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条街道、8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0镇、1乡,一个典型的西南小山城,这就是享有“西部鞋都”美誉的重庆璧山县,从重庆市主城区向西驱车半个小时就可抵达。
2008年伊始,巴西派诺蒙公司亚洲分公司与璧山签署了“合作建设鞋业出口生产基地”协议书。据悉,这家公司是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在全球设有多家分公司。据璧山县鞋业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 到2010年, 中国西部鞋都皮鞋出口数量将达到1000万双, 欧盟等国家是主要出口市场。
奥康品牌效应
从欧洲的意大利到亚洲的日本、韩国,再登陆中国东部沿海,然后转移至中国西部,全球制鞋业的中心不断发生变化,如今重庆璧山县成为制鞋产业下一棒的接力者。
对于制鞋产业,璧山县并不是门外汉。
璧山县产鞋已经有了6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十大皮鞋生产基地”之一,有着相当稳固的产业优势。璧山皮鞋产业的从业人员数万人,皮鞋产量占了重庆市的一半。
几年以前,由于产业化程度低,该县制鞋业普遍“小、散、弱”。“鞋产量虽有数千万双,但那个时候上档次的还很少,与外面的产品竞争明显偏弱。”璧山县鞋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引入奥康成为改变这一局面的关键,2003年奥康进入璧山,为当地带来明显的“奥康效应”。比如,在2004年的西南鞋材交易中心的开盘仪式上,200多名沿海一带的投资者来到璧山参与店面的竞拍。
为了引来更多的投资者,整合璧山县的制鞋业,奥康集团身体力行,甚至向社会公开承诺凡是进入璧山县西部鞋都工业园区发展的企业如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一次性奖励一百万元人民币,获得其他的称号也将有相应的奖励。
在奥康的号召下,目前已有近100 家温州制鞋企业进驻璧山“中国西部鞋都”加工基地,同时入驻的还有近400 家鞋材经营配套厂商。
奥康集团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奥康专门组织了一个培训团,其中有多名从一线工人成长起来的厂长、经理。“他们通过现场的教学、课堂的讲授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心态以及奥康企业理念告诉给璧山当地的员工。”这也成为璧山鞋业发展的一种力量。
璧山县鞋业办公室工作人员说,在璧山县的这种模式影响之下,邻近的铜梁县也采取了如出一辙的形式,即通过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集群的发展。
完善产业链条
2007年7月1日,国家正式施行了出口退税“新政”调整。这次的调整涉及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鞋革产品出现在调整之列,出口退税将从原来的13%下调至11%。同时从去年8月以来,政府又实施了加工贸易政策的紧缩方案,一系列政策调整之下,加剧了沿海一带制鞋企业的成本负担,“东鞋西渐”的趋势也愈加明显。
相对于沿海地区高成本、高地价的现状,西部省市的低价加优惠政策正成为一种引导沿海地区鞋业外迁的双重力量。
璧山县政府针对东部制鞋企业西移的情况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据悉,凡进入璧山的制鞋企业在审批手续上一律从简,涉及的相关税负也进行了减免,如交易中心门市租金所收缴的税收,按现行财政体制将县内分成部分的50%奖励给出租者,所缴纳的经营税收在县内分成部分提50%反馈给经营者。
璧山西部鞋都工业园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璧山对于制鞋业的引资和发展并不局限于一味地依赖自己的区位优势强调成本的控制,“成本再控制也只能给企业节省出厂价中的25%,更大的利润在其他环节。”
事实上,从引进奥康开始,璧山县就强调了整个产业链的引进。
奥康置业有限公司的执行懂事李启泽说,璧山县政府对制鞋业是比较了解的,引资初期就帮助他们建立了一个鞋辅料市场,并且逐渐建立了一条完整“闭合”的鞋产业链条,兼顾原材料供应商、鞋机, 到生产商和批发商、物流运作商等几个核心环节,并无偏废。
2007年的中国制造业危机让璧山县的管理层对制造产业有了新的认识,制造业不能仅仅停留在制造的低浅层次上,除了控制制造成本外,还要兼顾采购、仓储、订单处理、批发、零售、品牌创造等更有利润空间的环节,“那里产生了制造业90%以上的利润。”李启泽说。
记者从璧山县鞋业发展办公室了解到,西部鞋都工业园的二期工程将于今年5月完成,其将把制造变为创造,建设一整套研发、培训、物流、质检、信息等配套体系,升级鞋业企业,并吸纳周边包括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数万人就业。
2008年伊始,巴西派诺蒙公司亚洲分公司与璧山签署了“合作建设鞋业出口生产基地”协议书。据悉,这家公司是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在全球设有多家分公司。据璧山县鞋业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 到2010年, 中国西部鞋都皮鞋出口数量将达到1000万双, 欧盟等国家是主要出口市场。
奥康品牌效应
从欧洲的意大利到亚洲的日本、韩国,再登陆中国东部沿海,然后转移至中国西部,全球制鞋业的中心不断发生变化,如今重庆璧山县成为制鞋产业下一棒的接力者。
对于制鞋产业,璧山县并不是门外汉。
璧山县产鞋已经有了6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十大皮鞋生产基地”之一,有着相当稳固的产业优势。璧山皮鞋产业的从业人员数万人,皮鞋产量占了重庆市的一半。
几年以前,由于产业化程度低,该县制鞋业普遍“小、散、弱”。“鞋产量虽有数千万双,但那个时候上档次的还很少,与外面的产品竞争明显偏弱。”璧山县鞋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引入奥康成为改变这一局面的关键,2003年奥康进入璧山,为当地带来明显的“奥康效应”。比如,在2004年的西南鞋材交易中心的开盘仪式上,200多名沿海一带的投资者来到璧山参与店面的竞拍。
为了引来更多的投资者,整合璧山县的制鞋业,奥康集团身体力行,甚至向社会公开承诺凡是进入璧山县西部鞋都工业园区发展的企业如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一次性奖励一百万元人民币,获得其他的称号也将有相应的奖励。
在奥康的号召下,目前已有近100 家温州制鞋企业进驻璧山“中国西部鞋都”加工基地,同时入驻的还有近400 家鞋材经营配套厂商。
奥康集团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奥康专门组织了一个培训团,其中有多名从一线工人成长起来的厂长、经理。“他们通过现场的教学、课堂的讲授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心态以及奥康企业理念告诉给璧山当地的员工。”这也成为璧山鞋业发展的一种力量。
璧山县鞋业办公室工作人员说,在璧山县的这种模式影响之下,邻近的铜梁县也采取了如出一辙的形式,即通过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集群的发展。
完善产业链条
2007年7月1日,国家正式施行了出口退税“新政”调整。这次的调整涉及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鞋革产品出现在调整之列,出口退税将从原来的13%下调至11%。同时从去年8月以来,政府又实施了加工贸易政策的紧缩方案,一系列政策调整之下,加剧了沿海一带制鞋企业的成本负担,“东鞋西渐”的趋势也愈加明显。
相对于沿海地区高成本、高地价的现状,西部省市的低价加优惠政策正成为一种引导沿海地区鞋业外迁的双重力量。
璧山县政府针对东部制鞋企业西移的情况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据悉,凡进入璧山的制鞋企业在审批手续上一律从简,涉及的相关税负也进行了减免,如交易中心门市租金所收缴的税收,按现行财政体制将县内分成部分的50%奖励给出租者,所缴纳的经营税收在县内分成部分提50%反馈给经营者。
璧山西部鞋都工业园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璧山对于制鞋业的引资和发展并不局限于一味地依赖自己的区位优势强调成本的控制,“成本再控制也只能给企业节省出厂价中的25%,更大的利润在其他环节。”
事实上,从引进奥康开始,璧山县就强调了整个产业链的引进。
奥康置业有限公司的执行懂事李启泽说,璧山县政府对制鞋业是比较了解的,引资初期就帮助他们建立了一个鞋辅料市场,并且逐渐建立了一条完整“闭合”的鞋产业链条,兼顾原材料供应商、鞋机, 到生产商和批发商、物流运作商等几个核心环节,并无偏废。
2007年的中国制造业危机让璧山县的管理层对制造产业有了新的认识,制造业不能仅仅停留在制造的低浅层次上,除了控制制造成本外,还要兼顾采购、仓储、订单处理、批发、零售、品牌创造等更有利润空间的环节,“那里产生了制造业90%以上的利润。”李启泽说。
记者从璧山县鞋业发展办公室了解到,西部鞋都工业园的二期工程将于今年5月完成,其将把制造变为创造,建设一整套研发、培训、物流、质检、信息等配套体系,升级鞋业企业,并吸纳周边包括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数万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