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的启示》实验课教学说课设计探究斜面的作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erm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的第三课《 斜坡的启示 》通过实验认识斜面的作用。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明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斜面”是本单元所学习的四种简单机械的第二种,此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研究简单机械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斜面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二)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观察探究的活动中,知道什么是斜面,并发现使用斜面的规律;通过实例介绍,进一步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斜面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与归纳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实现认知迁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与实际操作,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
  (2)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分享他人的智慧。
  (三 )实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认识斜面的变形。
  二、说实验内容设计
  实验原型:做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影响的实验。
  把一块木板分别搭在高低不同的几本书上,做成几个坡度不同的斜面,分别沿着这些斜面拉动小车,用测力计测量用了多大的力,进行比较。
  不足之处:
  1.用测力计测量小车拉力时,拉动方向与斜面平行且匀速慢慢拉动,在运动状态下进行读数,读数的时候既不方便也不準确。
  2.改变坡度不是很方便,不能形成比较直观的比较。
  3.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不能让学生很清晰的得出结论。
  实验原理:这个实验要改变的量是斜面的坡度,不变的量是被测量的物体和测量的工具。
  实验创新之处:使用自制《斜面的作用》演示器,可以任意改变斜面的坡度,使得实验操作更加简便,实验现象更加直观、清楚。所用材料简单易取,既环保又安全。
  改进之处:用固定的弹簧测力计代替手提弹簧测力计。使得读数更加方便、准确。
  三、说实验方法设计
  说教法:
  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探究,在采用“实验法”的基础上,还运用“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说学法:
  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抓重点,破难点,课堂教学中我着重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交流→得出结论→应用”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四、说实验教学准备:
  自制《斜面的作用》演示器、弹簧测力计、 小车。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本课的编写思路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观察图片提出问题 (3min)
  1.搬东西上车为什么要架木板呢?
  2.这块木板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通过问题引出斜面,并引导学生猜测斜面的作用省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斜面、知道、感受斜面可以省力。
  第二环节:体验活动、发现问题(10 min)
  1.引导活动:垂直提升小车要用多少力呢?用斜面提升要用多少力?
  2..学生讨论实验做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
  (1)用弹簧测力计提起小车所用的力。
  (2)弹簧测力计挂在斜面上拉起小车所用的力。
  (3)比较两个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实验要求:
  (1)由小组长分派每人操作一个实验步骤。
  (2)注意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3)把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3.实验后,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通过交流发现:斜面能省力,但各组斜面的省力大小不同。
  讨论:各小组,用的小车、斜面都一样。得出的数据为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预设:可能是斜面坡度不同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分析重新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及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发现规律(17min )
  斜面能省力,但各组斜面的省力大小不同,学生预设:可能是斜面坡度不同的原因。真的是和坡度有关吗?引导学生用实验来进行探究。
  1..首先提出问题:沿着不同坡度的斜面提升物体,坡度大的省力还是坡度小的省力?
  2..学生猜想。
  3..小组讨论设计,汇报,教师制定计划,分发表格。讲解实验要求:
  (1)分别测出坡度90°、75°、 60°、 45°、30°时。提升小车所用的力。
  (2)比较五个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坡度越小越省力。
  设计意图:自主设计实验,在探究中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小组合作的意识。
  思考:当高度相同时,斜面长度不同时。怎么样的斜面省力呢?
  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经验得出:高度相同、斜面越长、坡度越小。
  影响斜面坡度的因素:斜面的高度和斜面的长度。
  设计意图:为研究斜面的变形做铺垫。
  第四环节:认识斜面的变形(5min)
  拓展实验:拿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斜面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斜面变成螺旋了!螺纹就是螺旋,它们也是斜面的变形。
  比较盘山公路(S)和螺钉上的螺纹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第五环节: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5min)
  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由每个小组派代表分别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小结:请用一句话来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作业:课余探究当人在骑自行车遇到上坡时,怎样骑会更省力?
  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说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1.学生在实验后得到结论的同时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再探究。层层深入,既鼓励自主探究又鼓励大胆质疑。
  2.在探究斜面坡度对拉力的影响时只看坡度大小,不管斜面的长度,化繁为简降低了难度。
  3.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自制教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既能变废为宝又能填补科学实验材料的不足。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其他文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描绘了美好的蓝图,但是,从理念到实践之间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课程标准是新的,课程教学却涛声依旧,有的课堂还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创新和探索的精神了。因此,一些教育家发出了“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呐喊。如何创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呢?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愿与同行们共勉。  一、赋予真挚情感,为课堂谱写和谐
期刊
2011版《课标》中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并没有给出空间观念的明确定义,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学习内容贯穿在“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全过程——无论是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还是图形的运动等,都承载着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任务。  但在图形与几何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顺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自然也要随改革更新,而新课程标准落实的重点在于要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课堂改革措施,力图通过教学模式的变革,让小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性凸显,兴趣升高,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
期刊
特殊学生,一般无外乎以下几种:学习成绩差、不遵守校纪校规、家庭情况特殊。他们一般都有很强的自卑心理,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他们,他们往往采取极端的方式,有意无意地制造点儿小麻烦送给你。针对这些特殊学生的特点,我觉得对这些特殊的孩子,作为老师应在思想上、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他们特殊的关心和爱护,以激起他们的生活学习热情。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我们不能本着听之任之、置之不理的态度,也不能采用强硬的教育方法,要
期刊
“回想1998年那个炎热的夏天,我郑重地做出决定: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从那一刻起我就明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无悔的选择。  2001年,我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  2003年,我来到了坭陂中心小学。  于是,在这个充满活力充满爱的氛围中,我和我的领导、我的同事、我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走过一个又一个幸福又充实的日子。  我渐渐发现我开始离不开这个讲台。  我渐渐发现我爱上了这个讲台。
期刊
摘要: 词汇是贯穿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会应用一些技巧猜测词义,是学生正确理解文章,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石。  关键词: 语境 语法 句法 构词法  词汇是语言最基本的要素,英语教学离不开词汇教学。学生在阅读文章经常会碰到一些生词或是熟词生义的单词,不可能全部依赖字典,这就需要学生通过一些技巧来猜测词义,从而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熟词生义也是近年高考的考查要点,而学生的得分率却比较低。如
期刊
年级 :五年级  课型:歌唱课  教学内容:人音版教材第九册第四课《牧场上的家》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3/4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第二
期刊
案例背景:  本节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六单元88页内容。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在三年级已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教材前一单元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通过之前的学习对于平面基本图形的感知和认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一些计算图形面积和解决图形问题的方法。但本班学生分析思考能力较差,基础较薄弱,所以应进一步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加强团体合作精神,善于去交流思考
期刊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柱、圆锥、圆台的定义并掌握它们的几何特征  2.过程与方法:从旋转体的角度体会圆柱、圆锥、圆台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几何体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圆柱、圆锥、圆台几何体模型;  课前做好的纸质圆柱、圆锥、圆台(不包含底面)  重点  圆柱、圆锥、圆台概念的生成及结构特征  
期刊
教学基本信息:  学科:语文  课题:14.《检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3.感受儿童队员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体会队员们美好的心灵。  重点:1.阅读第 6自然段,借助文中连续问号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文末“这个孩子真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