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实践与体悟

来源 :东方藏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aringr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作品不再是仅限于满足历史政治方面的需要,在我们看到的当代工笔人物画作品中都呈现出了当今社会与时代的精神面貌及审美情趣,艺术家们开始着眼于通过各种题材来表现当代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时代风貌,呈现出较为多样性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实践;体悟
  一、少数民族服饰对艺术创作的意义
  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地域广泛、种类较多,各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显著的外在特征。服饰作为各民族的生活必需品,它不仅有遮体御寒的实用价值,其服饰图案、服饰色彩、图腾崇拜等都体现了较高的审美功能。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是现代工笔人物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艺术们以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民俗生活、民间美术、宗教信仰等方面作为创作元素。
  1、少数民族服饰的基本特征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间的服飾各有其特色,款式各异、款式也千变万化。服饰作为一个民族的象征,同时服饰上也是体现了这个民族的精神思想和审美情趣。少数民族服饰中许多元素在绘画创作起到借鉴的作用,各族服饰的整体造型、绚丽多彩的服饰色彩运用、色彩面积的搭配比例、服饰纹样的款式、服饰图案的概括变形以及夸张的少数民族服饰语言丰富了工笔人物画创作的绘画表现语言。在色彩运用方面,他们不会刻意的运用固有色来表现,而是依照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来设色。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中“崇尚红、黄、绿、蓝、黑等色,在协调中讲究纯度、明度、冷暖及色彩的强烈对比,其纹样、色彩的夸张变化,既着意于生机勃勃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有揉进梦境般的幻象色彩。” [1]形态各异的飞鸟、蝴蝶、花卉、鱼虾等元素运用到图案纹样中,成为了少数民族服饰上的一大亮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运用这些自然元素来设计服饰图案并非对大自然的单纯模仿,而是一种以生命形象为参照的非写实性且具有理想化、抽象化的创造。服饰图案中的结构紧凑饱满,运用线条粗细虚实变化,流畅飘逸。
  2、少数民族服饰元素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一切种类的艺术源泉是从何而来,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生活中本来存在着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是一切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2]当艺术家们走进美丽而又神奇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写生,亲身体验和感悟真实的自然生活和当地人民真挚,质朴的民风民情和感受其民俗生活的方式,这从中获得的感受才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扑捉到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激情。通过对少数民族民族服饰的造型色彩、制作工艺、图案纹样以及配饰的研究,将这些服饰上的审美规律运用到少数民族工笔人物画,对实践创作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艺术家们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更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才能引起观赏者更强烈的感情共鸣。
  二、创作实践中的感悟
  1、临摹名作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一般都需要经过临摹、写生、创作三个阶段。笔者在学习工笔人物画的前期阶段也对古今的优秀作品进行了一些临摹练习,通过对前人优秀作品的临摹和推敲过程中逐步解决其中的疑问和困惑,可以更为深入的研究和体会前人经典作品中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白描作为工笔画练习、创作的基本功训练的一个重要手段,笔者通过临摹《朝元仙仗图》白描人物手卷的学习中对线条的研究,仔细观察体会作者如何在画面上只是通过单纯用线条的方式来表现从天而降的87位神仙的面部神情和身体姿态,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及队列行进,疏密有致的衣纹褶皱、繁复的头部饰物及服饰的刻画等。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通过运用线条的不同力度、粗细、曲直及运笔走势等方式来表现人物动态和服饰质感。在临摹了古人经典作品的同时也需要借鉴一些当代画家的优秀作品,作为当代优秀工笔人物画家的代表何家英,他的作品也多用于临摹练习的典范。笔者在临摹何家英的作品《落英》时,领会到了一幅完整的作品中如何在线条和色彩方面达到既有对比又协调的效果,反复推敲如何表现少女细腻的发丝、娇嫩的皮肤和轻盈飘逸的长裙,掌握了石色和水色赋色时的不同技巧。在刻画少女形象时,为了体现其皮肤质感,只在结构处稍作分染,以免使用过多的墨色导致面部形象的生硬。
  2、写生生活
  临摹前人优秀作品实际上就是学习和借鉴的过程,后人能从临摹学习中体会到原作者作画的来龙去脉。写生在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画者凭借写生的方式来训练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写生是一种将作画者对人物对象特征的描绘和记录,同时也是将自身的主观感受和情感融入了其中的重要方式。临摹和写生是工笔人物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创作则是自身的一种对描绘对象的主观理解和个性化表达。在笔者的作品《悦》中,以圆形的构图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位洋溢着满脸笑容的老妇人,并着力刻画老人面部的喜悦神情和脸上的皱纹,通过用墨色分染出衣纹结构后反复罩染老人身着黑色的民族服饰上衣,确定了画面中的重色调部分。老人胸前挂着胸兜,用三绿赋色,头上包裹着色彩绚丽的布质头巾,使用藤黄、花青、酞青蓝、大红、胭脂等颜料石色水色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头巾的色彩。老人的服饰在色彩上运用同明度冷暖对比、同纯度明暗对比以及设色面积大小对比的方式来表现。
  在作品《成长》中,这是笔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见到一位哥哥在喂弟弟吃饭的情景,当时笔者被眼前的这一幕所打动,决定把这样的场景表现自己的创作中。因此在工笔人物画作品《成长》的画面上,以两个回族小男孩为创作素材,在空白的画面上细致的刻画出了两兄弟的形象,并在他们身旁加上了三只小鸡使画面更富有生活情趣。画面采用淡彩法描绘,多用墨色渲染,服饰上使用了少许的水色或水色加墨色的方式渲染,整体设色较为淡雅,画面中透露出兄弟间浓浓的亲情。
  在作品《芭荫情深》中,描绘的是少数民族人民的平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画面以素淡的绿色大芭蕉叶为背景,与偏暖色地面形成微妙的冷暖对比,协调而不突兀。主体人物安排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布局疏而不空,疏密得当。人物主要是以重彩为主,造型有趣生动,线条转折流畅、轻松飘逸,人物身上的服饰以重彩赋色,对服饰色彩进行了主观的处理,色彩丰富而非繁复,墨色分部灵动多变,使画面妙景相生。在作品《织趣》中,笔者通过对白裤瑶地区的实地考察,后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以白裤瑶妇女纺织时的劳动场景作为创作主题。在人物造型处理方面,笔者以夸张、变形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体现出了白裤瑶妇女的端庄大方、朴实勤劳的形象。作品中用线柔和、流畅,将三位正在纺织的白裤瑶妇女有序的安排在画面中,她们姿态各异、动作不一,用较为轻松的线条概括地勾勒出白裤瑶妇女独特的民族气质和人物神情,构成了具有趣味感的画面效果。笔者在画面中不拘泥于细节的刻画,更注重营造画面的整体氛围和工笔画本身所具有的平面装饰性的特点。笔者在描绘人物对象时,不仅融入了自身艺术感受还结合自己的情感表达。在作品设色方面,整幅作品主要以墨色为主,笔者以白裤瑶民族所崇尚的黑、白、蓝、红四色给画面中的人物服饰赋色作为作品的色彩基调,通过降低色彩纯度达到画面的色彩冷暖统一,以明暗对比体现出画面的整体层次变化。画面用色单纯、淡雅,给人以清新、质朴的感受。笔者通过在自己的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积极地向前辈艺术家们学习,结合自己的对少数民族人物形象特征的主观感受,通过具有写实性、装饰性、趣味性的造型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运用少数民族的服饰色彩规律对画面的色调进行归纳、统一,表现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朴实乐观、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热爱大自然、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别林斯基曾说过:“纯朴是真理的美—艺术作品因为它而有力量。” [3]笔者被少数民族人民真挚纯朴、善良的性格和对生活的无限憧憬所深深打动,我们作为身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去感受和接触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和民俗风情。在进行绘画创作之前,我们需要对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实地考察和采风,才能在以少数民族服饰为表现对象的工笔人物画中得以通过艺术的手法充分的表现。充分了解当地民风民情,整体把握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提炼概括其服饰款式和色彩,创作出风格适合的作品,进行精细刻画,达到以形写神的效果。
  注释:
  [1]岳瑶,论生活感受与绘画创作[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0: 5
  [2]艺苑奇葩-苗族刺绣艺术解读
  [3]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M] 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5
  参考文献:
  [1]戴平,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 蒋采苹,工笔人物画技法[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
  姚蔼萍,女,汉族,籍贯:湖南长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学与理论研究、中国人物画技法与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以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理论与方法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为主要依据,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注重中职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善中职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养技能型人才,从而促进中职教育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理论;人才培养方式  引言:  中职教育
期刊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海外留学从而接触到西方学术的测估,许多学生就到底是西方以论文形式测评更有效还是中国传统的考试更好的得到学生习得的成果这一观点各持己见。这篇文章是一篇基于开放式问题和从采访中得到的数据分析的定性研究论文。本论文涉及耗时半年,涉及七名被访问者。这篇论文从学生到观点来更好了解这两种不同方式的差异和利弊。  关键词:测评;西方;采访  文献综述  随着在海外日益增多的中国学
期刊
摘要:明代书法分为前、中、后三期。明代前期的书法以继承宋代、元代帖学为主,书法以复古为主,由于明代的统治者大多喜爱书法,因此,明代的帖学得以发展。但仅沿袭元代传统,尚未形成特色。明代中后期书家纷纷进行探索和实践,在书法艺术中寻求突破。  关键词:书法; 复古; 台阁  明代帝王对书法的热爱,所以便以书艺择仕,加上帖学之风,"简牍之美,几越唐宋",导致急于功名利禄者笔墨纤弱,由此出现了"台阁体"。明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于房屋建造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情况下,房屋施工技术、尤其是冬季房屋施工技术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因为我国所处纬度相对较高,所以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冬季气温较低,冰雪频繁,对于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是较大的。本文通过对冬季施工的影响因素以及技术问题进行阐述,并对冬季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冬季;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引言
期刊
摘要:中国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受到了广大汉语学习者的喜爱,但其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从中国书法文化教学和传播的原因着手,旨在讨论中国书法中最适宜进行文化教学和传播的内涵,并辅之以多样的传播方式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试论其可能实施的传播模式。  关键词:文化传播;教学;中华文化;中国书法;内涵  一 选择书法作为中华文化传播内容之一的原因  作为“文人四艺”的中国书法,是一门古
期刊
摘要:本文从书法概念入手,以思想感情为脉络,强调“书贵有情”的创作思想,指出了书法学习和创作中的几个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书法创作;感情;写字;临摹;模模糊糊  中国书法是以简练的线条造型,表达内心复杂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古字“書”的写法为上“聿”下“曰”,“聿”就是笔,“聿”的篆文“ ”,像用手握了笔,笔杆下扎了毛。“曰”是说话的意思。所以“书”就可以理解为“手把笔进行说话”。
期刊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APP(客户端)已经进入了日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对于高校大学生群里来说,他们是使用APP活跃程度最高的群体。因此,运用基于大数据的APP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尤显必要。高校可以厘清大数据思政APP的特性和使用困境,根据其特点来制作出一个具有高校思政属性的APP。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思政APP内在地包含思政课堂、我的社团和党支部建设功能。  关键词:大数据
期刊
摘要:从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路来分析,人事档案工作反映着企业职工的工作经历、能力及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员工的个人的基本信息以及以往的工作经历与经验,同时又能展现出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针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员工信息档案管理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管理作为一种新的专业出现,无论哪个行业都离不开管理二字
期刊
摘要:在学习中如何能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学习,并在处理问题的同时,从中得到知识如何来运用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其中对学习情境的特殊要求,是问题导学法独具的特性。在高中数学中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与良好的数学教学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现状作为依据,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做系统性的研究,希望能为广大一线高中数学教师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运用策略  我国的教学模
期刊
摘要:在念大学时,第一次接触到化学教学论中的sts教育,让我对以后的教师生活充满期待,期待着把枯燥无味的化学理论渗透进生活,给学生以启迪;期待着把高科技中的化学原理引进课堂教学,给学生以憧憬,期待着把化学与社会问题结合起来,给学生以乐趣。所谓的sts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缩写,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 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