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要求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各科都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学,音乐课程也不例外。小学音乐教学要摒弃传统教学过程中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教学方法,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作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小学生实施因材施教,满足小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小学生快乐学习音乐知识。
关键词:新课改;素质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方法的运用是针对小学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音乐知识以及对音乐课程的喜爱程度,实施针对性和差异性教学,这是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一)基本素质方面的差异
不同的学生智力发展状况不同,学生智力方面的差异属于先天性差异,这种差异是无法改变的。学生基本素质方面存在的差异在音乐上表现的很明显,比如说有些学生先天唱歌就很好听,有些学生唱歌则跑调。表现在音乐素养上就是音乐素养的高低。以上所提及的先天性差异是无法改变的。
(二)基本能力方面的差异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是以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作为载体的,要求学生具备的一定的能力才能够有效参与到活动中来,小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有接受、鉴赏以及分析和听辨能力,在这些能力方面不同的学生之间或多或少会存在差异。
(三)音乐学习兴趣方面
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爱好程度程度不同,因此对音乐课程的兴趣也就不相同。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最好的导师就是兴趣,小学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喜好程度直接影响到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二、因材施教的方法
(一)课堂教学法
现阶段很多中小学开展音乐教学的方法是课堂教学法,课堂教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不仅不可以取消,而且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实践活动教育法
实践活动教育法就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教育者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参与到自己设计的活动中来。
(三)隐性渗透教育法
隐形渗透教育法核心在于感染和感召小学生,小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感觉自己是在接受教育。
(四)互动交流教育法
互动交流教育法的核心在于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受教育者的学习环境变得轻松和愉快。互动交流教育法注重的是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个性,使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能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五)情感沟通教育法
情感沟通教育法注重的是学生个体思想,以了解学生个体思想作为基础,与学生进行感情沟通,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
三、根据小学生年龄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2年,这一年龄的阶段的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对很多事物很好奇,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结合这一阶段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图片以及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设计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第二阶段为3-6年级,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认知领域在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体验感受能力增强。这一阶段5-6年级的小学生开始进入变声期,在这一阶段对小学生开展音乐教学应该逐渐渗透变声期噪音保护知识。对小学音乐教学的这两个阶段进行分析时,教师除了考虑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特点之外,还要考虑到自己所带班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细心观察和了解,设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四、根据小学生实际能力设计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资质、天赋以及爱好存在差异,因此从这点考虑,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小学音乐教师采取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材”,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材”,“材”就是以上所叙述的资质、天赋以及爱好,不能从学生的家庭背景或者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考虑。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资质、天赋以及爱好,做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区别对待音乐资质、天赋以及爱好程度不同的学生,不搞“一刀切”。比如教师对于一些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应该给予适当引导,为其进一步提供施展音乐才能的空间,让他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起到带动作用,调动其他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对于对音乐知识不感兴趣的学生,要通过开展活动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
五、根据小学阶段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准备
(一)熟悉教材
教师在音乐教学之前要对音乐作品反复聆听、演唱,将音乐教材中所具有的人文性、审美性以及实践性分析出来,创造行地将音乐文化知识与音乐创编活动结合起来。比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这两种版本教材都是依据新课标来编写的,新版教材的实践活动主线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以及表现和创造音乐美,在实践活动中采取聆听、演唱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提高小学生音乐技能,培养小学生创编能力,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在每一堂课程进行之前都要创编一个音乐主题活动,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
(二)明确教学重难点
小学音乐课程的重难点内容基本音乐节拍和节奏,注重的是对小学生歌曲演唱过程中音准、歌词处理以及歌曲表现能力培养,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小学生的联想以及创造力。比如教师在教授《春天》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分四个课时来安排,该首歌曲的教学重点是聆听和演唱等,让小学生在聆听和演唱中表达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教学的难点在于能够让小学生放松、清晰地进行歌曲演唱。
(三)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学生个人情绪以及学生参与音乐课程积极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音乐课程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改善主观情绪。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尽可能真实、自然、接近生活,采取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考虑到小学1-2年级学生的成长特点,创设的教学情境要采取游戏、表演以及故事和生活方式,让小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对于小学3-6年级创设教学情境除了采用上述1-2年的方式外,还应该创设问题、推理或者联想情境。总而言之,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综合考虑音乐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新课标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成长特点出发,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因材施教,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应该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10-12.
[2]杨倩.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互动设计[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30-32.
[3]王婵.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因材施教[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1):294-294.
关键词:新课改;素质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方法的运用是针对小学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音乐知识以及对音乐课程的喜爱程度,实施针对性和差异性教学,这是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一)基本素质方面的差异
不同的学生智力发展状况不同,学生智力方面的差异属于先天性差异,这种差异是无法改变的。学生基本素质方面存在的差异在音乐上表现的很明显,比如说有些学生先天唱歌就很好听,有些学生唱歌则跑调。表现在音乐素养上就是音乐素养的高低。以上所提及的先天性差异是无法改变的。
(二)基本能力方面的差异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是以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作为载体的,要求学生具备的一定的能力才能够有效参与到活动中来,小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有接受、鉴赏以及分析和听辨能力,在这些能力方面不同的学生之间或多或少会存在差异。
(三)音乐学习兴趣方面
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爱好程度程度不同,因此对音乐课程的兴趣也就不相同。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最好的导师就是兴趣,小学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喜好程度直接影响到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二、因材施教的方法
(一)课堂教学法
现阶段很多中小学开展音乐教学的方法是课堂教学法,课堂教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不仅不可以取消,而且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实践活动教育法
实践活动教育法就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教育者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参与到自己设计的活动中来。
(三)隐性渗透教育法
隐形渗透教育法核心在于感染和感召小学生,小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感觉自己是在接受教育。
(四)互动交流教育法
互动交流教育法的核心在于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受教育者的学习环境变得轻松和愉快。互动交流教育法注重的是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个性,使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能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五)情感沟通教育法
情感沟通教育法注重的是学生个体思想,以了解学生个体思想作为基础,与学生进行感情沟通,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
三、根据小学生年龄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2年,这一年龄的阶段的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对很多事物很好奇,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结合这一阶段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图片以及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设计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第二阶段为3-6年级,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认知领域在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体验感受能力增强。这一阶段5-6年级的小学生开始进入变声期,在这一阶段对小学生开展音乐教学应该逐渐渗透变声期噪音保护知识。对小学音乐教学的这两个阶段进行分析时,教师除了考虑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特点之外,还要考虑到自己所带班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细心观察和了解,设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四、根据小学生实际能力设计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资质、天赋以及爱好存在差异,因此从这点考虑,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小学音乐教师采取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材”,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材”,“材”就是以上所叙述的资质、天赋以及爱好,不能从学生的家庭背景或者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考虑。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资质、天赋以及爱好,做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区别对待音乐资质、天赋以及爱好程度不同的学生,不搞“一刀切”。比如教师对于一些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应该给予适当引导,为其进一步提供施展音乐才能的空间,让他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起到带动作用,调动其他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对于对音乐知识不感兴趣的学生,要通过开展活动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
五、根据小学阶段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准备
(一)熟悉教材
教师在音乐教学之前要对音乐作品反复聆听、演唱,将音乐教材中所具有的人文性、审美性以及实践性分析出来,创造行地将音乐文化知识与音乐创编活动结合起来。比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这两种版本教材都是依据新课标来编写的,新版教材的实践活动主线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以及表现和创造音乐美,在实践活动中采取聆听、演唱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提高小学生音乐技能,培养小学生创编能力,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在每一堂课程进行之前都要创编一个音乐主题活动,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
(二)明确教学重难点
小学音乐课程的重难点内容基本音乐节拍和节奏,注重的是对小学生歌曲演唱过程中音准、歌词处理以及歌曲表现能力培养,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小学生的联想以及创造力。比如教师在教授《春天》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分四个课时来安排,该首歌曲的教学重点是聆听和演唱等,让小学生在聆听和演唱中表达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教学的难点在于能够让小学生放松、清晰地进行歌曲演唱。
(三)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学生个人情绪以及学生参与音乐课程积极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音乐课程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改善主观情绪。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尽可能真实、自然、接近生活,采取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考虑到小学1-2年级学生的成长特点,创设的教学情境要采取游戏、表演以及故事和生活方式,让小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对于小学3-6年级创设教学情境除了采用上述1-2年的方式外,还应该创设问题、推理或者联想情境。总而言之,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综合考虑音乐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新课标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成长特点出发,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因材施教,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应该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10-12.
[2]杨倩.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互动设计[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30-32.
[3]王婵.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因材施教[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1):294-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