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程培养目标要求,总结本专业教学的特点规律及面临的挑战,尝试对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探索和实践。在梳理近年该专业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本文从教学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与实践。教学实践表明,通过改革,促进了该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改革;探索
一直以来如何上好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程、打牢学员的第一任职能力,是从事该专业教学工作者致力于研究与解决的主要问题。当前,随着世界军事斗争形式的发展与变化,对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研究对象具有突出的特殊性,研究内容具有多技术的综合性,专业类课程的岗位指向性强,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要求高等特点。要求学员具备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迅速适应专业岗位第一任职需要的能力,以及紧贴装备不断更新自身知識体系的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学员培养要求的变化,需要在进一步在教学规律特点、思想认识、经验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程与实际联系更紧密,内容更新速度更快。但是在专业课程学时数压缩的大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浓缩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完成好教学任务,是现在本专业课教学面临的首要挑战。
一、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在教学内容上,该专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为使学员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教学内容设置较多,知识点之间的跨度比较大。在一些教学内容及配套教材上,为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在难度上和深度上部分脱离了学员任职岗位的需求,学员反映学的多、学的杂,教学的针对性不强、适用性不强。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程与实际联系紧密,内容更新速度快,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浓缩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完成好教学任务是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当前实践性教学的作用与地位日益凸显,但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还未根本改变“教员讲、学员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往往文字叙述性的内容比较多,教师以专家、权威的身份将知识灌输给学员,学员一味被动地承认其合理性和正确性,又通过不断地复习、练习使这些知识得到强化并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中。整个过程教师始终是主导者,学习内容、学习进度都是教师决定,学生几乎没有空间和时间予以质疑和反复推敲,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学习兴趣不高[1]。因此急需在相关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探索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转变,强化教员技能训练的组训方式,重点解决教学中环节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教学的质量与教师素质紧密相关,面对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不断变化,教师只有紧密跟踪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要及时了解跟踪国内外发展变化,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等等,结合科研工作,潜心研究教学方法,掌握专业课的授课技巧,才能使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出色地完成本专业的教学工作。
二、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内容,应紧紧围绕制约课程教学效果的五个主要因素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训模式和考试方法开展,五个研究内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目的是使本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1)调整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教学培养目标,促进教、学双方有效沟通。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组织赴用人单位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调研。调研组听取用人单位有关毕业学员岗位任职情况介绍,探讨基层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学员能力素质培养需求和意见建议,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双方共育人才和科研合作进行了积极沟通。通过交流,拓展视野、掌握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从而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专业教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与变革,年轻人的影响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受其影响巨大,每届入学的学员都有各自的一些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找准学员特点,摸清学员对专业课学习的认识,组织人员深入到学员之中,了解学员对专业学习的需求,解决教学育人工作的困难问题,与学员面对面地交流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相关问题,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习效益和教学质量。
(2)围绕岗位任职需要和综合素质提高,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紧紧围绕岗位任职需要和综合素质提高,树立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的思想,切实增强理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适应性。具体而言就是把学员岗位任职所需的知识、技能有机地整合到一起,通过“技能融合-内容统合-课程综合”,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突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专业知识的“先进性”。紧密结合专业领域发展的技术前沿与热点问题,确保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及时补充学习一些新领域专业知识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开拓视野的目的。另一方面,本专业需要技术人员具备过硬的基础知识和全面的使用操作技能,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欢迎。所以,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教学在传授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装备运用与管理方面的内容,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现实问题,使得授课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
在完成基本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程所学内容及自己的兴趣,引导学生自拟研究课题,自己提出研究方案、自行模索撰写研究报告,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应将本专业科研成果及时带到课堂,让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科技前沿知识,体会到科技的进步和竞争,能使学生很快熟悉本专业新的领域和科技生长点。吸引一些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同学参加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毕业生与就业单位的科研,生产研发达到“无缝接轨”。[2] (3)探索以现地教学为主要形式、适应于本专业课程规律和特点的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教。”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对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应该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员学习兴趣,真正将讲堂变为学员学习的学堂,教师不能像是“演说家”。具体而言,应借鉴任职教育特点规律,改变“教员讲、学员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围绕知识能力转化,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把课堂教学重点放在与任职能力提升关系紧密的重要知识讲授和实践上,进一步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重,突出实践性教学。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程大多围绕装备进行学习,于其花费大量精力制作各种课件,不如直接将学员带到装备现场,对照装备、再辅助以课件进行教学,即借鉴实验课教学的组织模式,讲授专业理论课教学内容。采用这种方法,学员对研究对象的观察更加直观、便捷,对专业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更加深刻。
如何才能達到现地教学的预期效果呢?首先应提供良好的现地教学环境,加快完善并拓展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教学中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机互动、人装结合,提高教学训练的质量和效益。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融入并实践问题导引式、启发式、专题式、案例式和研究式教学,建立学员主体参与活动的教学新格局,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教学效果[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员为中心,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学员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而教师主要起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加大案例式教学方法引入,例如:了解装备使用管理过程中最新的案例事件,然后进行加工处理,转变为适合进行知识传授的案例教学形式,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员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调动学员思考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并将一些看似不相关的专业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学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现场教学实施过程中,可预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员亲自动手,实际感知研究的对象,从而加深记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通常一个人的学习途径包括听觉、视觉、视和听、自己动手或实践等,而学习效率分别为:听觉20%、视觉30%、视和听50%、自己动手90%。由此可见,“手脑并用”的实践可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4]。在组训模式上,引入“理论讲解-实践操作-技能鉴定”相融合的教学训练组训模式。“懂专业-会操作-能讲解”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学员在任职岗位上的能力和素质,是探索、创新教学组训模式应该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该课题将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引入并实践“理论讲解-实践操作-技能鉴定”相融合的教学训练组训模式。将专业理论知识、实装操作技能、职业技能鉴定融于一体,在教学进程上同步展开,在教学实施上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在教学效果上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这样可以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职业技能鉴定与相关专业课程脱节的问题,达到深化专业理论学习,强化实装操作技能,增强能力素养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对着装备讲原理、边讲原理边示范,学员通过操作实践去理解和消化原理,既在“学中干”,又在“干中学”,打破教室与装备操作间的界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效融合。
(4)改革专业课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考试是检验教学训练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力量来源。传统考试的方式,重点考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学生为通过考试,多数仅仅是记住了课程内容,理解不到位,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是缺乏锻炼。因此,必须对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采用何种方法来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呢?按照学以致用的思想,我们采用了“现场科目考试模式”和“分段综合考试模式”两种方式考核和促进学员对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现场科目考试在相关设备现场结合装备进行。考试时,学员从科目库中随机抽取一个科目,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结合装备进行讲解、操作和示范。考官由教员和学员共同组成,集体实名制打分,现场统计并宣布评价结果,保证考试的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分段综合考试是对学员每个阶段的训练水平进行集体考核打分,给出分段成绩,最后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综合,作为学员的最后考核成绩。在前期的实践中,“现场科目考试模式”和“分段综合考试模式”促使教学方式的转变,突出学员的中心地位,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有效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世界发展潮流不断向前推进,促使高校人才培养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为此,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调整专业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的求知欲望、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从而增强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亚娜. “学以致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广播电视工程本科专业课教学浅谈[J]. 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573-577
[2]王兰,罗勇,郝长生. 依托实验教学平台深化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5,18:161-164.
[3]邵丽盛.课程教学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3(8):202.
[4]许萍. 行为引导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2-3.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改革;探索
一直以来如何上好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程、打牢学员的第一任职能力,是从事该专业教学工作者致力于研究与解决的主要问题。当前,随着世界军事斗争形式的发展与变化,对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研究对象具有突出的特殊性,研究内容具有多技术的综合性,专业类课程的岗位指向性强,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要求高等特点。要求学员具备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迅速适应专业岗位第一任职需要的能力,以及紧贴装备不断更新自身知識体系的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学员培养要求的变化,需要在进一步在教学规律特点、思想认识、经验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程与实际联系更紧密,内容更新速度更快。但是在专业课程学时数压缩的大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浓缩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完成好教学任务,是现在本专业课教学面临的首要挑战。
一、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在教学内容上,该专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为使学员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教学内容设置较多,知识点之间的跨度比较大。在一些教学内容及配套教材上,为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在难度上和深度上部分脱离了学员任职岗位的需求,学员反映学的多、学的杂,教学的针对性不强、适用性不强。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程与实际联系紧密,内容更新速度快,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浓缩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完成好教学任务是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当前实践性教学的作用与地位日益凸显,但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还未根本改变“教员讲、学员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往往文字叙述性的内容比较多,教师以专家、权威的身份将知识灌输给学员,学员一味被动地承认其合理性和正确性,又通过不断地复习、练习使这些知识得到强化并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中。整个过程教师始终是主导者,学习内容、学习进度都是教师决定,学生几乎没有空间和时间予以质疑和反复推敲,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学习兴趣不高[1]。因此急需在相关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探索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转变,强化教员技能训练的组训方式,重点解决教学中环节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教学的质量与教师素质紧密相关,面对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不断变化,教师只有紧密跟踪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要及时了解跟踪国内外发展变化,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等等,结合科研工作,潜心研究教学方法,掌握专业课的授课技巧,才能使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出色地完成本专业的教学工作。
二、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内容,应紧紧围绕制约课程教学效果的五个主要因素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训模式和考试方法开展,五个研究内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目的是使本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1)调整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教学培养目标,促进教、学双方有效沟通。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组织赴用人单位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调研。调研组听取用人单位有关毕业学员岗位任职情况介绍,探讨基层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学员能力素质培养需求和意见建议,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双方共育人才和科研合作进行了积极沟通。通过交流,拓展视野、掌握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从而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专业教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与变革,年轻人的影响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受其影响巨大,每届入学的学员都有各自的一些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找准学员特点,摸清学员对专业课学习的认识,组织人员深入到学员之中,了解学员对专业学习的需求,解决教学育人工作的困难问题,与学员面对面地交流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相关问题,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习效益和教学质量。
(2)围绕岗位任职需要和综合素质提高,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紧紧围绕岗位任职需要和综合素质提高,树立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的思想,切实增强理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适应性。具体而言就是把学员岗位任职所需的知识、技能有机地整合到一起,通过“技能融合-内容统合-课程综合”,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突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专业知识的“先进性”。紧密结合专业领域发展的技术前沿与热点问题,确保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及时补充学习一些新领域专业知识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开拓视野的目的。另一方面,本专业需要技术人员具备过硬的基础知识和全面的使用操作技能,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欢迎。所以,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教学在传授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装备运用与管理方面的内容,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现实问题,使得授课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
在完成基本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程所学内容及自己的兴趣,引导学生自拟研究课题,自己提出研究方案、自行模索撰写研究报告,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应将本专业科研成果及时带到课堂,让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科技前沿知识,体会到科技的进步和竞争,能使学生很快熟悉本专业新的领域和科技生长点。吸引一些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同学参加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毕业生与就业单位的科研,生产研发达到“无缝接轨”。[2] (3)探索以现地教学为主要形式、适应于本专业课程规律和特点的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教。”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对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应该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员学习兴趣,真正将讲堂变为学员学习的学堂,教师不能像是“演说家”。具体而言,应借鉴任职教育特点规律,改变“教员讲、学员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围绕知识能力转化,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把课堂教学重点放在与任职能力提升关系紧密的重要知识讲授和实践上,进一步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重,突出实践性教学。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课程大多围绕装备进行学习,于其花费大量精力制作各种课件,不如直接将学员带到装备现场,对照装备、再辅助以课件进行教学,即借鉴实验课教学的组织模式,讲授专业理论课教学内容。采用这种方法,学员对研究对象的观察更加直观、便捷,对专业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更加深刻。
如何才能達到现地教学的预期效果呢?首先应提供良好的现地教学环境,加快完善并拓展核技术与核安全专业教学中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机互动、人装结合,提高教学训练的质量和效益。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融入并实践问题导引式、启发式、专题式、案例式和研究式教学,建立学员主体参与活动的教学新格局,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教学效果[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员为中心,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学员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而教师主要起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加大案例式教学方法引入,例如:了解装备使用管理过程中最新的案例事件,然后进行加工处理,转变为适合进行知识传授的案例教学形式,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员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调动学员思考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并将一些看似不相关的专业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学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现场教学实施过程中,可预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员亲自动手,实际感知研究的对象,从而加深记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通常一个人的学习途径包括听觉、视觉、视和听、自己动手或实践等,而学习效率分别为:听觉20%、视觉30%、视和听50%、自己动手90%。由此可见,“手脑并用”的实践可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4]。在组训模式上,引入“理论讲解-实践操作-技能鉴定”相融合的教学训练组训模式。“懂专业-会操作-能讲解”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学员在任职岗位上的能力和素质,是探索、创新教学组训模式应该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该课题将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引入并实践“理论讲解-实践操作-技能鉴定”相融合的教学训练组训模式。将专业理论知识、实装操作技能、职业技能鉴定融于一体,在教学进程上同步展开,在教学实施上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在教学效果上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这样可以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职业技能鉴定与相关专业课程脱节的问题,达到深化专业理论学习,强化实装操作技能,增强能力素养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对着装备讲原理、边讲原理边示范,学员通过操作实践去理解和消化原理,既在“学中干”,又在“干中学”,打破教室与装备操作间的界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效融合。
(4)改革专业课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考试是检验教学训练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力量来源。传统考试的方式,重点考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学生为通过考试,多数仅仅是记住了课程内容,理解不到位,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是缺乏锻炼。因此,必须对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采用何种方法来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呢?按照学以致用的思想,我们采用了“现场科目考试模式”和“分段综合考试模式”两种方式考核和促进学员对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现场科目考试在相关设备现场结合装备进行。考试时,学员从科目库中随机抽取一个科目,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结合装备进行讲解、操作和示范。考官由教员和学员共同组成,集体实名制打分,现场统计并宣布评价结果,保证考试的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分段综合考试是对学员每个阶段的训练水平进行集体考核打分,给出分段成绩,最后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综合,作为学员的最后考核成绩。在前期的实践中,“现场科目考试模式”和“分段综合考试模式”促使教学方式的转变,突出学员的中心地位,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有效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世界发展潮流不断向前推进,促使高校人才培养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为此,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调整专业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的求知欲望、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从而增强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亚娜. “学以致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广播电视工程本科专业课教学浅谈[J]. 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573-577
[2]王兰,罗勇,郝长生. 依托实验教学平台深化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5,18:161-164.
[3]邵丽盛.课程教学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3(8):202.
[4]许萍. 行为引导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