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时代下视觉设计艺术之审美思考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f9988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设计院校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梳理,并浅析后现代以来“消费主义”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所呈现的审美特征,以美学理论为指导,对设计艺术发展之路做了反思,提出了消费时代下设计艺术需要超越功利,提升审美并最终回归“人本精神”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消费主义;设计艺术;包豪斯;审美
  一、从包豪斯看现代设计理性主义开端
  包豪斯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开端,迎合了工业化时代的要求,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美学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同时创造了德国工业设计的辉煌历史。其中,包豪斯在平面设计上的探索,曾提出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任务就是服务人们的生活。从他们不同时期的不同教育理念可以看出,包豪斯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巨大贡献,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受用。
  (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Union of Art and Technology)
  该理念是于魏玛时期包豪斯校长格罗皮乌斯提出,格罗皮乌斯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因而魏玛时期的包豪斯带有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浪漫和乌托邦精神。然而科学技术已然在工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人们愈发广泛地认为,现代技术是现代文化得以建立的基础”。虽然技术被看做关键因素,然而格罗皮乌斯依旧将艺术放在与之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就怎样将艺术精神与机械理论统一,在包豪斯内部也有过不少争论。格氏观点:“艺术不是一种‘职业’,在艺术家与手工艺人之间并无根本差别……手工艺人的熟练技巧对于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基本的,其中蕴藏着创造的源泉。”他强调手工艺的重要,就说明其对人性的、非机器的设计美学的不懈追求。包豪斯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代表教师之一——瓦西里·康定斯基,他关于色彩和图形的理论是抽象主义艺术理论体系的基础。康定斯基认为:“凡是内在需要的,发源于心灵的,就是美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格罗皮乌斯带领下的包豪斯视觉设计教育对形式美的追求及其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是他们的发展方向。早期的包豪斯的浪漫主义气息使他们并没有将设计的功能性看的太重,而对设计本身的审美探索的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二)形式服从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
  德绍时期的包豪斯,理性主义思维主导的现代设计,带有科学色彩的想法,取代了艺术家专门表现自我的浪漫主义追求。“形式服从功能”后来成为国际主义的基本风格,密斯·凡·德罗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少即是多”原则,这一思想同样是对格罗皮乌斯关于产品的美观与经济、技术等技巧相统一的论述的发展。他设计的世界第一栋高层玻璃幕墙建筑——西格兰姆大楼,即是对格氏法古斯鞋廠大楼设计理念的继承。
  即便是在以功能主导的理性思维下,形式美并没有因为大机器生产而被忽略,反而有了新的发展:对形式美的追求从原本的自由浪漫变为服从工业化生产的简洁,这是包豪斯的审美理念在新的社会环境要求下的一次进步。
  (三)创意设计(Design With Creativity)、人本精神(Humanity)
  “现代主义的鼎盛时期,创造力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包豪斯自始至终都强调艺术设计的美学创造功能,把创造或创造性作为教学出发点。教学强调自由创建,反对墨守成规。在设计实践中及时将其创意实现为新作品。赞格威尔认为:“艺术是美学价值的创造或构建。”其意在于只有将构想或创意实现出来,才能够发挥艺术的美学价值。这也是包豪斯所倡导的将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的教育方法。所谓“人本精神”也是包豪斯的教育理念,设计服务于人的思想。格罗皮乌斯称:“人民才是艺术与设计的希望所在。在艺术哲学与技术美学方面,形式或功能只是艺术与技术关系问题的表征,而后者则体现了人性、知性与理性更复杂的线索。”
  面对工业化生产的环境,理性主义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表现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两方面特征,即设计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和设计创作方法的合目的性。包豪斯在平面设计上的贡献明确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任务是服务人们的生活,大量的商品涌入市场,需要信息的有效传达,因此,简单的版面构图、清晰的文字排版、鲜明的产品图像成为快节奏生活信息传播的关键。设计服务于普通大众,设计需要关注如何满足大众阶层的审美,如何在大机器批量生产的前提下完成设计理念的传达。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包豪斯的产品由于投入批量生产就将其设计称为“机器美学”或是“批量生产模式设计”。只是由于包豪斯设计风格简洁且易于模仿,各国对他们的设计进行的机械式复制的过程中,只注重设计的商业目的而忽略其设计理念,导致包豪斯的设计美学方面的传承不被重视。
  二、消费主义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之审美特征
  商品出现的那一刻,消费时代已经来临,生产方式的改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在现代工业生产模式下,视觉传达的理性主义观念成为其作为信息传播的核心思想。随着社会物质的不断丰富,以消费促生产的策略让人们集体步入“消费主义”时代,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关系成为新的“商品”。“审美”一词尽管在包豪斯时期一直作为设计理念的重要部分提及,但是工业化背景让设计师们只能将其从属于“实用”而处在边缘。然而进入消费主义时代,“审美”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和消费行为中。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视觉设计甚至整个艺术设计领域都呈现出个性化、荒诞化和符号化等特点。
  (一)个性化
  “个性化”也可称为“多元化”,从后现代开始,个性化即是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之一,尤其体现在视觉艺术中。个性是对标准的打破,美国文艺理论家詹姆逊曾指出:“谈后现代主义,首先应同意以下的假设,认为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期间,我们的文化发生了某种彻底改变、剧变。这突如其来的冲击使我们必须跟过去的文化彻底‘决裂’。”这“决裂”当然不是突如其来,而是在消费模式的刺激下,人们的价值取向走向多元化的必然结果。城市青年群体是观念上的消费主义最主要的接收者,他们首先在观念上认同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崇尚个人享乐和所谓的个性,向往高消费、高端品牌,把高端品牌与高品位等同起来,把高消费与美好的个性生活结合起来。   以广告设计为例,针对城市青年群体,无论是广告的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不再具有一个统一的审美标准,没有风格也无所谓好坏,其目的只是吸引青年人注意并使其对所传达的信息获得认同,尤其是那些内容越独特、造型越夸张、越能彰显某一种独特理想或精神追求的广告,越能获得一部分追随者青睐。
  (二)荒诞化
  以波普艺术为代表的新艺术样式直接影响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创作思维,表现为直接挪用商业文化符号,以剪切、拼贴为主要手段进行创作,其目的是为了消解事物之间原有的关系,用一种平民化的眼光来“理解”我们生活中存在的一切。在艺术层面上,这种荒诞是为了探讨高雅艺术与通俗文化之间的关系;而作为商业设计,这种荒诞的视觉图像所呈现的是底层的、大众的一种非理性的调侃与娱乐,传达出现代人反常规、反正统的一种叛逆的同时,又带有隐晦的批判精神。
  由于这种“荒诞”与社会底层最为接近,因此,现实生活中出现一些广告或者海报披着荒诞的外衣,实则传达一些低俗的图文信息,企图用一种能引起人快感的视觉元素来误导大众的审美,带来的并非是当下的审美潮流,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引导手段绝大多是拜商业利益所赐。
  (三)符号化
  与个性化强调个人身份彰显的特征一样,符号化消费表现为不仅是个性,也表现为社会潮流的一种或几种象征趋势。视觉传达设计对商业经济作用的重视要超过社会的其他方面,目前依然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视觉设计对审美的贡献是一种文化再加工,即它将某种象征意义通过品牌理念引导或者明星代言演绎融入商品之中,体现为或是高贵奢侈的生活方式,或是一种时尚前沿的潮流。这样的一种文化加工以优美的形式展现人们向往的所谓“美好的”生活,似乎这时的功能性同样已经变为功利性了。
  当前国人的消费观念由于社会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而出现较大差别,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的那些具有古典传统的设计风格已经逐渐从那种特定的文人士大夫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中国的现代设计本身就是一个舶来品,几乎没有与社会生产有太多接触,因此设计所传达的理念必定带有西方哲学意味,这种符号化的消费主义就是西方人征服自然,拥有资源支配权力的标志。
  三、回归与超越,当下设计艺术审美经验反思
  (一)美感不等同于快感
  朱光潜先生关于对美感经验的误解提出了几种观点,其中第一点就是美感与快感的混淆。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美感,什么是快感,便笼统地将二者混为一谈,然而关于美感和快感的分判,不同的理论家也有不同的态度,现仅据朱光潜先生的看法加以说明。判分美感和快感的前提是我们要先承认美感经验纯粹是形象的直觉。首先,美感是不沾实用,无所为而为的,寻常快感则起于实用要求的满足;其次,美感是性格的返照,是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是被动的也是主动的;最后,我们在享受寻常快感时,意识中很明显地察觉到自己是在享受快感。
  视觉设计所传达的信息一定是要达到某种期望,为了实现视觉传达之功能,画面内容需要有一定煽动性、感染力,能够激发受众的某种心理需求或者产生情感。然而在具体表现方法上,有时为了获得视觉冲击不免也会落于媚俗。长期以来,人们心中被视为“欲”的俗一旦解放,就不免过着重世俗、重享乐的消费生活。我们身边的视觉传媒设备都是传达各种信息的一个窗口,任何的广告、招贴都会对大众的美感体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能做出不俗的设计,需要重视设计师自身美感经验的培养,美的东西是性格的返照,同样也是情感的流露,因此设计师自身的审美素养决定了他的创作的审美高度。最后,如同之前提到的,我们能明确自己享受快感,亦即意味着真正的美感我们是不会明确知道的。庄子有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告诉我们美是不可以认识的,美是可以体验的,需要人们融入这世界去体会它的妙韵。对美的认识,不是审美,而是融入。这些虽是文艺理论,但是对设计艺术者来说,是一种必要的提升。
  (二)设计需要超越功利,最终回归人本
  设计本身蕴含的价值理念对大众的审美水平究竟是迎合还是引导,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是关键。功利的阶段,反映了设计艺术遵循实用功能性的要求,这是理性主义的集中反映,然而在消费主义时代,大众的消费观也从形式和功能的角度转向一种多元的非物质的方向。从交互设计的产生可以看出,消费者已不再是单纯受众,而更愿意与产品发生互动,并且在互动过程中与产品发生关系。例如APP作为经典的交互设计,整个程序的搭建、操作流程、整体风格以及每一个icon的设计都能够影响人的体验,从而影响情感的搭建。这已经从单纯的视觉审美变成全方位的情感观照了,而视觉传达设计也从早期的视觉研究丰富发展为包含心理学、信息技术科学等含有综合技术的艺术设计。
  因此,设计最终还是要回归“人本精神”,诚如康德曾指出的那样,道德行动者应该将有关自身的利益、欲望、个人状况抛在一边,而去关注那些适用于理性行动的普遍律则。以大众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在消费主义时代下,这种设计的自律尤为可贵。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设计要体现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道德风尚和审美水平,树立真正合目的性的消费观念,从而使得设计艺术所传达的功能、美、一直道德意识深入人心,找回设计初心。
  结语
  人类70%的信息通过眼睛接受,消费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视觉传达设计对商业的繁荣的作用不可忽视,在这样一个“乱花渐欲”的时代,对大众审美经验的提升、价值理念的回归,与每天看到的各种传媒信息、商业广告等息息相关,当然这并不是视觉设计的一己之任,同样需要整个社会对当下的“消费风气”冷静思考。
  参考文獻:
  [1][荷]舒尔曼,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在哲学深层的挑战[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1.
  [2][日]刘树信,包豪斯——工业设计摇篮[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5:41.
  [3][俄]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
  [4]孔国庆,包豪斯与现代技术美学批判[J],江淮论坛,2013(02):146-149.
  [5][美]沃尔伏,从包豪斯到现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4:12.
  [6]李煌,从生活方式看视觉传达设计[J],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07:20.
  [7][美]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421.
  [8]消费主义文化品位趋向,中国产业洞察网。
  [9]龙鲜明,消费时代设计艺术的审美变革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2009(06):79-82.
  [10]朱光潜,朱光潜全集1:文艺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225.
  [11]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92.
  作者简介:易辰琛,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2016级研究生,艺术学理论专业。
其他文献
【摘要】平面设计是中职学校的一个相对较年轻的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设计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平面设计的春天也随之应运而生。本文立足于标志设计教学为例,阐述设计课堂上的几种打破常规的新思路——借与还的设计思路、撒网与收网式的设计思路、画蛇不添足的设计思路。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标志设计教学的创意创新,让中职平面设计课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能体现中职课堂的特色及培养方向的明确性。  【关键词】中
期刊
【摘要】文章以性别为主要视角,从生态女性主义、社会性别主义、酷儿理论三个方面对21世纪影视艺术进行了分析,从而了解当前社会环境下观念的创新。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社会性别主义;酷儿理论;影视艺术  自从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对于性别也有了新的认知,并且逐漸提出生态女性主义、社会性别主义、酷儿理论等理论。在“双半社会”时期,性别在当时受到很高的关注,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较大。
期刊
【摘要】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实施背景下,加强专业竞争力提高,是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就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问题以及竞争力的要素加以阐述,然后就竞争力培养的原则和措施详细探究。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竞争力  引言:  高职的数学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竞争力的培养就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这也是教学的重要要求。通过从理论上深化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竞争力
期刊
【摘要】机械设计必须要在技术满足的条件下,以实际需求为根本进行设计。机械设计贵在创造,需要有经验的设计师将所掌握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运用其中,在确保安全和机械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创新设计,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本文主要对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机械设计;技术分析;技术探讨  机械设计的前提是明确机械的结构、传递和运动方式以及零件尺寸等,只有掌握了具体要求,才能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对
期刊
【摘要】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结合当今设计产品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情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女书文字应用与永州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中是一个当地旅游资源与设计相结合的典型案例。将其利用于服装产品的开发是一个新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女书字体;服装旅游专项产品设计;旅游产品  一. 引言  女书符号与旅游产品的联结,为促进江永一代的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旅游形象的塑造有重要影响。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
期刊
【摘要】作为新课改时代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师,应当加强对现今音乐教学课堂的分析研究,重点针对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优化,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高效性的研究。  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广大教师大胆创新,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践当中,把有效教学看成是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就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
期刊
【摘要】良好的书籍封面设计能够更好的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且给读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勾起读者阅读的欲望。而在设计中色彩是最为主要的元素之一,不同的色彩组成带来的情感语言有着较大的不同,因此需要设计人员更好的选择和搭配色彩,并将其应用到书籍封面设计中,创造出更为浓厚的书香气息。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书籍封面设计色彩感情的体现方式展开探讨。  【关键词】书籍封面设计;色彩感情;体现  当我们看到一个新鲜的事
期刊
【摘要】具有浓郁乡土芬芳和时代气息的地方特色——松溪版面,经过二十多年坚韧的努力、不懈的探求,已成为该县文化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弘扬湛卢精神,构建特色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于2000年5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  【关键词】松溪版画;古建安刻版  版画艺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门类。它以各种板材为创作介质,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块表现生活、表现美,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版画与中国画、
期刊
【摘要】高中美术课是一门非常具有艺术性,欣赏性,画面感的课程,美术课中我们要带领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的画,引领学生接触、领悟和吸收美术课中以及美术领域的高品质文化。传统教学模式渐渐无法达成改革的新课程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老师和学生的天性,束缚了美术课程的发展。因此,我们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教学,而要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来引导高中学生对于美术这门课程的兴趣,让学生
期刊
【摘要】E.T.A.霍夫曼为德国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其作品多以离奇荒诞的情节反映现实,且将童话元素融入作品,构建“虚幻”与“现实”的双重世界。在《小矮人扎克斯传奇》一文中,霍夫曼便以童话为依托,将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同虚拟的国家相联系,同时亦将“写实手法”同“反讽手法”相结合以反映社会现实及人物形象特色。本论文借此从时代背景、母性形象及虚构的故事结局三方面对其写实性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E.T.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