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中的师生观及其对高中生的影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xy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师说》对教师功能的最好诠释,也是我们对教师的传统认识。在多年应试教育的束缚下,“重知识轻能力”、“分数至上”、“师生关系异化”等教育问题异常突出,并引起了广泛关注。笔者认为若要解决上述问题,妥善处理师生关系至关重要。而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韓愈的《师说》中就散发着后现代主义师生观的光芒,为我们当今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教学理念及方式的不断创新乃至应试教育局势的转变,都带来了希望的曙光。鉴于此,笔者将以《师说》中的师生观为出发点,探析其给我们高中生学习带来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师说;师生关系;高中生;影响
  作者简介:徐冰(2000.6-),女,汉族,广东惠州人,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1
  一、韩愈《师说》的师生观
  尊师重道,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推崇,韩愈在其作品《师说》中就将其推到了极致,不仅深刻剖析了中唐以来教育中的种种流弊,让人振聋发聩,而且其对师生关系的论述至今仍闪耀着光芒,让我们感受到一代教育大家非凡的洞察力和开放的视野。
  在《师说》中有这样两段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让我们印象深刻:“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在韩愈的眼里,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且相互的,相互为师、相互学习和相互转化。一方面,他承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并肯定他们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的能力,但同时又强调了我们学生的主体性,呼吁教师尊重我们并向我们学习;另一方面,他又辩证地指出师生之间的地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仅要求我们学生虚心向教师学习,还鼓励我们勇于去超越教师,而且还呼吁教师不耻下问,以学生为师,虚心学习及进步。
  二、《师说》中的师生观对我们高中生学习产生的影响
  1.倡导师生主体平等,拉近教师与我们之间的距离
  在《师说》中韩愈将师生关系进行了简单处理,将其看作一种特殊的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我——你”关系,但同时又将师生之间在教育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区别开来。师与生都是作为个体的人,其价值和尊严是平等的,且“人非生而知之者”,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的,都需要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来明理,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从师来解答疑惑。
  受这一观点的深刻影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逐渐消解了自身的权威,不再以自身掌握的知识而“孤芳自赏”,也不再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强加于我们。他们充分尊重我们作为生命个体的独特的认知结构和精神世界,主动地与我们交往,积极地参与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及时地了解我们的发展状况并在帮助我们掌握知识的同时,启迪我们更加具有智慧。
  2.提倡师生积极对话,让我们感受学习的乐趣与丰富多彩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这是韩愈关于师生关系构建“唯道(真理)是求”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师生平等对话”的重视,撇开传统的施教与受教认知,强调在平等、开放、师生互相尊重和信任的条件下去倾听、去交流、去双向沟通,从而掌握真理。
  这一点对教师的启发以及教师的转变给我们学习带来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在课堂上,教师不再以绝对的主体自居,也不再强迫我们绝对服从他们的权威和观念,相反,他们将我们看作教学的合作伙伴,积极与我们互动交流,以包容的心态去倾听我们的意见,注重激发与我们之间思维碰撞的火花。对此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他们将固定化、预设的教学方式很好地进行了转变,灵活多变地引导我们进行学习,在教学方法上,除了常规的教材解读,重视夯实我们的语言基础以外,他们更加注重对我们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吸引我们积极参与,努力打造趣味课堂,使我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独特魅力和无限乐趣,让我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
  3.强调师生互惠,让我们体验师生共同进步与成长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强调教师只是在某些方面比学生优秀,而学生在很多方面的惊人学习潜力更是会超越教师,好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他强调师生之间关系的互惠和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彼此之间向先闻“道”和“有专攻有特长”的一方学习,这与《学记》中“教学相长[2]”的辩证思想是一致的。
  在日常的学习中,教师将我们当作追寻真理路上志趣相投的同伴,竭尽全力带领我们踏上探索宇宙奥秘和世间万物的精神之旅。由此,在课堂上教师不再向我们炫耀他们的渊博知识或偏颇认识,也不再百科全书式地向我们灌输知识,课堂上师生之间就像围桌饭桌一样平等且自由地交流。他们坦率大方地与我们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人生抱负、顺利挫折甚至失败,并且鼓励我们同样要反省和坦率,学习中有什么困难我们也学会了主动地与他们沟通,对他们教学有什么建议也可以直言不讳了,由此不仅让我们体验到了师生共同进步与成长的乐趣,还有效地提升了我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三、结语
  《师说》中散发的后现代主义师生观的光芒给了教师无限的启发,极大地缓解了“重知识轻能力”、“分数至上”和“师生关系异化”的僵局,建立起我们师生之间平等、合作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融洽关系。不仅拉近了我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我们之间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且还让我们在“教学相长”的氛围中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不再将学习当作“苦差事”,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刘旭.教师是一种资格:“以何为师”与“何以为师”——韩愈“师说”的教学论阐释[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08).
  [2]王泽美.新课改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9).
其他文献
摘 要:苏轼以及它的作品为中国古典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苏轼的词风既豪放又婉约,既抒发了伟大的思想抱负,也表达了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这与他的人品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苏轼的词中,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兼而有之,这其实也浓缩了它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以及超凡的人生智慧。本文由苏轼的人生际遇入手,对其词风进行了赏析,希望能够引导更多人学习并且感悟苏轼的人生智慧。  关键词:苏轼;人品;际遇;词风  [中图分
摘 要:陆游、辛弃疾生活在内忧外患严重的南宋,但是壮志难酬,这是他们选择闲居的主要原因。二人在闲居期间的诗词,体现出他们闲适的心境和深刻的爱国之情。他们闲居时的作品始终蕴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感,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陆游;辛弃疾;农村画卷;悲剧色彩  作者简介:徐培培(1994-),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人类对于狐从最早的图腾崇拜,到汉代之后的福瑞之兽,再到六朝时期狐演变为人类形态,这些均体现了狐神的演变历程,也表现出了人们对狐神从崇拜逐渐的转向畏惧。面对着亦神亦妖的狐,人们无法将狐奉为神明,用来祈福或者祛祸,所以,才出现了“无狐魅,不成村”的说法。本文从对性的关注、对性别认知的痛恨、思维认知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古代文学中狐神形象演变的动因,从中体会性别对于历史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图腾崇
本文主要对山区植树造林及管理进行了简单探讨,先简要阐述了山区植树造林所具有的重要发展意义,接着分别介绍了植树造林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技术方法以及山区植树造林常见管理方法
目前,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逐渐普及,农机化节约了农村的劳动力,促使农村富余人员到城市打工。由于农村会使用大量的农业机械设备,从而促使了农机维修网点的增加。农村的农机维
摘 要:《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本创作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尽管没有女性主角,但是并不缺乏对女性的描写。本文从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出发,探讨该书中蕴含的女权主义思想。  关键词:《西游记》;女性角色;女权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1  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不仅书写了灿
“这里的党员是真正的党员,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里的党组织温暖,有凝聚力,使你就像被一股无形的力推动着,不由自主地向她靠近!”这是邓容老师调进草堂高中不久就发自肺腑的赞叹
摘 要:苏轼的散文才智驰骋,文理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写下的前、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千古名篇。这两篇赋采用“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赤壁山水及文人墨客载酒中流、扣舷而歌的情形,围绕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进行抒情和议论,在情、景、理交融中,淋漓表达了作者身处低谷时挣扎、反思和超越思想情感和对生命里程的自我观照。  关键词:苏轼;《赤壁赋》;艺术特色  
摘 要:诗词是古代文人情感抒发的主要渠道之一,在阅读和理解诗词的时候,掌握基本的情感表达,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深层的含义。在古诗词的研究和分析中,发现诗词当中有一类诗词,其借春花凋零和秋景萧瑟表现美好事物逝去的情感,这类诗词可以将其称之为“伤春悲秋”诗词。伤春悲秋诗词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环境,具体的情感表达也与作者的心绪存在着明显的关系,所以对古诗词当中的“伤春悲秋”情感进行分析可以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掌握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2017年院级科研立项项目,项目编号为:KY2017008。  摘 要:法国20世纪最具神秘色彩的作家朱利安·格拉克凭借其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文风,一直是法国文坛津津乐道的话题人物。本文借助主题学批评和微观批评法,以“水”意象为切入点,对《阴郁的美男子》做空间以及人物的符号学解读,并分析朱利安·格拉克的写作特点,以探析作者的诗意空间,展现格拉克“二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