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庆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j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节庆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资源,值得我们重视。
  传统节日庆典源远流长,像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重阳等节日都已有了两三千年的历史,就是中秋节也已有了一千多年。在这两三千年中,节日文化不断丰富、发展、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在这些传统节日中,融汇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表现了中国的民族精神,给予人民以极其深刻的影响。可以说节日庆典是一个民族精神代代传承学习的最生动活泼的课堂,具有极大的民族凝聚力。
  我们知道,在漫长的旧社会,广大人民中绝大多数人不识字,但是他们对传统文化却非常熟悉,对传统道德都能自觉地坚守,他们的这些文化知识从何而来?当然不是通过书本,而是通过民俗活动的潜移默化。节庆活动可以巧妙地寓教于乐,使人民受到教育,其中以节日庆典的活动最为重要。这种精神文化的教育,不是通过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是通过许多实践活动如节日礼仪、民间文艺以及衣食住行的种种细节和有关的传说故事等等,给人以感染、训练,并且年年重复,不断深化,逐渐加强、巩固,从而成为稳固的民族精神。
  为什么节日庆典有如此之大的威力呢?
  这是由于节日庆典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它是广大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集体创造,集中了集体的智慧和天才,融合了亿万人民的感情和理想。
  我们知道,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
  民俗当然也是如此,也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
  什么是美?美的就是理想的,美的就是可爱的,所以,民俗就是当时当地的人们认为真美好、最可爱的一种生活方式。民俗的本质就是生活美。而节日就是生活美的高潮。(参见拙作《最美的日子——民间节日》,载《我们的节日:文化血脉与精神纽带——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1月)
  节日民俗是民族精神的精髓
  在节日民俗中,蕴含着人们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审美理想与追求,这些都是民族精神的精髓。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渗透在节日民俗的各种活动之中。
  首先,我们谈谈和合精神。
  在春节、春龙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庆活动中,都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和合精神,团圆精神。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欢欢喜喜吃团圆饭、守岁酒喜迎新春,家庭的每一个人都愿欢聚在一起。如今许多大家庭已经分散为几个小家庭了,兄弟之间平时很少相见,除夕之夜吃团圆饭却是全家团聚的大好机会。那怕远在千里之外也要尽量赶回来,所以每到春节过大年之前,总会形成交通特别紧张的春运高潮。如果赶不回来,就是很大的遗憾,不过人们也有弥补的办法,这就是在团年饭的饭桌边给他留一个座位,表示他也在座。当然这是不得已的办法,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要赶回家吃这一顿团圆饭的。
  春节早晨吃的元宵和饺子,是大家一起包的,全家人围着桌子边包边说笑,充满团圆的亲情。而元宵(汤圆)又是圆圆的,象征着圆满、团圆。
  这种过年的团圆意识,不是偶然的而是根深蒂固的,至少已经有了3000多年的历史。
  春节的起源是腊祭,在年终用猎物祭祀百神,包括天神、土地神、农神、水神甚至猫神、虎神,为什么要祭祀猫神、虎神呢?因为猫捉老鼠,虎赶野猪,保护了庄稼。人们认为,农业丰收是神灵保佑的结果,所以要感恩,感谢所有的神灵,于是腊祭就成了百神的大团圆。
  如今过年,要祭天、接灶王神、祭祖,挂容像,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祖先的大团圆。
  大团圆还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到各亲友家拜年,不可或缺,为的是巩固和联络感情。对一些曾经发生过矛盾的人,经过拜年也会和好如初。
  这些传统年节的习俗,处处强调和谐、团结、大团圆,一年年不断重复,几千年来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强固的民族精神。
  清明节的祭祖、踏青也表现了与祖先与大自然和谐的团圆精神。中国人民崇尚孝道,不忘根本、慎终追远、感恩戴德,这种民族精神通过节日祭祖仪式代代相传,而孝道是家庭和谐的重要根源之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天地和合,则是一种更广泛的和合精神。
  端午节的划龙舟,更是一种集体和谐合作的活动。从它的起源看,划龙舟源于远古的图腾祭祀,龙图腾的形成过程就充满了和合精神,这在所有的图腾中都是很特别的。一般的图腾都是单一的动物,不是老虎就是老鼠或其他动物,这些古代氏族在兼并的过程中,连弱小氏族的图腾也同时消灭了。而中国则不同,在兼并时并不完全消灭其图腾,而是吸取了其图腾的一个部分,加在自身的图腾上,表现了一种尊重对方的和合思想。龙图腾就是在大蛇的基础上,吸取了牛的角、鱼的鳞、鹰的爪、马的头、虎的腿……多种图腾因素而形成的复合图腾,这种复合,突出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合精神,也就是《尚书》尧典所说的“协和万邦”的伟大精神。当然这也是大团圆的精神——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精神。
  春龙节(二月二龙抬头)、元宵节(上元节)舞龙,也都与龙图腾有关,都体现了和合的团圆精神。
  七月半中元节(鬼节)祭祖,甚至盂兰会超度孤魂野鬼,都是一种祈求社会和谐安定的节日活动,表现了和合的民族精神。
  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当然充满了团圆精神。全家人在又圆又大的月亮清光照耀之下,祭月、赏月,吃圆圆的月饼,月饼又叫团圆饼。这一切都象征着和合、团圆,显示了和合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和谐精神,在世界上非常突出,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英国历史学大师汤因比在对比研究了全世界二三十个大小文化之后,得出结论:未来的世界一体化不可能靠战争来完成,只能靠文化,而西方文化进化论斗争哲学是不行的,只有靠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力量。他说,中国人非常成功地把几亿人团结在一个政治共同体中,他们有无与伦比的团结的本领,未来的世界一体化主要应由中国文化为主导。这就是和合精神和谐文化传统美德,这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中国的民族精神。
  这种和合精神,可以以柔克刚,最广泛地团结各民族人民,比如犹太民族,在世界各国差不多都能保持自己的民族独立性,惟独在中国不行,唐宋时代就来到中国的犹太人,早已融合在中国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了。这就是中国和合文化的伟大力量,中国民族精神的突出之处。
  和合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此外还有进取精神,乐观主义的坚强信念等等。这些可贵的民族精神在传统节日活动中都有许多具体的表现。
  春节过大年是送旧迎新的节日,有扫尘(大扫除)、送穷、抢新水、烧头香等等习俗,处处都象征着迎接更加美好的新的一年、奋发进取争先恐后的劲头。端午节划龙舟、节日赛马、射箭比赛等等,也都充满了进取精神。
  节日的信仰活动过去常被看成迷信,其实从另一方面看,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相信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一定能得到上天的保佑,得到幸福的生活。相信行善积德好人有好报,这也是节日演出的文艺节目的主要内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正是通过这些活动一代代传承下来,深入人们的心灵。为什么那些不识字的工农大众,对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统美德耳熟能详,传统的节日活动就是他们最生动活泼的文化课堂。民族精神就深藏在人们心中。
  传统节日正是这样表现了民族精神,传承着民族精神。几千年来社会发展的历史都是如此,在当代当然也不会例外。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传统文化受到很大冲击,如不注意保护就有传不下去的危险。节日文化的命运关系着民族精神的传承。它是不能淡化的,更不能取消。其道理就在这里。
  节日是生活美的高潮,首先是精神美的高潮。我们要更好地建设富有时代精神的节日文化,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中写作教学一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这不仅仅是语文考试中一定会涉及到的领域,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成果体现。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应该通过写作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找到有效途径。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审美教学还具有十分大的提升空间,而开展好写作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综合能力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与作用。那么,如何做好中学语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从“风、花、雪、月”的意蕴解读为切入点,从而对白族文化和传图形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探寻,分析大理地区白族传统图形的地方文化特色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In this pape
一、导论在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即垂直一体化、垂直分离和柔性生产。所谓的垂直一体化还是垂直分离以及柔性生产都是从产业价值链上来讲
由我院2001年创办的综合性学术辑刊《齐鲁文化研究》迄今已连续出版13辑。为适应学术研究发展需要,从2014年起,将改名为《海岱学刊》,将继续以弘扬齐鲁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
汉语中丈夫对“妻子父亲、母亲”的称呼有很多,如“舅、外舅、泰山、丈人、岳父”等是用来指妻父的,而“姑、外姑、泰水、丈母、岳母”等则是用来指妻母的。本文试对上述称谓词作一简单的考查梳理。   一、“舅、姑”   “舅”、“姑”都是起源很古的称谓词。《尔雅·释亲》中:“母之兄弟为舅。”又:“父之姊妹为姑。”《诗经》中已多见。《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毛传:“母之兄弟曰舅。”《邶风·泉水》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转型进人关键时期,我党对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执
一、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德国柏林一个公园里,有十几条长椅,椅下藏有4厘米长的锥形钢刺。只要人们坐下来看手机时间超过10分钟,椅子就会发出警告,刚刺就会冒出来。许多游客说这样的椅子中看不中坐,而当地的居民知道,这长椅是最人性化的设计。  这段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二、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具有多向
清代司法审判的性质和裁判依据一直以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从中可以挖掘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来指导今天的司法实践。把清代的司法审判还原到清代的社会现实来进行实证研究,应该从以下两个维度思考:其一,以普通人对法律的认知及司法诉求来探讨其对清代司法审判的影响;其二,以断案官员自身的理念和对普通人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的了解为前提,并且在“背景依赖”的制约下来探讨官员对清代司法审判结果的影响。清代司法审判的性质和官员的断案基准是在二者的紧张关系中展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