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闻记者作为新闻信息的收集者与传播者,在社会中具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因此,把握好自身的社会角色定位对新闻记者来说十分重要,本文结合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定位及其定位偏差状况,对定位偏差的原因进行了简答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闻记者;社会角色;定位偏差;职业角色
引言:社会角色主要是指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等因素所确立的一种行为规范与行为模式,而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则是其行使自身工作职能时所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与模式。
一、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与定位偏差状况
社会上通常会将新闻记者归为知识分子群体,这是由于“新闻记者”这一名词的定义具有着双重性,也就是说,一方面新闻记者的职业特性是进行文化的传播,与知识分子的特性相符合,而另一方面,新闻记者在职业之外,还要担当社会角色,履行社会中的公共事务,而这也正是新闻记者的使命。在我国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定位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在改革开放前,新闻记者只是政治宣传的工具,自身角色定位缺乏讯则空间,而在近年来,新聞记者的定位同样在商业利益的冲击下变得扭曲,这对于新闻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二、新闻记者社会角色定位偏差的原因
(一)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间的冲突
新闻记者一般是指媒体中从事新闻信息采集和新闻报导工作的人员,他们需要通过对新闻事件真相的追求,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公正的事件叙述,以达到启蒙公众的目的,而这也正是新闻记者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但与此同时,新闻记者在一个又一个的新闻事件报道过程中还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单独新闻事件中,新闻记者如果没有对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进行有效的协调,往往会导致不同角色见得冲突,这也是新闻记者社会角色定位偏差的主要原因。以美国2012年《纽约邮报》报道的以期新闻事件为例,纽约市一男子被他人推下站台,最终被列车撞死,而记者在目睹全过程的情况下没有试图阻止而是选择进行拍照,因此引发了公众的广泛批评。在这一事件中,记者本身既担负着报道新闻事件的角色,但同时也担负着制止恶性事件、挽救他人生命的角色,由于记者在当时没有协调好社会角色与职业角色间的冲突,也就导致了社会角色定位的偏差。
(二)职能行使超出职业范畴
客观性是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最主要的要求之一,但在新闻事件的报道过程中,部分记者并没有站在客观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波导,而是选择进行一些超出自身职能行使范畴的行为,这不仅会影响自身对事件的评判角度,还很有可能改变事件的走向,使新闻报道丧失最基本的客观性,这同样是新闻记者对自身社会角色定位偏差的部分原因。新闻事件的报道允许记者不违背当事人意愿、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进行适度参与,但仍需把握好其中的“度”,坚持服务公众、服务大局、服务法制的原则。例如在春运相关报道中,记者为回不了家的农民工买到了火车票,这一行为并不会违背当事人意愿,也并不会违背法制与道德,属于适度参与,而在刑事案件报道中,记者对于审判结果进行主观评论,则会引导错误的舆论走向,对自身的职能行使范围出现了理解偏差,属于过度参与[1]。
(三)社会角色把握不准确
在不同的新闻事件中,新闻记者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不同,但这一角色并不没有明确的定位,而是需要记者自身对角色进行把握,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记者随社会角色把握不够准确,同样会影响新闻事件的进程与结果。例如在某交通事故的报道中,在未出现重大伤亡事故的情况下,部分记者并为坚持客观的角度对事件进行调查,而是在不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选择站在弱势群体一方对他人进行评论和职责,不仅阻碍了事件的后续处理,也使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都受到了影响。
(四)职能行使缺乏行为约束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中国新闻媒体的市场运作机制也抓紧完善起来,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但也使得媒体受到了商业利益与专业主义的巨大冲击,很多新闻媒体对新闻记者的职能定义与职业要求因此发生了改变。具体来说,在新闻媒体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很多新闻媒体为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开始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甚至会为了关注度与广告利润而记性虚假宣传或炒作,这也使得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与媒体商业利益间的冲突越来越大,很多记者正是在这种压力下产生了社会角色定位的偏差。例如前几年在网络上疯狂转载的“少女给乞丐喂饭”视频,就是记者为博取公众眼球而刻意拍摄,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2]。
三、新闻记者如何正确把握自身社会定位
(一)加强新闻时效性
新闻的时效性新闻报道极为重要的要求之一,而加强新闻的时效性,对新闻记者把握自身定位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一方面,新闻报道时效性的增强能够使新闻得到更高的关注度,使得新闻媒体的竞争力大大提升,从而在行业间的激烈竞争中占据有力地位,减轻新闻媒体的竞争压力,同时也能够缓解商业利益与新闻媒体职业素养间的冲突。另一方面,在增强新闻时效性的过程中,新闻记者自身的新闻敏感度也能够得到锻炼,使其可以在之后的新闻报道中准确找到新闻事件的核心,并对自身在新闻事件中的社会角色定位进行准确把握。
(二)保持客观视角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保证新闻事件真实性的前提,而新闻媒体与新闻记者作为社会舆论、文化的引导者,更是要在新闻事件的报道过程中时刻保持客观的视角,以客观的态度对使劲进行解读。而只有保证了自身视角的客观性,记者在参与事件的过程中才不会产生角色定位的偏差,这也避免了过度参与新闻事件这一情况的发生。此外,客观的视角还能够使新闻记者在工作中时刻职业素养、遵守职业道德,从而减少虚假报道、炒作事件的出现,对社会公众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3]。
(三)坚持以人为本
新闻记者作为一种职业,事件报道是其本身的职责,在任何新闻事件中,都应在扮演社会角色的同时履行自身职责,将事件完整、真实的报道出来。但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新闻记者在新闻事件中扮演何种角色,但本身仍属于社会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其在作为新闻记者之前首先是一个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人。因此新闻记者必须在工作中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产生冲突时以应先履行做为人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为社会传达正确的风气与道德、文化导向。
结束语:总之,作为社会职业的新闻记者,其社会角色的定位存在着很强的特殊性,而近年来我国新闻记者的社会定位更是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新闻记者应在不断变化的新闻事件中对自身社会角色定位进行准确,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
参考文献:
[1]田中初,余波.职业团体与新闻记者职业化——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中心[J].新闻大学,2016,(03):22-30+147.
[2]田华,何楚红.新闻记者在正能量传播中的社会责任——以唐湘岳的新闻作品为例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8(05):157-160.
[3]田中初.规范协商与职业认同——以阮玲玉事件中的新闻记者为视点[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17(02):11-20+108.
关键词:新闻记者;社会角色;定位偏差;职业角色
引言:社会角色主要是指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等因素所确立的一种行为规范与行为模式,而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则是其行使自身工作职能时所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与模式。
一、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与定位偏差状况
社会上通常会将新闻记者归为知识分子群体,这是由于“新闻记者”这一名词的定义具有着双重性,也就是说,一方面新闻记者的职业特性是进行文化的传播,与知识分子的特性相符合,而另一方面,新闻记者在职业之外,还要担当社会角色,履行社会中的公共事务,而这也正是新闻记者的使命。在我国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定位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在改革开放前,新闻记者只是政治宣传的工具,自身角色定位缺乏讯则空间,而在近年来,新聞记者的定位同样在商业利益的冲击下变得扭曲,这对于新闻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二、新闻记者社会角色定位偏差的原因
(一)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间的冲突
新闻记者一般是指媒体中从事新闻信息采集和新闻报导工作的人员,他们需要通过对新闻事件真相的追求,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公正的事件叙述,以达到启蒙公众的目的,而这也正是新闻记者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但与此同时,新闻记者在一个又一个的新闻事件报道过程中还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单独新闻事件中,新闻记者如果没有对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进行有效的协调,往往会导致不同角色见得冲突,这也是新闻记者社会角色定位偏差的主要原因。以美国2012年《纽约邮报》报道的以期新闻事件为例,纽约市一男子被他人推下站台,最终被列车撞死,而记者在目睹全过程的情况下没有试图阻止而是选择进行拍照,因此引发了公众的广泛批评。在这一事件中,记者本身既担负着报道新闻事件的角色,但同时也担负着制止恶性事件、挽救他人生命的角色,由于记者在当时没有协调好社会角色与职业角色间的冲突,也就导致了社会角色定位的偏差。
(二)职能行使超出职业范畴
客观性是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最主要的要求之一,但在新闻事件的报道过程中,部分记者并没有站在客观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波导,而是选择进行一些超出自身职能行使范畴的行为,这不仅会影响自身对事件的评判角度,还很有可能改变事件的走向,使新闻报道丧失最基本的客观性,这同样是新闻记者对自身社会角色定位偏差的部分原因。新闻事件的报道允许记者不违背当事人意愿、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进行适度参与,但仍需把握好其中的“度”,坚持服务公众、服务大局、服务法制的原则。例如在春运相关报道中,记者为回不了家的农民工买到了火车票,这一行为并不会违背当事人意愿,也并不会违背法制与道德,属于适度参与,而在刑事案件报道中,记者对于审判结果进行主观评论,则会引导错误的舆论走向,对自身的职能行使范围出现了理解偏差,属于过度参与[1]。
(三)社会角色把握不准确
在不同的新闻事件中,新闻记者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不同,但这一角色并不没有明确的定位,而是需要记者自身对角色进行把握,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记者随社会角色把握不够准确,同样会影响新闻事件的进程与结果。例如在某交通事故的报道中,在未出现重大伤亡事故的情况下,部分记者并为坚持客观的角度对事件进行调查,而是在不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选择站在弱势群体一方对他人进行评论和职责,不仅阻碍了事件的后续处理,也使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都受到了影响。
(四)职能行使缺乏行为约束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中国新闻媒体的市场运作机制也抓紧完善起来,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但也使得媒体受到了商业利益与专业主义的巨大冲击,很多新闻媒体对新闻记者的职能定义与职业要求因此发生了改变。具体来说,在新闻媒体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很多新闻媒体为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开始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甚至会为了关注度与广告利润而记性虚假宣传或炒作,这也使得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与媒体商业利益间的冲突越来越大,很多记者正是在这种压力下产生了社会角色定位的偏差。例如前几年在网络上疯狂转载的“少女给乞丐喂饭”视频,就是记者为博取公众眼球而刻意拍摄,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2]。
三、新闻记者如何正确把握自身社会定位
(一)加强新闻时效性
新闻的时效性新闻报道极为重要的要求之一,而加强新闻的时效性,对新闻记者把握自身定位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一方面,新闻报道时效性的增强能够使新闻得到更高的关注度,使得新闻媒体的竞争力大大提升,从而在行业间的激烈竞争中占据有力地位,减轻新闻媒体的竞争压力,同时也能够缓解商业利益与新闻媒体职业素养间的冲突。另一方面,在增强新闻时效性的过程中,新闻记者自身的新闻敏感度也能够得到锻炼,使其可以在之后的新闻报道中准确找到新闻事件的核心,并对自身在新闻事件中的社会角色定位进行准确把握。
(二)保持客观视角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保证新闻事件真实性的前提,而新闻媒体与新闻记者作为社会舆论、文化的引导者,更是要在新闻事件的报道过程中时刻保持客观的视角,以客观的态度对使劲进行解读。而只有保证了自身视角的客观性,记者在参与事件的过程中才不会产生角色定位的偏差,这也避免了过度参与新闻事件这一情况的发生。此外,客观的视角还能够使新闻记者在工作中时刻职业素养、遵守职业道德,从而减少虚假报道、炒作事件的出现,对社会公众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3]。
(三)坚持以人为本
新闻记者作为一种职业,事件报道是其本身的职责,在任何新闻事件中,都应在扮演社会角色的同时履行自身职责,将事件完整、真实的报道出来。但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新闻记者在新闻事件中扮演何种角色,但本身仍属于社会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其在作为新闻记者之前首先是一个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人。因此新闻记者必须在工作中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产生冲突时以应先履行做为人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为社会传达正确的风气与道德、文化导向。
结束语:总之,作为社会职业的新闻记者,其社会角色的定位存在着很强的特殊性,而近年来我国新闻记者的社会定位更是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新闻记者应在不断变化的新闻事件中对自身社会角色定位进行准确,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
参考文献:
[1]田中初,余波.职业团体与新闻记者职业化——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中心[J].新闻大学,2016,(03):22-30+147.
[2]田华,何楚红.新闻记者在正能量传播中的社会责任——以唐湘岳的新闻作品为例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8(05):157-160.
[3]田中初.规范协商与职业认同——以阮玲玉事件中的新闻记者为视点[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17(02):11-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