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导问”的策略研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ages8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改多年,课堂教学的模式仍普遍存在“以听代问”、“以师问代生问”的现象,“教”与“学”角色模糊不清。这样不仅教师本身得不到应有的解放,还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严重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此,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带路人”,有“导问”的策略方法,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把质疑问难的方式教给学生,引导他们大胆质疑、解疑,让他们学会问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课堂角色;导问;质疑;问学
  课堂改革的号角吹响了多年,但出于学生认知发展特征及每节课教学时间相对较少的原因,绝大多数问题都由教师直接给予学生。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缺乏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最终丧失了发现问题的能力。现阶段,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典型表现为两类:其一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其二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相信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叫《自己去吧》,课文中的鸭妈妈和鹰妈妈是两位非常有远见的母亲,它们不但鼓励孩子自己大胆地去学习,还相信自己的孩子肯定能学会本领。最终,孩子们都不负众望,学有所成,独立生活。遗憾的是,部分教师却没有鸭妈妈和鹰妈妈那么理智,总是不相信学生自己会读懂文本,学到知识,问出个好问题,总喜欢包办。小到生字的学习,大到课文的品读理解,这部分教师总担心学生看不到,读不明,于是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开始一直到第四十分为止,自己不知疲倦地唠叨个没完没了,学生除了听就是答。一节课40分钟,如果都是老师一个人不停地表演,不仅老师自己累,作为听众的学生也会感到枯燥。这样不仅教师本身得不到应有的解放,还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严重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请你释放自己、释放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学习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节。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只有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才能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把问的权利归还给学生。事实证明,学生是具备这种能力的。
  二、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在课堂上,我们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由提问,自主合作探究。老师多肯定,多表扬,鼓励并启发学生敢问、多问、善问,才能迸发出更多创新的火花。
  例如某教师在教《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就题目质疑。一位学困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题目是“走遍天下书为侣”而不是“跑遍天下书为侣”?他的话音刚落下,一位成绩好的同学马上就激动起来了:“你没有预习吗?你提的问题跟文章都没有关系的!”另一位同学说:“你跑的话就会很累的,你累了还有心情看书吗?”面对这样的场景,老师没有训斥任何学生,而是微笑着先表扬了那位学困生积极思考与大胆举手发言,接着表扬了那两位敢于争辩的同学。接下来教室就热闹起来了,人人参与,大家都有收获。
  要想学生敢问,就要让学生在教师面前感到轻松、可以各抒己见;在同学面前感到自信,可以畅所欲言。身为课堂的指导者,调控者的教师就要放下身份,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就要帮学生树立信心,就要教会学生互相尊重。只有形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整个班级的学生才会主动参与。
  三、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提问
  为了培养学生善于问,教师应该在备课时深入文本找到学生需要掌握的地方、学生学习困难的地方,创设机会给让学生问。再将解决问题的权利大胆地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合作、交流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这中间教师顺学而导,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想学、要学的欲望,真正做到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如某教师在教《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在介绍了作者许地山的笔名叫“落华生”之后,老师就说,同学们,当你听到这个信息后,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质疑:为什么把自己的笔名叫做落华生?
  在教这篇课文时,教师对学生说,请你一边朗读课文,一边想想这些文字、标点中有什么地方你需要提出问题的。学生提出的问题:①为什么“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四个词语之间不使用顿号,而用逗号呢?②讲到花生的收获花生时,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语呢?
  当老师听到同学读书时把“后园”读成了“后院”时,老师就有你到学生提问:对于同学把“后院”读成“后园”你有什么学问的呢?学生提出问题:这两个词语除了读音不同之外,意思又有什么不同呢?
  四、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提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是让学生停留在“敢问”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因此,如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问到要害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1. 以关键词句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每一篇课文、每一个段落,甚至每一个句子都有一个中心点,只要教师教会学生找准中心,就可以提出紧扣中心的问题。   如在教《珍珠鸟》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导学”的提示,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学生很快就抓住“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提出问题①“信赖”是什么意思?课文里讲的是谁信赖谁?②怎样才可以形成“信赖”?③美好的境界是怎样的?信赖,创造怎样美好的境界?
  如对于直接以“事”为标题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标题质疑。因为标题是文章眼睛,通过标题就能初知文章的主要写什么的,如人教版二年级的《称赞》、四年级的《和时间赛跑》、五年级的《窃读记》。对于中心句很明显的文章,我会指导学生先找出中心句,再就中心句质疑,如《詹天佑》一文中的: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教课文时可以抓住“杰出”“爱国”两个关键词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说明文这类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说明方法入手,提出问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文章的修辞说法、写作方法等方面质疑。
  2.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提问
  杜威认为:最好的一种教学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互相的关系。由此可见,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活”起来,就首先让学习内容“活”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发生联系,这样才会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文中出现了一句话:那天晚上天色不大好,父亲也来了,实在太难得了。教师在出示这个句子,齐读之后让学生提问(读了这句话之后,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马上提出了:①爸爸不应该和他们住在一起的吗?为什么说“爸爸也来了”呢?②作者说为什么说“爸爸来了,实在太难得了。”难道作者的爸爸很少和孩子们沟通吗?这样的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只要教师把握好问的切入口,学生就会有“问”提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勇于质疑可以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会学习是实现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做到这点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特别要关注知识的生长点,设疑激趣,让学生在质疑中提高,在对抗中升华,学生只有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才能在课堂上焕发生机,张扬个性,从而发挥最大的潜能。
  参考文献
  [1]徐学福,房慧.名师讲述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5).
  [2]王红杰.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合肥: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1(10).
其他文献
【摘 要】上周六的收获可真不小,有幸聆听了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应用心理学教授——李季的讲座。他精彩的讲座,理论联系实际,给我们一线班主任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班主任;培训;心态  一、首先,让我感觉到的是他有一种良好的工作心态  作为班主任的他能有一颗宁静而热情、敏锐而宽容的心。从他的报告里我没有听到一句怨言,而是听到了他内心一种豁达的感言:班主任工作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的体验。让我学会了
【摘 要】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多媒体技术可以加速学生的感知过程,促进认知的深化,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和提高应用能力。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多样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特点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教学活动  随着
摘 要:恩格斯所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揭示了英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道德面貌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对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于提高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和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对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都
摘 要:文化自信,作为新时代文化强国道路上的精神指引,不仅是新时代铸牢强国之魂的行动指南,更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起到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文章以自信彰显、自信底气、自信之路为切入点,分别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如何以文化自信为路径铸牢新时代强国之魂为主要内容,旨在不断增强新时代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并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自信;强国
【摘 要】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影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农村小学实际状况出发,结合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这四大方面,对农村小学校园的文化建设做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文化建设;精神;制度;行为;物质  时下,边远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不被重视。一方面,与农村的经济状况有关;另一方面,与农村旧有的落后观念相关。然而,我国仍是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村小学教育更影响
【摘 要】离异家庭儿童是指父母婚姻关系破裂,家庭解体后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与完整家庭儿童有所不同。随着离婚率的急剧上升,离异家庭儿童日益增多。离异家庭儿童往往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情绪情感发展障碍、人际交往异常、性格缺陷、学习困难等,这些心理问题不但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还影响班级的日常管理。  【关键词】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心理辅导  据联合国统计,近几十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的离婚率都有迅速上升的
【摘 要】在课改的推动下,传统的地理课堂模式渐渐地向问题导学模式转变,一份导学案的优秀固然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更体现在导学问题的设计上,导学问题能凸显教师深层的教学理念,体现对课标、对教材的理解水平和教学智慧,它影响着学习者认知态势和学习走势,从而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和优化导学问题成为关乎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高中地理;导学问题;有效设计  
【摘 要】在市场竞争催化下,有些学校已变得心态浮躁,教育“功利主义”现象严重,导致表面高举素质教育大旗,暗中却把学生训练成了考试机器。前锋小学基于人文关怀的教育责任和使命,秉持上品教化的理念,将诗意融入到教育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诗意;素质教育;特色学校  在应试教育日甚一日的今天,教育的真义被遮蔽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失落了,教育成为“分数”的奴隶!教
【摘 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逻辑性较强。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往往比较枯燥,难以理解。因此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培养;数学;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主动积极探索新知识的奥秘,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就会认真研究寻找答案,对学习教材的反映最清晰,思维活动积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的打响宣传思想工作主动战的动员令,是新时代的思想动员,它集中回应了长期以来宣传思想领域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进行系统阐发,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理论建设等产生重大影响,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鲜明特色。  关键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