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ZI冲锋枪

来源 :世界名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058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48年的阿以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一位名叫乌齐·盖尔(Uziel GAL)的以色列军官认为当时以军装备的很多冲锋枪都不适合沙漠战争的需要,便萌生了设计一种新型冲锋枪的念头。乌齐·盖尔本人在以色列建国前就参加了复国组织的地下军队,主要负责武器维修之类的工作,因此有一定的枪械制造经验。经过一番准备后,他在1949年动工,以捷克Sa 23系列冲锋的结构为基础,结合了沙漠环境下作战的需要,用很短的时间就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容易生产的冲锋枪。他提出的设计受到上司的重视,便把他和他的样枪一起送到IMI。在IMI经过两年的修改和改进,并通过了以色列军队的测试,在1951年完成设计定型。据说乌齐·盖尔曾提出不要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种武器,但这种新枪还是在1951年被正式命名为Uzi冲锋枪(国内有两种译名,“乌兹”或“乌齐”)。
  Uzi冲锋枪由IMI生产,在1954年首先装备以色列国防军的特种部队,两年后开始陆续装备常规部队,后来连非一线步兵的部队也把Uzi作为单兵自卫武器使用,例如机械化部队的车组成员、炮兵、后勤部队等等。早期的Uzi配一个木质枪托,这种型号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中很常见。后来为了方便机械化部队使用,又出现了折叠式金属枪托的型号,但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木质枪托的Uzi在非一线部队中仍然很常见。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后来IMI又推出了两种更短的型号Mini-Uzi和Micro-Uzi,以及一种长枪管的半自动卡宾枪和一种半自动手枪。
  Uzi的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在历经几次中东战争中,被证明该枪对于机械化步兵来说相当适用,而在进入步兵掩体、战壕的清剿行动中也相当灵活。但由于是发射手枪弹,尽管标尺射程比较远,但实际上在50米射程范围内最为有效。但在比较远的距离上交火时,精度和毁伤效果都不足。正是这些原因,所以以色列国防军最终决定用突击步枪来淘汰Uzi。在1980年代,以色列国防军开始逐步撤装Uzi,但仍然有几个单位少量装备着这种武器,直到2003年12月,以色列国防军才正式宣布,所有的Uzi冲锋枪都从军中退役,但实际上这项退役计划主要是常规部队中的标准型,一些用作高级军官、二级人员的自卫武器或特种部队的近战武器的迷你型和微型冲锋枪仍在服役。
  Uzi不仅装备以色列军队,还出口到90多个国家作为军队或警察的制式武器,比如德国联邦国防军在1959年把Uzi命名为MP2,作为制式冲锋枪使用(事实上MP5从来不是德军的制式武器,它只装备特种部队和警察),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换装成H&K MP7。而葡萄牙在非洲的殖民战争期间,葡萄牙的骑兵、警察和安全部队也大量使用Uzi。爱尔兰军队也是装备Uzi。美国特勤局从1960年代也把Uzi作为标准武器,直到1990年代初才开始逐步用H&K MP5和FN P90代替。斯里兰卡在1990年代还新装备了几千支Mini-Uzi和Uzi卡宾枪,目前部署在陆军、海军特种部队和斯里兰卡警方。
  除了在IMI生产外,也有其他国家仿制,例如比利时FN公司就特许生产Uzi,而罗得西亚在1970年代末期也获得生产许可证,罗得西亚的Uzi被命名为“Rhuzi”。另外在中国、克罗地亚和其他一些国家也有未经许可的生产。有些国家还生产有.22 LR、.41 AE或.45 ACP等不同口径的型号(IMI也生产过.45 ACP的型号),而且还有些厂商推出.40 S&W和10mm AUTO的转换套件。
  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生产的Uzi系列已经超过1千万支。其中绝大部分是IMI出产。但乌齐·盖尔并没有收到Uzi冲锋枪的专用使用费,乌齐认为他作为一名职业军官是在为国家安全作出贡献,不应该接受这笔费用。
  乌齐·盖尔服役了27年,他在服役期间因为设计过Uzi冲锋枪而获得了多项奖励,在1975年以中校军衔退役后就移民到了美国。在以前国内有文章提到乌齐·盖尔终身在改进Uzi冲锋枪,其实这并不完全正确。乌齐·盖尔在完成Uzi标准型的生产定型后就没推出其他新的设计,后来的Mini-Uzi和Micro-Uzi的研制都与他无关,甚至根本没过问过他,不过他在1980年代初期确实设计过一种Uzi冲锋枪的改进型,原本打算在加拿大生产,但并没有成功,后来设计卖给了美国斯特姆-鲁格公司,后者对该枪稍作改进并在1994年推出了MP9冲锋枪,但仍然没有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乌齐·盖尔于2002年去世,据说去世前还在从事与轻武器有关的工作,但除了Uzi冲锋枪,他再无其他成功的作品。
  从结构设计上看,尤其是枪机的设计特点表明,Uzi的起源主要是捷克的Sa 23型冲锋枪和ZK476冲锋枪,另外,英国军队在1944年设计的几种冲锋枪的原型也和Uzi有相近之处,乌齐·盖尔的设计可能是博采众长的成果。
  Uzi采用自由式枪机(惯性闭锁),枪机结构为包络式(也称为套入式),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紧凑。其弹底窝平面离枪机前端面有101mm。在枪机闭锁、击发瞬间的时候,枪机的前部有很长一段套在枪管尾部。这样既可以缩短全枪长度,又可以在万一发生早发火或迟发火等故障的情况下避免损坏枪的工作机构或伤害射手。而且由于该枪采用前冲击发,可以抵消一部分火药气体压力冲量,因此在同等效果下,其枪机重量能比采用闭膛待击的自由式枪机的重量减轻一半。
  由于采用前冲击发,因此当枪弹还未进入弹膛时,击针与枪弹底火是不对正的,并以此形成击发前的机械保险。此外,机柄槽中还有一个棘齿保险,当机柄因某种原因向后移动超过48mm之后(枪机弹底窝平面刚好后退到弹匣口的后方),即使机柄滑脱,枪机也不能复进推弹入膛,因为此时棘齿保险会将枪机挂住。当机柄后退到位后,卡环移到最前方,枪机方能复进。这样就可避免发生枪跌落“走火”。
  快慢机位于握把左侧上方,为滑动式,有三个装定位置:装定于“A”为全自动射击,装定于“R”为半自动,装定于“S”为保险。扳机连杆前端连接有单发杆。阻铁为双叉形,单发杆位于两叉之间。   当快慢机柄装定于全自动位置时,扣压扳机,扳机连杆向下并带动单发杆下降,单发杆将阻铁压在下位。所以,只要不松开扳机,阻铁就一直不能上抬,枪机便可无阻地进行往复运动,直至弹匣中的枪弹打完为止。若在射击过程中松开扳机,单发杆随扳机连杆上抬,阻铁在其簧力作用下上升,卡入枪机的待发卡槽之中,枪机被挂于后方位置。
  当装定于半自动位置时,扣压扳机后,单发杆不仅被扳机连杆拉向下而且绕快慢机轴延伸段转动。这样,单发杆便从阻铁两叉之间滑出,阻铁随之上抬卡入枪机底面的待发卡槽。若要再次击发,必须松开扳机使单发杆向后转入阻铁两叉之间以重新与阻铁扣合。此后扣压扳机可发射另一发枪弹。
  除了快慢机上的保险装置外,Uzi上还有一握把保险,位置在握把后方。握把保险卡笋位于扳机的右侧(单发杆旁)、阻铁下方,它可以阻止阻铁下降,如果不压下握把保险,枪就既不能成待发也不能击发。握把保险的动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当射手紧握握把时,使握把保险向前压到位,握把保险杆会前移,其上面的卡笋也向前面离开阻铁。此时便可扣压扳机使阻铁下降,让枪机复进,完成推弹入膛、击发等动作。
  对于使用开膛待击、前冲击发的武器来说,握把保险的意义在于即使枪不小心跌落也不会意外击发。但也有个别射手不喜欢Uzi的这个设计,他们认为这个保险装置的用处不大,而且不习惯的人可能因为握不到正确的位置,或者因为紧张而出汗的手掌会滑出握把保险的下方,使保险不能压到底。因此有些人干脆用电工胶布缠紧握把保险,使其长期处于打开保险状态。
  准星为一个锥形柱,偏心地安装在带螺纹的圆柱形准星座上。松开其上的紧定螺,可以作高低和水平归零校正。照门为“L”形翻转式表尺,两个觇孔照门对应的射程分别为100和200米。由于拉机柄位于机匣盖的顶部,因此在拉机柄中间有一个大的“U”形开孔,作为瞄准线的通道。
  Uzi的弹匣插在握把内,这个位置便于快速更换弹匣,尤其是夜间视线不良的条件下。而弹匣则是直接使用伯莱塔冲锋枪的双排双进弹匣,弹匣壁上有观察孔,能看到剩余弹量。双双进弹匣的优点是枪机推弹时只需要较小的枪机能量,而如MP40、司登,M3A1等双单进弹匣在推弹时需要的枪机能量较大,这样出现故障的机会更大一些。而且双排单进弹匣如果没有工具辅助的话装填会比较困难。
  最初的弹匣容量为25发,以色列军队也曾试用过40发弹匣,然而40发伯莱塔弹匣比较容易出现供弹故障,于是这种弹匣很快就停产和退役。最终Uzi的标配弹匣定为32发。但IMI也为客户提供有20发、25发、40发和50发等不同容量的弹匣。此外,IMI还生产有10发的.41 AE和.22 LR弹匣,和16发的.45 ACP弹匣。其他的生产商也生产有50发的弹匣或100发的弹鼓,如美国的Vector Arms公司。Uzi有一种专门的弹匣并联器,可以把两个弹匣呈“L”型联结在一起。据说使用这种方式并联弹匣时,由于在枪管下方增加了重心,有助于降低枪口上跳。
  Uzi大量采用冲压和焊接工艺,以降低成本和减轻重量。机匣由重规钢板制造,其两侧冲压有加强筋,一方面可以提高强度,另一方面可容留泥沙、油垢等污物,有助于使枪在遇上风沙和泥水等恶劣的条件下可靠动作。机匣前端焊有96mm长的枪管定位套筒,套筒前端外表面有螺纹,和枪管固定螺帽相连接,而使枪管在机匣中可靠定位。导弹板焊接在机匣上弹匣口的前方,抛壳挺铆在其后方。前托为高强度塑料件,前托与机匣之间有间隙以便于散热。
  该枪的标准附件有刺刀、背带、枪榴弹发射插座、夜间射击的照明装置、空包弹发射器、通条和瞄准具归零校正用的扳手等。
  分解步骤如下:
  取下弹匣,将机柄向后拉,检查膛内有无枪弹,然后将枪机放回前方;
  压下表尺座前的卡笋,取下机匣盖;
  将枪机后拉64毫米,分解出枪机、复进簧、复进簧导杆和后挡板;
  拧下枪管固定螺帽,向前抽出枪管;
  推出发射机座固定销,卸下发射机组件。
其他文献
主要装备:  运输机15架:其中安-2型6架,安-24型6架,安-26型1架,波音737型1架,“空中客车”A310-300型1架。  直升机13架:其中米-8型2架,米-24型11架。  高射炮约150门:ZU-23型23毫米,ZS并3-4型四联装23毫米自行式,S-60型57毫米;ZPU-4型14.5毫米高射机枪。  安-2型运输机  安-2双翼运输机是安东诺夫设计局于20世纪40年代研制的一
期刊
SA80(即“80年代轻武器”的意思),英国人俗称为恩菲尔德武器系统(Enfield Weapon System),主要由两种发射5.56mm SS109弹的自动武器组成,一种是L85A1单兵武器(IW——Individual Weapon),即突击步枪;另一种是L86A1轻型支援武器(LSW——Light Support Weapon),即轻机枪;此外还有一种很短的SA80卡宾枪和一种训练用的L
期刊
CBJ-MS单兵自卫武器是瑞典轻武器设计师伯蒂尔·约翰逊(Bertil Johannson)的设计,他建了一家私营的轻武器生产企业,称为CBJ技术有限公司。CBJ-MS的意思是“CBJ模块化系统”(CBJ Modular System)。21世纪初萨伯·博福斯公司决定赞助这个项目,但由他们的销售,因此在一些资料中也称之为SAAB-Bofors CBJ-MS PDW。英国军方曾对该系统表示过兴趣。后
期刊
在此机设计之时,世界直升机已经由一代直升机向二代直升机发展,世界各国直升机制造公司纷纷用涡轴发动机替换活塞式发动机,由钢木混合或全金属桨叶替换木质桨叶,使桨叶寿命提高到12000飞行小时。桨叶翼型为非对称,桨叶简单尖削与后掠,旋翼效能有所提高,达到0.6,旋翼升阻比达3.7。机体结构为全金属薄壁结构,,空重与总重之比降低到0.5附近,已采用减震的吸能起落架和减震座椅。机体外形已开始考虑流线化设计,
期刊
防止挥霍信托是一种为保护挥霍者利益而创设的信托,挥霍者享有的信托受益权不能被其债权人追及用于清偿债务。防止挥霍信托制度发源于英国,在美国得到广泛应用与发展。2001年我国《信托法》颁布后,因第47条和第48条有“信托文件限制性规定”的表述,学界普遍认为我国已经建立起了防止挥霍信托制度。研究防止挥霍信托制度有助于约束挥霍行为和完善信托法。
  立法层面,与信托受益权处分相关的法条其实并不多,以《信托法》第47、48条为中心。我国目前仅有一份对信托受益权处分作出限制性规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行政法规
M16A3是M16A2的全自动衍生型,因此它的扳机组与M16A1的一样,除此以外,M16A3和M16A2在外形上没有区别。但在前些年,关于M16A3的信息非常混乱,有不少人认为它应该是一种平顶机匣的M16A2,这样造型的M16A3充斥了电子游戏和仿真玩具业界。究其原因,是因为M16A3的外形与M16A2完全一样,很容易产生混淆,而且M16A3只装备海军,主要是用于舰艇守卫,因此很少用于实战,知道的
期刊
二战时期苏军主力高射机枪是Dshk 12.7毫米高射机枪,这是一种使用简易高射瞄准具的单管高射机枪,其火力在二战初期尚够用,但是苏德战争开始后德军强大的空中优势给苏军非常深刻的印象,面对这种优势Dshk高射机枪已显得力不从心。为应对占据优势的德国战术空军,苏军相当重视防空武器的加强和新一代防空武器的开发。到战争中后期,苏军一线野战部队中高射机枪的数量比战争初期有了很大的增长,同时新一代高射武器的开
期刊
“曾祖母,您准备好与死亡搏斗了吗?”一家老小穿着防护服围在病床旁,看着面容枯槁的老人,向她做最后的道别。“我早就等着了……”老人吃力地答道。这是两周前103岁的珍妮·斯泰娜刚诊断出感染新冠病毒的场景,当时她病情严重,在马萨诸塞州护理院进行隔离治疗。这么大岁数感染上厉害的病毒,后代们(包括儿女、孙子女、曾孙子女和玄孙子女)对这次治疗几乎都不抱希望。然而,奇迹发生了——两周后,珍妮康复的消息令家人们喜
期刊
《触不可及》电影剧照  由奥利维·那卡什执导的影片《触不可及》(2019)是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喜剧故事片。导演从两位主人公之间的反差入手,没有过多渲染生活中的冲突,而是以幽默的手法和细腻的情节处理,来表现二人在相处过程中各自的成长、彼此的关怀与救赎,从而揭示友情的深刻内涵。触不可及,跨越不同  两位主人公原本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菲利普家财万贯,却在一次跳伞时发生意外,致使颈椎以下全部瘫痪,在轮
期刊
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是享誉世界的奥地利伟大作家,其创作风格自成体系,影响深远。卡夫卡的小说多以战争为背景,刻画和展现人的陌生感、孤独感、恐惧感,这是其创作的永恒主题。创作于1914年的《在流放地》是卡夫卡的重要短篇小说之一,其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从一架机器的出场开始,叙述了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机器杀人”故事。卡夫卡在给出版商的信中这样写道:“并非只有它( 即那个时代)是苦难的,而毋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