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老师的草坪婚礼”作为一个生成活动,引发了我园很多教师的思考。下面,我们来听听共同见证活动实施的他们是怎么说的。
话题一:草坪婚礼最触动你的是什么?
祁钰杰:我刚入职就幸运地进入中三班,亲身参与了这一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此前我没有想过能在幼儿园真正办一场婚礼。最初以为是设计一场走秀或是在活动室里安排一场小小的婚礼仪式。但后来我发现这是在准备一场真正的婚礼。当时,孩子们每天都在问:真正的婚礼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呢?因为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向全园的小伙伴们展示自己的策划、设计。在这场婚礼中,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主角,这是他们相互传递经验、传递爱的好机会。在这样一个充满未知的系列生成活动中,孩子们会有哪些学习与发展呢?我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找到了答案。当我看到孩子们在主题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感知体验、实际操作,在主题活动结束后主动向别人传递自己感受到的爱,我也感受到了“婚礼”主题活动的意义。
朱 娇:孩子的一句话“田老师为什么请假了”引发了这一主题活动,这是教师对课程具有高度敏感性的体现。我们的身边有着很多这样的契机,但很多教师对课程缺乏敏感性。所以,我很佩服姜老师和田老师,她们不仅对孩子这个偶发的小问题做出了适宜的回答,还在孩子兴趣浓厚时引导孩子展开讨论,并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自然而然地生成了“婚礼”主题活动。
周梦如:我感触最深的是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教师在班级活动室内摆放结婚照、投放与“婚礼”主题有关的绘本等,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孩子的兴趣,并引导家长积极参与。教师只给了家长和孩子一个“婚礼”的话题,而不限制具体的调查内容,让家长和孩子自由探讨,找出真正的兴趣点。正因如此,教师才收集到了孩子们不同的关注点。通过在班级内分享,孩子们零散的经验变成了集体的经验,同时也丰富了主题活动的线索,推动了主题活动的开展。
孔 曼:孩子的参与和家长的支持是最触动我的点。活动来源于孩子们的一句话“田老师,我想参加你的婚礼”,活动前的画婚纱、贴喜字、做捧花、做请柬、装喜糖,活动过程中的接亲、堵门等环节,孩子们都亲身参与。同时,家长的支持非常重要。孩子的兴趣是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动力。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抓住孩子的兴趣,不断将孩子的进步反馈给家长,促使家长也非常愿意支持活动的开展。
韩金灵:此活动源于教师真实的生活,教师乐于与孩子一起感受生活、享受生活。而孩子在参与教师生活的过程中也真实地感受到了爱和快乐。
颜 安:教师的生活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孩子在此情境中以兴趣为原点,怀揣“为田老师举办一场婚礼”这个带着温暖和爱的“大梦想”,和教师一起为实现这个梦想努力策划和一点点地准备,最终取得成功。这正是教师和孩子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过程。
余静雯:在我看来,田老师能让孩子參与自己的婚礼,这本身就需要勇气,这说明田老师真的将生活与教育融合起来,愿意与孩子一起经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将美好与爱传递给孩子。我想,今后当孩子们回想起自己的幼儿园生活,他们一定会对这段时光印象深刻。同时,教师的课程意识也值得点赞,因为正是教师抓住了孩子们对“田老师请假拍婚纱照”的好奇,才促成了“婚礼”主题活动。
叶屏屏:每一个孩子都带着灿烂的笑容和美好的祝福参加了这场婚礼,每一个孩子都因这样一次婚礼对结婚有了自己的认识,每一个孩子都会因这样一次婚礼而带着美好的希冀去拥抱未来的人生。
史力元:教师能够及时抓住孩子提出的“田老师为什么请假了”这个问题,思考和挖掘问题背后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孩子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对结婚、对家庭、对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教师亦是如此。“婚礼”由此成为了一件对教师和孩子来说都有意义的事情。
杨 柳:“草坪婚礼”生活感满满、仪式感十足,让我看到了教师和孩子生活的交融。整个过程中,教师用平等、自然、亲切的态度,不断向孩子传递无声胜有声的信息:我的生活向你开放,我的生活和你的生活是在一起的,我们共享生活。它丰富并加深了我对“幼儿园的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生活”这句话的理解。
林 琳:最触动我的是孩子关心教师,愿意为教师策划举办婚礼,教师相信孩子,愿意与孩子一起经历自己人生的重要时刻。教师和孩子之间相互开放、毫无保留,教师和孩子真正共同生活,都见证了对方成长的重要瞬间。
话题二:你是怎么从课程的视角看草坪婚礼的?
祁钰杰:在这样一个主题活动中,在跟随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前提下,教师需要提前思考和预设活动的目标和线索。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思考、调整活动的脉络,考量孩子经验的生长、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婚礼将要举行的那个下午,妈妈们自发前来与孩子们一起布置现场,爸爸妈妈可以看到孩子在这个阶段做了什么事情,孩子也可以和爸爸妈妈讨论自己眼中的“草坪婚礼”。
朱 娇:中班的孩子大多参加过婚礼,他们会有一些相关的经验,但这些经验都是零散的。通过完成“结婚经验调查表”和集体分享交流,孩子获得了更加丰富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社会交往和语言表达必定会得到发展。在筹备婚礼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把与结婚相关的所有知识强加给孩子,而是孩子了解了什么、需要什么,就将婚礼办成什么样。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筛选课程资源,比如婚纱、请柬和喜糖等是孩子关心的话题,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就必然会涉及。
韩金灵:“婚礼”主题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需要的准确认知。相比小班,中班幼儿开始主动关注和关心身边的同伴。教师是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生活伙伴,孩子们发出“田老师为什么请假”的疑问,这反映出他们产生了想进一步了解身边人的社会性发展需要。在关心和帮助身边人的过程中,孩子自己也获得了归属感。
颜 安:教师发现孩子的问题及兴趣后,前期做了很多准备,比如开展相关经验调查、准备相关绘本等,帮助孩子积累有关婚礼的不同经验。在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粗浅经验后,教师巧妙地选择了绘本《蚯蚓要结婚》,使其在活动推进中起到串联经验的作用。集体分享经验,帮助孩子梳理婚礼准备工作;将分喜糖巧妙地转化为数学活动;让孩子自己动手剪红双喜,自然成了美工活动……这一系列活动既帮助孩子丰富经验,又细化了婚礼筹备工作。 孔 曼:教师在活动前做了大量的功课,比如探讨活动的价值,研究活动能给幼儿带来怎样的发展,如何利用家长资源推进活动。整个活动围绕“田老师要结婚了”这个核心话题展开,教师发现了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和幼儿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史力元:“婚礼”这一活动来源于真实生活。首先,教师拥有非常强的课程意识,能够抓住孩子提出的问题,引发孩子对“结婚”话题的进一步思考和讨论,由此生成“婚礼”主题活动。其次,教师心中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让孩子在参与和交流中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结婚习俗,对结婚、对家庭、对爱有更多的了解和思考。再次,教师有较强的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能夠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和幼儿园的资源等。从认识婚礼、筹备婚礼到草坪婚礼圆满举办,教师始终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对“结婚”的兴趣和问题入手,灵活地调整、生成活动内容,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的理念。
余静雯: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不仅仅是要让孩子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遇到问题时可以怎么解决,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怎样在坚持自己观点和理解他人观点之间寻求平衡。这些在“婚礼”主题活动中都得到了体现。教师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让孩子调查自己爸爸妈妈的婚礼。大部分中国父母可能不太好意思在儿女面前展现彼此的情感,而这样的调查正好能帮助孩子感受亲子关系,建立安全感。教师放手让孩子策划婚礼,鼓励孩子自主、自由地表达见解,同时让孩子感受到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的见解有时是不一样的。大家意见不一致时,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还是少数服从多数,这种取舍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一种学习。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孩子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叶屏屏:这是一个来自儿童生活、源于儿童兴趣的主题活动。教师没有直接从筹备婚礼的角度和孩子探讨婚礼,而是用“什么是结婚”这一问题引发孩子的好奇心,经过一系列探究,最后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举办了一场真正的婚礼。这是源于儿童又经过教师“深思熟虑”之后师幼共同建构的活动,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活动。
杨 柳:“婚礼”主题活动中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教师具有的儿童视角和对课程的敏感性。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都让孩子自己做:制作婚礼邀请函,参与设计婚礼流程,参与准备婚礼的方方面面,甚至婚礼中的人员安排也是由孩子们自己讨论决定的。在课程实施策略方面,教师很注重挖掘、利用绘本资源,做到了基于又不局限于孩子的已有经验,让孩子的经验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适时地得到丰富。在课程设计之初,教师也不清楚中班孩子到底能不能理解结婚这件事,中班开展这个主题活动是不是合适,但是,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在我园“无关对错,只关思考”的理念影响下,“婚礼”主题活动的实践者秉持对孩子负责、对课程负责的态度,在思考与实践后,最终在孩子那里得到了答案。在“婚礼”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非常关注孩子的年龄特点,不断给予孩子适宜的“支架”,比如,在包糖果时,对孩子一一点数和按数取物的引导,就十分切合中班孩子数学学习与发展的需要。这说明在衡量选取的活动内容适宜与否时,孩子的年龄是重要的标准,但又不是绝对的。对于教育者来说,重要的是要看到孩子独特的学习方式与特点,不妄为。
话题三:草坪婚礼带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祁钰杰:我发现这个主题活动跟其他主题活动有很大的不同。孩子们用笑脸告诉我他们正在感受爱、学习爱、传递爱。活动实施中,孩子的主动、愉悦是教师进步的动力,教师会带着更多的快乐去和孩子互动。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开始明白,开启一个新的主题活动时,不仅要准备活动材料,也要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经验。在活动接近尾声时,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对未来的期待和爱的能力让我看到,他们不只是知道了“结婚是什么”,更是学会了和同伴一起去为自己爱的人做一件有爱的事。
朱 娇:在没有亲眼见证“婚礼”主题活动之前,我觉得婚礼是只属于大人的事情,不适合孩子研究,它距离孩子很遥远。但是,这次“婚礼”主题活动让我意识到孩子在这样的活动中能有所作为,并且很享受这个过程。于是,我不禁反思之前是我低估了孩子,婚礼是一件美好的事,任何人都可以从中获益,孩子也不例外。其实,在这个活动中,“婚礼”只是一个让我们看到孩子的媒介。我们只要跟随孩子的脚步,看得见孩子,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课程。
颜 安:孩子和教师的生活是相融的,对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教师在思考后是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的。孩子和教师的互动是抛接球的过程,教师只要能牢牢抓住孩子不经意间抛出的球,并思考如何契合孩子的兴趣及发展水平,就有可能使之成为推动活动的契机。将追随孩子和引导孩子真正有机融合在生活中,活动就会生动起来。
余静雯:敏锐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与幼儿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故事,怎样抓住这些故事中的闪光点并挖掘其中的价值?怎样将有价值的内容以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在活动实施前,需要考量的可用资源有哪些?怎样使用这些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推进活动……教师必须细致思考这些问题,这对于活动的推进很有意义。
史力元:课程资源的利用至关重要。在“婚礼”主题活动的策划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绘本资源(关于结婚的各种绘本)、家长资源(提供爸爸妈妈的婚纱照、结婚的故事,带孩子参加婚礼,参与布置草坪婚礼场地,等等)、社会资源(婚俗博物馆)以及幼儿园本身的物质资源(草坪、小车)。丰富的课程资源使整个“婚礼”筹备进展顺利,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获得了更多参与和体验的机会,丰富了关于“结婚”的认识,学会了思考和探究的方法,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了“爱”。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需要具备挖掘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叶屏屏:婚礼只是一个载体。婚礼给大家的启发不应该或不仅仅是效仿再在幼儿园里举办一场婚礼,而应该由此思考孩子的生活里有什么,我们能看到什么样的教育契机。
林 琳:第一,教师和幼儿不仅是教和学的关系,更是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朋友甚至家人。教师和幼儿是平等的,幼儿信任教师,愿意跟教师分享自己的生活,教师也要相信幼儿。第二,课程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教师要抓住幼儿感兴趣的问题,认真地对待幼儿的问题,分析问题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及时和幼儿一起开展讨论和研究。
杨 柳:这次活动让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职业要求,即去做一名“看似轻松”但“并不简单”的幼儿园教师,一方面,和孩子在一起时要避免“生硬”的教育,在共享生活中不忘本心,回归生活,回到儿童;另一方面,要常常自省,保持对孩子发展的敏感性,不断对自我发展提出要求。这样,有幸能做孩子成长陪伴者的我,和孩子一起生活的我,才能更好地去支持孩子的学习与发展。
热热闹闹的草坪婚礼之后,我们应该静下来思考其背后的理念。“办婚礼”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孩子和教师的发展才是我们最想要的。在本次分享会中,教师们提及的高频词是“生活”,孩子和教师在一起生活,课程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活教育”理念下生成课程的实施、课程资源的利用、孩子的学习与发展、家园关系的建立等都是教师们接下来需要进一步去思考和实践的。我们期待教师和孩子一起探索出更多精彩的课程故事。
话题一:草坪婚礼最触动你的是什么?
祁钰杰:我刚入职就幸运地进入中三班,亲身参与了这一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此前我没有想过能在幼儿园真正办一场婚礼。最初以为是设计一场走秀或是在活动室里安排一场小小的婚礼仪式。但后来我发现这是在准备一场真正的婚礼。当时,孩子们每天都在问:真正的婚礼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呢?因为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向全园的小伙伴们展示自己的策划、设计。在这场婚礼中,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主角,这是他们相互传递经验、传递爱的好机会。在这样一个充满未知的系列生成活动中,孩子们会有哪些学习与发展呢?我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找到了答案。当我看到孩子们在主题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感知体验、实际操作,在主题活动结束后主动向别人传递自己感受到的爱,我也感受到了“婚礼”主题活动的意义。
朱 娇:孩子的一句话“田老师为什么请假了”引发了这一主题活动,这是教师对课程具有高度敏感性的体现。我们的身边有着很多这样的契机,但很多教师对课程缺乏敏感性。所以,我很佩服姜老师和田老师,她们不仅对孩子这个偶发的小问题做出了适宜的回答,还在孩子兴趣浓厚时引导孩子展开讨论,并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自然而然地生成了“婚礼”主题活动。
周梦如:我感触最深的是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教师在班级活动室内摆放结婚照、投放与“婚礼”主题有关的绘本等,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孩子的兴趣,并引导家长积极参与。教师只给了家长和孩子一个“婚礼”的话题,而不限制具体的调查内容,让家长和孩子自由探讨,找出真正的兴趣点。正因如此,教师才收集到了孩子们不同的关注点。通过在班级内分享,孩子们零散的经验变成了集体的经验,同时也丰富了主题活动的线索,推动了主题活动的开展。
孔 曼:孩子的参与和家长的支持是最触动我的点。活动来源于孩子们的一句话“田老师,我想参加你的婚礼”,活动前的画婚纱、贴喜字、做捧花、做请柬、装喜糖,活动过程中的接亲、堵门等环节,孩子们都亲身参与。同时,家长的支持非常重要。孩子的兴趣是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动力。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抓住孩子的兴趣,不断将孩子的进步反馈给家长,促使家长也非常愿意支持活动的开展。
韩金灵:此活动源于教师真实的生活,教师乐于与孩子一起感受生活、享受生活。而孩子在参与教师生活的过程中也真实地感受到了爱和快乐。
颜 安:教师的生活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孩子在此情境中以兴趣为原点,怀揣“为田老师举办一场婚礼”这个带着温暖和爱的“大梦想”,和教师一起为实现这个梦想努力策划和一点点地准备,最终取得成功。这正是教师和孩子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过程。
余静雯:在我看来,田老师能让孩子參与自己的婚礼,这本身就需要勇气,这说明田老师真的将生活与教育融合起来,愿意与孩子一起经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将美好与爱传递给孩子。我想,今后当孩子们回想起自己的幼儿园生活,他们一定会对这段时光印象深刻。同时,教师的课程意识也值得点赞,因为正是教师抓住了孩子们对“田老师请假拍婚纱照”的好奇,才促成了“婚礼”主题活动。
叶屏屏:每一个孩子都带着灿烂的笑容和美好的祝福参加了这场婚礼,每一个孩子都因这样一次婚礼对结婚有了自己的认识,每一个孩子都会因这样一次婚礼而带着美好的希冀去拥抱未来的人生。
史力元:教师能够及时抓住孩子提出的“田老师为什么请假了”这个问题,思考和挖掘问题背后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孩子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对结婚、对家庭、对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教师亦是如此。“婚礼”由此成为了一件对教师和孩子来说都有意义的事情。
杨 柳:“草坪婚礼”生活感满满、仪式感十足,让我看到了教师和孩子生活的交融。整个过程中,教师用平等、自然、亲切的态度,不断向孩子传递无声胜有声的信息:我的生活向你开放,我的生活和你的生活是在一起的,我们共享生活。它丰富并加深了我对“幼儿园的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生活”这句话的理解。
林 琳:最触动我的是孩子关心教师,愿意为教师策划举办婚礼,教师相信孩子,愿意与孩子一起经历自己人生的重要时刻。教师和孩子之间相互开放、毫无保留,教师和孩子真正共同生活,都见证了对方成长的重要瞬间。
话题二:你是怎么从课程的视角看草坪婚礼的?
祁钰杰:在这样一个主题活动中,在跟随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前提下,教师需要提前思考和预设活动的目标和线索。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思考、调整活动的脉络,考量孩子经验的生长、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婚礼将要举行的那个下午,妈妈们自发前来与孩子们一起布置现场,爸爸妈妈可以看到孩子在这个阶段做了什么事情,孩子也可以和爸爸妈妈讨论自己眼中的“草坪婚礼”。
朱 娇:中班的孩子大多参加过婚礼,他们会有一些相关的经验,但这些经验都是零散的。通过完成“结婚经验调查表”和集体分享交流,孩子获得了更加丰富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社会交往和语言表达必定会得到发展。在筹备婚礼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把与结婚相关的所有知识强加给孩子,而是孩子了解了什么、需要什么,就将婚礼办成什么样。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筛选课程资源,比如婚纱、请柬和喜糖等是孩子关心的话题,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就必然会涉及。
韩金灵:“婚礼”主题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需要的准确认知。相比小班,中班幼儿开始主动关注和关心身边的同伴。教师是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生活伙伴,孩子们发出“田老师为什么请假”的疑问,这反映出他们产生了想进一步了解身边人的社会性发展需要。在关心和帮助身边人的过程中,孩子自己也获得了归属感。
颜 安:教师发现孩子的问题及兴趣后,前期做了很多准备,比如开展相关经验调查、准备相关绘本等,帮助孩子积累有关婚礼的不同经验。在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粗浅经验后,教师巧妙地选择了绘本《蚯蚓要结婚》,使其在活动推进中起到串联经验的作用。集体分享经验,帮助孩子梳理婚礼准备工作;将分喜糖巧妙地转化为数学活动;让孩子自己动手剪红双喜,自然成了美工活动……这一系列活动既帮助孩子丰富经验,又细化了婚礼筹备工作。 孔 曼:教师在活动前做了大量的功课,比如探讨活动的价值,研究活动能给幼儿带来怎样的发展,如何利用家长资源推进活动。整个活动围绕“田老师要结婚了”这个核心话题展开,教师发现了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和幼儿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史力元:“婚礼”这一活动来源于真实生活。首先,教师拥有非常强的课程意识,能够抓住孩子提出的问题,引发孩子对“结婚”话题的进一步思考和讨论,由此生成“婚礼”主题活动。其次,教师心中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让孩子在参与和交流中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结婚习俗,对结婚、对家庭、对爱有更多的了解和思考。再次,教师有较强的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能夠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和幼儿园的资源等。从认识婚礼、筹备婚礼到草坪婚礼圆满举办,教师始终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对“结婚”的兴趣和问题入手,灵活地调整、生成活动内容,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的理念。
余静雯: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不仅仅是要让孩子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遇到问题时可以怎么解决,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怎样在坚持自己观点和理解他人观点之间寻求平衡。这些在“婚礼”主题活动中都得到了体现。教师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让孩子调查自己爸爸妈妈的婚礼。大部分中国父母可能不太好意思在儿女面前展现彼此的情感,而这样的调查正好能帮助孩子感受亲子关系,建立安全感。教师放手让孩子策划婚礼,鼓励孩子自主、自由地表达见解,同时让孩子感受到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的见解有时是不一样的。大家意见不一致时,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还是少数服从多数,这种取舍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一种学习。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孩子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叶屏屏:这是一个来自儿童生活、源于儿童兴趣的主题活动。教师没有直接从筹备婚礼的角度和孩子探讨婚礼,而是用“什么是结婚”这一问题引发孩子的好奇心,经过一系列探究,最后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举办了一场真正的婚礼。这是源于儿童又经过教师“深思熟虑”之后师幼共同建构的活动,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活动。
杨 柳:“婚礼”主题活动中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教师具有的儿童视角和对课程的敏感性。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都让孩子自己做:制作婚礼邀请函,参与设计婚礼流程,参与准备婚礼的方方面面,甚至婚礼中的人员安排也是由孩子们自己讨论决定的。在课程实施策略方面,教师很注重挖掘、利用绘本资源,做到了基于又不局限于孩子的已有经验,让孩子的经验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适时地得到丰富。在课程设计之初,教师也不清楚中班孩子到底能不能理解结婚这件事,中班开展这个主题活动是不是合适,但是,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在我园“无关对错,只关思考”的理念影响下,“婚礼”主题活动的实践者秉持对孩子负责、对课程负责的态度,在思考与实践后,最终在孩子那里得到了答案。在“婚礼”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非常关注孩子的年龄特点,不断给予孩子适宜的“支架”,比如,在包糖果时,对孩子一一点数和按数取物的引导,就十分切合中班孩子数学学习与发展的需要。这说明在衡量选取的活动内容适宜与否时,孩子的年龄是重要的标准,但又不是绝对的。对于教育者来说,重要的是要看到孩子独特的学习方式与特点,不妄为。
话题三:草坪婚礼带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祁钰杰:我发现这个主题活动跟其他主题活动有很大的不同。孩子们用笑脸告诉我他们正在感受爱、学习爱、传递爱。活动实施中,孩子的主动、愉悦是教师进步的动力,教师会带着更多的快乐去和孩子互动。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开始明白,开启一个新的主题活动时,不仅要准备活动材料,也要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经验。在活动接近尾声时,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对未来的期待和爱的能力让我看到,他们不只是知道了“结婚是什么”,更是学会了和同伴一起去为自己爱的人做一件有爱的事。
朱 娇:在没有亲眼见证“婚礼”主题活动之前,我觉得婚礼是只属于大人的事情,不适合孩子研究,它距离孩子很遥远。但是,这次“婚礼”主题活动让我意识到孩子在这样的活动中能有所作为,并且很享受这个过程。于是,我不禁反思之前是我低估了孩子,婚礼是一件美好的事,任何人都可以从中获益,孩子也不例外。其实,在这个活动中,“婚礼”只是一个让我们看到孩子的媒介。我们只要跟随孩子的脚步,看得见孩子,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课程。
颜 安:孩子和教师的生活是相融的,对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教师在思考后是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的。孩子和教师的互动是抛接球的过程,教师只要能牢牢抓住孩子不经意间抛出的球,并思考如何契合孩子的兴趣及发展水平,就有可能使之成为推动活动的契机。将追随孩子和引导孩子真正有机融合在生活中,活动就会生动起来。
余静雯:敏锐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与幼儿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故事,怎样抓住这些故事中的闪光点并挖掘其中的价值?怎样将有价值的内容以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在活动实施前,需要考量的可用资源有哪些?怎样使用这些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推进活动……教师必须细致思考这些问题,这对于活动的推进很有意义。
史力元:课程资源的利用至关重要。在“婚礼”主题活动的策划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绘本资源(关于结婚的各种绘本)、家长资源(提供爸爸妈妈的婚纱照、结婚的故事,带孩子参加婚礼,参与布置草坪婚礼场地,等等)、社会资源(婚俗博物馆)以及幼儿园本身的物质资源(草坪、小车)。丰富的课程资源使整个“婚礼”筹备进展顺利,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获得了更多参与和体验的机会,丰富了关于“结婚”的认识,学会了思考和探究的方法,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了“爱”。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需要具备挖掘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叶屏屏:婚礼只是一个载体。婚礼给大家的启发不应该或不仅仅是效仿再在幼儿园里举办一场婚礼,而应该由此思考孩子的生活里有什么,我们能看到什么样的教育契机。
林 琳:第一,教师和幼儿不仅是教和学的关系,更是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朋友甚至家人。教师和幼儿是平等的,幼儿信任教师,愿意跟教师分享自己的生活,教师也要相信幼儿。第二,课程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教师要抓住幼儿感兴趣的问题,认真地对待幼儿的问题,分析问题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及时和幼儿一起开展讨论和研究。
杨 柳:这次活动让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职业要求,即去做一名“看似轻松”但“并不简单”的幼儿园教师,一方面,和孩子在一起时要避免“生硬”的教育,在共享生活中不忘本心,回归生活,回到儿童;另一方面,要常常自省,保持对孩子发展的敏感性,不断对自我发展提出要求。这样,有幸能做孩子成长陪伴者的我,和孩子一起生活的我,才能更好地去支持孩子的学习与发展。
热热闹闹的草坪婚礼之后,我们应该静下来思考其背后的理念。“办婚礼”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孩子和教师的发展才是我们最想要的。在本次分享会中,教师们提及的高频词是“生活”,孩子和教师在一起生活,课程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活教育”理念下生成课程的实施、课程资源的利用、孩子的学习与发展、家园关系的建立等都是教师们接下来需要进一步去思考和实践的。我们期待教师和孩子一起探索出更多精彩的课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