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是什么的一些思考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x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我们进行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是教育研究的根本所在。那么,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算作是教育活动呢?国内外的许多学者给出了各自的看法,并且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然而,部分学者给出的关于教育是什么的回答是不具有说服力或者片面的,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关于教育是什么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以此抛砖引玉。
  关键词:教育 教育目的 教育对象 教育定义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3-050-02
  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学界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之一,各家学派对这个问题争论了很长时间,然而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得出一个大家一致公认的关于教育是什么的回答。对于教育是什么的思考,是研究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们从事学术研究所必须弄明白的事情。曾有学者指出:“任何人,只要他愿意且诚心讨论教育问题,并力图使他的谈论进入一种专业的境界,那么,他必须面对着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教育是什么。”[1]那么教育究竟是什么?笔者作了以下思考。
  一.中外相关研究梳理
  对于教育是什么的思考,中外的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他们基于各自的研究方向、时代背景以及人生阅历的不同,对教育到底是什么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他们大体上是从教育的起源,包括以法国利托尔诺为代表的生物起源说、以美国心理学家孟禄为代表的心理起源说、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劳动起源说和以我国学者叶澜先生为代表的交往起源说;教育的历史演进,主要有以社会形态为依据,分为原始教育、古代教育以及现代教育;教育的本质,主要观点包括教育归于生产力、教育归于上层建筑、教育归于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的,进而他们也是在这几个方面产生了分歧,几乎每本有关教育学原理的著作上面都有所提及和阐述。
  也有部分学者从教育概念的演进来研究教育,比如先研究“教”的概念及其历史演进、“育”的概念及其历史演进以及“教”和“育”第一次的结合及其历史演进,从不同国家、不同地方、不同时代的相关文献对教育是什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概述和梳理。也有的学者从广义上与狭义上甚至是更狭义上对教育的概念作了界定,然而有些学者由于受到地域、社会背景、研究方向以及人生阅历不同的限制,他们的观点显得比较狭隘,有的甚至是从某一教育现象而展开自己的观点的,笔者以为他们的研究虽然丰富了大家关于教育的认识,但是对于教育是什么的研究仍然局限于各自的狭小范围之内(人生阅历及思维等),没有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教育。对于教育是什么的研究,笔者以为首先应该关注某一项活动的目的,目的性的判断才是判断教育与否的主要标准。
  二.衡量教育活动的标准
  我们要想弄清楚教育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别之处是什么,笔者以为首先需要弄清楚涉及教育的一些基本关系,其中教育的目的是决定一项活动是不是教育的关键所在,因为教育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无法确保一项教育活动就会产生对人积极的影响,而是要看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另外,关于受教育对象的界定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关于教育的目的与教育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教育活动对人所产生的影响是两面的,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比如说一项教学活动的展开,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未必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或者可以是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因为远不是所有教育活动都对人身心发展产生实际的积极影响。”[2]所以,从教育的影响或结果来判断一项活动是不是教育就显得狭隘了。我们判断一项活动是不是教育的标准,笔者以为应该定位在这项活动的“目的性”方面,判断标准有两点,初级标准是看这项活动是不是以促进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为目的;而高级标准则是看其是不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作为出发点。凡是以“善”的理念作为出发点,出于使人为善的目的,促进人的各个方面的全面的发展,最终以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为目的对人的身心各面产生影响,这便是教育,即便是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产生了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我们也没有必要怀疑它是不是教育。我们对比以往的培养人的活动便可以发现,与人类进步事业相违背的“法西斯主义教育”、“军国主义教育”等这类培养活动是不能算作教育的,我们虽然承认教育多多少少要受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但是这种“教育活动”不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为目的,我们称之为“灌输”、“教唆”也许比较恰当。这项培养活动没有贯穿“善念”,它的目的是与人类进步事业相违背的,这种反种族、反人类的培养活动岂能冠以教育的伟大光环。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提到,教育的作用在于促进灵魂的转向,转离黑暗、转向光明,最终达到善的境界。所以我们判断教育的标准之一便是参照这一项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是否是使人为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二)关于受教育对象的界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年龄方面的问题
  在我们一贯的思维当中,教育是指向后生的,即教育是促进年轻人身心各方面的健康成长的过程,在诸多文献当中,特别是论及古代社会教育的时候,经常强调教育是经验的传递与技能的传授的重要手段,大体上是“师傅带徒弟”类型的教育活动,“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某些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3]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特别是最近几十年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人眼中的孩子所了解到的东西未必就比大人少,上一代人由于条件的限制,对一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比如说科普知识、网络技术等也未必就比孩子知道的多,两者同处一个家庭环境之中,在遇到类似知识或者技术不懂的时候,孩子教家长的情况是极易发生的。笔者以为,教育活动可能发生在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同代之间,甚至下一代与上一代也是可以发生的。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所说的“前喻学习(前象征学习)”的情景中指出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传递生活知识、经验的旧有模式被打破了。前象征学习,是指年长者不得不向孩子们学习,这种类型的学习是建立在前象征文化的基础之上的,由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在这种文化类型之中,孩子们掌握了长者们所没有经历过的东西,一些老人比所有孩子知道的都多的情况不复存在了。正如米德所说:“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是没有“子孙”的,正如我们的子孙没有“祖先”一样。”[4]   那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对教育一词进行科学的定义呢?
  三.定义教育的方法
  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其著作《教育语言》一书中对教育的定义类型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与归纳,他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对教育的定义方式进行了划分,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所谓规定性定义,它指向“是什么”的,就是文章作者认为教育应该如何定义,并且在其著作中前后一贯这么用,例如教育是A和B。这种关于教育的定义是我们所常见的,在教育基本理论的相关著作中,很多学者就是将教育规定为某个定义进行讨论阐述的;而描述性定义,则是指向“为什么”,就是作者对自己所作的定义进行阐释,是把所定义对象的各个维度作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与界说,比如说教育是A和B,A是什么、B是什么;所谓纲领性定义,是“是什么”与“为什么”的结合体,它指向的是“应该是什么”,一般在有关国家大政方针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如教育应该是A和B,缺少A或者B就算不了教育,暗含着A和B缺一不可。笔者以为,谢弗勒关于教育定义的类型的划分,是对前人相关研究的一种梳理和总结,使我们对教育进行一种比较科学、全面的思考理清了具体的脉络。
  笔者以为这种对教育定义类型的划分,是对大量的相关教育是什么的一种梳理,可以说是对别人关于教育定义的一种归纳,对于教育到底是什么作者并没有给出自己独具创造性的观点。笔者以为,结合教育的使人为善的目的性,参照教育是超越年龄的限制的特点,教育应该定义为对培养对象的身心进行有目的的影响,以促进培养对象更加积极、友善、和谐地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与生命意义,最终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项社会活动。
  然而,无论我们如何对教育进行定义,首先我们需要弄明白的就是教育都是指向人的,教育最大的作用在于使人成其为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的生活质量,。教育所指向的也是马克思所昭明的人类的终极目的:“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成为目的本身”。[5]
  参考文献:
  [1]周浩波.教育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2
  [2]叶澜.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8
  [3]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学基本文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9
  [4](美)玛格丽特.米德著,曾胡译.代沟[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77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46 卷(上),人民出版社,197 9 年,第486 页
  [6]张天乐主编.教育学[M]:新编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1
  [7]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3
  [8]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M]:10—11
  [9]靳玉乐主编.教育概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9
  [10]丁锦宏主编.教育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11]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19卷4期,2001.12
  [12]张人杰主编.大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13]郑金洲.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6—8
  [14]徐厚道.教育学通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8
其他文献
摘 要:21世纪,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迈进了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进行自身信息化管理改革的严峻挑战,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也不例外。信息化改革需要人才,医疗行业的信息化,需要既懂医学,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本文简单阐述了医疗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并且就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医疗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实践教
前言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痴呆患者数量持续上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益突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早期可导致病患智力低
摘 要:本文是对在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平等的交流及互动互促的课堂模式的探讨,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都有机会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分享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平等 交流 分享 参与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3-043-01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节约能源资源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能源资源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能源资源意识和节约
本文介绍几种具有半自生滞留底层的实验室型和半工业型溜槽,这些溜槽的滞留底层是在位于溜槽外部的磁场感应作用下形成的。被处理的物料形成了实际上的接触底层,这种结构的优
期刊
摘 要:当今工笔画画坛对综合材料的各种探索,是绘画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工笔画教学过程中,学习综合材料的运用,是提高学生学习继承传统,适应时代的必要之路。本文分析了综合材料在工笔画教学中的意义,简单提出了综合材料的运用方法,对工笔画教学革新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教学 笔画 综合材料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3-048-01  中国工笔画
在刚过去的2014年,生鲜电商、农村电商等成为热议的话题。农业是根基,聚焦中国经济的大佬们纷纷涉足农业,拨动了新农人紧绷的神经。可是涉农产业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生鲜的保质期极短,除了资金、人员之外,还需要将深加工、销售、包装、仓储运输等各个环节打通。  “海亮集团从2011年开始在全国寻找合适的基地,自启动农业项目以来,海亮集团始终围绕全产业链运作。”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冯海良告诉笔者。  作为海
摘 要:名扬中外的阿细跳月是我国彝族的一个支系阿细人最自豪的特色文化,它象征着彝族的精神。在媒体的推动下阿细跳月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凸显出了很多问题,要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阿细跳月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必须重视媒体的传播策略,科学合理地运用媒体资源的整合。  关键词:阿细跳月 文化传承 媒体 传播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3-044-02 
摘 要:文章分析儿科护士的工作现状及心理困惑,重视护士心理健康,缓解护士心理压力。从护理管理的角度,多渠道关心护士心理健康,提供护士心理支持。追求护士心理健康,减轻护士的职业倦怠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真正地达到协助护士排除心理困惑,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关键词:儿科护士 心理压力 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3-038-01  工作压