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芦花荡》应引导学生充分鉴赏环境描写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9506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孙犁的《芦花荡》是一篇以战争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在文学界有“诗化小说”之誉。构成这篇小说浓浓的诗意美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小说中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教学这篇小说时,引导学生充分鉴赏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和鉴赏《芦花荡》浓浓的诗意美;有利于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优美的语感。
  [关键词]教学 《芦花荡》 重点 鉴赏 环境描写
  
  我认为,教学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时,除了引导学生把握老交通员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和深入感知“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这一主旨外,还应引导学生充分鉴赏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因为引导学生充分鉴赏和品味《芦花荡》的环境描写至少有下列两个方面的作用:1、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和鉴赏《芦花荡》浓浓的诗意美;2、有利于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优美的语感。
  
  一、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和鉴赏《芦花荡》浓浓的诗意美
  
  《芦花荡》之所以有“诗意小说”之称,是因为这篇小说虽然以战争为话题,却没有传统的战争小说中的血雨腥风、隆隆炮声和弥漫硝烟;阅读这篇小说,人们感觉到的不是战争的残酷和恐怖,而是白洋淀芦花荡优美、静谧的自然风光和信步芦花荡的悠闲与自在。
  我认为,《芦花荡》之所以能给读者带来如此诗意般的审美体验,虽然不排除小说中老交通员富有传奇色彩和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和小说中富有含蓄、幽默、谐谑的故事情节等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芦花荡》中富有诗情画意和清新明亮的环境描写。请看: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第一段)
  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第九段)
  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望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第一十三段)
  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第三十八段)
  中午的时候,……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第五十五段)
  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的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第五十九段)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第六十二段)
  请问,当我们细细品味上述环境描写时,有谁又会把《芦花荡》跟战争联系在一起呢?有谁会不感受和体验到《芦花荡》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呢?这,不正好说明了这篇小说中清新婉丽的环境描写是赋予这篇小说浓浓的“诗意美”特质的最主要的因素吗?
  既如此,那么,我们在教学《芦花荡》时就应该引导学生充分鉴赏小说中具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授予学生开启《芦花荡》“诗意美”的金钥匙,才能把学生引进《芦花荡》,进入我们营造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之中,才能引导学生加深对《芦花荡》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对孙犁创作风格的理解。
  
  二、有利于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培养优美的语感
  
  《芦花荡》环境描写中的语言优美而又简洁,是学生积累文学语言和培养语感的极好范本。比如作品开头一段的环境描写,不仅点明了故事的环境气氛:“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还勾画了芦花荡的旖旎和宁静:“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还形象地衬托出了芦花荡军民和为部队运送“柴米油盐”、接送干部的撑船老交通员的坚强性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象就是天上”。同时,还奠定了这篇小说浓郁的抒情色彩基调。而这段文字仅有113个字符,真是简洁、优美之至。
  又如小说第十三自然段,通过用物象的改变来表现时间的推移,暗喻两个小姑娘的成长过程,既有动态的生活气息,又有色彩斑斓的美丽画面,让人产生许多美好的想象,但行文却不到90字。其优美和简洁不言而喻。
  这篇小说中类似这样优美而简洁的语言还有不少,比如小说中第55段中的环境描写等也优美和简洁之至。但限于篇幅,我们不再一一举例分析。
  有专家说,“学习语言,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主要特点,语文课应该教学生怎样向作者学习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叙事状物,说理议论”,此话极为正确。但是,“‘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尽可能自己去探索’从而达到‘讲是为了用不着讲’、‘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境界。”《芦花荡》中环境描写的语言是如此优美和简洁,是我们引导学生学习、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培养优美语感的极好范本。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小说时,应该充分发挥这个“例子”的作用,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反复感受这篇小说环境描写中优美而又简洁的文学语言,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积累文学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举一反三”的目的。
  参考文献:
  ①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芦花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用书·〈芦花荡〉》,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②李丽萍《解读孙犁短篇小说〈芦花荡〉的轻喜剧色彩》,《刚坚少年报·语文教研版,青海人民出版社主办2006年10月22日第17期,第一版。
  ③杨东俊《“矫枉”未必就要“过正”》,《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年第9期。
  ④丁卫军《行走在阅读教学的课堂里》,《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年7——8期。
  (作者单位:425000湖南省永州市第十一中学)
其他文献
我国最早一部教育专著《学记》指出:“学者有四失,教育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者也,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这是说,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发挥其优点,克服其不足,这便是最早的因材施教的观点,学生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受家庭、朋友的影响也不同,这些决定了他们性格、兴趣、智力开发水平和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对这些不同层次、不同基础
期刊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中小学语文阅读目标:“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要实现《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数学目标和达到其要求,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将阅读课上成泛散课的错误作法,应该努
期刊
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歌德曾说过:“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得到充裕的时间。”时间运筹是一门高级的艺术,让我们来学点时间的运筹方法吧。    一、做好时间规划  时间是生命的资金,该怎样合理花费这笔资金呢?精打细算,订好时间计划,包括学期时间计划,每月时间计划,每周时间计划,每日时间计划等。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在谈到自己成才经验时说:“我完全控制一天的时间,因为脑力劳动是离不
期刊
“语文姓语”,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编排体系,在有关字词句篇的教学中,确保学生有大量时间去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力求将语言训练的过程展示得妥帖自如,极富艺术性,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质。一句话,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一、识字教学要富于趣味     学生识字写字,就是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但是,工具是被人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
期刊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教学重点。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逆向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只
期刊
我在作文中教学常常看到同学们在作文时,因为没法下笔而觉得痛苦,作文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困难,作文跟说话是互相联系的,所不同的是,说话是靠嘴说出来的,作文是用笔写的,两者都是表达感情的工具,说话比较简便,作文比较复杂,不过,两者在材料内容上和表达技巧上有相同的地方。  要做到作文充实,就必须在平时多观察多体验,尤其是多看书报,多看一些对自己有益的,喜爱看的以及适合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的书刊杂志。至于材料的组
期刊
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激发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期刊
[摘要]文学翻译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不仅要艺术地再现原作,更重要的是要再现原作的艺术性,即保留原作总体风格和力量。“化境”作为一个翻译美学概念,与我国古典美学里的意境,形神理论密切相关,其实质为创作。而“得意忘言”或“讹”又是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是译者不得已而为之,并非译者的刻意追求。从这一角度理解林纾和庞德富有创造性的翻译,便有助于领会“化境说”的内涵和本质。  [关键词]化境说;创造;得意
期刊
【摘要】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现就以下几方面简单谈谈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  ㈠、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含义  ㈡、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对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3、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4、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6、有利于培
期刊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把最宝贵的钥匙。”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过分地强识字、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忽略口语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行之有效的进行口语能力培养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肤浅的看法:    一、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