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审美教育技巧原则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_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极其重要方面,对于培养和造就完整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学中强化审美教育策略,讲求审美教育技巧应该把握以下三个原则:一是领悟形象的直觉妙用;二是保持心理距离;三是移情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技巧 原则
  审美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应该“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语文教学中施行审美教育,就是借助语文教材及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的因素,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起到“以美引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极其重要方面,对于培养和造就完整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学中强化审美教育策略,讲求审美教育技巧应该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1.领悟形象的直觉妙用
  形象直觉就是美感经验,能引起美感经验的事物,才算是美。美感经验,就是欣赏自然美或艺术美的心理活动。直觉认识是对个别事物的认识,是凭直观、任意象而产生的认识,这个意象是孤立的、无沾无碍的。而这种直觉又最易引发人们的审美联想与审美想象。虽然美感经验是与生俱有的,但不加以调养,仍有消失的可能。美感具有共同性。一种是对自然美的欣赏。人类具有共同的审美要求和审美标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在《山居秋瞑》这首诗中,凭着对晚秋时节雨后山中景色的直觉认识,产生了美感,通过联想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诗句描绘了晚秋时节雨后山中的情景,用明月照松林,清泉流石上,浣女喧闹竹林,渔船惊动莲叶这几个连续的动景来衬托秋夜的寂静。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历来为人们所赞叹,苏轼评价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人们读到这首诗,便有一种直觉的形象认识,达到了审美的效果。
  在审美教育过程中,形成审美想象与审美意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由于审美意象的推动,审美理想的引导,引起多种心理功能紧张的活动。感知提供表象,表象诱导和激发出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又促进了对表象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从而使想象更加活跃、更加丰富,而活跃丰富的想象又进一步激发出新的创造欲望。庐山瀑布,使李白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审美情感成了表象运动的直接动力,凭借想象对表象间自由关系的理解,使表象按照情感的逻辑加工制作,终于构成了新的审美意象。
  人的审美创造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李白在对自然、对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凭借怪伟奇绝的想象,卓异神奇的夸张,再加上非理性因素的介入,灵感突发性的到来,常为审美意象的完成平添几分意外的机缘。由此,李白创作了大量清新自然、雄健奔放的诗歌。其作品如“风行水上,自然成趣”,又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形成了“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浪漫主义风格。李白的诗不愧是审美联想与审美想象的楷模,更是审美创新的典范。
  2.保持心理距离
  审美距离说是本世纪初瑞士心理学家、美学家布洛提出来的。他认为,审美主体与客体对象之间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是审美活动的一项基本原则。心理距离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必要的心理条件,这种距离不是简单地指时间或空间的距离,而是强调审美活动的特殊心理状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平凡的生活中,人往往会掉入生活的陷阱里,无法抛开现实的目的和需要,所以无视于眼前的娇红嫩绿,无感于周围的良辰美景。人们对自己周围的景物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审美心理逐渐淡化,因而对它的美的感觉也就模糊、迟钝、视而不见了。只有在心理上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游走于形象的直觉里。由于有适当的距离,才能做出审美的反映,将极平常的景物变为很美的意象。生活在北方的人,面对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会发出由衷的赞叹;生活在南方的人,见到北方景物的粗犷雄浑,无不惊异万千;生活在城市的人们,进入森林、草原、山村也会流连忘返。距离产生美,有适当的距离,才能做出审美的反映。对自然美的欣赏是这样,对文学艺术的鉴赏也是如此。文学艺术家的长处,在于能够把事物放在某种距离外去观照。由于有适当的距离,才能做出审美的反映,将极为平常的景物,变为很美的意象。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元杂剧《窦娥冤》中的窦娥,临刑前发下“血溅白练、六月降雪、三年大旱”的誓愿,窦娥死后三桩誓愿果真应验。尽管主观愿望不可能成为客观现实,但这种距离,却产生出了强烈的美感,使得人心大快。直到今天,窦娥的形象仍能在人们心中产生强烈的震撼。
  3.移情作用
  所谓“移情”或者叫做审美的移情作用,是指主体在聚精会神地观照一个对象时,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统一,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对象里去,使无生命的、无情趣的外物具有人的生命,使客体对象具备了感情色彩,达到物我交融。《庄子?齐物论》中写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忽然醒来,自己竟然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子创设了一种浑然忘我的物化理论。这种随物宛转,达到了“吾丧我”的境地,就是移情效果。
  移情又是以客观的物质条件为基础,以联想为纽带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的景物最能影响人的心境,也最能使人触景生情。孔子面对滔滔的河水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杜牧将看到的深秋的红叶与江南二月的春花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写出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如现眼前,使人感到秋天犹如春天一样的美丽。《西厢记》中的崔莺莺送张生赴京赶考,在依依惜别时刻,看到秋天的红叶,触景伤怀,发出了“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感叹,抒发了长亭送别那撕心碎胆的离别伤感。“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陈毅由经霜愈红的枫叶联想到越是艰难困苦,越能考验一个人的坚毅品质。可见在描摹物志,抒写情志时,往往触景生情,由客体到主体,由物及我,引起主体的自由联想,在情景交流或感物吟志过程中,使主观的情绪投射在客观的外物上,以致物中有情,情中有物,交融同一。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强调人和物在审美过程中的移情作用,触及审美想象中的情感特征,揭示符合心理规律的社会心理现象,进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审美的技巧也是多方面的,文章、文学作品是多元的。如果在语文审美教育中试图使多元的一元化,使丰富多彩变成单纯一律,那就会产生荒谬异化的现象。因此,在语文审美教育中,教师应抓住审美教育的共同性,区分审美趣味的个性差异,使学生学会欣赏美、品味美、进而创造美。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音乐性的体现,首先是要将之放在重要的位置来进行课堂设计,然后是细节上要用心巧妙,方法上要妥帖得当,一堂看来简单的音乐课,要使其完美,其实需要大功夫。①从音乐技法上吸引学生;②教师要先入境,学生才能被带动进入情境;③在音乐课堂中体现音乐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音乐教学 音乐课堂 音乐性  课程改革过程中,各种观念百花齐放,音乐课堂从以前纯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的传授到加入了各种其他的因素。
期刊
【摘要】体育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要有良好的组织才能和观察能力以及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体育课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气氛 营造 体育教学  1.选用教材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和心理特点  体育教材项目繁多,内容极其丰富。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心理、生理特点来安排教材内容,对于课堂气氛有者直接的影响。  学生在青春期
期刊
【摘要】要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就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创设出快乐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活泼、愉悦、兴奋地状态下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音乐、感受音乐。我认为,用快乐引领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本人从事音乐教学的实践和探索谈几点:①提高自身修养,让学生快乐接近音乐;②增强知识内涵,让学生快乐走进音乐;③引导有效体验,让学生快乐创造音乐。  【关键词】新
期刊
【摘要】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在一定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娱乐活动。学校体育游戏是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的特殊的体育活动。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体育游戏的特点、作用和组织形式。  【关键词】体育游戏 特点 作用 组织形式 方法 注意事项  学校体育游戏是教育性游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在长期的办学中,逐步地体会到体育教育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而在体育教学中,游戏又是一
期刊
【摘要】美术教学不在于学生画的多少,而在于学生能够“开窍”,即:让学生有再现实物的顿悟。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开美术之窍,即“顿悟”就是“渔”,我要让学生打好美术各种技能技巧,调动思维的各个功能,跨越时空,把人间的美再现于艺术殿堂之上。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再现实物 顿悟  美术课在教师传授审美知识的条件下,使学生把实物能再现于艺术的境界,使学生在玩味实物的过程中产生顿悟
期刊
【摘要】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管理的关键,教师管理能力的高低、管理作用发挥得好坏,已成为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的教学课堂,如何加强课堂管理,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课堂管理 有效教学 加强  课堂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必须的环境条件和活动程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其与教师主动合作
期刊
【摘要】体育课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身体练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提问、分析、对比等方式,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错误动作,并加以纠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 素质教育 实施  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素质,千方百
期刊
【摘要】寻求作文教学创新的基本途径,对培养学生语文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①导读要求真;②导思要求活;③导写要求精。  【关键词】作文教 创新 导读 导思 导写  寻求作文教学创新的基本途径,对培养学生语文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基础的获得和创新人格的形成,必将为其学会终身学习的技能与创造性劳动的智慧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和智慧源泉。因此,我
期刊
【摘要】喜欢音乐是人的天性,但目前许多学校存在的现状是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这不得不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趁着新课改的契机,努力转变观念,采取更多有效地措施,尽快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到课堂上来。  【关键词】音乐课堂 学习氛围 提高兴趣 有效措施  喜欢音乐是人的天性,但是目前许多高中生的现状是喜欢音乐但是却不喜欢音乐课。经过长时间的跟踪调查,大多数同学普遍反映的情况是:“我喜欢流行歌曲,讨厌老师
期刊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其渗透的方法,使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 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