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百景图

来源 :艺术启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elwi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还无法用科学解释自然的时候,人类只好将日升月落、风雨雷电这些自然现象归因于看不见的“神秘力量”。精灵则是被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隐形使者,掌管着不能被人类窃取的自然机密。满怀好奇心的艺术家们对精灵使者抱有极大的兴趣,他们不停地书写精灵的传说、描绘精灵的图画、雕刻精灵的面庞,企图为这些使者留下真实存在过的证据。
  古老的自然精灵
  两千五百多年前,古希腊人深信爱琴海里生活着长着蓝色长发的海宁芙。“宁芙”在古希腊语中有精灵的意思。古希腊人特地为海宁芙建造了一座海仙女神庙。这座神庙建于公元前390年,神庙中屹立的雕像便是美丽的海宁芙。她们身穿希腊式长裙,裙摆飞扬如同翻涌的海浪,即便身躯被长裙遮盖,也丝毫不影响体态的美感。能让坚硬的大理石表现出如此轻盈飘逸的质感,恐怕只有古希腊的雕塑家才能做到吧!
  神庙由几根造型别致的石柱支撑着——那旋涡状的柱头、刻有二十四条直线凹槽的柱身,都是爱奥尼柱式的符号。这一柱式至今仍是建筑艺术史上的经典范例。
  古希腊的大海里有精灵,中国古代的大河里也有。最为人熟知的便是洛神。传说洛神是华夏文明祖先伏羲的女儿。她不小心坠入洛河,从此成为洛水之神。洛水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我国古代的神秘图形“河图洛书”中的“洛书”,据说是被洛水中的一只玄龟托出水面的。
  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曹植曾写过《洛神赋》,文中描述了他“偶遇”洛神的情景:“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yào)秋菊,华茂春松。髣(fǎng)髴(fú)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yáo)兮若流风之回雪。”意思是说,洛神的身影如翩然起舞的鸿雁,婉约似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像秋日的菊花,风华正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被轻云遮蔽的月,飘忽不定如同被旋风卷起的雪。元代书法家赵孟的名作《洛神赋》也曾写过这两句话。
  时至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了举世闻名的《洛神赋图》,终于用画笔复现了洛神的样貌。画中的洛神衣袂飘飘,踏水而行。遗憾的是,顾恺之的原作早已遗失,我们如今看到的是宋代画家的临摹之作。即便如此,顾恺之流畅的线条和洛神出尘脱俗的气质仍然能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顾恺之将他的绘画风格总结为“以形写神”,即通过外形的塑造展现出洛神的气韵。而这幅《洛神赋图》可谓形神兼备、神采飞扬。
  前面讲到的海宁芙、洛神都是水之精灵,我国古代还有风之精灵——一种由鸟和鹿组合而成的神兽,名为“飞廉”。两晋时期的文学家郭璞为其作了注解:“飞廉,鸟身鹿头者。”青铜雕塑《鹿角立鹤》出土于湖北曾侯乙墓,神兽的身躯状若仙鹤,头上长着高耸的鹿角。它的外形与郭璞所形容的“飞廉”极为相似,具有强烈的楚文化特征,造型上更是绮丽脱俗。
  潜伏精灵圈
  大家有没有觉得远古时期的精灵和我们想象中的精灵不太一样呢?那是因为现代意义上的精灵起源于北欧神话。北欧神话中的精灵既不是水之精灵,也不是风之精灵,而是与人类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的特殊族群。为了避开人类的视线,他们大部分时间都选择对人类隐身。
  传说北欧精灵生活在森林和草原中,他们会在清晨和黄昏时分在沼泽地围成圆圈跳舞。圆圈处会长出一圈蘑菇,形成神奇的“精灵圈”。奉劝那些偶然看到精灵圈的人,千万不要随意踏入,打扰精灵们跳舞可能会被他们的恶作剧所报复……
  《精灵之舞》是北欧浪漫主义画家马姆斯特罗姆的作品。为了画出隐形的精灵,画家特意把精灵们画成了半透明的模样,让他们随着晨雾起舞。相较之下,插画家瓦尔特·摩根的《精灵圈》则更为具象。精灵们似乎是在舞蹈的间隙稍事歇息,张着形态各异翅膀的精灵坐在蘑菇伞上左顾右盼,而正中间那个头顶发光的精灵想必是精灵圈里的“舞蹈女王”了吧!
  好精灵与坏精灵
  虽然大部分时间精灵选择对人类世界“视而不见”,但他们也时常借助魔力来帮助人类。几百年前,瑞典国王古斯塔夫要出一趟远门,但他不知道应该选哪位大臣为他代理政务。正当他感到苦恼的时候,一个精灵出现在他面前,将他变成了伐木工,并让他邀请大臣们三天后去小木屋做客,大臣们纷纷接受了邀请。随后,精灵又把国王变回了原来的样子,再邀请大臣们三天后去皇宫赴宴。三天后,只有一位大臣遵守和伐木工的约定去了小木屋,其他大臣则去参加国王的宴会了。国王终于明白了精灵的用心,一下子就让国王明白了哪位大臣才是最守信的人。
  当然,精灵们也并不都那么好心眼儿。德国诗人歌德的叙事诗《魔王》中的精灵王便是一个“坏精灵”:精灵王生活在森林深处。一位父亲骑着马带着他的孩子穿过这片森林,引起了精灵王的注意。精灵王偷偷和孩子说话,想要诱拐他,由于父亲是成年人,他什么也听不到,最后孩子的魂魄不幸被精灵王夺走了。
  这一悲剧题材被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呈现,音乐家舒伯特为此创作了叙事歌曲《魔王》,德国浪漫主义画家施温德用画笔画下了精灵王可憎的面目。身穿白袍的精灵王凶猛地扑向马背上的小孩儿,远处初升的朝阳说明现在是精灵最活跃的时候。
  和可恶的精灵王一样,精灵女王也常常诱拐人类。然而,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家斯宾塞在他的长诗《仙后》里把精灵女王描写成了一位散发着圣洁光辉的“正义女王”。精灵女王格罗丽娅娜派出十二位精灵骑士周游世界以铲除邪恶力量,他们分别代表了十二种美德。遗憾的是斯宾塞英年早逝,只完成了六位精灵骑士的故事,他们分别代表圣洁、节制、友谊、公平和礼貌。而“首席精灵骑士”亚瑟王因为身兼十二种美德,得到了精灵女王的倾慕。
  瑞士浪漫主义画家菲斯利创作的《仙后与亚瑟王》表现的正是格罗丽娅娜垂青于亚瑟王的情景,精灵女王的圣洁与美丽在这幅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精灵明星”与“精灵谐星”
  当伊斯兰文明迎来“黄金时代”的时候,《阿拉丁的神灯》横空出世了。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阿拉丁的年轻人到洞穴里去找神灯,结果发现这是一场“骗局”。失望的阿拉丁无意中擦到了他的魔戒,召唤出了魔戒精灵,魔戒精灵带着他和神灯回到了家中。几天后,阿拉丁的母亲在擦拭神灯的时候不小心召唤出了神灯精灵,神灯精灵比魔戒精灵更加强大,甚至能满足阿拉丁的一切愿望。
  这个神灯精灵的体格壮硕而威风,已经到了令人感到恐惧的地步。在一本十九世纪出版的故事书《一千零一夜》的插图中,阿拉丁正惊惧地看着神灯精灵,而他的母亲已经被吓得晕了过去。
  如果说神灯精灵是家喻户晓的“精灵明星”,那么日本文化中的“付喪神”完全可以被称为“精灵谐星”。据说变身付丧神的流程极其简单,任何一样东西只要放置一百年不去动它,它就会吸收天地之灵气变成精灵。日本画家土佐光信创作于室町时代的《百鬼夜行图卷》中画下了琵琶精、古琴精、鞋精和被子精的样子,你能辨认出他们分别是谁吗?
其他文献
【上期回顾】  告别了圣托玛斯合唱团,奇妙妙和肖小邦阴差阳错地认识了会弹竖琴的“女神”雅典娜。三个人相约在八月的瑞士音乐节上再次碰面,可是他们要到哪里才能遇见雅典娜呢?  奇妙妙和肖小邦迎着朝阳出发,飞往瑞士的韦尔比耶,那是一座藏身于山谷间的唯美小镇。每年夏季,世界各地的音乐家都会相聚于此,享受清清凉凉的“音乐暑假”。  “哇!这里的雪山到了夏天还戴着银白色的‘帽子’,山谷的草坡上也搭好了白色的‘
期刊
文学说:《山海经》中的神荼和郁垒  根据《山海经》记载:在茫茫沧海中,有一座叫“度朔山”的山上长着一棵大桃树。在桃树的東北方向,有一道门,叫“鬼门”。负责守护鬼门的,是两位神仙,一个叫神荼(shū),另一个叫郁垒(1ǜ)。他们本性正直,能制服恶鬼,保一方百姓平安,因此被当作“门神”。后来,人们在门上张贴神荼和郁垒的画像祈福,左扇门上的是神荼,右扇门上的是郁垒,可别让他们站错了方位哟!  音乐说:比
期刊
體会审美的情感
期刊
也许,人类永远无法在现实世界中见到精灵,但伴随着奇幻电影与特效技术的发展,通过视觉影像“看见”精灵不再只是一场虚幻的梦境。  近乎完美的银幕形象  自中世纪开始,精灵便是文学作品中的常客。那时的精灵泛指灵魂、鬼神或妖怪,比如希腊神话中负责掌管畜牧的牧神潘神。潘神从野兽化成人形,混迹在人类世界里,尖尖的耳朵和奇异的兽角暴露了他“非人类”的身份,此时的精灵给人留下的大多是邪恶、丑陋的印象。而精灵在电影
期刊
五月 魔力
期刊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是中国创世神话中经典的开场白。如何才能让生活在现代的孩子真正体验到上古神话带来的震撼?来自中国、英国、荷兰的艺术家们在《开天辟地之斗水》中选择以女娲造人和女娃娃补天的故事为蓝本,创造出人与人齐心斗水、人与兽化敌为友、人与神针锋相对的崭新故事。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当世界还很小的时候,女娲娘娘造完人便不见了踪影。若干年后,看守不周山的狮神、鸟神意外发现山脚下村子里活泼可爱的
期刊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會分隔两地?
期刊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義画家
期刊
每当晚钟敲响、暮色四合时,巴黎便会呈现出与白天全然不同的景象——在香气缭绕的咖啡厅,在华灯璀璨的歌剧院,在欢声笑语的舞蹈练习室,在人迹罕至的花园和池塘,代表着巴黎城市气质的小精灵悄悄活跃起来。勤劳的印象派画家扮演起“精灵捕手”的角色,将巴黎的迷人神采一一捕捉下来,展示给世人欣赏。  马奈在酒吧:捕捉喧嚣  《女神游乐厅的吧台》是印象派大师马奈的作品,画的是巴黎历史上第一家音乐酒吧——伯热尔大街丛林
期刊
如果《山海經》里的神兽被唤醒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