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思维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ian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教育人的德育课程,也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应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实践。作为政治教师,应努力拉进教材中的理论与现实的距离,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感悟知识、理解知识,让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
  1思想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理念的解读
  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这一教育理论对于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本身比较抽象,而长期以来,传统的政治课教学脱离学生现实生活,遗忘和忽视教学对生活的价值与意义,离开了人的本性,违背了人的认知规律,不考虑学生的需求,割裂了生活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
  针对传统的教学弊端,新课程改革把政治学回归生活作为基础价值取向。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回归生活的教育促使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因而政治新课程改革要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把生活、教育与课程三者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性。那么,何为思想政治教学回归生活呢?它是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密切政治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生活天地为活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又在生活中发展个性和能力。也就是说,用生活事件来激活知识,让知识为生活服务,这是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的要求和目标。
  2思想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意义
  传统教学中,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生活的关注和可能生活的构建,使思想政治课成为条条框框的堆积,课堂生活缺乏生气和活力。而教学回归生活强调让书本和生活沟通,让学生充分享受在生活中发现、感悟、拓展知识的过程。因此,作为政治教师让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1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释放学生个性需要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今天的学生更多的受到社会上不同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自我意识更强,如果一味的强行灌输理论知识,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人是生活的人,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生活,没有一个人能独立于生活之外而存在。生活是课堂教学的源泉,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与学生的需求、愿望、情感、体验密切相连。思想政治教学回归生活,它立足于开发和利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大胆发展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大胆展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能力,从而使政治教学关注学生个性的培养,顺应学生本性发展的需要,让个体自由选择。
  2.2加强课堂实效性,积极构建政治教学的生活意义需要思想政治课程回归生活。“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教育的目的是让知识服务于生活。要想达到知、情、意、行的真正统一,就要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只有从现实生活出发,从学生生活出发,学生才会乐于学习。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创造性的理解增长个人生活的智慧,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经验,才能指导自己的生活,使政治教学实现其生活意义。
  2.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需要思想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不但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创新精神,突出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种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教材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教学回归生活,必然使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思想政治教学回归生活要求学生从生活体验中获得真知识,必然会改变一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态度,必会形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积极人生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学回归生活势在必行。那么,如何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呢?
  3思想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的基本策略
  3.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将知识教学转变为生活教学。 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教育行动的先导,先进的教育理论是教育行动的指南。传统教学观念把知识看成是定论,把学习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同时低估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及其差异性,并在教学中表现出了过于简单化的倾向。这教学观念上的偏差导致了许多消极的后果。这种旧的教学模式不适于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能力的教学应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事实上,思想政治课具有鲜明的生活化特征。生活才应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我们的教学应是植根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教学应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知识教学向生活教学回归。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以生活事件为载体,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讨论分析学生中盲目攀比的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现象,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找出不科学消费的危害,从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3.2教师要在生活中备课,立足生活,努力开发利用现实生活资源。教师备课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以往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更多地注重教材内容的分析,花在教材教参上的时间相当多,而忽视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面对新形势,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生活,关爱学生生活,感受学生生活,尽量满足学生需求,充分了解学生内心世界,考虑学生所急,所忧,所乐,即“备学生生活”。去年,风靡全国的“超女”选拔赛在学生中引起了不小的震撼,校园里不时会闪现几个“超女服饰”、“超女发型”。如果教师能在生活中关心这一问题,是不是更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呢,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不再是深居“象牙塔”,而是放眼全世界,他们不仅关注身边的小事,也会关注“两会”、“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甚至会关心中东局势等国内外大事。作为教师,更应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更多信息,即“备社会生活”。
  3.3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运用理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学生生活为主线,由远到近,由浅入深,由具体抽象,由现象到本质,逐步展开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产生要鼓励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质疑,并把理论与这些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教会他们从生活中得到多角度分析问题.指导他们用从生活中得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讲到“市场交易原则”时,学生会提到生活中许多现象,并列举他们在交易中遇到过的问题,有的学生说:“有时我去买衣服,卖衣服的人态度不好,但如果和家长一起,他们的态度就好了。”我让学生分析这是为什么,之后又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这个问题,效果很好。
  3.4教师要注重生活实践环节的强化,增进学生的生活体验。新课程要求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更多的追求实践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在实际生活环境中,通过学生的参与,自身实践,使知识得以内化。理论只有运刚于实践才能让学生由知到信,由信到行,所以我们要善于突破教材局限,带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将所学运刚于实践。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学习“市场交易的原则”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前生活调查,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开阔学生思路,活跃思维,使学生自主探究、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如果把政治课比做树,那么,社会生活便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水分。脱离社会生活的政治课理论教学是空洞的、苍白无力的,只有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政治课才会成为生命之树常青。
  感谢生活,是生活给了我们知识,教会我们如何思考。让思想政治教学回归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感悟知识,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生活,思想政治课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魅力。
  参考文献
  1彭钢等.课程理念的更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鲁利昆.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梁明伟等.教育回归生活与课程改革
  4朱小蔓.当前中国中学道德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创新方式.中央教
   育科学研究所
其他文献
宋朝诗人陆游认为:“如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这正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  作文教学应面向学生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素材的宝藏,也成为舞文弄墨的舞台;作文既是学生锤炼自己写作能力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怡情养性的休闲方式。即从课堂走向学生的生活,作文中有生活,生活中有作文。学生每当到写作文时就犯愁:或者咬碎笔头,就是无话可说;或者勉强写之,常常是开了头,
期刊
目前的美术高考专业色彩考试,一般都是以水粉静物写生或是水粉静物默写为主。一般说来,在学习水粉画时,是通过对写生对象体面关系的分析来表现其明暗、色彩、体积和空间感。我们在掌握其技法的同时,也有些问题需要在教学中注意。  在水粉画写生教学中我们应从几个大问题着手。  1关于色彩感觉能力的培养问题  要画好水粉静物写生,你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能力,因为只有感觉到的东西,才能被准确地表现出来。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它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的科学,以概念为基础,以定理,定律为主干;是定量的精密科学,应用非常广泛,是工程技术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是一门带有方法论,具有规律的科学。中学物理重视它与
期刊
【摘要】 我们把英语称为第二语言。母语是我们自出生之时起便耳濡目染的。有这样一种现象:孩子在不会读写母语的情况下便可进行流利的母语交谈。这就是母语跟第二语言的根本区别。人们从来不会说学母语很难。所以,要想学好英语,我们就应该把英语当作母语来学。本文主要论述如何更早地接触英语,接受英语的熏陶;如何创造英语学习环境来接近学习母语的感觉,从而让学生们更容易,更自然地学好英语。  【关键词】 母语 早期
期刊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能力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语文作为基础性和工具性学科,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而以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把学生培养成符合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就落在了语文教师的肩上。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就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收到了较好效果,下面浅谈一些做法及体会,切盼同仁指教。  1依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能力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说到能
期刊
我国的教育专家对近些年毕业的初中生、高中生进行了摸底调查,他们发现,许多初中、高中毕业生不会写作文,甚至连一般的应用文都不会写,如计划、总结等之类。他们认为我国的语文教学不是很成功。学生读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如果每学期学习25篇课文,高中毕业后总共就可以学习600篇范文,学习600篇范文还不会写作文,这就叫人不可思议。究其原因,肯定是教学方法上出了问题,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在语文教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师生彼此平等、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语文教育要坚持语言文字训练和人文熏陶的统一,引领学生认真推敲。体会领悟文本中角色的语言,神态。在学习中
期刊
当今语文教学改革异彩纷呈,浓厚的教改氛围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然而,在这繁荣局面的背后,是我们的阅读教学离文本越来越远,学生正在逐步丧失与文本对话的意识与能力。新颁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新课程标准这样定义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作
期刊
1了解个性学生的爱好  个性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个性的概念也不同。西方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般侧重于个体的心理差异方面,把个别的心理特征理解为个性。大多数心理学家则把个性看做固有特征的总和。  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大门,这对一年级学生小冷来说是一件既激动又兴奋的事,他对学校的环境是陌生的,甚至到学校有紧张和胆怯,但我观察到他对学校牛活却充满了新鲜感,针对他的这种心理状态,
期刊
【摘要】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名篇。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对荷塘与月色的描写之中,通过生动形象地描写素淡、朦胧、和谐、宁静的荷塘与月色,表现作者希望在自由宁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抒发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 颇不宁静 渴求宁静 片刻宁静 走出宁静    作者由于心里颇不宁静,于是想去看看日日走过的荷塘的另一番样子,便独自一人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