野都是素质教育的呼声与实践之时,语文课究竟该如何上,便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不才,结合几年来的亲身教学实践,现总结出“五步课堂教学法”,在此献丑,仅供诸位同行参考,也恳请大家予以批评指正,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1 设疑定向
  “有的放矢”之说,亘古有之。说到箭,便不能不想起《关尹子教射》中的一句话:“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仔细想想,语文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无疑已成为历史。因为它有背常理,因为它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因为它不利于孩子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蓦然回首,显然,我们已不能继续前人那种“满堂灌”的落后手段与方法。过去,“学习目标”之类,不是总是由老师之口提出来吗?如今,为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尽可能地激发、活跃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小主人,倒不如索性让孩子们自己设疑好了。一篇陌生的课文,一堂新鲜的训练,带着些许好奇,带着些许求知的渴望,先由他们自己去设疑,然后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之上,在自发去学习,这无疑间是个事半功倍的举措。毕竟,“路”是由他们自己选的。譬如,学习课文《詹天佑》,稍加思索,学生们无疑便会提出如下疑问:“詹天佑是谁?”、“他做了些什么事?”、“詹天佑他具有哪些令人敬仰的品格?”、“作者以‘詹天佑’这个人名为题,其目的是什么?”等等。你能说他们提的不好?你能说这里没包含我们学习的目标?如此这般,自然为下一步的自觉自发学习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 自主学习
  “靶子”树好了,还等什么呢?自然是“射”了。罗丹说:“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然而,对于这些还不谙世故的孩子们来说,其实并不尽然。争强好胜的特有心理特点,加上自我表现欲望的膨胀,使得他们大有横刀立马大破敌军,不研究出个头绪绝不收兵之势。翻书也好,查字典也罢,只要是自主自学解疑,一切形式皆可不拘。俗话说的好:“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所谓语文技能“听、说、读、写”的训练,尤其是“读”与“写”,于此,不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吗?
  3 交流讨论
  谚语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事实并不无道理。由于孩子们年龄的缘故,认知上的差异,兼知识水平上的局限性,势必造成学生对某些问题及事物理解上的欠科学、客观现象的不可避免。“交流讨论”便是个“亡羊补牢”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你说你的,他说他的。最终“谁主沉浮”呢?自然是“真理”——孩子们一致能接受的说法。正所谓“博采众家之长,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如此训练,孩子们岂能不形成正确的认识?事实上,好处又何止如此。余外,一者:学生“读”与“听”、“说”的技能进一步得到了训练,能力有所提高;二者:这种集体交流形式,无疑也使他们认识到“互动学习”、“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有助于其团队意识的培养。如此一箭三雕之举,何乐而不为?
  4 解惑答疑
  上述“交流讨论”,往往涉及的只是些大众化的,普遍的,带有共性的问题。然而,由于先后天主客观因素的差异,学生们又常常表现出学习层次的不同:你知道的,他不知道;他知道的,而你又可能不知道。怎么办?继续交流呀!你不是有疑问吗?尽管提,总会有人给你解决的。偌大一个教室,还几十号人,张三不行,还有李四,李四不能胜任,王五再接着做……这样还不能罢,翻书查资料呀。“团结及时力量。”办法总会有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嘛!更何况,真有什么疑难杂症意识半会儿解决不了,又有何妨?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的确是已极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兴趣,营造了一个极其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锻炼了同学们“听”与“说”等方面的技能,提高了他们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借助实践,使他们领悟到“三人行,必有吾师”之真谛。
  5 自结得失
  “教,然后知不足。”学习同样如此。常言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为此,大力提倡教者注重课后鼓励倡导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去小结每堂课学习的得与失是必要的。自学的方法、设疑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写作的方法等等,不一而足,让学生吗就此想想,说说,再写一写,这无疑又将是次难得的语文技能训练实践的好机会。
  当前,有人提倡:将语文课上成实践课。笔者认为,或许是个尝试。记得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训练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是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都会学了,教者传道授业解惑之神圣职责自然也就回归了本位,也便自无越俎代庖之嫌。
  当然,笔者所言,还仅仅只是一家之言,可谓肤浅。不足之处,还有待与各位同行前辈及专家们进行商榷,以求完善。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推进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语文教学要想实现“四个转变”、“四个结合”(四个转变: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面向少数为面向全体,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变课堂教学封闭式为开放式。四个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结合,语文同其他学科相结合,语文同教育活动相结合,语文同学生生活相结合)。体现“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从
期刊
【摘 要】 前一部分主要叙述当前学生的复杂情况,后一部分是陈述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困惑 对策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它要协调本班科任教师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还要进行班务日常管理,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学校里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健康的心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中,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讲堂”,而应该是学生的“学堂”,我们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自己去读,自己去讨论。如何发挥“学堂”的优势?我觉得语文课学生应该动起来,老师也要动
期刊
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力和写文能力,透过优秀文学作品,品读生活,启迪心智。将阅读训练变成教师替学生阅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从根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实,语文是一门感性学科,要搞好阅读训练,应以情感为基点,让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并能自觉主动地去阅读,在享受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1 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
期刊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我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就如开门要用的钥匙,写字要用的笔,吃饭要用的碗筷一样重要。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也是将来学习和一切发展的基础。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去学好数学为我们所用。但实际上很多同学害怕数学,谈起数学而色变,根本体验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其实,学习数学和学习其他学科一样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只要我们找到了这个规律,遵循这个规律,一
期刊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就学校教育而言,人的发展和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因而学校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水平。而教学作为一种教与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是发展性的主体,因此,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当前在减负的基础上提质的关键。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生物教学也在摸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近期,我阅
期刊
随着中考倒计时的脚步来临,对于如何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成为我们老师经常探讨的一个话题。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感叹复习课难上,学生不爱听,效率低。根据初中生学情特点,复习课中教师既要进行合理的复习指导,又要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对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浅谈一些做法:  1 新  “新”就是在复习过程中,教法的应用、习题的设计应力求新颖。“炒冷饭”式的复习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
期刊
作文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读书积累、有效练笔以及修改评价,其中批改评价不仅是教师检查作文的手段,更是优化学生写作效果的途径。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对学生写作内容的批改、鉴定,大多是终结性的单一评价。这种写作评价方式过于片面,不利于学生发展,忽视了对写作的过程、方法、态度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写作素养的整体提高。随着课程的改革,教师逐渐从教
期刊
在解答应用题时,好多学生因审题不细,题意不清而造成列式解答错误。我们的一些教师也往往重解题方法的指导,忽略了审题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形成了见题就列式,问什么设什么的思维惰性。因此,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审题技能方面的基本功训练,应作为应用题教学的重要内容。  1 加强读题表述训练,注意相关或相近的教学语言的辨析  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读”是“算”的基础。读,就是认真读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教改春风的呼唤,思想品德教学改革迈开了新步伐。摒弃旧的教育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努力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已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1 新课导入生活化  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在导入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启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