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好校长就是这所好学校的灵魂。
1985年,从吉安师范毕业的曾剑雯走上了教育的岗位。如今,24年过去了,她和绝大部分教师一样,工作经历非常简单——从学校到学校,但在教书育人的生涯中,她那种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却让许多教师感到由衷敬佩。在言谈举止中,她那张充满微笑的脸告诉人们,她是一个乐观、自信、豁达、敬业的人。2006年,她担任了吉安市吉州区北门小学校长。从此,学校因为她的到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改变了一所学校,给这所学校带来了发展的勃勃生机。
一
北门小学在2004年9月由吉安市吉州区教育局接管前,是原华声通信集团子弟学校。当时,全校只有22名教师,大多年龄在45岁以上,学生也只有200多人。由于工厂效益差,教师每月只有五六百元工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学校设施极为简陋。
曾剑雯回忆说:“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到过原华声通信集团子弟学校听课。那时企业开始不景气,学校基本没有资金投入。教学楼就是现在还保留的那幢红砖房,教室外面种有一些小毛竹。记得那天还下着毛毛细雨,看到教师和学生上课的寒酸样,我触景生情,联想起郑板桥的‘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诗句,似乎更加感到教书生涯的清苦。”
几年前,地方政府接管后,校舍依然破旧,布局零乱,还欠下20多万元的债务。曾剑雯到任后,除了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外,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中。她多方筹资建校,争取政府投入一点,向相关单位募集一点,学校挤省一点,好不容易筹集了一笔资金。如何利用这笔有限的资金建设美好校园?她精打细算,动员全校教师自己动手挖好树洞,能不花的钱一分不花。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校园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整修了操场,学生课外活动的场所从此整洁宽敞了。
操场中央兴建了旗台和舞台,升旗仪式变得庄严;学生的才艺表演,从此也有了地方。
新建了多媒体教室,学校从此有了现代化气息。
改造了厕所,修建了花坛,种植了花草树木,从此学校变得绚丽多姿了。
学生的课桌椅全部更新,校舍重新粉刷,焕然一新。从此,师生感到神清气爽,舒畅多了。
一位老教师深有感慨地说:“我们的校园比以前靓多了!”
二
2003年,当全市所有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改革时,这所厂办子弟小学的教师却对课改知之甚少,没有一位教师参加过课改培训。曾剑雯到任时,该校的新课改推进已经十分被动。
教师是课改的主体,是学校课题的实施者,抓住了教师就抓住了课改实施的关键。曾剑雯到任伊始,很快理清了学校的发展思路,以课题为抓手,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成长。当时,这所学校的许多教师不知课题如何做,曾剑雯就组织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根据学校师资实际、教学实际,梳理出一个个问题,形成一个个研究专题。因为曾剑雯清醒地认识到: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引导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关键,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教师才能从研究的视角去分析教学现象、总结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在各级课题申报完毕后,全校教师在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的认真组织下,大力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就这样,北门小学教师在曾剑雯的带领下,带着课题进课堂,带着课题参与教研,研究分析并试图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在谈到借助课题研究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时,曾剑雯说:“要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就要让教师融入课题研究之中,让教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科研意识的培养还是要通过课题来实现,课题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抓手。”
学校先后有四个课题立项并结题,结束了该校没有课题的历史。如今,在北门小学,课题研究开展得过程扎实、成效明显。教师都积极参与,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科研”已经成为教师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
近三年内,北门小学老教师退休7人,同时新进教师21人。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是曾剑雯考虑得最多的事情。
为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曾剑雯注重给他们压担子、铺路子。青年教师到校一个月内,她都要听一次他们的课,基本上是每天听一节课,还经常采用讲座方式来指导年轻教师上好课。她经常上示范课。听过她的课的教师都认为课上得实在,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注重启发式教学,学生学习进步大,在看似较朴实的课中还蕴含着较深的教育理念。青年教师罗冬生说:“她的课实在,但我更喜欢听她的评课,一个个细小环节的点评对我们启发真大。”
作为市级学科带头人的曾剑雯最喜欢课堂,她说:“最放松的时候就是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与学生近距离接触,似乎更能发挥我的专长。”曾剑雯除了担任自己的课外,她还几乎是学校小学数学“专职的代课教师”,每当有教师因故不能上课,她总是去代课。
2008年5月,吉州区电教站组织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的活动。曾剑雯把这个锻炼和展示的机会给了青年教师晏健萍,这是晏健萍第一次参加区里组织的大型比赛。晏健萍在学校试教时非常紧张,曾剑雯便教给她一些调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并亲自示范,教她课堂上如何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在修改教案的过程中,晏健萍为了省事,直接在电子文稿上修改,曾剑雯却坚持让晏健萍手写修改,说:“每一次修改教案的过程其实是在熟悉教案,这个环节不能偷懒。”由于比赛就在接到通知的两天后进行,显得非常紧迫。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曾剑雯反复帮她修改教案,看她一遍又一遍地试教就达七八次之多。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她们还共同讨论教学过程:这个环节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该怎样问,当学生回答“卡壳”时该怎样启发,当学生语言不够规范时该怎样纠正,学生小组活动时老师该怎样组织课堂,等等。
晏建萍的数学课终于在全区讲课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她激动地说:“这个成绩百分之八十都归功于曾校长,没有她尽心尽力地指导,我不会有这么好的成绩!如果说我是一棵正处在成长期的小苗,那我很庆幸能遇上这位会用心、懂用心、愿用心的园丁。曾校长是我们青年教师成长的园丁。”
曾剑雯校长在日常教学中总是悉心指导全校青年教师锤炼教艺,引导他们自主发展,鼓励张扬个性,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如今,在北门小学,一批青年教师在曾剑雯的指导下脱颖而出,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她每天早出晚归,深入了解每个班级,每个教师的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开头,毕业班的学生在三年级时各学科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全区倒数第一。为了力争在小考中取得好成绩,曾剑雯与六年级老师一起探讨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方法,亲自上复习研讨课,与“学困生”结对子,耐心辅导。洒下的汗水终于有了收获,2008年该校毕业生的小考成绩,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平均分居全区第一。
经过短短三年的努力,她改变了一所薄弱学校,如今,北门小学的办学成绩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肯定。学校每年增加200多名学生,如今有学生900多人。为此,曾剑雯和学校教师感慨万千,曾几何时,北门小学每年有近80名学生流失到外校就读;可如今,家长看中这里的校风、学风和教育质量,选择把小孩送到这里学习。曾校长说:“还有什么比这种肯定更使人感到高兴呢!”
□责任编辑罗贤良
1985年,从吉安师范毕业的曾剑雯走上了教育的岗位。如今,24年过去了,她和绝大部分教师一样,工作经历非常简单——从学校到学校,但在教书育人的生涯中,她那种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却让许多教师感到由衷敬佩。在言谈举止中,她那张充满微笑的脸告诉人们,她是一个乐观、自信、豁达、敬业的人。2006年,她担任了吉安市吉州区北门小学校长。从此,学校因为她的到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改变了一所学校,给这所学校带来了发展的勃勃生机。
一
北门小学在2004年9月由吉安市吉州区教育局接管前,是原华声通信集团子弟学校。当时,全校只有22名教师,大多年龄在45岁以上,学生也只有200多人。由于工厂效益差,教师每月只有五六百元工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学校设施极为简陋。
曾剑雯回忆说:“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到过原华声通信集团子弟学校听课。那时企业开始不景气,学校基本没有资金投入。教学楼就是现在还保留的那幢红砖房,教室外面种有一些小毛竹。记得那天还下着毛毛细雨,看到教师和学生上课的寒酸样,我触景生情,联想起郑板桥的‘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诗句,似乎更加感到教书生涯的清苦。”
几年前,地方政府接管后,校舍依然破旧,布局零乱,还欠下20多万元的债务。曾剑雯到任后,除了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外,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中。她多方筹资建校,争取政府投入一点,向相关单位募集一点,学校挤省一点,好不容易筹集了一笔资金。如何利用这笔有限的资金建设美好校园?她精打细算,动员全校教师自己动手挖好树洞,能不花的钱一分不花。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校园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整修了操场,学生课外活动的场所从此整洁宽敞了。
操场中央兴建了旗台和舞台,升旗仪式变得庄严;学生的才艺表演,从此也有了地方。
新建了多媒体教室,学校从此有了现代化气息。
改造了厕所,修建了花坛,种植了花草树木,从此学校变得绚丽多姿了。
学生的课桌椅全部更新,校舍重新粉刷,焕然一新。从此,师生感到神清气爽,舒畅多了。
一位老教师深有感慨地说:“我们的校园比以前靓多了!”
二
2003年,当全市所有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改革时,这所厂办子弟小学的教师却对课改知之甚少,没有一位教师参加过课改培训。曾剑雯到任时,该校的新课改推进已经十分被动。
教师是课改的主体,是学校课题的实施者,抓住了教师就抓住了课改实施的关键。曾剑雯到任伊始,很快理清了学校的发展思路,以课题为抓手,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成长。当时,这所学校的许多教师不知课题如何做,曾剑雯就组织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根据学校师资实际、教学实际,梳理出一个个问题,形成一个个研究专题。因为曾剑雯清醒地认识到: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引导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关键,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教师才能从研究的视角去分析教学现象、总结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在各级课题申报完毕后,全校教师在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的认真组织下,大力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就这样,北门小学教师在曾剑雯的带领下,带着课题进课堂,带着课题参与教研,研究分析并试图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在谈到借助课题研究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时,曾剑雯说:“要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就要让教师融入课题研究之中,让教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科研意识的培养还是要通过课题来实现,课题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抓手。”
学校先后有四个课题立项并结题,结束了该校没有课题的历史。如今,在北门小学,课题研究开展得过程扎实、成效明显。教师都积极参与,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科研”已经成为教师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
近三年内,北门小学老教师退休7人,同时新进教师21人。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是曾剑雯考虑得最多的事情。
为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曾剑雯注重给他们压担子、铺路子。青年教师到校一个月内,她都要听一次他们的课,基本上是每天听一节课,还经常采用讲座方式来指导年轻教师上好课。她经常上示范课。听过她的课的教师都认为课上得实在,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注重启发式教学,学生学习进步大,在看似较朴实的课中还蕴含着较深的教育理念。青年教师罗冬生说:“她的课实在,但我更喜欢听她的评课,一个个细小环节的点评对我们启发真大。”
作为市级学科带头人的曾剑雯最喜欢课堂,她说:“最放松的时候就是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与学生近距离接触,似乎更能发挥我的专长。”曾剑雯除了担任自己的课外,她还几乎是学校小学数学“专职的代课教师”,每当有教师因故不能上课,她总是去代课。
2008年5月,吉州区电教站组织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的活动。曾剑雯把这个锻炼和展示的机会给了青年教师晏健萍,这是晏健萍第一次参加区里组织的大型比赛。晏健萍在学校试教时非常紧张,曾剑雯便教给她一些调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并亲自示范,教她课堂上如何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在修改教案的过程中,晏健萍为了省事,直接在电子文稿上修改,曾剑雯却坚持让晏健萍手写修改,说:“每一次修改教案的过程其实是在熟悉教案,这个环节不能偷懒。”由于比赛就在接到通知的两天后进行,显得非常紧迫。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曾剑雯反复帮她修改教案,看她一遍又一遍地试教就达七八次之多。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她们还共同讨论教学过程:这个环节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该怎样问,当学生回答“卡壳”时该怎样启发,当学生语言不够规范时该怎样纠正,学生小组活动时老师该怎样组织课堂,等等。
晏建萍的数学课终于在全区讲课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她激动地说:“这个成绩百分之八十都归功于曾校长,没有她尽心尽力地指导,我不会有这么好的成绩!如果说我是一棵正处在成长期的小苗,那我很庆幸能遇上这位会用心、懂用心、愿用心的园丁。曾校长是我们青年教师成长的园丁。”
曾剑雯校长在日常教学中总是悉心指导全校青年教师锤炼教艺,引导他们自主发展,鼓励张扬个性,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如今,在北门小学,一批青年教师在曾剑雯的指导下脱颖而出,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她每天早出晚归,深入了解每个班级,每个教师的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开头,毕业班的学生在三年级时各学科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全区倒数第一。为了力争在小考中取得好成绩,曾剑雯与六年级老师一起探讨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方法,亲自上复习研讨课,与“学困生”结对子,耐心辅导。洒下的汗水终于有了收获,2008年该校毕业生的小考成绩,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平均分居全区第一。
经过短短三年的努力,她改变了一所薄弱学校,如今,北门小学的办学成绩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肯定。学校每年增加200多名学生,如今有学生900多人。为此,曾剑雯和学校教师感慨万千,曾几何时,北门小学每年有近80名学生流失到外校就读;可如今,家长看中这里的校风、学风和教育质量,选择把小孩送到这里学习。曾校长说:“还有什么比这种肯定更使人感到高兴呢!”
□责任编辑罗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