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课外教学素材上好美术鉴赏课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c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是对课堂知识的有力补充,对教师讲解的透彻阐述。如何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搜集运用好课外教学素材,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研究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搜集素材
  在教学设计时,有时我们会发现课本上的例子不能完全阐述清楚、讲透课本知识,或老师讲透了,但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这时,我们需要搜集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素材内容补充阐述,増强讲授效果。在搜集素材时要研究一下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的主次、重难点是什么,要教什么,课本中有什么实例,哪些地方需要补充一些素材。列出所需素材的清单,根据我们的需求再去搜集素材。
  例如,在讲解《天上人间——壁画》中的唐代《狩猎出行图》时,课本选取的图片是《狩猎出行图》局部,只能看到细节,不能看到此幅墓室壁画的全貌,让学生有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所以需要表现壁画全貌的照片加入。全貌照片可以看到壁画所在位置及周围环境,学生能从中感受到墓室的宏伟,接下来教师把全景照片与局部细节照片结合,将墓室环境及画面气氛、绘画技法综合起来讲解,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唐代章怀太子生前的奢侈生活。
  美术素材的种类多样,在搜集时尽量找与课本不同类或不同性质的相关素材来补充,深化主题。在介绍《华夏意匠——建筑艺术》中的“故宫建筑群”时,课本只是文字表述。这里就需要我们搜集能够真正看到全貌的故宫鸟瞰照片或俯视结构图,高中学生一看就会很容易明白故宫的整体布局。
  2.根据本节需要,加工处理素材
  美术素材的加工处理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上《美术鉴赏》中的外国美术《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时,讲到哥特式建筑,课本中没有讲什么是哥特式建筑。在网络上搜集的文字素材有些太专业化了,如“尖顶拱门,……尖肋拱顶,具有飞扶壁”,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我就把语言通俗化,总结成比较明晰、能够表达哥特式建筑特点的句子,并用能表现其特点的照片来说明。讲述整体特点时,运用整体照片,讲到局部时运用局部照片,运用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或Powerpoint软件在全景照片和局部图片相应位置打上其相应的名称或特点进行标注,例如,在素材图片上加“飞扶壁”“尖顶拱门”“尖肋拱顶”等。例如,在《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一课中,在讲到法国画家德加的作品时,课本上选的是《舞台上的舞女》,单从这幅作品中看不出印象派主要的特点,可在网上找他的其他作品,如《着粉红妆的舞女》,与课本中的作品共同清晰地体现出印象派风格。
  3.根据教学目标,把握好课外教学素材的量
  教师在搜集课外教学素材时,要考虑本节课的时长和本节教学内容的知识总容量。教师搜集的素材实例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增加的素材不宜太多,素材份量不宜太大,素材份量太大学生学习负担就会加重,要与教学目标一致,给学生学习留有一定的思考探究时间。
  4.结合课本中的实例,巧妙运用课外教学素材
  教学素材分为了解性的、理解性的、掌握性的,具体用什么形式呈现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同时运用几种不同形式的素材,但是銜接过渡要自然。巧妙运用素材,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到学习中去。以《大河之源——史前美术与古埃及美术》中的古埃及相关内容为例,学生在看课本的图例时,我播放了几张电影《木乃伊》的图片,画面中有金字塔和古埃及人物着装的形象,并对照图片简洁地讲了与此场景有关的故事。图片中黯淡的背景色彩、神秘的人物故事、奇特的服饰吸引了学生,学生很想了解古埃及的相关知识。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自动对照课本图片与文字去分析、探究古埃及,探究它的建筑、绘画及雕刻,追寻其特点。学生的自我探求意识增强了,课堂学习有了较好的效果。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搜集与运用课外教学素材前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原则,这样才能合理运用课外素材提高课堂授课效果。
  作者单位 陕西省千阳县千阳中学
其他文献
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与教学预设不吻合,打乱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从而被教师打击或者忽略。其实,这些问题常常是源于学生原认知、真思考,就是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来源,若能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平静的课堂变得有波澜、富有生机。  我们常常鼓励教师要直面学生的生成性问题,但许多教师不能理解学生提出的一些奇怪的问题,认为这些问题不是有效的问题,不是真问题。笔者认
期刊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43年前,在校园一角,四校人用心移植下一棵青翠挺拔的小松树。 43年来,四校人传承青松质朴、坚韧、豪迈的品格,铸就了丰盈的“青松文化”,并将此文化深深根植在学校课程开发之中,构建了本校的特色课程。2015年,我们从学生综合评价的五个维度出发,确定了 “铸青松品质课程,育学子核心素养”的青松课程文化建设思路。将国家、地方课程的本质与学科特长进行有机结合,构建了“松香、松趣
期刊
学校教育是要让所有学生得到相应的进步、提高,“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照,对待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到尊重、赏识、宽容,严中有爱,爱中有导”。从教二十几年来,我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在教育第一线,遇到的学困生很多。王博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班的王博是个“问题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完成不认真,让我很头痛。其实他是个很聪明的男孩儿,但懒惰、贪玩,对于布置的作业从来不当回事,更别说
期刊
金秋时节,我们语文组一行七人有幸参加了“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中学语文培训研讨会。 仅仅两天时间,我们观摩了十余位老师的授课,聆听了四场报告。当时的状态可谓是聆听中洋溢着欢乐,专注中积蓄着力量。就在此时此刻,我的心头还荡漾着他们授课时的激情,我的耳畔还回响着他们动听的声音。至此,我发现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勤于探究、善于发现、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呈现在课堂内的是:洗尽铅华,回归本真——真正的语
期刊
我是一粒种子  一粒新教育的种子  我来自理想与激情催开的花儿  我无法选择我落到怎样的土壤  ——富饶还是贫瘠,北国还是南方  无论把我埋得多深,我终将穿越泥土  向着明亮的那方……  看到这首诗歌,我浮想联翩。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如同一粒种子,怎样才能在教育实践中生根、发芽、生长,怎样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生长成为一道风景呢?我有一些感触,一点思考。  觉醒,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我们有的教师整天
期刊
“这个老师看起来和别的老师不太一样。”学生眼中的“别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课堂中呆板乏味的讲述,从概念到定理的说教,令人感到疲倦;冷漠的、师腔十足的语言,和学生不经意间产生了很大的距离;和尚念经似的,音量节奏、遣词造句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说的每一句话都像英语中的长难句。这样的老师,自然无法吸引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靠什么去吸引学生?所谓言传身教,也是把“言传”放在了前面。教师这个职业决定了语言在教学
期刊
又完成了一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认为与其说我的任务是教育,不如说其实就是和班里的孩子们以合适的方式相处,因为教育能被接受的前提就是和谐相处。通过一年多的摸索,班里大部分孩子的特点,和应该以什么方式和他们相处,我已经基本掌握了。但在此过程中,与一个学生的相处却显得尤为困难。  第一次关注到刘小鸣是在他高一刚进校的时候,我还不是班主任,他是我的课代表。他看上去很有灵气、很精干。但不久后,我就发现他不够负责
期刊
一、调查背景  为了解小班幼儿的情商现状,发现造成幼儿目前情商较低的家庭方面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提高幼儿情商的策略,笔者以西安市A幼儿园小班家长为研究对象展开调研、收集信息、整理反馈、给出建议。A幼儿园小班7个班,各班随机发放问卷20份,共发放140份问卷,其中有效回收问卷120份,回收率85.7%,具有分析研究的价值。  二、基本信息  此次参加调研的小班幼儿家长中,80后中年父母居
期刊
在榆林市高新一中,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总是在孩子们上下学的时候,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她就那样牵着孩子的手来了去,去了又来,安静而祥和。时间久了,大家也就都知道了,她就是小彤的妈妈。小彤是残障儿童,但小彤的妈妈不愿意把孩子送到特殊学校,因为孩子长大后总是要同正常人打交道的,让她生活在一个阳光健康的集体当中,是有利于孩子心智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在与同学的相处中,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生存能力。就这样,小彤成
期刊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触碰到心的深处。”这句话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它不仅体现了陶行知先生个人所具有的伟大师爱,也是陶行知先生在勉励我们要爱满天下,因为关心爱护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一、案例描述  在我教的这个班里,有个名叫佘云雨的女孩,平时在班里几乎听不到她的声音、看不到她活动的身影。即使你主动跟她交流,你连她的回答也听不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