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产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在发生着变化,同时,教材也发生了变化。课堂中关注的不再是教给了学生什么,而是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了什么,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真正地学有所获。《语文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教师关注课堂中学生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要了解教材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单元备课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单元备课清晰单元任务
统编版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单元要素,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进行单元备课是让教师清楚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分布于不同的课时,每个单元中每课时的任务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单元备课的过程中既要知道每个单元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还要知道每课时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备课时要围绕每课时的任务进行备课。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六下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民风民俗”,共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这些课文虽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充分体会名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等要素基础上的延伸。阅读时要分清内容的主次,领会作者表达的意思,还要学习作者如何根据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把主要内容写详细,教材从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让我更清楚了备课的方向,课文在本单元中存在的目的,结合以上内容,进行了本单元的单元备课。了解到本单元的大任务后,就要思考怎样把大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分配到相应的课文当中去。于是根据文本特点,对单元任务的分配做了细致安排,如:《北京的春节》对应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按顺序厘清文中不同时间点所对应的民俗活动,结合具体语段,把握详略安排及其表达效果。落实内容的主次这一要素,学习作者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要素。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详细,哪几天略写,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第二课时: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交流阅读自己眼中的春节与老舍描写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通过单元备课,能够让教师清晰地知道每个单元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这些能力点的训练需要怎样地分配到相应的课时中去,使课文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
二、关注整册书要素之间的关系
单元备课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本单元的单元要素,了解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能力,还要关注整册书中本要素在每个学段要达到的要素目标,有意识地进行前后衔接,并为完成相应的目标制定一定的实施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地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一定的铺垫。
以“体会人物形象”为例。“体会人物形象”不同学段的不同学习任务,有着前后递进的关系。四上的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四下的要素是从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五上体会场景描写细节中蕴含的情感。五下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六上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每一个学段要素能力的培养,都为下一个学段要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每个要素目标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实施策略。
以 “体会人物形象”六上的要素为例,六上的要素目标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个学段目标的实施策略是找出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或环境描写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体会人物形象。通过《桥》 《穷人》《在柏林》这三篇课文来落实,共5课时。每篇课文在落实中都有不同的任务,以《桥》一课的片段为例。
《桥》:体会老汉的人物形象。出示学习提示和学习单:
课文写了怎样的一位老支书,默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描写老支书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和相关环境描写的句子,从中你感受到老支书是什么样的人,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边上。自主学习后,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学习单。学生先自学,自学后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学习单,最后全班汇报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梳理的过程用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山洪暴发,水没过腿,别人都在逃跑时,老支书组织村民排成一队,让党员排在后面,感受到他是个沉着冷静、临危不惧、以身作则的人,这样在培养学生相应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关注课外内容的拓展
每個单元有单元主题,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书中的课文,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通过拓展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通过拓展阅读对学生相应的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例如:《北京的春节》让学生了解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时候有哪些的习俗,除了通过阅读链接《除夕》(斯妤)继续了解闽南的春节习俗以外,还可以拓展阅读其他有关春节习俗的文章,了解更多的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腊八粥》学完后可以拓展阅读冰心的《腊八粥》,在对比阅读中体会不同作家的不同写法。《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都是以节日为主题的古诗。三首诗学完后可以让学生搜集其他有关节日的古诗词进行交流,感受古人眼中不同的节日和不同的习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藏戏》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了不同地方各具特色的艺术样式,了解到了藏戏的特点后,可以给学生拓展介绍一些其他地区的艺术样式,例如黄梅戏、京剧等,通过这些拓展阅读的融入,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艺术样式,同时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学生民族的自豪感。
单元备课是教师备课的支撑,教师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单元的单元主题,单元要素,同时还要关注学段能力的培养,做到上下有序衔接,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地达到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1.北京市樱花园实验学校2.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一、通过单元备课清晰单元任务
统编版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单元要素,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进行单元备课是让教师清楚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分布于不同的课时,每个单元中每课时的任务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单元备课的过程中既要知道每个单元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还要知道每课时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备课时要围绕每课时的任务进行备课。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六下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民风民俗”,共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这些课文虽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充分体会名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等要素基础上的延伸。阅读时要分清内容的主次,领会作者表达的意思,还要学习作者如何根据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把主要内容写详细,教材从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让我更清楚了备课的方向,课文在本单元中存在的目的,结合以上内容,进行了本单元的单元备课。了解到本单元的大任务后,就要思考怎样把大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分配到相应的课文当中去。于是根据文本特点,对单元任务的分配做了细致安排,如:《北京的春节》对应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按顺序厘清文中不同时间点所对应的民俗活动,结合具体语段,把握详略安排及其表达效果。落实内容的主次这一要素,学习作者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要素。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详细,哪几天略写,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第二课时: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交流阅读自己眼中的春节与老舍描写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通过单元备课,能够让教师清晰地知道每个单元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这些能力点的训练需要怎样地分配到相应的课时中去,使课文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
二、关注整册书要素之间的关系
单元备课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本单元的单元要素,了解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能力,还要关注整册书中本要素在每个学段要达到的要素目标,有意识地进行前后衔接,并为完成相应的目标制定一定的实施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地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一定的铺垫。
以“体会人物形象”为例。“体会人物形象”不同学段的不同学习任务,有着前后递进的关系。四上的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四下的要素是从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五上体会场景描写细节中蕴含的情感。五下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六上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每一个学段要素能力的培养,都为下一个学段要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每个要素目标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实施策略。
以 “体会人物形象”六上的要素为例,六上的要素目标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个学段目标的实施策略是找出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或环境描写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体会人物形象。通过《桥》 《穷人》《在柏林》这三篇课文来落实,共5课时。每篇课文在落实中都有不同的任务,以《桥》一课的片段为例。
《桥》:体会老汉的人物形象。出示学习提示和学习单:
课文写了怎样的一位老支书,默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描写老支书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和相关环境描写的句子,从中你感受到老支书是什么样的人,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边上。自主学习后,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学习单。学生先自学,自学后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学习单,最后全班汇报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梳理的过程用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山洪暴发,水没过腿,别人都在逃跑时,老支书组织村民排成一队,让党员排在后面,感受到他是个沉着冷静、临危不惧、以身作则的人,这样在培养学生相应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关注课外内容的拓展
每個单元有单元主题,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书中的课文,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通过拓展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通过拓展阅读对学生相应的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例如:《北京的春节》让学生了解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时候有哪些的习俗,除了通过阅读链接《除夕》(斯妤)继续了解闽南的春节习俗以外,还可以拓展阅读其他有关春节习俗的文章,了解更多的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腊八粥》学完后可以拓展阅读冰心的《腊八粥》,在对比阅读中体会不同作家的不同写法。《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都是以节日为主题的古诗。三首诗学完后可以让学生搜集其他有关节日的古诗词进行交流,感受古人眼中不同的节日和不同的习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藏戏》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了不同地方各具特色的艺术样式,了解到了藏戏的特点后,可以给学生拓展介绍一些其他地区的艺术样式,例如黄梅戏、京剧等,通过这些拓展阅读的融入,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艺术样式,同时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学生民族的自豪感。
单元备课是教师备课的支撑,教师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单元的单元主题,单元要素,同时还要关注学段能力的培养,做到上下有序衔接,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地达到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1.北京市樱花园实验学校2.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