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则立 习以贵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预习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对指定教材进行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自学,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学习的过程。本文主要结合初中科学学科,针对如何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科学预习有效性作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c)-0146-02
  在近几年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有一些人认为,预习重结论轻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预习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失去新鲜感和好奇心,不利于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激发;预习使学生过早地接触认知过程和结果,易使学生受到既有思路的束缚,不利于探究学习的开展。因此,有不少人认为我们的初中科学教学应淡化预习,甚至认为不宜预习或取消预习。然而笔者认为,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注重学生今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要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能力”。面对这些新课程理念,笔者不由想到:预习不正是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极好形式吗?因此,要想提高初中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必须要重视预习的重要作用。
  
  1 指导学生预习必须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首先,预习的内容要结合自己的基础和认知水平加以选择。预习并不需要学生解决所有的问题。只要求学生搞清楚哪些知识点需要自己在课堂上如何来处理,就达到了预习指导听课和课堂学习的目的。
  其次,预习的要求要明确。就是前边所谈的,预习明确从哪里下手,如何做,哪部分内容要做到哪个层次。
  最后,预习的范围不能太大,和上课间隔时间不宜过长。预习就是为下节课做准备,没必要预习超过这节课的范畴。学生预习本来对知识理解就不透彻,如果预习量过大,导致学生学习和理解的负积累过多,预习效果适得其反。
  预习知识是对知识的皮毛了解,不会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如果是很长时间前预习的,到讲课时,必然会遗忘,起不到预习的作用。
  
  2 提高学生预习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2.1 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我们初中科学教师必须要制订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学生预习评价机制,这样能够保证预习可以长期有效地开展,否则学生可能只坚持一段时间。预习主要是在课外进行,但是预习完了并不代表着预习过程的终结,教师还要制定合理有效的预习评价机制来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譬如教师可以采取以下预习评价机制:每节科学课的前十分钟作为预习评价时间,学生对自己的预习成果向老师作充分的汇报,对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对学生的预习成果予以评价,对学生的疑问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来解决并评出“优秀预习之星”,维持学生坚持长期预习的动机。
  2.2 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大部分心理学家认为:“要进行长期的学习,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强烈的学习动机是保证学好的前提。”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对于掌握科学的学法有强烈冲动之时进行学法指导是最有效的。例如,在学习《进化与遗传》时,我设计如下问题指导学习预习:(1)你能从《遗传》这一章内容中找到“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一俗语的根源吗?“橘逾淮北而为枳”的生物概念是什么?(2)《生物与环境》中存在“千里堤坝,溃于蚁穴”吗?为什么?从哪一章的内容中你能找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等。这些词语既简洁形象,又通俗易懂,能引起学生思考,容易激发学习的学习动机去主动预习。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所认为的:“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因此,进行学法指导时必需尊重学生,必需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在此前提下进行学法指导。
  2.3 布置开放性的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一章的开始也会布置一些开放性课题类的预习作业,既可以引入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章节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科学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例如,我在《电路探密》这一章还没有开始学习前向学生介绍了“柠檬发电”,水果电池对于学生来说,很新鲜,而他们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了《电和磁》,已经对于电路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是掌握的程度不同,所以我在这一章展开前,安排了学生“探究水果电池的特性”的实验。
  这是一个开放型的实验作业,究竟探究什么?如何进行实验?学生的起点、能力各不相同,探究的深度也不相同。这里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只要学生设计合理,探究有效,能解决自己的一两个疑问之处,并在实验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就可以了。
  学生觉得很有意思,他们的研究内容也各不相同:(1)研究不同种类、不同甜度的水果的电压;(2)研究水果电池的U-I图像特点;(3)研究铜棒、锌棒之间的距离与电压的关系;(4)水果电池的电阻;(5)水果电池能带动小型电动机吗?
  学生这些研究内容的程度各不相同,其中(1)、(3)不太容易得到定量的测量结果,只能定性分析,(4)、(5)说明学生对于电源内阻是有一定的认识,但研究方法比较欠缺。(2)、(3)则说明学生有比较好的科学方法和研究方法,研究的目的性很强。
  在学生的实际动手过程中,可以看出不同起点的学生对于搭建电路、电压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对于电路计算的能力也不同,对于动态电路变化的分析能力也不同。当然有更多的疑问学生没有解决,带着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开始了电路这一章的学习,我发现有很多学生始终头脑中装着预习中的疑问,在学习了能解释他疑问的新内容之后,他无比的兴奋。
  2.4 分层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任务驱动分层是教师要对预习的任务和学生进行分析,产生一系列要独立完成或依次完成的子任务,对任务进行分类,根据学生能力和倾向性的不同,分配不同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求知识,发现知识。并从中学会自主搜索信息,自主辨析信息的能力。
  例如,讲《常见的植物》这一课之前,我对学生的预习内容设置了难度递升的三个层次目标问题。(1)植物的结构是什么?(what)(2)植物为什么大多都是绿色的?(why)(3)植物怎样繁殖?(how)怎样做?设置三个层次目标难度递升的问题,再设置每个层次的问题中若干小问题,并且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分层:(1)植物的结构是什么是每人必需要掌握的。(2)与(3)为什么(why)和怎样繁殖(how)这一层次中等以上学生理解。然后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有困难的以兵教兵的形式逐步都能学会,使不同层次学生各有所得。当学生完成自己选择的预习层次目标之后,又向更高一级的层次目标迈进。在这种分层预习任务的驱动下,教学目标和预习目标实现高度统一,其“知识建构”的过程就能和谐完成。
  2.5 给学生设置预习提纲
  在学生明确预习目标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从而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对教材内容做个整体把握,也可以粗略地了解重点和难点知识,而不是盲目地预习。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好。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就得边看书边思考,不断地独立去摸索答案,这种学习方式主动积极,我想效果应该会不错的。
  针对初中科学学科的特点,预习提纲的编写一般可以采用以问题解决过程的活动为线索,就是把学生在本课时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等编成一个个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预习探究,从而获得对新课内容的整体感知。如,在讲“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前,我列出了下列提纲让学生预习:(1)受平衡力的物体是否指该物体只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作用?(2)在平衡力作用下,静止的物体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3)你是怎样认识运动的物体在乎衡力作用下仍保持匀速运动状态的?(4)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小车受到单力等于阻力吗?(5)有一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以5米/秒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该物体所受外力等于多少?为什么?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任务明确、目标清楚、理解更深,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再如,《氧气的制取和氧气性质研究》的预习提纲:
  (1)联系所学知识,寻找生成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哪些,能否适用于实验室制氧气,为什么?
  (2)实验室选用什么物质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
  (3)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一般考虑哪些因素?
  (4)如何选择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5)如何检验氧气?如何验满?
  其实这样的预习提纲也是与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紧密联系的,进行新课教学时完全可以围绕这些预习提纲展开讨论,将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和提炼升华。
  
  3 结语
  总而言之,指导预习就是指导学生有目标的预习,但同时注意让学生有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发挥的空间,独立完成预习、或合作完成预习,预习的问题要体现课上与课下教学环境统一性的设计与实施,指导预习要求教师上课起始环节的复习提问转变为检查预习,所利用的旧知识也必须是与新知识相关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提早进入学习过程,增加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带着有思考的大脑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学习。
  
  参考文献
  [1] 黄照宇.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2).
  [2] 姚一林.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措施[J].甘肃科技纵横,2009(1).
  [3] 陈先省.例谈新课程下初中科学作业的设计与创新[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2).
  [4] 徐健伟.初中科学“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
  [5] 杨舟平.谈初中科学课堂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成才之路,2009(9).
  [6] 陈应春.初中科学教与学有效整合的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9(3).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教学中运用好学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仅就有效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具教学服务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c)-0094-01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
期刊
摘 要:加强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追求积极情感、高尚情操和健康心理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品德、智力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途径有以下几种:第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尊重每个学生,营造温馨氛围;第二,注重课文阅读,做到有感情的朗读、有重点的提问启发、分角色朗读,强化对学生的情感熏陶;第三,整合古诗、视频片、图画、实物等各类资源,创设激发的情感情景;第四,组织表演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已经实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它已为人们广泛接受。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自己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背,被动的接受知识,使课堂无滋无味,死气沉沉,效率低下。教师到底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以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为例,谈谈我在教
期刊
摘 要:“复习课难上”这是许多数学老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习题课那样有“成就感”。因而,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陷入“做题,讲题,再做题”的题海怪圈。而一节好的数学复习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查漏补缺,还应当重在知新。俗话说:“教无定法”。复习课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开展形式,但是真正上好数学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预
期刊
摘要:自提倡教育现代化以来,各校各人争相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种不加选择地使用,显露出多媒体教学的一些弊端,唯有教育者清醒地意识到多媒体教学的利害,才能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走出误区。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弊端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c)-0132-01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
期刊
摘 要:研究,掌握人的心理规律,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与学生实际,将心理效应中的首因效应巧用于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实践证明首因效应能大大减少了教师与学生间的冲突,有效改善了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提高。  关键词:中等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首因效应实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篇文章,讲解了具体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教学设计目标分析
期刊
摘 要:通过圆周角的教学实践和发生反思,体会到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意义以及教师应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学案例及反思换位思考问题情景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c)-0145-01  新课标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圆周角,教材通过海洋馆的横截面示意图的引入圆周角。我所教的学生是山区的学生,没见过海洋馆。因此,为了创设问题情景
期刊
摘 要:还学生以“原生态”,首先教师应转变观念。每一位教师都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在自己所任教的学科中,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科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其次,学生的语文实践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课堂、大自然这位名副其实的老师。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在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时,多观察,多想象,有自己的独特发现,有自己的小小创造。再次,教师转变学科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让学
期刊
摘 要:构建自主、高效、优质课堂,突出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我们应如何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呢?在熊晓珑老师的《让专业成长伴我们前行》(《河北教育》2011年第1期)一文中给出了答案,“新课改要求教师心中有书,读专业、读历史、读哲学,什么经典都找时间阅读,与崇高的人类精神对话”。是的,教师站在文化的讲台上,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蕴,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